国民法医 第413节

  当然,代号828的专案还是很有料的,任何一起命案积案,在刑警队里都是高级货,不是你想重启就能重启,想调查可以随便调查的。
  但是,不需要自己调查,直接去抓一名嫌疑人回来审讯,易士煌觉得还是小觑了自己。这种感觉,就像是同学聚餐,吃了自己一个月的工资,然后有人大大咧咧的就付钱了。
  易士煌不想付钱,也不觉得自己需要付钱,但他觉得自己还是付得起这个钱的,并且觉得此人装逼过分。
  怀着奇怪的情绪,易士煌来到了犯罪嫌疑人的住所外,然后派人敲门。
  犯罪嫌疑人是刑满释放人员,家庭地址都是登记的清清楚楚的,被警察敲开门,也是一脸无辜的样子,笑着道:“这又是有什么事。”
  “你的事犯了,跟我们走吧。”警察对他也没什么好脸色,亮了一下证件,就要带人走。
  咕咚。
  门后不远处,传来声音。
  易士煌眉头一皱,立即招了招手。
  门口的警员将犯罪嫌疑人一把拉到了怀里,卡住他的胸,耳朵在他耳边低声问:“家里还有什么人?”
  犯罪嫌疑人笑了一下:“有个朋友借宿……您轻点,我锁骨受过伤……”
  民警将之拖到后面,才松了一点。
  此时,易士煌已经跟着另外三名警员进了房。
  房内,另有一名瘦成竹竿的男子堆着笑。
  “吸毒吗?”易士煌瞅他一眼就问。
  这年月,看到瘦骨嶙峋型的男人,就问他两个问题:你是不是有病?你是不是挺穷?
  如果两个答案都是否定的,那就是吸毒的。
  易士煌这次就跳过前两个问题了。在刑满释放的犯罪嫌疑人的房中借宿的瘦骨嶙峋的男人,先问吸毒再问穷,绝对没毛病。
  房内瘦成竹竿的男子讪讪的笑了几声,他看了看面前强壮的民警,再看看窗,又看看门,最后叹口气:“偶尔吸点。”
  “抓走吧。”易士煌都懒得问,这种绝对是二进宫过的,知道自己躲不过快速毒检,所以直接交代了。
  一会进到审讯室里,这种人也会竹筒倒豆子的。
  一队警察快进快出,很快就返回了市局刑警支队。
  再派专人审讯,并将血手印的证据拿出来。开门的正主儿,交代的比吸毒猴还要快。
  审讯民警再接再厉,抓紧时间,赶在下班前,就将之问了个底掉。
  再出来给易士煌报告的时候,易士煌竟是有点恍惚。
  “828案就算破了?”易士煌不知道,自己说的话,曾经有好些民警说过。
  审讯民警则是一脸感慨:“这厮之前也是吸毒的,跟受害人是旧识,借钱没借到,情绪激动之下,把人给杀了。因为双方的关系建立于十年前了,之前的办案人员也就没找到他。”
  “好吧……明天再审审,我去给领导汇报。”
  易士煌有点醉醺醺的感觉,就像是认知世界被撞击了似的。
  很快,撞击感真实的传递给了洛晋市局的领导们。
  “我们是不是亏了?”的想法,与“我们之前是不是傻?”的想法互相撞击,始终无法融合。
  第541章 第一现场
  深夜。
  洛晋市局的会议室里,依旧亮着灯。
  咚咚。
  庞继东敲了敲门,直接入内,就见易士煌带着自己的徒弟,正在桌前翻卷宗。
  “还不回去啊。”庞继东笑问一句。
  易士煌抬头看了一眼,脸上的褶皱晃动着:“回去太晚了,吵醒了老婆又要挨骂,不如睡办公室了。你不是也没得回去?”
  “我是准备回去了。我老婆疼人的。”庞继东炫了一下,问:“你这是忙什么呢?828出问题了?”
  “没。”
  “那着急什么。你们侦查阶段省的时间大发了,办案有的是时间。”
  “哎,我是看看……这案子怎么破的。”易士煌将面前的资料一推,道:“不能以后都让这些搞技术的说了算吧。”
  他这么一说,庞继东的表情也变的凝重起来,过会儿道:“再怎么说,指纹不还是我们取回来的?”
  “现在取指纹,都是有专业的现场勘查了。”易士煌瞥庞继东一眼,道:“抓人倒是我们去抓。”
  “恩……”庞继东揉揉脸:“太晚了,都糊涂掉了,脑子不够用了。”
  易士煌叹口气:“脑子不够用是大问题啊,现在不是铁脚板的年代了。”
  “现在的年轻人和我们不一样了,都懂点技术的,大学毕业生也越来越多了。”庞继东嘴上说着,身体自然而然的坐到桌前,然后看看资料,问:“没有搞技术的,这个案子,你准备怎么搞?”
  “我今天晚上不就是在想这个事。首先肯定是找目击证人,不一定有看到的,或许有听到的。”易士煌没有正面回答,默默的翻着资料,过了一会,道:“那个指纹的话,我们其实也找过李桐看的,当时都是比不中的。”
  “当时嫌疑人在库里吗?”
  “老毒虫了,还是刑满释放的,怎么会不在。”
  “李桐应该挺强的……”庞继东说着,突然噗嗤一声,笑的像是个老年小可爱似的:“你说李桐听说这个故事,会不会怀疑自己?他今晚说不定也没睡觉,就整晚看这个指纹了。”
  “他不会。”易士煌道。
  庞继东意外道:“你这么肯定?”
  “我打电话问过了。”易士煌表情纯真的像是只沙皮狗。
  庞继东呆了呆:“你伤口上撒盐,是再不准备再用人家了吗?”
  “我反正快退休了。不过,李桐情绪还行,至少比咱强。”
  “怎么说?”
  “他说江远用的是图像增强什么玩意的,是图侦的东西,而且还高端的很,他做不出来,跟咱没关系。”
  “新玩意还挺多的。”庞继东倒是挺能接受的,转头再看易士煌还要翻卷宗的样子,也只是笑笑。
  其实技术一直在革新的,不用等江远过来,就最近这些年,光是用手机破的案子都不知道有多少。
  以前借用技侦的手段还有多重的麻烦,一般的小案子都用不到。现在建起来的网安大队,扒扒微信记录,许多案子就迎刃而解了。
  至于微量物证这样的技术,对案件的覆盖面也非常广,效果极好,只是警方在这方面,向来是不愿意宣传的。
  “行了,也别多想了,其实别说咱们破案的人了,现在还愿意做案的人都少了,职业罪犯全都去搞电信诈骗了,没点技术,连人都找不到。”庞继东放下卷宗,回家找老婆去了。
  易士煌不为所动,继续低头研究卷宗。
  他并不准备破所有的案子,破剩下的一半或者三分之一也行。
  ……
  江远在微量物证实验室里呆了三天。
  花粉也不是那么好摆布的,而且数量太大,一粒粒的夹出来,着实累的人腰酸脖子疼。
  江远突然就理解法医植物学的普及问题了,难以普及的根子就在这里,没有几个高水平的植物学家,愿意给做刑侦的干这个活。而水平不高的又没用。
  也不用道德绑架,刑侦固然重要,古生物学同样重要,探索人类的起源更有意义。
  要说的话,探寻一座古墓或古建筑群,至少还能写几篇论文出来,要是刚毕业的年轻人到了高校,五年非升即走,扫扫古墓啥的,起码能保住自己的工作。想给警方破个案件,可能除了谢谢,什么都不会留下。
  ——除非案子超级重要。
  第四天,江远才喊上庞继东和他的四大队,出发前往第一起案件的发生区域。
  这是一片很安静的居住区,植被茂盛,小区林立,道路普遍都不宽,适合行人,走车也是比较少。
  快到地方了,庞继东给介绍道:“这边算是我们洛晋的富人区了,别墅多,洋房多,高层几乎没有。有几个高级酒店,然后就是学校和小商圈,大商场和写字楼这些东西都没有,算是比较纯粹的居住地,挺受我们洛晋人欢迎的,房价也比周边都要高。”
  这是不会写在卷宗里的东西,江远体会着要点,问:“所以案子一出来,就很受关注?”
  庞继东道:“算是吧,但这边总体来说,中产阶级住得起,富人也愿意住,理应是治安非常好的区域了。其实我们有个猜想,因为区域周边当时都是有监控的,进出的车辆总归是有暴露的风险的,我们猜测,凶手应该也是居住在这片的。”
  江远不置可否,这种也算是推理吧,就是不怎么严谨,跟柳景辉的推理比起来,没什么竞争力,更像是一种猜想。
  庞继东接着道:“问题是这边的居住人口很多,十几万,二十万人总是有的,面积其实也大。很多小区附近都很偏僻,因为只有自己小区的人往来,也很少过路车。热闹点的地方就是学校附近,还有一点小商超跟前。”
  “所以犯罪现场可能是任何一处?”江远理解他说的意思了。
  庞继东点点头:“没有这个案子之前,有的学校是有校车的,有的学校就是学生自己步行回家,或者骑自行车回家。中学生自己步行回家的很正常,案犯如果在路上劫持了人,稍微开一段路,可能就到一处偏僻的地方了。施暴后,再开一段路,开回自己家都有可能。”
  这同样是猜想,江远听着没吭声。
  同坐的牧志洋这时候道:“一般的强悳奸犯,都是弄完了就跑的。这个人为什么要冒着风险弄两次?”
  这是看到此案的人,都会问到的问题。二次强悳奸的案子是极少的,许多人听都没听过。
  庞继东道:“可能是因为刺激。再可能,心理上有点问题?”庞继东顿了顿,道:“我们之前跟着搞了一段时间的犯罪心理,就是fbi的的侧写,是省厅的专家帮忙做的,但也没抓到人。他的定义,就是案犯有阳痿,可能需要特殊场景下才能硬起来,第一次,是缓解压力,也是为了刺激。”
  庞继东顿了顿,再道:“第二次,我们猜测很可能是在案犯的地方,家里,或者租的地点,案犯可能也给自己用了药。我们根据四名受害者给估计的时间,还跑了一张地图,没什么效果……”
  “不会是在案犯家里的,至少不是一个固定地点。”江远一直没说话,这时候说的很确定。
  庞继东是跟过二强案很长时间的,他也不敢斩钉截铁的说出这么一个结论,不由问先:“为什么不是固定地点。”
  “四名受害人的衣物沾染的花粉种类都有比较大的区别,比例的变化很大,不会是在固定的建筑物内。”江远已经连着搞了好几天的花粉了,闲下来,对案子也有了自己的分析。
  庞继东只能点点头,他这次就是辅助江远的,自然跟着他的思路走,遂道:“也就是四个案子,选择8处地点?”
  “对。”江远给出的答案,完全不同于专案组此前的猜想。
  “马上到标记a的地点。”司机这时候提醒了一句。
  很快,车就停到了一条滨河的小路边。
  河流的流速非常慢,远看像是一条死水。路边立着牌子,名为永通渠。
  江远下车,就顺着小路慢慢往前走。
  庞继东紧跟着他。另一辆车的几名刑警也是下了车,向四处观察。
  这边距离第一位受害者被电击的地方,大约相隔几百米,至今依旧非常偏僻,绿化则非常漂亮,路边的大树枝繁叶茂,树下是绿草盈盈,以及半人高的灌木丛。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