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法医 第541节

  第733章 细查5公里
  楚局跳过了路边的灌木丛,越过了大型直立猿的排泄物,站到了受害人面前,仔细看过了尸体上的伤口,才长身而起,长叹一声。
  “还很年轻的一个孩子啊,有身份证件吗?”楚局问。
  “背包里有身份证。今年16岁,京城人,高一的学生,在市重点读书,没有犯罪记录,父母都是高级知识分子,婚姻存续……”江远刚刚检查了背包。这算是他确定尸源最快的一次了。
  而江远说明的几个要点,其实也隐含着一些排除点。比如说,在市重点读书且没有犯罪记录,就意味着大量的时间要用于读书,不太可能接触到赌毒这一类容易涉枪犯罪,迫使人铤而走险的行业。
  用绝对歧视的话来说,那些天天蹦迪遛商k的,想不接触赌毒都难。若是相关从业者的话,好好干三年,就是妥妥的黑道预备役。
  楚局点点头,再问此时最重要的问题:“死者是被制式枪射死的?枪械种类能确定吗?”
  “还没找到子弹,死者的伤口是贯穿伤,出口呈星芒状,典型的膛线枪的特点。从威力来看,制式枪的可能性大。”江远略微沉吟了几秒钟,道:“没有烟晕,没有颗粒灼伤,是远距离射击。法医的远距离射击,一米以外。”
  “这案子……”楚局真的是头大如斗,无奈的摇彩票问:“能与张丽珍案并案吗?”
  “不能。”江远果断回答:“至少目前还看不到相关点。”
  “行吧,那就是多一个涉枪案。你这边什么想法,统筹处理呢,还是我单独弄一个专案组出来。”楚局和江远接触的还是比较少,担心他不明白,又特意道:“如果单设一个专案组的话,这边的发案区域就得让出来给新设的专案组,他们如果要搜查或者排查的话,你们也得商量管辖的问题……”
  如果统筹处理,等于是要同时负责两个案件,这当然也很难。相当于是选扯皮,还是选揽责了。
  江远自然是选后者,他是雇佣兵来着,扯皮必输的。
  楚局也不意外,点点头,道:“那我就先向上报告了,你们抓紧时间侦查。”
  涉枪案件的优先级是很高的,但是,涉枪案件的数量,其实也没有很多人想象的那么少,以至于直达天听的程度。举个栗子,据某公开资料显示,部委公布,20年5月到21年3月,各地共破获枪爆案件2.4万起,打掉团伙113个,捣毁窝点314个,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2.4万人。另一则公开消息是,部委深化打击整治枪爆违法犯罪专项行动,第24轮集中收网行动,共抓获犯罪嫌疑人1724名,捣毁窝点52处,缴获各类枪支3975支,子弹11.1万发。
  单就京城来说,19年前半年,全市共破获涉枪案件18起,收缴各类非法枪支170余支、仿真枪650余支、子弹3.3万余发、废旧炮弹(地雷)30余枚,治安拘留140余人、刑事拘留30余人。
  一个很合理的推论,如果涉枪案件真的稀少到,发生一起就要出圈的程度的话,那各种类型的涉枪犯罪的专项行动,也就没有举行的必要了。
  陶鹿等人也陆续看了现场,江远再继续做现场勘查。
  跟着领导们的步伐崔启山,先对自己专案组的几名队员无奈摇摇头,再问陶鹿道:“陶支,江队不知道是否擅长涉枪案,要不要找个枪械专家过来。”
  这也算是很正常的建议了,一般的民警也确实很少接触涉枪案了。
  毕竟,京城一年下来,三五十起的涉枪案,枪击案数量更少,出现的频次其实跟小县城的非正常死亡差不多。小县城只要一个法医就能处理完这些非正常死亡,类似的,京局其实也只需要一个人,就能处理掉这些涉枪案。
  陶鹿稍犹豫了一下,转头询问了一下黄强民。
  黄强民随口道:“江远既然没有喊增援,目前来看,应该是不需要吧。当然,找人过来看看也未尝不可……”
  如果是让黄强民自己决定的话,黄强民在技术方面,现在肯定是全听江远的。但换一个角度来想,黄强民又担心让江远承担太多责任,因此倒是觉得找个专家过来看看不错。
  陶鹿点点头,就看着江远操作。虽然挺有迫切感的,但也没有迫切到一刻都等不了。
  江远则是一步步的处理着各项证据。
  涉枪案件处理起来,首先第一步就应该是寻找弹头、弹壳和枪械上。这三者都是跟凶手有直接的物理接触的,非常容易获得相关的信息。大部分的涉枪案,也都是基于此来侦破的。
  运气好的时候,凶手会将枪械丢在现场,弹壳落在枪边,子弹留在死者体内,这就是所有都碰上了好运气才有的事——死者可能不这么想,但他已经不能发表意见了。
  至于本案,江远现场看不到枪械,就只派出人去周围寻找。顺便也是试着寻找一下第一现场,以及可能存在的弹壳。
  从犯罪现场的痕迹来看,死者在被击中以后,当时应该并没有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下意识的向前走,但很快就有体力不支,乃至于神志丧失的情况出现。于是,他将背包从背后取了下来,背在胸前,并就地坐下,再取出水瓶喝水,随后就失血过多陷入休克并死亡了。
  这个过程应当是比较快的,参考杀猪现场的放血时间,人类能够挣扎运动的能力,强也强不到哪里去。至于具体的数据,大抵是没什么实验数据的。
  十几名现勘并民警,绕着圈去寻枪和弹去了。
  按道理说,现场是可以循着血迹去的,但实际上,就这个季节的树林里,人类已经不太分辨得清血迹了。再考虑到枪械和弹壳的位置,都很容易受到凶手的影响,强行找血意义不大。同时,弹头很可能是穿透了受害者的身体,具体落去了哪里,也很难讲。
  江远将主要精力放在了射击痕迹上。
  射击痕迹分两类,一类是弹头的侵袭痕迹,也就是着弹点,以及出入口,以及弹道等。像是江远刚才强调的星芒状的出口,就可以提供枪械的类型等各方面信息,弹道则有极大的可能提供双方冲突时的位置关系等。
  但是,因为死者最后时刻的移动,通过其体内的射创管来确定弹道,也不是很方便了。
  江远只大略的看了看,就将这部分的工作滞后,等其他人勘查回来,汇合各方信息再说。
  接着,江远开始处理第二类的射击痕迹,也就是射击残留物,这部分包括衣服上留下的痕迹,以及擦拭轮和挫伤轮。
  这是国内普通人都很少接触的概念,就是弹头旋转进入皮肤的时候,弹头上附着的那些脏东西,如金属屑、黄油、鼻屎、泥土等等,蹭着窗口的边缘皮肤,会刮出一圈黑褐色的轮状带,宽度大约1毫米,一般呈环形,等干燥了以后,极其明显。
  如果有足够的数据库的话,光是擦拭轮上的信息,就有可能解决案件。
  江远研究的不亦乐乎,柳景辉则是结束了观察,跳下了树。
  只见柳景辉思索片刻,再拉上徐泰宁,问道:“徐处,咱们这个附近调查的细致吗?能细致到什么程度?”
  “平均水平吧。”徐泰宁道。
  平均水平就是每平方公里几个人。因为无人机小队都是多人组成的综合队伍,所以,平均下来,一个平方公里,也就是放个位数的民警。
  柳景辉点点头,道:“能不能以此地为中心,严格搜查一下周边?”
  “多大范围。”
  “步行可达的,5公里的半径?至少3公里的。”
  徐泰宁一算,这面积也不小了,遂道:“3公里细查一下应该没问题。”
  “我主要是考虑,死者中弹后走的不远,身边的器物完整,说明凶手的目的并非求财。其次,死者是个青少年,招惹到死神的可能性不大,至少不应该是这个样子,被一枪打死的。所以,凶手的目的不像是谋人。凶手不谋财不谋人,意外的可能性就很大了。”柳景辉低声的解释。
  “你前面说,打猎意外?”
  “很有可能啊,甚至可能就是流弹,凶手都没有发现。当然,这个概率还是比较低的。但不管怎么说,凶手要么是持证的猎人,要么是非法的。持证的,我让王传星他们去查,非法的话,说不定就跟张丽珍案,是一批人!”柳景辉的推理严丝合缝,听的徐泰宁表情严肃。
  “行。那就细查5公里吧。”徐泰宁迅速下令。
  第734章 掉皮了
  大轿车依序停了下来。
  穿着作训服的警员们,一个个背着装备下车,迅速的集结列队,接着就跟着长官前往预定的排查区域。
  徐泰宁拿着望远镜看着下方没有指挥的指挥,咂咂嘴,自言自语的道:“京城的民警还真的挺好用的,讲纪律,懂事,听得懂命令看得懂地图,出勤也不拖泥带水的……”
  “咱山南的民警就做不到吗?”柳景辉斜眼看。
  “做是做得到,架不住总有害群之马。”徐泰宁叹口气,道:“现在还行吧。头几年我出去排查的时候,第一天都在干刺头,没办法。”
  柳景辉笑笑,再道:“现在都是警校毕业的,大学里三年四年的,都给你练好了,出来就好用,跟咱们以前不一样了。”
  “主要是有章法,用起来得心应手,如臂指使的感觉……”徐泰宁说着摇摇头,做他这个职位的,别的都好,就是跑来跑去的,没有自己的部属,每次都像是隔着套儿干陌生人,新鲜感是有,默契感自然不足。
  柳景辉听着徐泰宁的语气,咳咳两声,低声道:“徐处,江远还在里面勘察现场呢?”
  “恩,枪案的现场,他范围估计取的又大,现场有的查了……”徐泰宁说着还是摇头:“我这边还想着要他看看视频呢。江远做的视频增啥的,真比我之前用过的专家强不少,也不知道是怎么学的,就天才干啥都厉害……”
  “此乃千载难逢之机会!”柳景辉打断了徐泰宁。
  “什么机会?”徐泰宁的年纪更大一些,被柳景辉震了一下,一时间有点反应不过来。
  “江远今次勘察的范围大,接下来还要将尸体运回去,再做尸检吧,这一套做下来,快点也到明天早上,甚至明天下午了,不用说,累得半死。”柳景辉说着一笑:“咱们要是趁这个时间,将这个涉枪案给破了,江远可就算是白忙活了。”
  不等柳景辉说完,徐泰宁的眼神就像是霓虹灯一样的亮了起来。
  做了这么些年的排查,徐泰宁有许多经典案例可供分享,但也有些案子,是徐泰宁记忆犹新的。比如那些刚刚搭起架子来,还没来得及展开的排查案件,那些自己刚刚踌躇满志的准备攻破的,却被江远轻描淡写的斩杀的案件……
  如果,能够一模一样的还一个这样的案子回去……
  徐泰宁感觉自己多年没有悸动的心,都开始狂跳起来。
  这简直比偷情还刺激,比初恋还激动,比越轨还动情……
  “让你这么一说……”徐泰宁的声音嘶哑,像是吼坏掉了。
  柳景辉自信一笑,道:“就咱们之前分析的,只要坚持加班加点的做下来,运气好的话,这个案子就算是破了。”
  徐泰宁微微点头,总结道:“要么是非法的,要么是合法却意外的。”
  “对,具体范围都是不确定的,就看多快能排查出来了。”柳景辉的推理其实很清爽,首先排除周边有非主流宗教分子,这个是小概率事件,但大家排查到这里了,说明这个小概率的可能性还是不可忽视的。这是非法的。
  如果排除了,那这起死亡案件,大概率就是某个有证猎枪的意外造成的。所谓合法却意外的。
  不过,徐泰宁做排查多年,玩的就是概率,所以,真到了排查的时候,他也认真起来:“但也有一种可能性,非法的意外,但跟张丽珍案无关,跟什么宗教团体也无关,就是不知道哪里来的人,不知道哪里来的枪……”
  “在京城这地界?”柳景辉的语气里倒是没有嘲笑的成分,说了一句,紧接着自问自答道:“我们都假设是意外的流弹造成受害者死亡了,京城这地界,出现一把意外的枪,意外的开枪,概率也不会更小了……”
  “是啊。小概率事件,很多时候真的会发生的。”徐泰宁对小概率事件,是真的充满了敬畏的。
  柳景辉也郑重的点点头,再长长的舒一口气,道:“小概率事件,向来是推理的大敌。如果这两条路都走不通,再回过头来,考虑非法且意外吧。”
  非法意味着隐匿,意外意味着较少的线索,以及非常规的模式,都代表着更难被侦查和确定。
  很多时候,这种案子其实就是侦破不了的。
  徐泰宁也是下定决心,柳景辉的推理合乎情理,确实是侦破此案的绝佳方式。
  至于可能的小概率事件,也只是推后处理,虽然会降低可能的侦破的成功率,但这个选项也没有完全被放弃,这已经是非常好的侦查方向了,没有理由不做这个选择。
  “关键是要快!”柳景辉再次强调了一次,道:“不管是哪种可能性,凶手都有可能会跑,而且很容易带走证据。”
  “我明白。”徐泰宁皱眉想了想,再确定了几处细节,就掏出手机打给陶支和楚局。
  他要动用预备队了。
  更多的作训服,更多的民警,更多的人力物力,向着案发现场周边集结。
  始终埋首在犯罪现场的江远浑然不知。
  尸体已经运走了,江远原计划做完了勘察就走,这通常会多耗费两三个小时的时间,但现场的勘察超出了江远预计。
  首先是难以找到的弹头。
  死者的创口极重,不管有没有意识到,在没有采用相应的止血措施的情况下,他能够走出的步数是有限的。
  现场勘察的民警们绕了一圈又一圈,都没有找到弹头。
  好在随后送来的金属探测器,解决了这个问题,在距离尸体十几米远的位置,发现了深深嵌入树中的弹头。
  “总算是找到了。”累了一天的现勘,现在听着滴滴滴的金属探测器的声音,都觉得开心。
  “拍照,挖出来。”江远没有自己动手,这玩意看起来就嵌的很深。
  而答案,更是大大超出了江远等人的预期。
  “弹头进去了11厘米。”负责测量的现勘做了记录,又测了一遍,还是一个结果。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