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姜嫙在秋节晚会上那首《广寒宫》里面几句戏腔惊艳了很多人,让众多音乐人都在尝试在歌曲里运用戏腔,但成功的范例不多。
而在这一首歌中间一段,姜嫙再次运用戏腔演唱这首歌,甚至把戏曲的念白运用在了歌曲里,这个想法简直是神仙!
听得他们头皮发麻,姜嫙的声音一直让他们在私底下暗叹,觉得她声音百变。
她唱《upanddown》的时候很幼,唱《叹》的时候能媚,唱《如愿》的时候极其有穿透力,唱这首《琵琶行》又清越无比,但都能听出是她的声音。
歌词他们根本没话说,应该说,他们没资格评判。
这就是第二首《鸾筝行》啊!
那是白香山大诗人流传千古的诗,他们哪里有资格评判?
这首歌的歌词完完全全是那个味啊!
荣芊芊麻木地听完第一首,咽了口唾沫,麻木地退出,点进了第二首。
当你比别人优秀一点,别人会不服,当你比别人厉害一截,别人会嫉妒,当你是高山,别人是土丘,别人只会仰望。
荣芊芊现在觉得心都空了,脑子里没办法思考其他的事,只能继续听第二首歌这样子。
《知否》?
开头一阵悠扬的萧声把浅淡的忧愁吹入每一个听众的心里,荣芊芊觉得自己麻木的心似乎得到了一丝舒缓。
再接着听姜嫙浅声歌唱,看着那极具古风味道的歌词,荣芊芊已经面无表情了。
虽然很美,很有韵味,但有《琵琶行》在前,古风歌词已经不能让她震撼了。
幸好,幸好,姜嫙虽厉害,但那样的歌词,她也只能拿出一首吧?
锦书送罢蓦回首,无余岁可偷。
如果只是这样的话,那这首歌也就是一首不错的古风歌曲而已。
荣芊芊飞出体外的魂魄开始回来,目光呆滞地点评着。
忽地,她坐直了,仔细看这段歌词。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随着姜嫙唱出那句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荣芊芊再次炸了。
华国十二年义务教育已经让华国人把古诗词刻进了骨子里,这几乎怎么越听越看越像词啊?
是词吧
是吧?
你敢不敢把歌字去掉?
你来唱歌写词干嘛?
你就应该去写诗词,出诗集!
微博上,迅音上,《琵琶行》《知否》两首歌的讨论点大部分落在了歌词上。
【歌很好听,但歌词叫我头皮发麻!】
【我的妈,我已经想起被《鸾筝行》支配的日子了,现在又来个《琵琶行》。】
【这词真的是现代人能写的吗?姜嫙牛逼!】
【写词的另一个白居易是谁?】
【这真的是古诗吗?!】
【我哥哥的古诗词专业的研究生,他说这歌词就是古体诗,味很正。】
【只有我被琵琶声给惊艳了吗?】
随着舆论的发酵,各大学的中文系教授,研究古诗词相关的学者全部出来了,申肇老先生自然也在其中。
他看了姜嫙的新歌词,陷入良久的沉默。
其他人就不一样了。
燕京大学教授:【这个词媲美《鸾筝行》!真难想象是现在写出来的。】
鲁东大学教授:【《鸾筝行》第二!可以选入高中课本!】
专门研究诗词的文科院院士赵先明直接爱特姜嫙:
【请问这首诗真的是您和白居易先生写的吗?】
他太激动,太震惊了!
现在还有人能写出这样的诗吗?!
第86章 阴阳第一人!
姜嫙在写《琵琶行》作词人的时候写了两个人的名字。
作词作曲她可以自己来,但是作诗她不行,她会拥有降临过身体的记忆,所以身体的技能,知识,她都能融会贯通,更上一层楼。
但两具身体都不是古诗词爱好者,以至于她对古诗词的研究也不深,所以也没必要在这方面博得名气。
回复赵先明院士的时候,她也没有把这个功劳归在自己身上。
姜嫙:【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其实歌词并不是我写的,是我梦中一位叫白居易的老先生念给我听的。】
赵先明呆了,网友也呆了。
这是什么玄学解释?
可是他们竟然觉得有道理?
不然太夸张了,这么长的古体诗是一个现代人写出来的?!
可是你又来了一句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这又让咱们不确定了。
不过大多数人还是觉得这是姜嫙在自谦,梦中得诗什么的,太扯了。
白果更是忍不住问:这真的是梦里得来的?
看着姜嫙点头,她觉得世界玄幻了。
我真的不擅长写诗
不过很快姜嫙被打脸了,因为《知否》中间那一段被截了出来。
赵先明院士分析道:这首词单调三十三字,七句五仄一叠韵,正和《如梦令》词牌格律,就是一首完整的词,且写的极妙!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一句简直是神来之笔!
因为这段词隐藏在歌曲知否里,姜嫙觉得也没那么显眼,便没有把易安居士的名字写上去,可是她终究不是土生土长的两个时空的人,不懂那个玄妙。
但凡被诗词熏陶很久的人基本上都有这个敏感性,一下就被发现了。
赵院士再次艾特了姜嫙:【姜老师觉得我赏析的怎么样?】
这下姜嫙赖不掉了,勉强回复了一下。
赵院士也没感觉到姜嫙态度怪异,他满心都是这两首诗词,并且发博告知吃瓜网友,他这两天一定会把诗词赏析做出来!
院士投入诗词赏析中,关于姜嫙的风暴才刚刚开始。
#《琵琶行》歌词太牛逼了!院士亲赞!#
#姜嫙新歌是诗词?!#
#姜嫙新歌太好听了#
微博上,迅音上,bi站各大视频网站,论坛全部充斥着这两首歌的身影。
会弹琵琶的人也纷纷在网上展示起来,颇有一种文艺复兴的味。
等两首歌最高的热度时间过去,另外两首歌开始发力。
【《吹梦到西洲》也超好听得好嘛!盛星帆的声音好温柔,姜嫙唱的那个调调让我感觉有点《叹》那味了。】
【真的好好磕!男女情歌对唱诶,我真的要醉了。】
【你们不觉得这首歌的歌词很晦涩难懂吗?】
【对对对,虽然不是古诗词,但是里面有很多典故,我是汉语言的。】
【但是人家旋律做的很好听呀,真的很好听!】
【歌词有炫技之嫌,堆砌辞藻,太华丽了!】
【这首歌的曲子很好,只是全是典故的歌词就是好吗?它忽视句子结构逻辑和顺畅表达,为了繁难而繁难,确实存在不足之处。】
【又不是典故用的多,就是雅,就是阳春白雪,曲高和寡,弄得让人看不懂歌词不是故弄玄虚吗?】
不少网友看到这里,脑袋里忽然闪现了什么,但又划了过去。
结果上面那位仁兄被艾特了:【你看得懂吗?去看看这位老兄的解释吧。】
点击链接,跳转到另一个网友的帖子里,这个网友在一开始就表明了自己的身份,他是汉语言研究生,方向是华国古代文学。
他先是把歌词里面的典故出处都解释了一下,最后总结道:【虽然辞藻华丽,个别之处并不通顺,但瑕不掩瑜,需要文学素养高些的人才能读懂。】
这下一群人彻底吵了起来,前两首太硬了,他们不敢批判,这首歌还不敢吗?
半个小时后一个网友发帖大笑:【哈哈哈哈,你们还看不懂吗?这是姜姐在报复啊,妥妥的报复啊!】
这个标题立刻吸引了不少网友,点进去一看,他们脑子里霎时间把前几天的事和这两天的串联在了一起。
【我艹,姜姐是真的绝!】
【笑死我了哈哈哈,前几天说姜姐江郎才尽那些人呢?说《生僻字》俗的那些人呢?】
《吹梦到西洲》,旋律优美,辞藻极其华丽,有骈文之感,被人诟病为了炫技,就堆砌辞藻,把这首歌吹的像是阳春白雪。
网络上有不少人喷这首歌歌词,看样子并不好,但人家或许就是故意的呢?
之前不是骂姜嫙《生僻字》只是故意凑字,实则没什么水平,哗众取宠吗?
诶,《琵琶行》和《知否》先祭出古韵诗词,一首堪比这个世界千古名诗《鸾筝行》,另一首也十分精妙,文科院院士赞口不绝,任谁也不敢说姜嫙没文化。
这个基调定下了,人家又发了《吹梦到西洲》,有了前面两首歌,你敢说姜嫙是生搬硬凑的吗?倒更像是人家故意发出来气那些小黑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