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再说嘛,”阮玲珑狡黠一笑,“也算是给咱们家置办了一份更气派、更安定的不动产。你说是不是?”
赵铮听着她的分析,越想越觉得有理。
既能照顾到文姨,又能便利农事管理,还能置办家业,一举三得。
“好,就按你说的办。我去联系工匠,好好规划一下。”
大周境内,粮荒的阴影逐渐散去,赵铮不再需要亲自带队奔波于外,冒险转运粮食。但他一手组建起来的运输队,却并未解散。
平安镇地处大周西南方,连接着几处山货产地和周边几个县城、州府。
随着商业的恢复,货物往来需求渐增。而平安镇,恰恰缺少一支稳定可靠的、能承接大宗货物运输和押运的“镖行”。
赵铮看准了这个机会。
他的运输队成员都是经历过流民之乱、身手不错且知根知底的青壮,忠诚可靠。
赵铮趁机整合资源,正式打出了“平安顺达”的招牌,承接货物运输和押镖护送的活计。
凭借着之前积累的信誉和人脉,赵铮的生意很快红火起来。加上他原本就经营着的猪肉批发供应,赵铮俨然成了平安镇上数得着的“实业家”。
事业蒸蒸日上,赵铮心中却一直记挂着一件事。
这天,他特意找了个徐闻道精神头不错的午后,端了杯热茶,坐在老人对面。
“爷爷,”赵铮语气诚恳,“我有件事,想跟您开诚布公地谈谈。”
徐闻道慢悠悠地呷了口茶:“嗯,说吧。”
“是关于……跟您学医的事。”赵铮有些不好意思地挠挠头。
“您让我当助手,照顾您起居,辨识药材,处理炮制,这些我都乐意做,也一定会做好。但是……”赵铮顿了顿,神情变得认真而坦诚。
“我清楚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不瞒您说,我性子粗,坐不住,那些深奥的医理脉案,看久了就头疼,实在不是这块料。强扭的瓜不甜,我也怕辜负了您一身惊天的本事。爷爷的医术传承,恐怕还得另寻良才了。”
他说完,有些忐忑地看着徐闻道,生怕老人动怒。
谁知,徐闻道只是抬眼瞥了他一下,鼻子里发出一声意味不明的轻哼。
“你以为老夫老眼昏花,看不出来你榆木疙瘩里没长那根学医的弦?行了,老夫心里有数。你呀,就不是当大夫的命。做你自己喜欢的事情去吧,把玲珑照顾好,把家业经营好,比什么都强。”
徐闻道答应得如此爽快,甚至带着点嫌弃,反倒让赵铮愣住了,随即是满心的感激和轻松。
他连忙起身,郑重地给徐闻道行了一礼:“多谢爷爷体谅!”
徐闻道之所以如此“大度”,自然是有他的底气。
他的目光,早已锁定了那个在书房里安静看书的文静。
这个半路认的女儿,在学医一道展现出的天赋,简直令他惊叹。文静心无旁骛,过目不忘,一点就透,一学就会!
失忆对她而言,仿佛成了一块纯净的画布,让她能毫无杂念地、全情投入地描绘医道的玄妙。
徐闻道甚至觉得,她学医的灵性和专注,比许多自幼学医的弟子都要强。
这大概就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他这一身衣钵,总算是后继有人了!
——————
初夏时节,阮玲珑精心照料的那一亩洋芋试验田迎来了丰收。
当赵铮带着雇工将洋芋地里的第一块泥土翻开,露出下面密密麻麻、个头硕大饱满、如同小拳头般的洋芋时,围观的乡亲们发出了阵阵惊呼。
“我的老天爷,这洋芋也太大了吧!”
“瞧瞧这颜色,金黄金黄的,一看就好吃!”
“乖乖,这一亩地得收多少啊?”
经过仔细的称量,结果让所有人瞠目结舌:阮玲珑的一亩地,整整收获了十五石(约900斤)洋芋。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洋芋品质极佳,表皮光滑,个头均匀,最大的几乎有碗口大小。
阮玲珑家洋芋的产量,远超平安镇其他人种植的洋芋,更是将传统的麦粟产量远远甩在身后!
这个好消息像风一样传开。平安镇乃至周边乡镇的农户蜂拥而至,都想购买阮玲珑家这高产优质的洋芋做种。
“玲珑姑娘,卖我点种子吧。价钱好说!”
“玲珑妹子,我家明年就指望这良种了!”
面对热情高涨的乡亲们,阮玲珑心中早有打算。
她将收获的洋芋仔细分拣,拿出其中一半,以合理的价格出售给有需求的农户。剩下的一半,则小心地储藏起来,作为自家明年扩大种植的良种,以及日常食用。
看着堆积如山的金黄洋芋,阮玲珑想起了远在京城的皇帝。若非他当初送来这些种子,自己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吃上洋芋,
于是,阮玲珑拿出半石(约30斤)品相最好的洋芋,又亲笔写下了厚厚一沓食谱当做回礼。
酸辣洋芋丝,爽脆开胃,佐粥下饭。
红烧洋芋块,软糯咸香,老少皆宜。
香煎洋芋丝饼,外酥里嫩,香气扑鼻。
香酥洋芋球,外皮酥脆,内里绵软。
奶香洋芋泥,细腻柔滑,营养丰富。
阮玲珑还手写了一份洋芋粉制作方法,里面详细记录了如何将洋芋制成耐储存的淀粉,可用于勾芡、制作粉丝、粉条等。
她将精心挑选出来的洋芋和食谱郑重地委托给卢县令。
“卢大人,烦请您将此物呈送陛下。就说,此乃平安镇阮玲珑,用陛下所赐‘福种’收获的第一批洋芋,并附上些许烹饪心得,聊表谢意,愿陛下福寿康宁。”
阮玲珑特意提到了那块御赐牌匾上的字。
京城,御书房。
当那半袋沾着泥土芬芳,个头喜人的金黄洋芋,以及那叠字迹娟秀、内容详实的食谱被呈到周衡昌面前时,这位铁血帝王眼中再次流露出难以掩饰的赞赏和愉悦。
“好,好一个阮玲珑!”
周衡昌拿起一枚沉甸甸的洋芋,感受着那饱满的质地,又翻看着那些令人食指大动的食谱,由衷感叹道:“此女不仅心思灵巧,知恩图报,更难得这份事事想着为君分忧,为民谋利的心!”
他当即下令:“将这些食谱誊抄下来,连同这洋芋的实物,在京城各大集市、城门张榜公示。”
”让天下百姓都知道,洋芋不仅高产,还能做出如此多的美味佳肴。着户部将此食谱刊印成册,随同新一批洋芋良种,发往各州府县衙,广为传播,务必鼓励百姓多种洋芋。”
御厨们不敢马虎,按照阮玲珑给的洋芋食谱精心烹制。
当晚,周衡昌的御膳桌上,多了几道新菜:金黄诱人的香酥洋芋球、酸辣爽口的洋芋丝、软糯咸香的红烧洋芋块。
周衡昌夹起一块红烧洋芋放入口中,那粉糯香甜、吸饱了肉汁的滋味,让他这位尝遍珍馐的帝王也微微颔首:“此物……果然不俗,当为百姓餐桌之宝。”
红烧洋芋入口,周衡昌脸上的表情突然变得落寞。
他至今仍清晰地记得,文静最爱的就是这种粉糯香甜的食物。
她会不会怪自己,这么久了都还没去皇陵看过她?想到这里,周衡昌放下手中的筷子,食欲全无。
与此同时,万里之外的平安镇,赵家新宅。
厨房里香气四溢。
阮玲珑亲自下厨,用自家丰收的洋芋,操办了一桌丰盛的“洋芋宴”。
酸辣洋芋丝清脆爽口,香煎洋芋丝饼外焦里嫩,红烧洋芋块软糯入味,奶香洋芋泥更是细腻香甜……甚至还有一道用洋芋粉勾芡的滑肉汤。
文静坐在餐桌旁,看着眼前一道道色泽诱人、香气扑鼻的菜肴,眼中充满了新奇和期待。
她拿起筷子,夹了一块香煎洋芋丝饼,轻轻咬了一口。
酥脆的外壳在齿间碎裂,内里是软糯温热的洋芋丝,带着淡淡的焦香和咸鲜。一种质朴而温暖的味道在口中弥漫开来,带着泥土的芬芳和阳光的气息。
“好吃!”文静由衷地赞叹,眉眼弯弯。
紧接着,她又尝了尝软糯的红烧洋芋块,那熟悉又陌生的口感让她微微怔忪,仿佛有什么模糊的片段在味蕾上跳跃了一下,却又抓不住。
徐闻道则对那道酸辣洋芋丝,洋芋丝爽脆开胃,让他忍不住多吃了几口饭。
他看着桌上其乐融融的景象:赵铮给阮玲珑夹菜,玲珑笑着给文静盛汤,文静则细心地替自己布菜……徐闻道不由得联想到京城里那位孤独的帝王,此刻或许也在品尝着同样的洋芋,却不知是何心境?
69
第69章 清算
◎她的功劳太大,也太特殊了◎
初夏时节,平安镇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
卢县令的批复来得极快,几乎在阮玲珑和赵铮刚提出,购买修建庄子用地意向的第二天,盖着鲜红官印的地契就送到了赵家新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