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最后就到了,最高处。
天池的面积不小,像一颗蓝宝石一样的在山顶上,侧面一个小豁口,下去就是那条淡水河。
赵峥嵘来过这里一次,也是随便走走的,这次上来看到后,还是有一种感慨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造化感。
这里实在是太美了,水清澈的几乎能看到底,映照着天空的蓝,像是呼应一般。
在这深呼吸一口,似乎身体都被涤荡了一遍,只觉浑身舒坦。
赵峥嵘早就发现了,越靠近这个天池,空气越清新,身体的恢复力和活力就越强,在这里一会,就感觉身体已经到了最佳的状态般一样。
这要是自己的那些兵训练完有这么好的恢复条件,赵峥嵘有信心把这个连队带成全国部队的尖刀连和排头兵。
但是也只能想想,因为不现实。
好在他能享受到这个待遇。
到了山顶稍微歇息一下,赵峥嵘就开始活动起来。
俯卧撑、蹲起。
没有器械,也只能练练这些。
活动后,又打了一套军体拳,也是打的虎虎生风。
等到练完后都快一个小时了。
赵峥嵘却感觉身体还是很轻松,而且以前训练的一些暗伤都有从新恢复的感觉。
这不是错觉,像他这种个人军事素质超高的兵王,对自己的身体了解的很透彻。
一些暗伤,或者不能称为暗伤,在平时的影响也不大,像是局部肌肉拉伤或者劳损。
正常修养一个月半个月的也能恢复,但是他知道,恢复后和拉伤前还是不一样的,尤其是在大比的时候,一点微小的影响就能决定很多。
现在就有一种感觉,以前的那些拉伤又恢复的地方,好像又被刺激了一样,再次恢复中的那种。
林彩蝶其实没啥感觉,因为海珠一直在她身上,所以不管是在山下还是在这山顶,海珠都是同样的给她提供生机。
所有赵峥嵘的感觉才明显。
所以 上次发现这个地方后,赵峥嵘进空间,只要有时间都会上来走走,偶尔也练练。
正当他感觉练的差不多了的时候,就看到林彩蝶出现在他身前。
赵峥嵘对林彩蝶在空间里的这种神出鬼没般的能力早就习惯了。
“上来干啥,我这也要下去了。”
林彩蝶早就知道他在这练了,坐在下边,心念一动就能看到赵峥嵘在干啥。
也是看到他练完,自己才上去的。
仔细打量一下,居然没出汗,她也服气赵峥嵘的体质了。
其实她不知道,要是在外界,赵峥嵘也早出汗了。
“看看你要不要去泡温泉,我把你送过去。”
“要。”
赵峥嵘忙不迭的答应,这个时候再泡个温泉,那才是真的舒服。
林彩蝶把他送过去,等他泡完,又把他接回中心岛。
“行了,到睡觉的时间了。”
进了石窟,又把帘子拉上,终于在空间中有一块黑暗的空间了。
赵峥嵘伸手揽过林彩蝶,一脸幸福的闭上眼睛。
··· ···
林彩蝶在岛上住了4天,在周四的早上,一早起来就开着小艇直接去县里的码头了。
今天是大黄鱼的团队刘福老师他们过来的日子,林彩蝶要到县城去接人。
在昨天,她就打了电话,这次刘福团队过来三个人。
林彩蝶也联系了杨三妹,在家准备一下晚饭。
刘福是中午左右到县城车站,中午饭就在县上吃了。
林彩蝶到的比较早,到了后她先去一中看了下林成龙,问了学习状态和一些事,然后才去火车站等着。
看看时间,12点了,还没听到到站的声音。
林彩蝶也只能老实的等着,这年代火车不晚点都是个例,大多数的都是晚点的。
刘福老师团队过来比省城还远,晚点也在她意料之中。
11点55分到站的车,一直到12点20才看到有旅客拿着大包小包的行李从出站口走出来。
林彩蝶赶紧站的直了些,甚至还翘起脚看。
又过了五分钟,才看到刘福的身影。
林彩蝶赶紧快速的走过去,脸上是热情洋溢的笑容。
“刘老师,一路辛苦了。”
刘福笑笑:“没啥辛苦的,你这闺女,不是说我们自己到镇上再去接就行吗。”
林彩蝶:“这里到镇上路不好走,我开船过来的,走水路平稳些,还要更近。刘老师,咱们先去吃饭,然后就回去,你看行吗?”
刘福:“既然开船过来的,那就直接回去,回去再吃吧。”
林彩蝶肯定不会让他们回去再吃,一路上火车坐下来,又乏又饿的。
“本来我也是这样想的,不过这县里有家老管子,做的鸭子是一绝,听说祖上还做过御厨呢,这不带你老和两位小同志去尝尝,我都觉得遗憾,走,我都定好位置了。”
林彩蝶说的是郑海英经常送鱼的那家店,她也没订位置,这年代也不流行订,反正这个点过去肯定有位置。
说着就在前边带路了。
第329章 吃鸭子
到了饭店, 林彩蝶和老板说了一下,就到屋里坐了。
现在私营饭店开始越来越多,老百姓在吃饭上也方便多了,不像之前,在国营饭店这个点基本上就吃不上什么了。
这家店最有名气的就是做鸭子,像是姜母鸭、八宝鸭、盐水鸭、四物老鸭汤、水姜菜鸭、墨鱼王炖番鸭等等。
当然,在这店里也肯定少不了海鲜,但是这个季节,吃鸭子还是比较多的。
林彩蝶点了一个姜母鸭,一个墨鱼王炖番鸭,然后又点了两个家常菜,四个人四个菜也够了。
主要是这鸭子量大。
等菜上来,林彩蝶给 刘教授和两位同志各夹了一块鸭肉。
“尝尝,虽然咱们闵省多数地方都有,但是一个地方一个风味,看看有什么不同。”
“哈哈,小蝶你就是客气,以后基本上咱们都是一起合作了,怎么说都是自己人。”
听了刘福的话,林彩蝶也笑着说道。
“是自己人,这次就是给你们接风,虽然简单了点,不过等回了渔场,在安排做好的。”
刘福笑着摆手:“刚说了是自己人,那就不要客气,我们过来是工作的,吃喝正常就好。”
虽然来到这边工作,但是他们吃饭也是自己出钱。弄的太好了,自己的工资也扛不住。
林彩蝶除了负责研究经费外,还要承担一部分的补助。
她弄伙房也是为了方便,但是也和单位一样,吃饭也是要交钱的。
而鲍鱼养殖研究那些,林彩蝶只需要出场地就行,资金、补助都不用出,当然,研究成果也没她什么事,不过,渔船会作为种苗基地。
林彩蝶也客气的说着:“放心吧,咱们这里禁止铺张。”
然后就是开吃,应该也都饿了,刘福教授和两个青年吃的都挺有效率。
吃饭的时候,林彩蝶也认识了这两个年轻的研究员。
长的浓眉大眼,梳着分头,说话也很洪亮的叫张贺,是漳州农校毕业的。
另外一个有点文质彬彬,带着个眼镜,叫李东波,是农广学院毕业的。
农广学院还是个大专。
总之,这个团队很是专业,林彩蝶也很期待研究成果。
其实说起来,林彩蝶要比研究团队有信心,因为她知道,这个团队最终确实研究成功了。
而现在,林彩蝶给提供了更好的研究条件,那研究的进度应该会大大提高才是。
所以林彩蝶自己是有着充分的信心和期待。
而现在,包括学科带头人刘福在内,都不确定是否能成功。
所以,林彩蝶这种和合作的方式才更让他们觉得难得。
一行人吃了饭后,林彩蝶就带着他们去了县上的码头。
县里的码头可比镇上的强多了,分为渔港和货港,虽然不是大港,但是建设的也非常有样子。
林彩蝶带着三人到了小艇泊位。
张贺和李东波其实在靠近这个方向的时候就注意到这艘与众不同的小艇了,但是没想到这艘小艇正是林彩蝶开过来接他们的。
林彩蝶:“来,刘老师,两位同志,咱们上船。”
刘福饶有兴致的打量了一下这小艇,而张贺已经兴奋的往小艇上放行李了。
“林老板,这艘船是你的,太帅了。”
林老板是他们的叫法,林彩蝶纠正了一次,说叫他林姐就行,但是他们应该是叫习惯了,所以高兴的时候,直接就叫了出来。
林彩蝶:“上船慢点,你先上去,接一下行李。”
张贺就先上了小艇,刘福和李东波把行李递给他,他一一的放在小甲板上。
这小艇的后甲板,有点像皮卡车那种,很能装。
行李放上后,林彩蝶也迈上小艇,打开了舱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