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隆兴帝压下了嘴边颤巍巍没说出口的话,不远处再次传来一阵刀剑相击的声音,太子的注意力被后方的声响吸引了过去。
  “杀呀,冲啊”,“斩杀叛军,营救陛下”,远方传来的动静无不表明着他们的身份,看到不远处带兵赶过来的身影,隆兴帝这才放下心来,这是定襄侯前来救驾了。
  定襄侯带领的赤鹰军是一支精锐的部队,再加上他们占据着大义,一边拼杀一边劝降,不一会儿就取得了压倒性的胜利。太子直接被活捉,定襄侯带着赤鹰军给隆兴帝请安行礼,说道:“臣救驾来迟,请陛下恕罪。”
  眼见着自己的援兵控制住了叛军,隆兴帝立刻让人将贾代善送了下去,并唤了随行的太医去给贾代善诊治,安排好后才欣慰的道道:“定襄侯救驾有功,当赏,赤鹰军亦赏。”
  太子看着突然出现在这里的赤鹰军,哪里还不知道自己这是中了圈套了,他明白自己的父皇一早就在防着自己,满是仇恨的看向隆兴帝道:“父皇,你早就猜到了这一天,却故意当做不知,引我入套,是吗?”
  隆兴帝看着太子仇恨的眼神,虽然知道这一天终将会来临,但真到了这个时候,心里却十分伤感。到底是自己精心教养多年的儿子,往事依稀浮现在眼前,想起自己第一次抱着太子,太子会说话之后第一次喊自己,手把手教太子启蒙,太多太多的回忆,让他心中开始迟疑。“朕在你心中竟是这样的人,朕知道你们兄弟会按捺不住,却没想到你会跳出来,你是太子,朕百年之后这个位置终究是留给你的,何必这般着急呢!”
  隆兴帝的话听天大的笑话,他好似在看猴戏一般看着隆兴帝,仿佛兴帝说完,太子却突然间开始大笑起来,说道:“真是笑话,父皇戏弄,父皇不是早就准备废了孤的太子之位了吗,如今”
  这话噎的隆兴帝无法反驳,思,只是最后终究舍不得,只是将太子身边的属官换了一批,就准备去,只,自己一手带大的孩子,并不是坏人,会变成如今这般模样,肯定是身边的人将他带坏了,再有就是太子太傅没有教好,样。
  隆兴,“朕怜惜你生而失母亲,给了你诸多的包容与关爱,便是此番江南一案,也污吏,只是想让你警醒一些。放纵官员弹劾你,也,没成想你竟然走到了这一步,真是太令朕失望了。”
  这一刻的太子出奇的冷静,隆兴帝的话了地狱,他明白自己太冲动了,怕是中了别人的圈套,一环套一环,要选择了,他不是一个人,他的,而现在他已经没有退路了,很显然设下圈套的人成功了,大乾不可能留下一个逼宫里等着消息的妻子,想到自己年幼的孩子,泪水从太子的眼角划过,父皇,这一切都是孩儿的错,不敢祈求父皇原谅,只请父和孩子,他们不知情,都是无辜的,千错万错都是我的错。我愿以死谢罪,只求父皇不要牵连太人还来不及反应的时候,径直撞上了横在脖子上的剑,剑刃划过脖颈,
  太子就这样自尽在了隆兴帝面前,或许隆兴帝对太子有诸多不满,但虎毒不食子,哪怕太子做出了谋逆之举,也只是想将其圈禁。心爱的儿子就这样死在了自己面前,上一刻还在像自己放狠话,如今却再也听不到他的声音,晚年丧子,这对隆兴帝的打击着实不小啊。
  看着太子的尸身,隆兴帝颤抖着走到他身前,看着他确实没有了呼吸,心里七上八下的,最终闭上了眼睛,将泪水止在了眼眶,沉痛的道:“太子……”
  大太监夏守忠扶住颤抖的隆兴帝,哀声道:“太子殿下去了,请陛下节哀,保重身子要紧啊。”
  隆兴帝昂首看向远方,将眼泪逼回眼眶,身为帝王他不能轻易的流泪,只能靠着这样的方式来掩盖内心的悲伤,让人收敛了太子的尸身。
  当叛乱处理完之后,隆兴帝带着围猎的队伍启程回京。
  接到隆兴帝密令的贾攸贾敬兄弟二人,没有惊动任何人,悄悄去完成了隆兴帝的密令,定襄侯能来的这般快,他们可是功不可没。
  京郊围猎场发生了叛乱,京中也不曾平静。大皇子英王的人马一早就盯上了太子,在太子围攻京郊猎场之时,他在京中发起了兵变。以舜雷不及掩耳之势拿下了京城的护卫军,随后便直奔皇宫,又分出几只小队去往各个王府及朝廷重臣的府邸,意图将各府中人拿下,以他们为质,试图要挟一众官员。
  宁国公府,宁安堂,尚在京中的三个儿媳带着孙子都聚在正院里,襄宁长公主高坐在正中间的主位上,长媳嘉悦郡主有些忧心的道:“也不知道夫君他们现在怎么样了?”
  三儿媳沈氏也是非常焦急的望着襄宁长公主,如今一大家子都指着襄宁长公主呢,她可是府上的定海神针。沈氏心急的扯着手中的帕子问道:“母亲,夫君他们不会有事吧?”
  二儿媳荀氏虽没有说出口,但也是定定的看着襄宁长公主,希望能够得到答案。
  襄宁长公主看着干着急的儿媳们,虽对她们这份心意很满意,但心里觉得她们不够稳重,有些急切了,还需要再历练历练。
  不管心里怎么想,眼下还是要先安抚好几个儿媳的情绪,故而开口安慰道:“莫要担心,还有老爷在呢,更何况他们身边都有家将保护着,那都是上过战场的老兵,放心吧,不会有事的。”最后襄宁长公主口中开始喃喃自语,不只是在安慰众人,又好似在说服自己,只希望一切平安吧。
  第45章 倒v叛乱后续
  宁国公府里众人正在府中等着消息,外面却传来一阵阵哭闹声和喊杀声,此起彼伏,由远而近。
  这突然间闹出来的动静令众人一惊,襄宁长公主的表情也开始凝重起来,隆兴帝带着太子和几位王爷去了京郊猎场,只留了英王在京中坐镇,虽有引蛇出洞之意,但也将绝大部分目光都带到了京郊猎场。
  本以为京中虽暗流涌动,但并不会引起骚动,却没想到这一刻来的这般突然,好在府里已经做好了准备,贾代化临行前私下里安排好了府里的护卫,再加上有襄宁长公主坐镇,相信府上一定会平安渡过的。
  听着外面传来的声音,襄宁长公主对着素梅吩咐道:“传话给管家,一切按照老爷的吩咐去办,务必要将乱兵挡在府门外。再去传本宫的令,让府上的小厮都去帮忙,弓箭、热水、滚油都用上,不用节省,府上备了很多,所有护院此番过后皆有赏赐,若不幸伤亡,府里必定会照顾好他们的家人,让他们放手去做。”
  素梅看着主子镇定的吩咐着事宜,也舒缓了紧张的心情,压下了心里的慌乱,“是,公主,奴婢这就去传话。”随即快速走出了院子,向着外门而去,那里是护院和乱兵厮杀的地方,也是最危险的地方。
  素梅找到大管家,向他传达了襄宁长公主的命令,也让得到消息的护院和府里的小厮们为之一振,愈发拼命了。从夕阳西下到暖阳初升,经历了一夜的拼杀,这场叛乱终于落下了帷幕,齐王领着西山大营的将士们活捉了英王,其余残将不得不投降。
  齐王在平定了京中的叛乱之后,立刻让手下的将士赶往各王府以及朝廷重臣的府邸,看着眼前满目疮痍的宫殿,四周皆是断臂残骸,想到英王手下的散兵,只希望各府一切都还好。
  身为齐王府姻亲的宁国公府自然不会被落下,因为担心女儿和外孙的安危,加上宁国公府和襄宁长公主的身份地位,齐王派了自己的嫡子,齐王府的世子,嘉悦郡主的同母胞弟去往宁国公府,查看府上的情况,如有需要可助宁国公府一臂之力。
  等到齐王世子赶到宁荣街时,硝烟已经渐渐散去了,宁国公府因为贾代化的提前布局,加上襄宁长公主准备的十分充分,在救兵赶到之前将冲击府邸的散兵斩杀殆尽,甚至还有余力帮衬了荣国公府一把,将意图闯入荣国公府的乱兵尽数斩杀。故而齐王世子在见到两府已经平安之后,只拜见了襄宁长公主,见到了自己的姐姐,确定嘉悦郡主无碍之后,火速赶往其他府邸进行援助。
  襄宁长公主在见过齐王世子,得知京中叛乱已经平息之后,着实是松了一口气,早先得知叛乱之时,心中有着忧虑和不安,如今京中已定,只待隆兴帝返回京中,一切皆有定论。
  看着一旁满屋子的女眷,襄宁长公主打发了她们去休息,这一天担惊受怕的,又让厨房煮了安神汤,一人灌了一小碗,哪怕是还小的几个孩子也不例外。
  嘉悦郡主在出了宁安堂后,心中还是惴惴不安。她心中担忧着身在京郊的丈夫,还要时刻关注着京中的动静,生怕父王和弟弟有个万一,身为宁国公府的长媳她得撑起这个家,为婆婆排忧解难,下面还有年幼的孩子需要照顾。顿时间只觉得一副重担压在了自己肩头,对丈夫的思念被无限放大,只希望他能出现在自己眼前,借着他有力的臂膀靠一靠。
  只是此时尚在京郊的贾攸显然实现不了她的愿望,无奈之下只能在心中给自己加油打气,凭着坚定的毅力和对丈夫的思念撑了下来,只等着贾攸平安归来。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