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襄宁长公主直接表达了自己的意见,荣府如今是越发不像样了,是时候该好好管管了。不要以为没人能管他们,就如此放纵,贾家宗族还在呢!
嘉悦郡主也是一样的想法,对此自是该严惩,“是,母亲,您放心,儿媳一定严惩不贷。”
第137章
荣国公府内外飘着白幡,府中的主子们心底却是一片凄凉。
贾珠被荣国公府上下视为贾家的希望,如今却……
荣国公府众人还沉浸在悲伤中,贾珠灵堂上的一番闹剧,没出头七便在京中闹得沸沸扬扬。
宁国公府忍而不发,看在贾珠的份上,到底没在此时责罚王氏,只冷眼瞧着王氏不断哭闹,状似疯魔的样子。
贾珠头七之后,渐入寒冬,江河之上水面冻结,只得暂时停灵在贾家家庙中。等开春后,府中安排好行程,由贾琏这个兄弟打头,走水路送贾珠的棺椁回祖籍金陵,好葬入贾家祖坟。
腊月的寒风卷着雪粒子拍打在荣国府的白灯笼上,荣宁二府的主子们齐聚荣禧堂,襄宁长公主和史氏坐在正上方一言不发。嘉悦郡主端坐在荣禧堂左上方的紫檀交椅上,指尖轻叩扶手的声音在寂静的正堂里格外清晰。她头上累丝金凤衔着的东珠正垂在眉心,映得那双丹凤眼里凝着层冰。
"王氏,你可知罪?"
跪在蒲团上的二太太王氏猛地抬头,发间白花歪斜着挂下一缕乱发。她怀里还抱着贾珠的牌位,漆面被指甲刮出几道白痕。"我没错!是那李纨克死我珠儿,这贱人——"
"住口!"嘉悦郡主手中茶盏重重砸在案上,惊得两侧嬷嬷们齐齐一颤。她起身时翟衣上绣的孔雀纹在烛火下泛起冷光,"王氏,当日在灵前失仪已是大过,竟还敢在灵堂上行凶杀人?你就不怕贾珠走得不安心吗!"目光扫过角落里被奶嬷嬷和丫鬟们护住的李纨,那素白中衣上还沾着香炉灰,显然是方才王氏挣扎时碰倒香炉沾到的。
老太君史氏手中的拐杖突然杵地三声,被鸳鸯搀着起身,满头银丝衬得脸上疲态更甚。
"郡主,老身这二媳妇是失心疯了。"她说话时眼睛却盯着嘉悦郡主腰间悬的龙纹玉牌——那是先帝亲赐宗室郡主的信物,"珠儿去得突然,她这个当娘的……"
"老太太。"嘉悦郡主看在史氏是长辈的份上屈膝行了个半礼,裙摆纹丝不动,"贾家也不是小门小户,断没有婆婆在儿子的灵堂前动手杀害儿媳的!"她突然提高声量,"况且京中如今都看着呢,这般众目睽睽之下,不严惩如何能平息此事,如何对得起贾家的列祖列宗!"
荣禧堂内鸦雀无声。
嘉悦郡主见无人出声,依旧面色肃然,“况且贾家还有小辈没成亲的,出了这桩事,不给李家一个交代,日后京中谁家敢和贾家结亲?”
涉及到各家小辈,众人心中难免有了怨言,自然不会为王氏求情。
突然,王氏尖叫着扑向李纨:"你这丧门星!若不是你,珠儿也不会——"
"堵住嘴!"嘉悦郡主厉喝。
两个粗使婆子立刻用汗巾勒住王氏双颊。满堂女眷都白了脸,唯有角落里李纨悄悄护住隆起的小腹。嘉悦郡主瞥过她颤抖的手指,突然想起太医说过李纨这胎不稳,想着这是贾珠的遗腹子,心头微软三分。
只是如何处置王氏,众人难免犯了难。王氏到底是王家女,不好直接处置了她,况且此事也涉及王家女眷名声,只好等着王家来人。
三更梆子响过时,王子腾的皂靴踏碎了檐下冰凌。他解下玄狐大氅递给小厮,露出腰间御赐的镶金玉带。"郡主。"他拱手时虎口处的刀茧明晃晃刺眼,"舍妹纵有万般不是,总归是荣国府二房主母,为贾家育有二子一女。哪怕珠儿不在了,到底还有元春和宝玉在,看在两个孩子的份上,还请郡主从轻发落。"
嘉悦郡主抚着腕间翡翠念珠不语。
老太君史氏一直默默观望着众人的神情,瞥见大房邢氏面上闪过的一丝得意,心中有了计较,为了荣国公府日后的平衡,也为了自己在府中的地位,王氏不能倒下。否则大房只怕要得意了,这般想着忽然咳嗽起来:"老身愿以诰命担保,教她在佛堂思过..."话音未落,外边忽然传来元春求情的哭声。
襄宁长公主看着王子腾瞬间绷紧的下颌,知道这是王家在施压,心中不悦,也不想再为此浪费时间了。
"三年。"襄宁长公主突然开口,惊得烛火噼啪爆响,"每日抄《金刚经》《往生经》各十卷,佛前忏悔六个时辰,不见外客。"见王子腾要争辩,她指尖划过案上《女诫》,"或者,本宫说话不算,那本宫现在就去宫中求见皇兄和皇嫂,不知宫中的旨意,王大人可认!"
王子腾面色略显狰狞,看着情着自己的妹妹,顾忌襄宁长公主的身份,只能扭过头,强忍着心底的怒火道,,王家无异议。”
王氏听到对自己的惩罚,兄长迫于无奈的眼神,浑身一软,瘫在地上,不再挣扎……
回到宁国公府,嘉悦郡主陪着襄宁长公主一路走进静康院。
一落座,嘉悦郡主此时面,不等喝上一口茶水润润嗓子,径直朝着婆母襄宁长公主说道,“母亲,往日里总是听说王子腾跋扈,今母亲开口,只怕今
显然今天王子腾嚣张的态,作为贾家宗妇,处置族中犯错的女眷,也偏王家这般倨傲无礼,险些令嘉悦郡主下不来台,还好最后母亲出手了!
襄宁长公主牵着嘉悦郡主的手,轻轻拍了拍,“莫要担心,王子腾再跋扈,总有惧怕的人。人呐,只要有弱点,就不难对付。”
襄宁长公主说着眼神发散,想起往事来,片刻后回神,又劝解道,嚣张跋扈,也不过是面上光罢了,王子腾膝下无子,王家大”
“日后,这京中有没有王家都难说……”
嘉悦郡主一听也是,王家不足为惧。想想自己膝下三子,长子次子都已经考取功名入朝为官,如今也成家了,幼子也有功名在身,日后前途无忧,自己只等着抱孙子就是,心中愤懑顿消,喜意渐渐浮上心头。
寒冬腊月里,雪花忽隐忽现,襄宁长公主嫌外面冷,便让府中的小辈们免了请安,莫要折腾了。
上行下效之下,宁国公府的主子们都在屋里避寒,有孕的便是走动都在屋内,一时间倒是少有外出,府中都清冷了许多。
雪停那日,李纨在窗边绣着小儿肚兜。阳光透过冰棱在绢布上投下虹彩,她摸着微隆的腹部轻笑:"好孩子,你要好好的。"
与此同时,宁国府后宅传来婴儿啼哭,襄宁长公主带着几个儿媳孙媳守在二房的院子里,听到哭声顿时面露笑意。
刚生产完的荀氏虚弱地看着眼前的粉红色襁褓,摸着女儿的胎发:"是个姐儿...我终于有了女儿..."
襄宁长公主见传出哭声后,屋内没有其他动静,心中焦躁不安,在素梅姑姑的搀扶下欲往产房内走去。
还未等襄宁长公主动身,荀氏身边的嬷嬷出来报喜,“奴婢给长公主殿下贺喜,我们家太太生了,是位姑娘。”
众人一听荀氏生了个姑娘,俱是一喜,宁国公府阳盛阴衰,生的都是儿子,见惯了臭小子们,可不盼着香香软软的小姑娘吗。
襄宁长公主顿时喜笑颜开,激动的道,“本宫可算是盼着了,本宫的孙女哟。”
“大夫可诊过脉了,本宫的孙女可还好?老二媳妇如今可还好?”襄宁长公主高兴的同时,不忘关怀孙女和二儿媳荀氏的身体。
报信的嬷嬷也很是兴奋,府中都知道长公主殿下盼孙女盼的眼睛都红了,如今得偿所愿,今日必能拿到不少喜钱,真好。
“公主殿下请放心,大夫已经诊过脉了,姑娘身体康健,只是外面太冷,便未曾把姑娘抱出来。太太生产后还是清醒的,看过了姑娘后才睡下,奴婢出来报信时,大夫正诊脉呢!”
“那就好,今日二太太诞下府中的大姑娘,是件大喜事。素梅,给府中的下人都发半年月钱,从本宫的私库走,让府中也都沾沾喜气。”说罢襄宁长公主让孙媳都先回去,人太多过于喧闹,只留了几个儿媳一起在侧厅内看了眼刚出生的孙女,众人看着刚出生的小姑娘,心底软软的。
弯弯的眉毛,小巧的鼻子和嘴巴,只除了刚出生皮肤有些泛红外,也能预测到小姑娘未来长得不会差,起码是个清秀佳人。依着宁国公府众人的颜值,再想想老二夫妻俩相貌都不差,小姑娘未来的颜值有保障了,漂漂亮亮的小姑娘谁能不喜欢呢?
襄宁长公主看过孙女后,在素梅姑姑的陪伴下,慢慢走回静康院。半路上站在两府交界的水榭里,看着荣国公府佛堂方向飘出的青烟,轻轻呵出口白气。二太太王氏抄经的宣纸雪片般堆满案头,最上面那张的"怨憎会"三字,墨迹晕染得像团血污。
第138章
王氏大闹灵堂一事在闹得沸沸扬扬后,荣宁二府及时处理,终究将此事压了下去,京中的流言蜚语也渐渐平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