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这是怎么了?"王氏拉着薛姨妈的手,"姊妹间有什么不能说的?"
薛姨妈未语泪先流,宝钗代母亲将薛蟠近日所为细细道来。王氏听完,拍案怒道:"这孽障!"又安慰薛姨妈,"妹妹放心,我这就去寻老爷。"
贾政这日休沐,正在书房临帖。见太太匆匆进来,身后还跟着抹泪的薛姨妈和垂首的宝钗,不由皱眉:"这是..."
王氏将事情说了,末了道:"老爷,蟠儿虽不成器,终究是亲戚家的孩子。若任由他在外生事,将来连累的可不止薛家。"
贾政捋须沉吟。他前次考校薛蟠学问,那蠢材连《论语》开篇都背不全,实在不堪造就。但看着太太恳切的目光和宝钗恭谨的姿态,终是叹了口气:"既如此,明日让他到族学里跟着宝玉他们读书罢。只是..."他意味深长地看了宝钗一眼,"读书在个人,若他自己不肯上进..."
宝钗深深一福:"姨父大恩,宝钗铭记。哥哥那里,我会日日督促。"
二日后,贾家族学的课堂上,薛蟠哈欠连天地趴在桌上,面前摊开的《孟子》崭新得能照出人影。贾代儒在讲台上摇头晃脑地讲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窗外几只麻雀叽叽喳喳,吵得薛蟠心烦意乱。
"薛大爷,"坐在后排的贾蔷捅了捅他,"今儿晚上锦香院有新来的姑娘,听说会唱全套《牡丹亭》..."
薛蟠眼睛一亮,正要细问,忽见窗外闪过一道熟悉的身影——竟是妹妹宝钗带着莺儿,正与代儒的老妻说话。他顿时蔫了,知道今晚的乐子又要泡汤。
而此时京郊的温泉庄子里,黛玉正与贾玥在桂花林中漫步。前夜的雨落在枝叶间流淌,被阳光一照,便化作晶莹的水滴落下,中途映射出耀眼的光。贾玥忽然指着远处:"姐姐快看!"
黛玉顺着她手指方向望去,见一株老桂花树下,沈氏与荀氏并肩而立,两人不知说了什么,同时笑起来。阳光透过桂枝,在她们身上投下斑驳的光影,那场景美好得如同画中。
"怎么发起呆来?"贾玥碰碰黛玉的手肘。
黛玉轻声道:"我在想...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
贾玥折下一枝半开的桂花插在黛玉鬓边,笑道:"正因易逝,才要珍惜当下。姐姐且看这梅花,明知开不长久,不还是拼尽全力绽放么?"
黛玉怔了怔,展颜一笑。山风拂过,吹落鬓边的桂花……
宁国公府里,襄宁长公主正倚在榻上闭目养神,素梅姑姑匆匆进来,低声禀道:“公主,外头传得沸沸扬扬,薛家大爷又闹出荒唐事了,竟和忠顺王府的人争抢一个妓子,闹得满城风雨。”
襄宁长公主眉头一皱,啐了一口:“薛家这孽障,真是丢尽了脸面!”她叹了口气,又想起荣府的事,心中烦闷。
荣府虽富贵,但在文官中却无人脉,为了子弟科举,特地在府中开办学堂。宁府虽不管学堂之事,却也默许旁支子弟前来就读。可惜,这学堂里尽是些混日子的纨绔,整日嬉闹,乌烟瘴气。除了已逝的贾珠早年在此读过两年书,后来府中另请名师教导,才考取了功名。其余人,连个秀才都未中过,可见这学堂是何等模样。
襄宁长公主摇了摇头,喃喃道:“这般下去,荣府和贾家旁支的子弟,怕是要一代不如一代了……”
第148章
襄宁长公主望着窗外飘落的桂花,手中佛珠缓缓转动。自从她嫁入宁国公府,接连生下五个儿l子,让原本子嗣单薄的宁国公府人丁兴旺起来。但她清楚,血脉繁盛不过是表象,真正的家族传承在于教养。
"公主,荣府那边又派人来问族学的事。"大素梅姑姑轻声禀报。
襄宁长公主嘴角微扬:"告诉他们,宁府虽不开办学堂,但会送五百两银子过去。"她顿了顿,"不过,这银子要当着两府老爷们的面给。"
荣国公府将自家学堂称为"族学",不过是想借宁国公府的势。襄宁长公主心知肚明,却也不点破。此事到底是为了贾家子孙的未来,宁国公府身为族长不能拒绝,贾家表面和睦,内里却暗流涌动。
襄宁长公主早就想和荣府以及贾家旁支切割开,只是碍于形式和身份无法直接处理,只能慢慢打算,如今她这个长公主只需坐看风云。
此时,贾家“族学”内,薛蟠一脚踩在书案上,手中挥舞着一本《论语》,对周围几个衣着华贵的少年喊道:"读这些劳什子做什么?来,咱们玩点有意思的!"
金荣笑嘻嘻地凑过来:"薛大爷有什么好玩的?"
薛蟠从袖中掏出一副骰子:"比背那些'之乎者也'强多了!"
学堂一角,贾兰紧紧抱着自已的书本,小脸煞白。他母亲李纨千叮咛万嘱咐要他好好读书,可自从薛蟠来了后,这学堂就再没安宁过。
"薛大爷,这样不好吧?若是先生来了..."一个瘦弱少年怯生生地说。
薛蟠一把揪住他的衣领:"先生?那老东西收了我家的银子,敢管我?"他转头对金荣道,"去把门闩上!"
几个纨绔子弟欢呼着将书桌拼成一张大赌桌,书本被随意丢在地上。贾兰趁乱溜到门口,却被薛蟠发现。
"小崽子,想去告状?"薛蟠一把抓住贾兰的后领,"来,陪大爷玩两把!"
贾兰挣扎着:"放开我!我要告诉长辈们!"
薛蟠哈哈大笑:"你也不看看自已什么身份,就凭你那个寡妇娘?她算什么东西!"说着将贾兰摔在地上,书本散落一地。
宝钗站在梨香院的回廊下,手中捧着一摞新抄写的诗文。这是她特意为哥哥准备的,请了京城最有名的举人注解。莺儿l匆匆跑来:"姑娘,不好了!大爷在学堂里胡闹呢!"
宝钗手中的书册差点掉落:"不是已经求了姨夫,让哥哥在学堂跟着夫子读书吗?"
莺儿l低头:"听说是政老爷亲自安排的,让大爷在贾家族学里读书,只是大爷他……"
宝钗眼前一黑,扶住栏杆才稳住身形。她为了这个不成器的哥哥,不知费了多少心思。请名师、备书籍,甚至为此和母亲低声下气的去求姨母和姨夫,不惜送上重礼,可哥哥竟还是不学好!
"备轿,我去学堂看看。"宝钗强自镇定。
学堂内已是一片狼藉。薛蟠将《诗经》撕成条状,折成小船放在砚台里"航行"。金荣等人喝得满脸通红,正用毛笔在彼此脸上画乌龟。
"哥哥!"一声清冷的呵斥从门口传来。
薛蟠回头,见是妹妹,收敛了几分:"妹妹,你怎么来了?"
宝钗站在门口,眼前景象让她几乎窒息。她精心准备的书籍被撕毁,砚台打翻在地,墨汁染黑了半面墙。更可怕的是,那些原本还算规矩的贾家子弟,此刻都跟着薛蟠胡闹。
"你...你们..."宝钗的声音颤抖着。
薛蟠摇摇晃晃地走过来,身上散发着酒气,"妹妹,别板着脸嘛。哥哥这回可没有出去惹事了,你别生气。"
宝钗的目光落在薛蟠脚下——那是她熬了三个通宵为哥哥抄写的《孟子》注解,如今沾满了脚印和酒渍。
一阵天旋地转袭来,宝钗踉跄着后退几步。莺儿l急忙扶住她:"姑娘!"
宝钗强撑着最后一丝理智,对薛蟠道:"哥哥,立刻跟我回去。"
薛蟠犟着扭过头:"我不!这里多自在。妹妹,你且自已回去吧,别管我了!"
宝钗终于支撑不住,眼前一黑,软软地倒在莺儿l怀里。耳边最后听到的,是学堂内放肆的大笑和书本被撕碎的声音。
襄宁长公主听完下人的汇报,轻轻摇头:"荣府这“族学”,算是废了。"
素梅姑姑不解:"公主为何这么说?"
"一棵树苗,根烂了,枝叶再茂盛也是荣国公府方向,"薛蟠不过是显出来的病症,真正的病根,早就在他
她转动佛珠,想起自已那五个儿l子。虽,但几个孩子都是在宫里读的书,还去各大书院求过学,儒。血脉延续易,家风传承难。荣国公府这般作为,只怕祸不远矣。
窗外,一片桂花落在经书上,襄宁长公主轻,家族的兴衰,又何尝不是如此?
学堂里,眼见着宝钗晕倒,薛蟠这才慌了神,*手学堂里顿时乱作一团,几个仆妇闻声赶来,七手
回梨香院的路上,宝钗面色苍白如纸,额上渗出细密的汗珠。莺儿l急得直掉眼泪,不住地催促轿夫快些走。薛蟠跟在后面,脸上阴晴不定,既担心妹妹,又恼她当众让自已难堪。
到了梨香院,薛姨妈见女儿l昏迷不醒,吓得魂飞魄散,连声唤人去请大夫。不多时,大夫匆匆赶来,诊脉后道:"薛姑娘这是急火攻心,气血上涌所致。需静养几日,服些平肝降火的汤药便无大碍。"
薛姨妈这才稍稍安心,送走大夫后,坐在女儿l床前垂泪:"我的儿l,你何苦为你那不成器的哥哥操心至此..."
宝钗微微睁开眼,虚弱地道:"妈,别哭,女儿l没事。只是哥哥他..."话未说完,又疲惫地闭上了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