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网咖回1950年 第97节

  其实这是很困难的一件事,但是这事儿再困难也要做。
  挂掉电话之后,毛主席突然说道:“也不晓得新疆的葡萄哈密瓜甜不甜啊。我都没有吃过不酸的葡萄。新疆的羊肉也不晓得好不好吃。”
  “诶,想的嘴巴流口水了。”毛主席莫名的感叹一声。
  “毛主席,你是想吃羊肉了?”周总理笑呵呵的走了进来。
  “哎呀,你来了。”毛主席不好意思的笑了笑:“刚刚和王震聊新疆。提了一下新疆的羊肉,王震说新疆的羊肉好吃,这就忍不住想一想咯。以后要是有几乎去新疆,我一定要好好尝尝当地的葡萄和羊肉。”
  “会有机会的。交通部的同志已经在规划兰新铁路了。这一次有李锐同志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地理资料和气象资料。相信这一次兰新铁路的修建会比另一个时空里顺利许多。”周总理如此说。
  毛主席掏出一根烟点上:“只希望少牺牲最好不牺牲我们的铁道兵。他们的仗打完了,死在和平的地方,不应该呀。”
  毛主席摇摇头转移话题道:“你找我是有什么事情啊。”
  “张东荪的事情。”
  “哦,李锐同志提供的资料又准咯?张东荪准备叛国?”
  “有这方面的意向吧。他和康生他们已经掌握的一名特务接头了。而且可能接受了一批无线电设备。”
  “呵呵。”毛主席笑了两声开始抽烟,室内变得有些不同寻常的安静。
  过了好一会儿,毛主席才开口道:“自从五四运动后,我们的知识分子总是开始先觉悟的那批。而且比起戊戌变法、五四运动,现在的知识分子比那时候更觉悟。”
  “但是区分革命和反革命的知识分子只有一点。不看他们的学问,不看他们的功劳,不看他们的地位,甚至不看他们的觉悟。只看他们能不能和工农结合在一起。与工农共同进步。”
  “一个只读四书五经的老先生,如果他一辈子都在造福桑梓。教当地老百姓读书认字。
  哪怕教的都是四书五经,他也是先进的。哪怕他的知识是落后的,但是他的人是先进的。”
  “一个读了各种西式新学的大教授,关起门来只在乎自己的那点财米油盐和个人荣誉。
  就想想是我认识的那个胡教授。这种知识分子不论他的知识多先进,他都是落后的。”
  毛主席抽着烟慢条斯理的说着:“我们国家落后的知识分子有,而且不少。”
  “张东荪这件事在我从李锐同志那里知道后,我就一点都不奇怪。因为没有张东荪,我们国内还会有王东荪、李东荪、赵东荪。”
  “会有很多人前赴后继的想要成为美国的马前卒。有的人害怕美国又瞧不起我们国家的工农已经是刻进骨子里去的。”
  “你是来问我对张东荪的意见的吧。”周总理点点头:“是。”
  “还是那句话,如果他要走叛国这条路,那就抓起来。”毛主席嘴边烟雾缭绕。
  “李锐同志提供的名单一不定全准的。要让康生更多的布控布防,一经发现立马逮捕。”
  “那对他们的处理呢?公审吗?”毛主席吸着烟过了好半晌才说:“要先让他们真切的明白自己错了,然后在公审。杀死一个人容易,让一个人认错却很难。”
  “要让他们看看,我们共产主义者建设的国家并不会比他们心中的人类文明灯塔差。”
  “不然你就是公审了他们,他们怕也是一副为国捐躯的模样慷慨壮烈了。”
  “十年也好,二十年也好。时间会给我们所有人答案的。尤其是有了李锐同志和他带来的破晓基地后。我们更应该有信心在这些恐美者的心理上打一场空前的大胜仗。”
  “那张东荪还需要敲打吗?”“敲打吧。虽然我认为没什么用,但是要能少一个汉奸总比杀一个汉奸让人心理畅快。”
  张东荪今天和周总理一起工作。
  工作的内容是对一些传统文化内容的研讨之类的。
  和张东荪一起参加这个研讨会的人也不少。
  研讨的议题也就是如何对传统文化去芜存菁。
  中国人是不可以抛弃自己的传统文化的。
  要是把传统文化都舍弃了,那中国人的根就没了。但也不能完全因循守旧。
  因为传统文化中还是有不少糟粕。这个会开完之后,周总理留了大家吃了个简易的工作餐。
  煎小鱼、青椒土豆丝、醋溜白菜、拍黄瓜,还有一份鸡蛋加量的紫菜蛋花汤。
  西花厅的工作餐确实称不上豪华,但有荤有素,菜品也算是丰富了。
  这里看有不少人是第一次和周总理吃饭,对于西花厅饭菜的俭朴啧啧称奇。
  一起来开会的张伯驹惊奇道:“周总理你每天就吃这个?感觉还没我家的饭菜好呢。”
  张伯驹在民国时期就是收藏大家,后世有好事者把他和周总理以及另外两人并称为民国四公子。
  张伯驹家中颇有钱财,他自己则是醉心于古董和字画。
  万贯家财都用来购买各种珍贵文物了。
  尤其是在战乱年代买下了很多文物。防止中国的珍宝流落海外。
  最著名的就是他倾家荡产耗费三百两黄金购买了《上阳台帖》。防止这份国宝流落日本。
  解放后张伯驹也尤为大气,将自己毕生收藏全部捐给了故宫博物院。
  他是一个真正爱古董和古董背后的中国文化的人。
  而不是那种买了古董文玩只想着再出手赚钱的人。
  所以他被聘请为故宫博物院特聘委员。
  之后一直参与管理中国古董的相关工作。
  张伯驹家境一直都很好,就算是后来买上阳台帖落魄了,也有很多友人接济他。
  在伙食这块他倒是没缺过。
  所以他打趣道:“周总理,你这伙食不行啊。我下次给您介绍个厨师,别看是开二荤铺的,手艺好。爆炒双脆又便宜又好吃。”
  有人打趣张伯驹道:“你就让周总理吃下水啊?”
  “下水怎么了?好吃的很。”张伯驹不以为然道:“北平老百姓谁不爱吃下水?猪肠子你别看便宜,你菜市场去晚了还买不着。”
  周总理哈哈一笑:“我是不介意吃下水的。在延安被老蒋赶出来的时候,我和毛主席还吃了几个月的黑豆呢。那时候有战士打了一只野猪来。猪肉都分给了伤病员开小灶去了。”
  “我和毛主席他们就分了点猪肠子。炒的辣辣的一锅,也是蛮好吃的嘛。”
  张东荪跟着旁边一起笑,但是心里却是一点笑意都没有。
  他想着骥洋之前说的话。
  美国那边一个下水道工人都能炸鸡汉堡吃到饱。
  中国的一个周总理,午餐都这么简单。真的没法比啊。一群人吃着简单的工作餐,大家的性质还是很高的。
  毕竟炸小鱼还挺好吃的,炸的酥酥脆脆的。大家又聊到了工作,也聊到了新中国的变化。
  张伯驹忍不住说道:“周总理我不是吹捧啊。我还真觉得新中国气象万千,上个星期我带着我一个远房亲戚去治病。”
  “医院里青霉素的价格还下来了点。在民国那是求爷爷告奶奶都难弄点青霉素来啊。”
  张东荪跟着一群人符合,心中想的却是:青霉素还不是美国人发明的。
  又有人说道:“毛主席,我听说咱们的电子管厂也要开工了?”
  周总理:“对,已经在建设厂房了。我们从苏联买的第一批设备也到了。最快明年就可以投产。
  到时候我们就有我们国家生产的电子管。有了电子管,我们就可以生产很多电器了。”
  “还有电灯厂,电话厂,电线厂等等,我们要建设的项目很多啊!”周总理也有一些兴奋。
  相比于战争,他和毛主席其实更想要的是国家建设。
  张伯驹忍不住轻轻摇头:“这就是新气象,在民国开什么厂子都不成。我有个朋友,在民国想开个电灯厂,里外里光是贿赂相关官员就花了一万大洋。
  一万大洋花下去,连厂房用地都没批下来。把我这朋友气的活生生的住了三个月的院。”
  周总理转头看向张伯驹:“你那朋友后来怎么样了?”
  “后来我那朋友病好了,直接收拾东西出国去了南洋。不在民国混了。”张伯驹无奈自嘲道:“谁想在民国开厂子啊。”
  周总理听到这里心里一动道:“那你还和这个朋友有联系吗?新中国是很欢迎这些海外华侨回来投资建设的。可以把他们这些人都请回来嘛。”
  张伯驹也点点头道:“对啊,我再去和他联系联系。”
  周总理说道:“其实我们现在新中国也是很有发展的。虽然我们还面临很多困难,但总是可以克服的。相信大家也都看到了我们市面上的景象了。”
  “各种轻重工业的工厂都在开工,光今年上半年北平钢铁厂的产钢量就达到了民国时期两年的产钢量。”
  “我们的拖拉机工厂也要上线了。甚至我们国家的第一条汽车生产线也在筹备。”
  周总理说道这里的时候忍不住看了眼张东荪。
  “我想这些都是值得高兴的事情,我们的这个国家充满了火力和希望啊!”
  周总理的话让在场的人都忍不住兴奋起来。
  因为以民国为对比,新中国真的是大有作为,让人感觉前途一片光明。
  只有张东荪是表面笑着,内心确实一肚子非议。
  因为他按美国作为新中国的对比标杆,他不仅没看出一丝前途光明,反而只看到了一片前途晦暗。
  因为从周总理的这顿工作餐上张东荪感觉自己明白了很多事情。
  这个国家就连周总理都吃的这么寒酸。
  要是再不跟着美国混,那是没有前途的。于是当天晚上回到家时,张东荪咬了咬牙去到了后院,打开了电台……
  同一时刻,在张东荪家不远处的一个民房内,一名化妆过的战士立刻警觉:“电台开了!”
  第一百零七章 物尽其用
  张东荪家的外围早就被康生安排了战士负责监视了。
  尤其是在他和特务接头,疑似拿到电台后。
  康生就把监听电台的设备也搬了进来。
  中央的指示很明确,如果张东荪不做卖国的事情,不主动和美国人联系,只是在心理有所畏惧的话。
  那么就以说服教育为主,给他一个机会。但是一旦他触碰了底线,那么就不用再说什么了。
  所以当张东荪的电台一开,他的信号就立马被康生捕获了。相关的信号直接被记录下来,然后经过层层传递直接送到了破晓基地。
  为什么送来这?因为这里有算力超强的电脑,可以破译美军的密码本。
  破译美军密码本这种事情,李锐带着网吧刚来没多久的时候就开始干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