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网咖回1950年 第113节
因为这房子很小,又没有专门的厨房,所以生火的炉子也放在屋里。现如今已经是八月份了,广州正是热的时候。
张大明的媳妇还在屋子里熬米粥,可想而知里面有多热了。
张山进去不到半分钟已经满头大汗了。
张大明瞎了一只眼的老娘和瘸了一条腿的媳妇畏畏缩缩的看着走进来的张山等人。
两个女人害怕的抱在一起。
张山问道:“师傅,这是你媳妇和老娘?她们怎么了?”
张大明老实的说道:“我从前是帮关西大户修屋子的。后来帮一个民国官员修屋子,修完他不给钱。我们去找他理论,他让打手把我老娘和媳妇打成这样的。”
张山重重的哼了一声,吓得张大明整个人都颤抖了一下。
“师傅,别怕。我生气不是因为你,是因为那个民国官员。那个民国官员叫什么?”张山双眉紧蹙的问着。
张大明连忙说:“那个人叫李安东,解放军进城的时候就抓了他。公审后判了枪决,当时我还在现场看了。”
说道这里张大明突然对张山跪下磕头:“感谢新政府为我们这些草头百姓伸冤啊!你们是青天大老爷,是我们的父母官啊!”
“师傅,站起来,站起来!”张山一把还没能拉起张大明,还是几名战士帮着一起才把他从地上拉起来的。
“师傅,现在是新中国。以后除了你爹娘,没有人值得你跪。你知道吗?我也不值得你跪。”
张山环顾了一下张大明家简陋的摆设,他忍不住问道:“张师傅,住这不舒服吧。”
张大明憨笑了一下:“能有片瓦遮头我就满足了。”
张山拍了拍张大明的肩膀,没有说什么,他转身离开了棚户区。
张大明默默的看着张山一行人离开。
他不知道新政府的这些官员来这里是干什么的。
就看看我们这些平民老百姓?
有啥好看的?全天下老百姓不都一个样吗?张大明却不知道,当天晚上广州市召开了一个会议。
会议的议题就是解决广州底层百姓的居住问题。
会议上张山发言道:“我今天去看了我们的棚户区。我很心痛,棚户区里的很多人是广州真正的建设者。”
“里面有工人、有苦力、有脚夫。他们是建设我们广州市的主体。广州能有今天这样的繁华,离不开这群人的奉献。”
“看看广州的这些房子吧,有多少是他们修建的。最后他们却只能窝在窝棚里。来个台风天全家人都提心吊胆。”
“大夏天的来个流行病,那就是几十几百人的死亡。”
“毛主席要我们开战爱国卫生运动,也让我们解决城市底层百姓的生活问题。我提议,把我们从西关收缴的那些资本家的房子和高档公寓都进行改建。”
“让这些我们广州市的市民住进去。要是我们共产党人连我们的工人都无法解放,那就是愧对我们的党徽了!”
张山的提议得到了全票通过。
一场轰轰烈烈的棚户改造工作就此展开。
解放军从资本家和买办手上收缴的西关大屋被开始改造。
原本只是为了服务一个富裕人家的西关大屋被隔成了许多的小间。
当张大明在白云山平整土地时,一名工友跑着过来对他说道:“大明!大明!你快回家看看,你家出事了!”
张大明陡然一惊,他立刻向组长请了假。
然后以最快的速度赶回家。
刚回到家他就看见自家的窝棚正在被一群解放军用锤子铲子给敲碎成木片,再被丢上垃圾车。
张大明当场双目喷火:“你们在干什么!为什么拆我的家!”
眼看着就要冲上去了,他的老娘和媳妇冲了过来一把搂住了他:“大明,大明。拆吧,拆吧!拆了是好事。”
他瞎了一只眼的老娘笑呵呵的说着。
张大明不可置信的看着老娘:“老娘,你疯了。他们把我们家拆了,我们住哪儿?”
瘸了一条腿的媳妇双目流泪,是激动的泪。
她说道:“大明,我们有新家了!”“啊?!”当媳妇和老娘带着张大明来到西关的时候,张大明还不可置信。
他指着那间清白大瓦房说道:“这……政府给我们了?!”
“不是整个屋子给我们,是给了我们里面的一间。”媳妇还在抽泣。
“大明我带你去看看。”说着就领着张大明进屋。
张大明家分到了一个四十平米左右的房间。
房间中间用木板隔了出来,算是分出了客厅和内间。内间更小些,放下一张床后就没多少位置了。
客厅大些,在客厅旁边走过甬道就是公共厨房了。
大院里还有一口水井,整个大院的人都可以用这口水井的水。
这是媳妇和老娘最满意的地方。张大明看着这栋大屋,他有些眼熟。
“这好像是那个李安东的房子?”
“对!就是他的!儿啊,当初是你给他起的这栋大屋。没想到有朝一日我们家也能住进这样的大屋啊!”瞎眼的老娘老泪纵横。
张大明抿着嘴唇不说话。
过了好一会儿才对媳妇和老娘说道:“你们先收拾屋子。我先回工地了。工地在抢工期,说是要建设我们新中国最大的药厂。”
“儿啊,你去吧。”“大明你小心点。”在妻子和老娘的叮嘱下张大明又以最快的速度赶回工地。
虽然来回的赶路很累,但是他没有休息,直接向组长报道表示自己可以继续干活。
在这一刻,张大明觉得自己有用不完的力气。他忍不住喊起了劳动号子。
初时还只有他一个人在唱,但是很快整个工地都想起了震天的劳动号子声。
“同志们那么一黝黑!”“加把劲那么一黝黑!”“早日建设嘛制药厂一索洛洛嘿!”
“救人民那么一黝黑!”“治疟疾那么一黝黑!”“灭痢疾那么一黝黑!”“娃娃不得百日病一索洛洛嘿!”“救百姓那么一黝黑!”自那天起,张大明发现整个工地的施工进度似乎都在加快。
好像所有人都有了用不完的力气一样。
他不知道该怎么形容这一切。
但是他可以看见白云山制药厂正在一点一点的兴建起来。
而当有人问到他为什么要这么拼命干活的时候,张大明只能呵呵一笑:“我也不知道。但是我死去的老爹和我说过。”
“娃儿呀,天最黑的时候莫怕。你朝着有亮的地方走,越走就越亮,越走就越光。”
“我也不懂什么大道理,我就知道听我爸的话,跟着光走。”
第一百二十章 理想很丰满
麦克阿瑟遇刺对新中国来说真是一场祸福难料的事情。
坏处是彭德怀以后将要面对的指挥官是沃克,这名将军打仗英勇顽强,但又不会贪功冒进。
总是习惯步步为营进行绞杀战。
稳步向前推进的战斗方式如果逼着志愿军和美军正面阵地战,那显然是对志愿军不利的。
但是好处是,原本应该在7月就登陆仁川的联合国大军现在还驻扎在日本,根本没有动弹的样子。
而现在时间都已经进入九月都快十月了。
在拖延下去的话,朝鲜就要开始下雪了。
能不能在寒冬时节动员美军士兵入朝作战是个问题。
另外就是在寒冷的冬天,美国士兵有多少战斗力又是一个问题。
毕竟现在的美国士兵不是几年前那群全由喊着“反法西斯”口号的爱国青年组成的英勇部队。
大量的反法西斯老兵退役了,现在参军的美军士兵绝大多数都是为了钱来工作的。
如果一支军队打仗只是为了钱,战争只是他们的工作。
那么他们的战斗力有多强就可想而知了。
不过不管怎么说,朝鲜战争能拖一天是一天。多拖延一天都是对新中国有利的。
在新中国和苏联的双重帮助下,朝鲜的疫病很快被控制住了。
不过疫病还是让朝鲜方面伤了些元气。
朝鲜短期内无法组织大规模进攻了。
这缓解了韩国的压力。美军也乐得战争保持僵持状态。
反正沃克得到的命令不过是把朝鲜军队打回三八线罢了。
他又没有麦克阿瑟那种想着趁机一统朝鲜的打算。
出发点不同,目标不同,采取的行动也自然不同。现如今只要朝鲜不过界,美军的海军炮火和空军力量都是每天警告性轰炸罢了。
毕竟沃克不是麦克阿瑟,毕竟作为西点军校校长的麦克阿瑟门生满天下,可以稍微怼一下杜鲁门和国会山的老爷们。
沃克可没有麦克阿瑟的人脉和势力。麦克阿瑟是校长,自己只是个将军罢了,拿什么和他比?
远在台湾的蒋介石得知麦克阿瑟遇刺的消息后倒是难免唏嘘感慨。
这大概就是校长惜校长吧。不过新中国还是很高兴的,反正能拖就拖吧。
世界的历史已经因为李锐的到来而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他就是那个在巴西雨林煽动翅膀的小蝴蝶,他已经在东亚掀起了一场飓风。
因为他的到来,新中国很多从前的决策都发生了一些改变。
比如说一五计划。新中国建国后因为一穷二白而接受了大量的苏联援助。
诚然,中国必须要感谢这批苏联援助。
不论其是不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用鲜血才换来的156计划。
因为在全世界可查的人类历史上这是人类最大规模且成体系的重装产业的大规模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