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网咖回1950年 第153节

  李锐点点头:“对,就是这么便宜。以现在的糖价,苏联拉来二十节火车皮的土豆,我们大概可以生产两节半的糖浆。而苏联二十节的土豆只能换三分之一节的糖浆。我们可以净赚两节多车皮的糖浆。”
  “而且糖浆可不是土豆这种不好卖的东西。只要把它拉去苏联,或者其他任何一个欧洲国家,他们都会愿意出足够的价钱把全部糖浆都吃下。”
  “苏联来我们这运送土豆,拉走糖浆。他们得到糖浆,我们得到土豆和外汇。这就叫做双赢。”
  李锐说这话的时候嘴角带着微笑。
  他相信糖浆是不愁卖的,当然现阶段要先供给军队。有剩余的在卖给苏联人。
  先保持收支平衡就好。
  卖给苏联人的糖浆只要刚好抵上土豆的钱和给军队供给糖的钱就行了。
  不然的话国内负担太大了。
  反正已经从老大哥身上薅了不少羊毛了,不差在薅这点。
  想必老大哥也是很愿意被这样薅羊毛的。
  周总理深呼吸了一口气,然后说道:“现在唯一的问题就是糖浆的产量了。一年三万三千吨明显不够。糖浆生产速度怎么样?”
  “目前是以一个星期为周期。淀粉糖化发酵一般要四到五天。糖化后的榨取和提纯差不多一天。”
  “在前一百缸发酵成功后,王鸣岐教授已经开始发酵第二批的二百缸。同时也开始加速对第五车间的改造。
  同时购买更多的发酵缸。目前只能是挤压一下酱油和醋厂的订单,优先供应糖厂了。”
  周总理听了这话后点点头:“优先供应糖厂是应该的。不过也要照顾酱油厂和醋厂,不能让老百姓买不到酱油醋。还是在保证酱油醋的供应上,优先糖厂。”
  “糖化车间的扩展,我会和哈尔滨的同志们说的。扩大是必然的。能低廉生产糖浆,那就是我们的拳头产品。王鸣岐教授的这个技术找的好啊。”周总理欣慰的笑着。
  “如果糖浆能出口,那可比卖药、卖薯片、卖可乐还要赚钱啊。”李锐也附和道:“没错,糖是大宗商品,而且是刚需。仅仅苏联一个国家,一年对糖的需求都是以数百万吨计。他们的产能根本无法满足缺口。”
  “还有美国,等到时间合适,我们的糖可以直接出口美国。即便不能直接出口美国也能通过其他渠道进入美国。挤压他们糖业的生存空间。甚至直接做死美国糖。”
  “这还连带着能做枯美国农业。”李锐思想中的战争可不仅仅是战场上的拼杀。
  而是全方位的,政经民生到文化入侵,全方位无死角的乳清,这才是更高层面的绞杀战。
  唯一可惜的是现在中国的工业底子太弱。
  不然依靠后世的技术完全可以搞死美国。
  如果中国有苏联五分之一的工业底子,那么得到了生物制糖法后,完全可以把全球糖业公司全部挤兑到破产。
  只需要三五年的时间,中国糖就可以垄断全球了。可惜,底子太弱。现在想的不是如何挤兑全球糖业,而是思考怎么能从老大哥身上薅羊毛。
  糖是可以带来超额利润的东西。只要糖产能跟得上,中国完全可以用糖浆兑换出一整个156工程。
  整个东北的经济会因为糖而起飞。周总理听完李锐的报告,他也非常重视,连夜召集了哈尔滨方面的负责人,准备开始对哈尔滨第一食品厂进行扩建。
  争取在1951年底前,将糖化车间产能扩充到二十万吨。在52年扩充到五十万吨,在53年底达到年产糖浆一百万吨的目标。
  而与此同时,糖化车间生产出来的糖浆已经开始运用到军用食品内。
  尤其是糖化时提炼出来的糊精加入三类餐标的复水土豆泥后,土豆泥的口感得到质的提升。
  即便是干吃都变得极为顺滑。吃过的战士们纷纷好评。
  同时在土豆泥和各类军粮中都适度的加入了淀粉糖浆。
  加入了麦芽糖浆后的土豆泥立刻变得更加抗饿了。
  李延年所在的七连战士们又做了一次实验。
  这一次加入了淀粉糖浆的土豆泥比从前强太多了。
  在抗饿实验中,战士们的耐饿时间延长了百分之三十。
  糖的作用立竿见影。解决了糖的问题,能量棒被立刻安排上。
  这种几乎是靠糖和少量花生和一些淀粉制作出来的东西,其实说白了就是一条超级花生糖。
  其中百分之八十都是糖。七连的战士吃过之后纷纷表示太甜,吃的齁嗓子。
  但是,这玩意儿抗饿实在是太厉害了。一条一百五十克的能量棒下去,一个战士一下午都不饿。
  或者说感觉到肚子饿,但是并不会因为手脚无力。
  因为肚子饿是因为肠道把食物消化完了。
  但是因为糖具有许多能量,它们转化为肝糖和糖原,让战士们在寒冷天气下也不会失温,也不会手脚无力。
  这种饿是肚子饿,而不是身体的饿。
  不像有的时候战士们吃一些不好消化的东西,比如说荞麦之类的。荞麦不好消化,热量又低。
  经常是战士们干了几个小时的活,肚子不饿但是却感觉到手脚无力。这就是肚子不饿,身体饿。
  因为荞麦提供的能量完全赶不上消耗。
  它又不好消化,只是占着肚子而已。制作一条能量棒,需要消耗糖一百二十克。
  从前对哈尔滨食品一厂来说,这个糖是天文数字。而现在,他们两个糖化车间开足马力,一个星期可以生产五百六十二吨糖浆,等于三百七十一点五吨糖。
  这是什么概念?就是哈尔滨食品厂在一次王鸣岐的技术改造后。
  可以做到一个星期生产差不多三百零九万五千八百三十三根能量棒。
  当机器开足马力生产,三班倒人歇机器不歇的生产一个星期后。
  张冠林面对着堆在面前的三百多万根能量棒发呆。
  就连久经风浪的彭德怀来时看见这堆积如山的能量棒时都有一些恍惚。
  当他拿起一条吃一口后,甜的他牙疼。虽然牙疼,但是他却笑的很开心。
  因为又李锐的资料,他可是知道在另一个时空中有多少入朝作战的战士没死在敌人的枪炮下。
  却因为没有补给而活活冻饿而死。很多人说志愿军战士是被冻死,其实不准确。
  很多战士是因为肚子里没吃的,所以身体失温。
  准确来说是在冻和饿的双重打击下死亡的。
  彭德怀整个能量棒是吃不下了,他现在的牙口不允许他吃这么甜的东西。
  但是他还是把自己咬了一口的能量棒小心翼翼的包好。
  自己不能吃,带回去给人吃嘛,不能浪费。
  彭德怀看着堆积如山的能量棒,他感慨道:“这就是科学的力量啊。仅仅一个技术,就能将我们一个穷国,一跃拥有问鼎世界第一产糖大国的底气啊。”
  李锐也附和道:“是啊,二十世纪,伟力归于工业。工业化便是奇迹本身。而人民是工业化的支柱,所以人民本身便是奇迹的创造者。”
  “拥有大量的糖,我们以糖换土豆,换来更多的土豆,生产更多的糖。再以糖为支付货币,从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手中兑换更多的机器设备。这一次,我们可以不用贷款了。”
  “现在食品厂,一个星期可以生产三百万根能量棒。或者是同等含糖量的糖块、军粮、高糖饼干。
  战士们不用挨饿了。入朝时,每个战士都能分配到几根能量棒。一根能量棒可以支持他们中等强度活动四个小时。”
  “压缩饼干和能量棒可以从特需餐标中改成三类餐标标配了。”彭德怀心中只觉得感慨万千。
  但是他没有忘记正事,他在部队训练的时候发现了一件事。所以这次来不仅仅是看军粮生产的。
  他找李锐有其他正事。“李主任,找你还有一件正事。”“您说。”
  “虽然按照总结的经验,我在尽可能的为战士们补充维生素a。但是各种肝脏并不好弄。
  在东北的冬天想要搞到大量的胡萝卜也有困难。总体来说,战士们的夜盲症确实是有所好战。”
  “但这是他们在大后方,有我们后勤部门想尽一切办法补充的情况下。一旦入朝作战,补给不可能这么好。我就想问,除了喝松针水外还有没有其他办法?”
  李锐听着彭德怀这么问,他忽然笑了:“这事儿啊,还真有办法。不过这件事和糖一样,我们能搞出来。但是得要有一个人来买单。”
  “买单?你是说?”“没错,就是我们亲爱的老大哥!”李锐笑的很开心:“我今天下午启程回北平。我准备给我们亲爱的老大哥准备三份厚礼,相信他们会很开心的。会十分感谢我们中国对他们的支持和帮助的。”
  彭德怀看着李锐的笑容,怎么总觉得他笑起来像是自己小时候看过的村里偷偷薅人家羊毛的小贼呢?
  第一百五十六章 不一样了
  苏联驻华大使罗申今天起床有点晚,他醒来的时候已经八点了。比他平时晚了足足四十分钟。
  没办法,昨天苏联大使馆组织了一场联欢会,搞得很晚。
  现在在中国的苏联专家人数还是不少的。
  有专家有技术员,这些人加起来有数百人。快要新年了,大使馆必须要出面表示一下,说些大家辛苦了之类的话。
  于是苏联大使馆包了一个北平的酒楼搞联欢会。
  因为和相关部门打了招呼,相关部门还给他们提供了播放音乐的设备和放映机给他们放电影。
  昨天晚上的聚会,也是很多在华苏联人的第一次碰头。
  毕竟很多人来了中国之后就直接进工厂,或者是进工地指导技术和项目了。
  这一碰头,很多苏联人也是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啊。别的不说,光是中国的生活环境,很多技术员就真的是忍不住想要吐槽。
  没错,苏联冬天确实比中国这边冷不少,但是夏天凉快啊!而且吃的也好,用的也好,苏联也比中国强多了。
  中国这边很多东西都缺。就简单说一点,中国现在能生产香皂。但是数量不多,大多数情况下是生产肥皂。
  还有就是洗发水,中国现在生产洗发水,但是产量极低。还有新中国几乎是不生产香水的。
  这三种东西看起来和国计民生没什么关系。
  因为人民可以不用香水,没有香皂和洗发水,大家用肥皂也能清洁。
  但是对于苏联人来说却是要了老命了。
  不是人家挑理啊,是从一个客观的角度来说,苏联人的体味确实比较大。
  应该说欧美白人的体味都挺大的。人家在清洁身体之余,也习惯把自己弄得香香的,把自己的体味给遮盖一点。
  尤其是到了夏天,那出汗的体味,一米内能闻的清清楚楚。男同志还好,实在不行臭了就臭了吧。
  很多苏联女同志却真的无法接受自己除了冬天之外,全年身上都有一种臭臭的感觉。
  不说崩溃吧,但各种不舒服是有的。
  因为女同志老想着自己身上是不是有味,把自己都搞得不自信了。
  很多苏联人都围在一起讨论这个问题。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