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网咖回1950年 第192节

  “我还是认为我们价格要低了,最后成交价是二十二亿两千万卢布。但是如果我们坚持一下,增加一些技术支持……”
  陆光达的话还没说完就被李锐打断。
  “老陆,不急。让子弹飞一会儿。李锐放下铅笔,将陆光达带到自己的房间,他的房间里有些乱糟糟的,看上去有段时间没收拾了。
  “李主任呐,李主任,你也稍微注意一点个人卫生吧。”陆光达是个有轻微洁癖的人,他忍不住想要开始给李锐收拾,却被李锐按到一旁坐下。
  “不急着收拾。”李锐笑了笑:“给你看一些东西。”
  李锐拿出一本书。
  说是书并不准确,因为这明显是用打印机的a4纸打印出来的,然后装订在了一起。
  看上去非常简陋,连封面都没有。
  陆光达接过书看了眼封面上的字:“《觉醒年代》?讲什么的?”
  是的,陆光达没看过《觉醒年代》实际上在网咖准备开始扩充后,李锐就用自己的网络技术对网吧内能上什么网站,能看什么做了限制。
  这都是得到毛主席他们允许的。因为后世网络纷乱复杂,如果放任不加筛选的信息流随意冲击这个年代的年轻人的思想的话,谁都说不准是好是坏。
  在后世网络上想要接触到反动思想,那可比在1951年的北平城买豆浆还容易。
  毕竟这年头买豆浆您还要赶早,去晚了就没了。而网络上的反动思想可是一直都在,而且还与日俱增。
  所以李锐不把部分网络封起来是不行的。
  影视类的网站也是被封的,毕竟在网咖用电脑是工作的,可不是让人看电影的。
  电影方面都是李锐经过筛选后拿出来播放的。
  后世的龙傲天网文,龙王赘婿、修罗战神这些放在这年代都是超级大毒草。
  后世电影中不讲逻辑的英雄主义片子海了去了。
  将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且拍的好的电影电视其实少之又少。
  因为很多拍这东西,写这东西的人自己都压根不信。他们不信,还指望他们搞出什么好玩意儿吗?
  所以拍来拍去也就是富二代约架、小三流产这些破题材。
  这些东西是不能放出来给现在年轻人看的,这些玩意儿污染心灵太重了。
  不然后世网络平台上也不会有那么多“小仙女”、“普信男”、“精美精日”等等。
  这些东西可是洗脑很厉害的。
  其中很多电影和电视剧充满了资本主义对人的洗脑,错误的教育观、消费观、婚恋观等等。
  其本质上就是让人消费花钱,没钱就去借,总之就是花。让人去享受生活,活在当下,其实都是资本主义的话术罢了。
  就连很多国家投资的东西都能拍歪了,这就没什么好说的了。而在一众影视作品中,《觉醒年代》算的上是极好的了。
  不过其中也有一些问题,不过里面的一些问题不是导演的问题,而是他也不能拍的问题。
  譬如说某校长的前世今生,某教授的花样年华等等。不少人的徒子徒孙还在,导演是惹不起的。
  但不管怎么说《觉醒年代》总体来说是一部精神内核积极的电视剧。
  导演巧妙的把时间节点放在了195年到1921年这六年间。
  避开了很多不能提的问题。导演可以说已经竭尽全力了。但是七十年后的导演惹不起那些人,可不代表现在的李锐惹不起这些人。
  李锐不打算黑他们,也不打算吹什么,只按照历史上的故事描写他们。
  李锐对《觉醒年代》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编,原本导演和原著小说作者不能加也不敢加的东西李锐都加上了。
  某些不能写也不敢写的人也都写上了。
  时间线也从1915年扩充到了1937年全面抗日战争爆发。
  李锐自己无法完成这个浩大的工程,他编写了一个大纲,去某论坛上直接找千字五十的枪手来写。
  这在枪手中已经是最厉害的一批人了。
  人家一天能写四五万字。多找几个,分段描写,最后在统一交给一个比较厉害价格也比较贵的枪手进行润色修改,保证文章一致性。
  最后再由李锐进行统一的编修。这个工程的进度可以很快完成。
  在这个时代写作的权利紧紧集中在少数人手上。
  而在后世,有一群郁郁不得志的写手嗷嗷待哺。既然毛主席说了,这一年自己只干活不参与政治,不要随意干涉。
  那么自己就好好做事吧,提升民族软实力这件事确实是要开始努力了。
  文化宣传不仅仅要对外,更要对内!有的人需要发动人民的力量,让他们失去生存的土壤。
  陆光达坐在沙发上看着《觉醒年代》,从一开始看他就入迷了。
  袁世凯卖国二十一条看的他怒发冲冠,一边骂一边看。当他看到湖南的二十八画生要在《新青年》上发表《体育之研究》时他才猛然惊醒,抬头一看自己埋首书籍中已经正正三个小时了!
  “我这一看书就看的忘记了时间啊。”陆光达看着李锐在使用自己房间里的电脑进行一些影视处理的工作时,他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
  李锐停下手上的工作,对他问道:“老陆,这本书好看吗?”
  “好看!真的好看!”陆光达连连点头:“我从前一直都不知道原来陈独秀先生还有两个那样有骨气的儿子。”
  “也不知道,原来《新青年》的成立还有这么多波折。也没有想过毛主席第一篇出名的文章居然是这么来的。”
  “真的好看。”陆光达轻轻抚摸这《觉醒年代》简陋的封皮。“他给我打开了一扇窗,我从前只知道我们党比国民党强大。但是却不知道它为什么强大。我感觉这本书能给我答案。”
  “这本书,是瑰宝啊!”陆光达显然爱不释手:“借给我看几天吧。”
  李锐笑了笑:“别急,这书还写完。里面还有很多扩充的内容还没写完。我规划的大纲里是打算写到1937年的。不过目前书里只写到了1927年。”
  “没事,少十年我也看啊!这部书好啊,我觉得你应该多印,给所有年轻人都看看。只有回首来路,大家才能不忘初心。年轻人才会明白今天的新中国来自不易啊!”
  陆光达说着说着,眼中不禁含泪。
  他的年纪是经历过战争年代的动荡的。
  而且和那些年轻人不同,他经历动荡时已经是个成年人了。他对国家的动荡有着更深切的感受。
  “我前几天看报纸,张青山他们贪污挪用公款那么多钱。还好及时追回,不然国家蒙受多大的损失啊。我觉得这种书就该给他们看看!”陆光达很愤怒,李锐却说:“这种书给张青山这种人看是没用的,他们的脑子里已经种下了歪曲的种子,只能结出歪曲的瓜。”
  “这本书是给那些还未受污染的年轻人和那些还保持着初心的党员们看的。”
  李锐站起来伸了个懒腰:“事情是要做的。如刘团长那样的人我不知道在中国还有多少。而他还有多少朋友。对他,我只能让子弹先飞一会儿。”
  “我们改变不了刘团长这种人,但是我们需要防微杜渐,尽可能减少年轻人中有人变成刘团长这种人。”
  “屠龙者终变成恶龙的故事我不想在上演第二次了。”李锐说着。
  陆光达听出不对劲了:“你想要做什么?”
  “我要办一份周刊。”
  “我们不是在办期刊吗?还办了科幻世界的月刊杂志,还有还给大家科普知识的《十万个为什么》。”
  陆光达疑惑:“还要办什么周刊?”
  李锐摇摇头:“我们办了,但是还不够。文艺和文化,需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我们需要办的新周刊不是单纯的为了少部分知识分子服务的。”
  “你给农民看《科幻世界》他能看得懂吗?《十万个为什么》他在乎吗?”
  “我们新中国四亿多人口,百分之七十农民,他们还生活在十七世纪!我们要将文艺和文化送到他们手上!”
  “我们要写他们喜闻乐见的故事。也要把我们需要告诉他们的事情一并写上去。我们不能只顾城市而放弃农村!”“文艺和文化要从群众中来,回到群众中去。要把文艺的解释权还给最广大的老百姓。而非某些精英阶级和文化学阀。”
  “这一次城乡不可以在二元化,市民和农民也应当平等。”李锐坚定的说:“就从文化平等开始做起。”
  陆光达大概明白了李锐的想法了,他摸了摸胡茬:“你的这个想法我支持你。但是乡土故事好写吗?”
  李锐微微一笑:“乡土故事怎么不好写,我们有多少识字的战士来自农村,又有多少人还在农村做建设。
  你要相信,人民的创造力是无穷的。即便刚起步是会有些困难,但是别忘了我们还有一个网吧和后世无数写手作为后盾。”“那这份周刊叫什么?”“就叫《朝闻》!”
  第一百八十四章 《朝闻》
  很多事情想到了就要去做,因为只有开始动手了,才会有意义。关于办《朝闻》周刊这件事李锐自己就可以决定。
  不过李锐还是和中央知道的他,并且支持他的几个大佬打了招呼。因为他要在《朝闻》上连载《觉醒年代》。
  办报纸连载小说不奇怪,这年头很多报纸都是这么办的。尤其是在民国时期,有的报纸想要好卖,那就必须要用各种花边新闻,以及引人入胜的故事。
  不论是民间传奇还是公审奇案,这都是需要弄得。不过在李锐成了文宣口的一把手后,他抓了一波小报。
  所有报纸公开印刷和发售必须要有注册版号,必须要到管理署备案,而且还需要报纸的内容需要进行审查。
  淫秽色情的内容不必说了,全都要直接删掉,一点都不能剩下。
  毕竟新中国可是要和黄赌毒不共戴天的。
  另外一些过于荒诞的内容也要控制。
  比如说某小报说某中央大佬是xx星宿转世。
  这报纸也不知道打的什么注意,这内容是给大佬拍马屁吗?反正马屁是肯定没拍着,共产党内都是无神论者,反而搞得这个大佬很被动。
  在党内一次闲谈的时候大佬急的跳出来,赌咒发誓这件事真的自己不知道,就是有人在强行攀附。
  那次的闲谈也就成了党内的一个笑谈。
  但是在文宣方面,这种小报也是要注意的。鬼知道他们会整出什么幺蛾子。
  李锐送给苏联人对付欧美的文化武器为什么能在欧美顺风顺水,达到很多出人意料的效果。
  其中有很大的原因就是欧美那些没有节操和底线的小报干的。
  用这种方式对付敌人是很爽的,但是转过头来敌人用这种方式对付自己那就不爽了。
  所以那些没有资格发型报纸,并且纯纯靠写花边新闻,甚至干脆是胡编乱造的报纸,李锐直接不给他们发版号。
  没有版号就不能随意印刷报纸和杂志了。
  从前民国时代很混乱,是条狗都能办报纸。因为那时候办报纸是没有门槛的,只要有钱你随便搞。
  而对那些人来说办报纸是为了赚钱的,所以报纸内的质量可想而知。
  这种报纸不是为了传递真实的讯息而存在的,仅仅是为了给老板圈钱而存在。
  至于其中内容的真伪?报社主编们是不在意的。在以另一个时空中,新中国对文化的管控其实并没有那么严格。
  说到底就是因为人手不够,同一条心的文化人不够。这好比是玩《三国志》的游戏,你开局选了刘备。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