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一个暗卫走到跟前:将军,耗子跑了。
李晏示意自己知道了,并做了个抹脖子的动作后,那暗卫迅速离开,屋外便只剩下沈念和李晏,李晏看了看沈念,说道:皇上此次病倒的原因,臣会去查明,还陛下一个真相。
这话说出来沈念自然是不反对的,毕竟李晏查出真相,对李晏的仕途来说其实也算是好的,便扯了扯李晏的衣袖:注意安全。
李晏冲着她笑了笑,正欲说什么便见屋门打开,那医师走出来后,满脸沉重的摇了摇头,看见李晏,又将话头止在了喉咙里,得到沈念的同意后才开口:皇上的病情并不乐观,怕是今晚就......
剩下的话医师不说两人也都能明白,沈念闻言,问道:可知是为何病倒吗?
医师偷偷看了一眼李晏,见其点了点头后面露难色地回答:回陛下,皇上本就身体不适,前些时日服下的药更是一点效果都没有,反倒是加剧了皇上的病情,兴许是有人做了手脚。
听了这话,沈念眼中果然有了震惊之色,可又想到了什么,迅速将那一丝震惊隐藏了起来:果不其然,现今朝堂尚未稳定,再加上还有叛军威胁,出现小人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此事切莫声张,以免打草惊蛇。
医师自然不敢不听皇太女的话,恭敬应下后连忙离开,留下沈念和李晏二人。
沈念眼神复杂地看了一眼李晏,说道:阿晏,父皇吩咐过待医师离开后召你进去,我先回宫学习了,若是有事便找下人来找我便是。
嘴上是这么说的,可实际上沈念和李晏两人在心里都有各自的小九九,李晏应下后便进殿了,而沈念边往寝宫处走边思考着医师所说的话,现今的局势很复杂,医师说沈存活不过今晚了,原因是有人迫害,沈念想了很多种可能,现在不想让沈存活着的人可太多了,根本不可能找到那个迫害沈存的对象。
沈念一边走路一边想别的事情,看路是不可能的,逛着逛着就逛到了御膳房。
御膳房只有门口有一个看守,正靠在门框上睡觉,沈念见到后,有些生气的拍了拍门框,那看守果然惊醒,正欲发怒,眼前一清明便看到了那一身凤袍:陛......陛下。
本宫看你是睡迷糊了,仔细想想本宫为何要让你来做看守?沈念表面上没生气,可眼中的怒火丝毫没有隐藏,你倒是睡的舒服,本宫倒想问问你,可知御膳房近几日都进过何人?
那看守哆哆嗦嗦地跪在地上回答:回陛下,小的只记得进御膳房的都是些平常人,实在是没什么不同啊!
你不如再想想,本宫兴许留你一条命。沈念面色阴沉,竟是直接将身旁侍卫的佩剑给抽出来放到了看守的脖颈上,若是让本宫查出是御膳房的问题,你便是迫害皇帝的帮凶。
看守闻言,更是害怕不已,看着自己脖颈上的剑,冷汗流了下来:陛下就是给小的十个胆子也不敢谋害皇上啊,御膳房里的那些弟兄便更不可能了!
这种回答肯定不是沈念想听到的,便又将剑贴近了些:本宫让你再想想。
看守现在就是再傻也知道,只要沈念手一抖,自己小命就没了,只能挤破脑袋去想,在沈念失去耐心之前终于是想起了一点,便连忙开口以求活命:小的小的还记得一人!
说来听听。沈念也不想把这看守吓得太死,便将剑收了起来,若是假的,本宫不介意明日京城郊外出现一具尸体。
这话肯定是有威慑力的,看守心知面前这位皇太女是会说到做到的,连忙开口:小的记得前两日,镇北将军来过一次。
镇北将军便是李晏,她无缘无故来御膳房自然是值得怀疑的,可沈念又并不觉得李晏会干这种事,胡思乱想之下,也没管这看守,直接离开了。
两个侍卫互相对视了一眼,他们是李晏的人,眼下出了对李晏不利的消息,一时间也不知怎么处理好,一对视便都从对方眼里读出了装聋作哑的消息,连忙跟上沈念。
另一边的李晏,这几天来沈存寝宫的次数太多了,未免也有些头疼,照常行了礼后开始听沈存说话。
李爱卿可知,究竟是药出了问题,还是这几日的吃食出了问题?沈存不傻,这几日他只服用过这些东西,自然知道自己身体变成这样,这两样东西肯定有问题。
李晏对这个问题并不关心,她前几日才去过御膳房,在里面留了眼线,自然不会是她做的手脚,最大的可能便是药上出了问题,不过眼下沈存病重,御膳房的人自然会说出她曾去过那的消息,让沈念知道了未免会有些麻烦。
虽然心中对这个问题不关心,但回答沈存还是要回答的:臣认为是药。
沈存有些好奇地看了李晏一眼,似乎想知道她为什么这么笃定,但一想到自己时间不多了,便叹息道:朕相信李爱卿,不知李爱卿可愿替朕撰写遗诏?
自然。李晏闻言,立即吩咐下人去拿纸笔,并喊来了张褚衡协助,在下笔前终究还是没忍住询问,皇上不与皇太女陛下多说几句吗?
沈存摇了摇头,他对自己的身体情况再清楚不过了,眼下兴许立完遗诏便撑不住了,只能加快速度:朕念与李爱卿,还望李爱卿撰写好。
许久,当李晏写下最后一笔后,将遗诏递给沈存:还请皇上过目。
沈存看上去异常疲惫,用尽全力摆了摆手,开口:盖章。
张褚衡连忙将章递给沈存,看着他将章盖下后手从半空中一下垂下,瞪大了双眼,立刻伸手去探鼻息与把脉。
李晏也察觉到了什么,看向张褚衡,只见微微摇头,叹了口气:皇上驾崩了。
不多时,沈念便得知了消息,赶来寝宫时只看见沈存毫无生气的躺在床上,眼泪一下流了出来:父皇!
李晏和张褚衡站在一旁,很识趣的一言不发,待沈念哭完调整好情绪后,张褚衡才开口:陛下,择日将皇上葬入皇陵吧,现今国家动乱,也该早些继位了。
沈念原本对李晏有所提防,可刚刚查清问题出在药中,刚对她提起的提防便又没了,不顾张褚衡的存在靠在了李晏身上:本宫知道了,择日下葬吧。
该面对的终究还是要面对的,沈念将沈存下葬后,因外敌的存在不得不继位。
继位那天,李晏站在沈念身边,作为托孤大臣念出了遗诏:从来帝王之治天下,未尝不以敬天法祖为首务。敬天法祖之实在柔远能迩、休养苍生,共四海之利为利、一天下之心为心,保邦于未危、致治于未乱,夙夜孜孜,寤寐不遑,为久远之国计,庶乎近之朕身后尔等若能惕心保全,朕亦欣然安逝。皇太女沈念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著继朕登基,即皇帝位,即遵典制持服,二十七日释服。布告中外,咸使闻知。
沈念身着冕服,登上了龙椅。
作者有话说:
遗诏资料:康熙皇帝遗诏
第二十七章
纵使沈念再有天分和才华,在继位之前终究只是一个公主,学习的并不多,眼下沈存之前安排给她的人教授完了初期的四书五经,剩下的人尚未安排沈存便驾崩了,这人自然只能由沈念这个皇帝或托孤大臣李晏来选择。
而沈念自己有些想法,便造成了李晏刚处理完军队事项便急匆匆赶回来听她说话。
沈存的遗诏很清楚的写了将李晏、张褚衡定为辅政大臣,在这样的基础上还将李晏封为镇北候,纵使朝堂上重新选择了丞相,权力或许也没有李晏大。
谣言便在官员中传了起来,不出所料的传到了沈念的耳朵里,今日叫李晏过来,自然也有一半的原因是因为这个。
现今朕需要一位老师教授功课,不知爱卿可有推举之人?沈念今日十分正经,与之前见到李晏的表现大有不同,朕并无任何要求,只需教授朕治国之道,行军之本便可。
这突如其来的正经李晏自然有些不习惯,但沈念这么正经正是着了她的意,便开口回答:教授天子乃大事,还请皇上等待几日,臣会极力寻找教授皇上的人。
现在的局势,一天不学都会耽误大进度,沈念肯定是不同意的:几日时间未免过久,不如爱卿教授朕,如何?
李晏闻言,立马推辞了起来:皇上,臣学艺不精,恐怕无法担起如此大任,还请皇上另寻他人。
沈念盯着李晏看了很久,突然笑出声来:京城传言镇北候文武双全,文可治天下,武可定天下,不应为镇北候,而应为安定侯。如此一位可安定天下之奇才,朕若不用,便是昏君。爱卿觉得朕是用,还是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