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杨顺鬼点多,掐着金元的小脸啧啧了两声,“谁说得,你瞧瞧你这唇红齿白的,出去了多招那些婶子们稀罕,你能入赘呀,对啊,我咱就没想到这呀,金元啊,咱家的富贵就系到你身上了啊!”
  金元嗷得一声追着杨顺打,“你咋不去入赘呢,你咋不去入赘呢!”
  杨顺边跑边喊,“俺模样不好,没有富家小姐看上俺啊,你当俺不乐意啊!干娘救命啊,金元要打死俺了!”
  白氏被逗得笑得前俯后仰,“好了,天热了,一会儿你们四个回家做饭,娘看着咱家的地。”
  这会正忙着呢,就是晌午头天热地里都有人,有的接着割稻谷,有的在地头树荫下打着谷子,老人小孩蒯着篮子拿着瓦罐过来送饭。
  最后金元和杨顺两个小的回家做饭去了,杨顺跑得最快,总算是偷会懒了哈哈哈。
  金元也会做饭,就是做得没有杨天青手艺好,金元摘了一吊腊肉下来,又去菜园割了一把小葱准备炒个腊肉出来。
  杨顺光着个膀子在院子里用冷水擦脸呢,金元喊了他一声,“顺子,烧火呀,还要煮消暑的二陈汤出来呀。”
  杨顺没好气地觑了他一眼,“金元元,你皮子又痒了是不是,哥又不喊了?”
  “快点过来煮饮子呀,还要凉凉呢。”
  杨顺取了陈皮半夏煮饮子去了,金元则拿着铲子炒菜,油汪汪的小葱炒腊肉,金灿灿的炒鸡蛋,再来上一道爽口的干丝拌胡瓜。
  两人做好饭就拎着篮子下地去了,金元站在地头喊了一声,“天青哥哥,吃饭了!”
  杨天青应了一声,这才收了镰刀回来了。
  杨顺还不忘邀功,“干娘喝完二陈汤,我煮得哩。”
  白氏笑着给接了过来,五个人坐在地头吃起了饭。
  半个月很快过去,等到要去读书的时候杨顺又唉声叹气了起来,觉得还不如让他割稻谷呢。
  日子一天天滑过,快入冬的时候杨天青带着杨顺和金元进山打柴,小翠坐在院子里补她的渔网,日子过得富足又安逸。
  金元背着一捆柴扔到了地上,家里气氛却变了味儿,他娘坐在院子里脸上带着一次愁苦,金元赶紧过去了,“娘,怎么了。”
  白氏擦了下眼泪,“晌午里正过来了,说,说咱家要出个人服兵役。”
  金元心也扑通落在了地上,“不是,不是仗都打完了!怎么还要服兵役啊!”
  “我也不知道,每家有成丁的都要出上个人,咱就一个成丁,这可如何是好呀。”
  白氏说着就忍不住掉眼泪,如今日子越发好了,哪知道突然又要服兵役了。
  院子里的众人都沉默了下来,战场上刀枪无眼,如今家里刚有个成丁的就要去服兵役,白氏恨不得几个孩子没长大。
  自从这个消息下来,家里就没了笑声,白氏去县府买了棉布和棉花,连夜给杨天青做袄子鞋子,等到了冬日里可怎么熬呀。
  杨天青则日日进山打柴,希望多砍些柴回来,金元他们冬日里也好有足够的粮食过冬。
  杨天青不在去吕秀才那了,金元有些难过,丧着小脸和吕秀才一道读书,“先生,你是不是也要服兵役呀,到时候你可不可以多照顾一下我哥哥呀。”
  吕秀才叹了口气,“傻孩子,秀才是免徭役的,哎。”
  金元眨着眼睛想把眼泪给憋回去,眼泪还是滚了下来,金元捂着脸哇哇哭了起来,“夫子,我要是个秀才就好了,这样天青哥哥就不用去服徭役了。”
  金元忘了他和杨天青压根就不在一个户籍上,就算他是个秀才,杨天青还是得服徭役。
  吕秀才拍了下金元的脑袋,“现在为时不晚,你才十二岁,离成丁还有四年呢,若你考中了秀才你就不用去服徭役了,还能免赋税,你娘脸上也有光。”
  金元哭得更厉害了,他之前怎么没有好好读书啊。
  金元在吕秀才这哭了一阵就回家去了,顶着两只红通通的眼睛,几人看见了也都没说什么,知道金元舍不得杨天青。
  杨天青这些年照顾金元比白氏都上心,两人这些年没分开过,这次去戍边,金元怎么能不难过。
  杨天青终是要离开的,和村子里四五十个男子一道,有的人家舍不得儿子受苦,五六十的老父亲就背着包裹去战场。
  村里人都聚在村口送行,杨天青背着包裹,里面装着白氏给他做的两身袄子还有几双棉鞋,干粮也给做了不少。
  白氏看着杨天青忍不住红眼眶,不过是才刚十六岁,身上的稚嫩还没褪去,她看着长大的孩子,怎么能不心疼,“去了小心一点,干娘等着你回家。”
  “知道的干娘。”
  杨天青看向金元,“在家照顾好自己,等我回来。”
  金元咬着后槽牙忍着没哭,杨天青和他说了一句话,金元没忍住哇得哭了起来,“天青哥哥,你一定要回来呀。”
  金元扑在杨天青怀里哭得停不下来,杨天青拍了拍他的后背,“等我回来。”
  杨天青和村里人一道走了,金元哭得停不下来,这会儿也没心思估计哭得丑不丑了,生怕杨天青回不来了。
  周围不停地传来啜泣声,哪知道如今都太平了还要服兵役,不知道哪个地儿又要打仗了,听说是戍边的,这一去也不知道能不能回来。
  杨天青一走家里好一阵都没了笑声,金元没事就去吕秀才那读书,希望早早能考中秀才,他立志还要考进士,希望能帮上他哥一把。
  杨天青一走,金元和杨顺仿佛一夜之间长大了,金元不嫌弃读书辛苦了,杨顺做活儿也不偷奸耍滑了。
  一直等到快过年的时候收到了杨天青的信,几人脸上才有了笑容。
  金元拿了信就往家跑,“娘!天青哥哥来信了!”
  众人都围了起来看信,杨天青说他们被安排到了西北戍边,一切都好,让勿挂念,白氏看着信红了眼眶,西北苦寒之地,异族时常骚扰边关,难怪朝廷要征兵呢。
  她知道杨天青报喜不报忧,写信回来就是为了安他们心。
  一同寄回来的不仅有杨天青的信,厚厚一叠还有十来张,一同去的村里人也都让杨天青写了信回来。
  “顺子去和村长说,咱村里服徭役的人来信了。”白氏说道。
  第81章 081
  杨顺应了一声跑着满村子报信去了,没一会儿白家的院子里就乌泱泱挤满了人,“金元,你板子叔有说啥没?”
  “金元,金元,俺男人有说啥没?”
  “金元,金元,你丰收叔说得啥?”
  你一句我一句,吵吵嚷嚷压根不给金元说话的机会。
  杨顺一看这不成呀,站在凳子上喊了起来,“大爷大娘叔叔婶子们,你们都别说话,别说话,让金元念,金元念到谁家就喊谁家!”
  众人纷纷安静了下来,水生娘擦了擦眼泪,“还是读书识字好,要不然连个信都不能给咱些过来的,多亏了天青是个识字的。”
  金元一行人刚搬到花田的时候,不少人不理解白氏为啥要把四个孩子都送去读书识字,又不能当饭吃,出去那么些人,也就杨天青一个识字的,这才能收到封信回来。
  金元也站在了凳子上大声念了起来,“阿花……”
  金元轻咳了一声,叫长辈的名字怪不好意思的,朝着人群喊了一声,“阿花婶,到你家了!”
  “哎,来了,来了。”
  一个妇人挤着人群上了前,“金元,你念,你念。”
  金元接着念叨:“阿花吾妻,俺们在边关一切安好,你是不是想俺想得都哭了……”
  下面传来一阵嬉笑声,那叫阿花的妇人不好意思红了脸,“别笑,别笑,都别笑。”
  金元也促狭地笑了一声,“俺一切都好,勿念。”
  “吾儿阿武……”
  妇人急着问道:“金元,咋没了,俺家的念完了?”
  “婶子,就这两句,念完了,到阿武哥家的了。”
  妇人叹了口气退了下去,她男人就是锯嘴的葫芦,就是捎信也只这寥寥两句,只盼他早日回来。
  金元接着念了起来,村子里四五十家的,多是捎上两句话带个平安,众人听着熟悉的话语脸上既高兴又担心,刀剑无眼,可千万要平安归来呀。
  院子里挤满了村里的人,有人听了一遍又想听第二遍,金元一连念了三次,等到日落的时候众人才各自回了家。
  虽然是报平安的信,但不知何日归来,怎能不忧心呢。
  金元也就收到信的时候高兴了一阵,随后又有些难过了起来,吃饭的时候胃口都不大好,白氏给他夹了菜,“金元,快些吃饭,饭都要凉了。”
  “哎。”
  金元应了一声,大口大口吃了起来,吃完饭就拎着他的书匣跑吕秀才家去了,他要好好读书,早日考中进士!
  白氏看着金元的背影叹了口气,这孩子,之前让读书都是调皮地不爱读,年岁小,贪玩,现在不用她催着读书了,那读书的劲头和吕秀才比起来有过之而无不及。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