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事后周曦也曾问过温皇后:“她随父皇入皇陵,母后以后--”
  剩下的话周曦不敢说。
  可温皇后却和煦一笑,拉着她的手:
  “阿曦啊,母后年轻的时候,因为联姻来到京城,初见你父皇,我便是骑在一匹高头大马上,他一句这辈子会对我好,便让我心甘情愿的留下了。”
  “可母后错了,母后被这皇城困了半生,也为你父皇丢了半生,下半生,母后啊,想回曲江看看。”
  周曦感觉到湿热的眼泪滴在自己手上,她抬头,只见温皇后闭着双眼,泪水随着眼睑不停地下落。
  “母后--”
  周曦心里酸涩得发疼,母后这是坚决不想和父皇葬在一起。
  也罢,也罢。
  温皇后闭着眼睛,这些年和皇帝的纠缠一幕幕重现眼前。
  良久,温皇后才睁开眼,双眼已是一片清明,心中越发的坚定。
  周济,你我两清了,黄泉碧落,来世今生,只愿你我,再不相见!
  第193章女帝登基
  皇帝大行,按制应守丧三年。
  可国不可一日无君,国丧结束,周曦又守孝三天代三年。
  于礼部择一吉日,告宗庙,问国运,一切事毕,顺应登基。
  沿用国号启,改年号初元,史称初元帝。
  新帝登基,虽为女帝,可皇室子嗣绵延向来是百姓和官员十分关心的事情。
  为此朝堂吵得不可开交。
  有说要多选几个皇夫的,有说女帝应在宗室选出继承的孩子以保大启血脉纯正的。
  可最后周曦大手一挥,要为先帝守孝三年。
  此话一出,朝堂自然是没有了声音。
  毕竟谁也不能阻止人家尽孝心。
  徐靖宇终于在周曦登基的第十日到了京城。
  “二叔。”徐如笙和温栩一同在城门口迎接。
  徐靖宇风尘仆仆从马车里探出个头,见到两人又急忙下了马车。
  “公主,国公爷。”徐靖宇一脸懵懵的模样让徐如笙忍不住笑了起来。
  “这到底什么情况?”徐靖宇言语有些焦灼。
  徐如笙轻笑:“陛下在体元殿等你,快进宫吧。”
  陛下?
  徐如宇愣是半晌才反应过来,陛下应该是新登基的女帝了。
  他对徐如笙的态度便更加软和,他可是十分清楚眼前这个侄女在新帝心中的份量。
  “二叔,我已经让人去沧州接二婶和两位妹妹了。”进宫的路上,徐如笙漫不经心的摩挲着手上的铃兰镯子。
  徐靖宇心中一凛,试探问道:“公主的意思是,我不用再回沧州了?”
  “工部尚书的位置空出来了,陛下有意让二叔出任新的工部尚书。”
  闻言,徐靖宇抑制不住心里的狂跳。
  六部尚书,那可是正二品!
  “臣定当对陛下忠心耿耿,绝无二心。”
  徐靖宇立马朝着皇城的方向躬身抱拳,就差对天发誓以表忠心,激动之情,难以掩饰。
  只要能让他平步青云,官运亨通,他才不在乎谁当皇帝。
  男人也好,女人也罢,能赏识他的皇帝就是好皇帝。
  徐如笙和温栩对视了一眼,两人眼中皆有笑意。
  周曦登基后,朝中一些倚老卖老的家伙便坐不住了,日日仗着周曦是个女人口出狂言。
  气得周曦几日没睡好。
  还是徐如笙劝道:“想辞官的,让他们辞,想死谏的让他们死,外放的官员很多,拉一些回来就是,马上就是科举了,多的是排着队想当官的,翰林院不是有很多青年才俊么?也是时候给年轻的孩子一些机会了。”
  大启只要有严相这个文官之首,和温大将军这个武官之首,乱不了。
  翌日早朝。
  周曦便当众下旨:沧州刺史徐靖宇捉拿杀害平王的凶手有功,擢升工部尚书。
  平王为国捐躯,按礼制葬入黄陵,举国哀悼。
  待所有的议事结束后,便进入每日固定的闹剧。
  几个早就串通一气的的大人互相给了对方一个眼神,跪在周曦跟前:
  “陛下,老臣年岁已大,不能再为大启效犬马之劳,愿陛下恩准老臣告老还乡。”
  这些人有六部的、有御史台的、有国子监的、也有九寺的。
  官职不大不小,职业不轻不重。
  只是如今新帝登基,若大动干戈,怕朝堂不稳。
  新些人也是算准了这一点,才敢这般闹腾。
  往日周曦总是好言相劝,最后几个人的话锋便转到了请陛下早日从宗室中挑选合适的孩子过继,早立储君。
  可今日,周曦一只手撑着下巴,微叹一声,“几位大人都已经告老还乡许多次了,既然如此,朕就准了。”
  朝中一些怀着小心思的人皆一惊。
  那几个人也猛地抬头,陛下准了?
  “韩延,”周曦满脸不舍的摇头叹息,“你是吏部尚书,记得要找好的人选接替几位大人的官职。”
  韩延先是一愣,随后心里哂笑:“遵命。”
  可那几个人慌了,他们没有想真的辞官啊,这么多人一起辞官,她不怕朝堂大乱,民心不稳么?
  周曦扫了一眼众多官员,眯着眸子,脸上带了几分薄凉:“还有谁要辞官的?朕今日一律准了,科举在即,朕也可趁机选一下可用之才。”
  “你们不用担心朝堂稳不稳,只要朕在,严相在,舅舅在,你们所有人一起辞官,朕,也能撑的起大启的天。”
  周曦的眸子落到了几个宗室的身上。
  自从她登基,宗室便开始活络起来了,没少勾结朝中官员给她施压,要过继宗室的孩子来继承皇位。
  周曦都知道,她只是之前没时间腾出手来收拾这群家伙。
  “庆王叔,朕听说,你想把家中的小十九送给高大人当继室?”
  “高大人都能当你爹了,你这么做,有些缺的了。”
  “宣王叔,朕也听说,你近日似乎和荣大人时常把酒言欢,月下谈心?”
  “朕不是故意打听,只是京城传出你有断袖之癖啊。”
  ......
  周曦边说边敲着桌案,漆黑的眼眸仿佛一潭深不见底的池水,唇角依稀可见的笑意。
  被当众拆穿的那些人面面相觑,有隐约的羞恼,也有浮在表面的愤慨。
  “陛下是个女人,将来难道真的要招皇夫生子将皇位传给外姓之人不成?”
  庆王是个藏不住话的。
  周曦冷哼道:“朕登基不过数日,你就等不及盼着朕死?朕就算要从宗室选人,也轮不到你家那个年近二十睡觉还要喊娘的傻儿子。”
  “你--”
  庆王气急败坏,听到周围的官员压抑的笑后更是咬牙切齿。
  随后又心里一阵寒意,这些事情,周曦是如何知道的?
  其他官员笑过之后也是脚底生寒,他们中有人也开始想起,女帝虽是女子,可不过十来岁便随先帝出入体元殿。
  后来更是一度权倾朝野,这些年,也不知道她在各家各户安插了多少细作。
  周曦挑了挑眉:“都察院御史台,今日有要死谏的么?朕也无须谏了,反正朕也不会听,不过,你们想死的愿望朕可以满足。”
  周曦话落,满堂寂静。
  “朕让午门的刽子手把铡刀抬到了金銮殿外,想死谏的自己排队把头伸进去。”
  又是良久的沉默。
  “陛下此举不怕触动上天,遗臭万年么?”
  有一位官员实在听不下去了,唾弃的看着周曦。
  周曦面色略显沉重,“那你说怎么办?”
  那官员显然没想到周曦会这样问,短暂的惊讶后大义凛然道:“当然是以仁德......”
  “你说现在朕把你推出去斩首,老天爷会不会救你。”
  周曦冷冷的声音让口若悬河的官员戛然而止。
  周曦也冷着脸不说话,脸上若隐若现的不愉之色,让诸多官员不敢再多言。
  “有事起奏,无事退朝!”
  周曦又耐心的在金銮殿上等上一柱香的时间,见无人再说话。
  心情愉悦的起身,转身前给韩延使了个眼神。
  第194章科举风波
  “明年的春闱,你有何看法?”
  周曦坐在体元殿的上首,言语间带着友善和笑意。
  两人年龄相差有一旬,可周曦总觉得韩延是个很适合说话的人。
  韩延也没有那些客套,大大咧咧的自己寻了个位置坐下,只深深的看了周曦一眼,便笑道:
  “陛下的溪山书院,可是有女弟子去参加今年秋闱了?”
  周曦眼眸一转,笑笑无话,只是让体元殿女官给韩延添了茶水。
  “韩大人说的没错,溪山书院确实是有几位女弟子马上就要参加八月的秋闱。”
  韩延望着杯中的茶水,慢悠悠抿了口茶:“秋闱的结果且不得知,陛下便这般有把握那几位女弟子能进入到明年二月的春闱?”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