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当然,这也是因为目前赵王他们没有一个能和陈王正面对打的,所以,在这种情况下,陈王不用多考虑程鑫死亡带来的弊处。
就算前不久有点小风波,他准备的寿礼被顾纸弄没了,但他也报复了顾纸,算是打平,再说了,他的寿礼问题现在也能解决了——最近与璃国接触,他们要给他献上一件璃国奇珍。
在璃国的多次登门拜访之下,陈王已经决定下次便答应他们了。
综上,他目前算是优势占尽的,处在一个意气风发的时候,所有人中,他距离储位是最近的。
当储位前面还有人挡道时,陈王沉稳,冷静的将人推了下去,但现在面前无人,他可以伸手够到储位的时候,可他却迟迟等不来昭武帝的立储圣旨,他便会有些急躁了,毕竟,那是储位,是半君!
下了朝的陈王回到府里,面色带着些许阴郁,他坐在那里,浑身散发着不快的气息。
程铄目不斜视,当没看见,他现在还在陈王这艘船上,主要是因为下不去,也无处可去。
在他跪地求陈王救他父亲,陈王猜疑他父亲的时候,在他不能子承父业坐到吏部尚书的时候,别说什么陈王做不到,他当时是工部侍郎,再加上身后的程府,若是陈王愿意发力,他是能高升到吏部尚书的位置的……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子承父业’,在吏部遭人针对,上不得下不去。
人走茶凉,他程氏的势力大大削弱,他又是这样的境地,与之形成对比的是陈王,他不缺人效忠,势力也没有减弱多少,他们是陈王的母族,曾几何时,是陈王麾下最核心的势力,而现在……
曾经的辉煌与现在的对比如此惨烈,而这一切,都要起于苏氏军需案,这样的因果下,想要程铄再对陈王像以前那样忠心耿耿,指哪打哪是不能了。
所以,对着陈王明显不愉的神色,程铄选择忽视,根本不开口。
“王爷?”
程铄不开口,但吏部尚书不能不开口,已知,吏部还是陈王的势力之一,且算是核心掌控势力,又已知他是新任的,还不能完全算是被陈王信任的心腹,跟上一任陈王的外公,吏部尚书没法比,这要是在不好好表现一下,吏部尚书感觉他过几天就能因为左脚先踏进陈王府而被弄下去。
他还不想失去头上这顶乌纱帽。
陈王没说话,吏部尚书小心翼翼的陪笑道:“今日秦王没来上朝……”
他知道现在陈王目前最在意的是什么,本意是想用此来安慰陈王,秦王此前的参政议政很是让陈王梗在心间,无法过去。
今天秦王没上朝,无法参政议政,这对陈王来说,应当是一件开心的事情。
但是,他没想到,这并没有安慰到陈王,茶杯碎裂的声音响起,带着主人浓浓的不愉,吏部尚书心头一跳,便是程铄也诧异的抬起了头,在他的印象里,陈王很少这么失态。
“秦王没来上朝……何大人,能告诉本王,你当时看向秦王那个位置的时候在想什么吗?”
吏部尚书一时还有点懵圈,他什么时候……等等,他好像是看过,在陛下明显的心情不好的时候。
他在想,若是秦王殿下在就好了……吏部尚书猛然一悚,他怎么会产生这样的想法。
陈王笑,却不带一丝温度,“想起来了?”
陈王以前很不能理解康王,觉得他屡次针对受父皇宠爱的顾丛嘉真蠢,这样除了能让父皇更怜惜顾丛嘉外什么好处都没有,但现在,陈王有些理解康王了。
在这个位置,距离储位一步之遥,身后还有虎视眈眈的兄弟,他想要再进一步,可他却看不到这个再进一步的希望——昭武帝看他与看赵王他们没有任何两样,可明明,他们没有这个能力与他对打,在这样的情况下,昭武帝对于顾丛嘉的圣宠就是那么的刺眼,带着浓厚的心理威胁。
在他的其他兄弟不能与他对打的时候,他依然得不到昭武帝青眼的时候,那么,一个想法徒然升起,他们这些人昭武帝都不怎么在乎,所以哪怕他能力压其他人,昭武帝也不会产生立他们为储君的想法,那顾丛嘉呢?
若是顾丛嘉被他们弄出局呢?
他们不就向昭武帝证实了自己的能力,同样的,昭武帝原本放在顾丛嘉身上的大部分精力就会放在他们身上,从而发现他们的优秀,立为储君。
不患寡而患不均,这是千古明理,也是昭武帝自己埋下的祸根。
所以,顾丛嘉被视为千方百计要除去的心腹大患。
时到今日,顾丛嘉的威胁性还在上升,这次并非来源于昭武帝,而是诸位朝臣。
陈王还记得朝臣们当时反驳昭武帝提议让顾丛嘉参政议政时的振振有词,记得他们当时看顾丛嘉跟看奸佞的眼神,但现在,顾丛嘉不过一次朝会没来,他们居然会想念顾丛嘉,想着顾丛嘉在就好了……
这是何等惊人的想法转变,从抗拒厌恶到期待欢喜,这代表着朝臣们接纳了顾丛嘉,也认可了顾丛嘉这么小年龄的参政议政……这远比昭武帝的圣宠更让陈王心惊。
毕竟,昭武帝对顾丛嘉的特殊也不是一天两天了,但朝臣们,这才多久,而且还不是一个人,像是回想起站在那个位置上看到的不约而同,陈王的脸色更为冷凝。
吏部尚书:“臣只是想,若是秦王在,陛下兴许不会那么不愉。”
他声音小小的解释。
程铄此时不能立身是外了,因为当时他也看了,“臣当时也是这么想。”
陈王的手攥紧,或许他该高兴于顾丛嘉这次还是因为昭武帝的缘由才有了那么多朝臣期待他在,进而顶住陛下的不快。
但,陈王闭了闭眼,他无法就这样说服自己,此次朝臣的期待只是因为昭武帝而升起,跟顾丛嘉没有半分关系。
事实上,老父亲的确为此骄傲,从抗拒到期待,这才多久……他特地跑来尚衣局告诉顾丛嘉这个好消息,当然,也是因为最近顾丛嘉为了寿礼的确有一点忽视了老父亲。
昭武帝目含骄傲:“谁人不爱丛嘉好。”
言下之意,顾丛嘉那么好,谁能不喜欢呢?
顾丛嘉黑色的瞳孔里满是质疑,他不信,“他们前两天才被我弄红温过,这就又期待我去了?不怕被我在搞红温?”
咳咳,虽然上次以兵部尚书为代表在昭武帝的话下对顾丛嘉表示了真心的感谢……朝臣们承认,秦王殿下很好,很有他们想象的的天潢贵胄的风姿,不愧是陛下亲手抚养出来的,但是,红温一次就够了……他们年纪不小了,就看中一个脸面。
这是顾丛嘉那天将不少大臣都弄红温后,下了朝,有不少老臣去找昭武帝向他委婉的提了些关于秦王教育的建议,知道昭武帝对于顾丛嘉的在乎,这提的是非常非常的委婉,一字十八个弯,也突出重点就是一个恳求,不是逼迫。
求生欲是非常在线了,一个个老泪纵横的,一开口就是为周朝尽过力,有过功,年龄大了,想体面的入葬,不想在这最后几年被史官记载那么多红温的场景……不管是因为羞耻,尴尬还是别的,他们都不想!
以至于昭武帝后来找了顾丛嘉,苦口婆心,谆谆教导,说了半个时辰……倒不是因为那些老大臣的恳求,主要是因为,想要搞一个人的方法多的是,何必生生将人气晕或气死,平白惹得一身骚,不划算。
没有谁值得让顾丛嘉的名声惹上污点。
顾丛嘉知道昭武帝的想法,说实话,昭武帝这样担忧关切他心里是很感动的,但是,听了一个小时的絮絮叨叨,实在是顶不住了,于是,不舍得讨厌担心关切自己的昭武帝,顾丛嘉就决定讨厌那些老大臣,若不是他们找昭武帝,他怎么会被絮絮叨叨一个小时。
本来昭武帝都对他放下了心,不唠叨这个了,结果,在那些朝臣说完之后,昭武帝又想起顾丛嘉没开口便让人红温的威力,又不得不多说点。
整整一个小时啊,自此顾丛嘉就看那些大臣就很不顺眼了。
就这样,那些人还能期待他去,就不怕再次红温啊?他倒是挺乐意看的,但是这些朝臣能乐意在表演一次红温?
顾丛嘉一想就知道不可能,故而开口:“父皇你最近是不是心情不好?”
“他们想拿我顶包。”
顾丛嘉第一句还是询问,后面一句就是笃定。
顾丛嘉稍微思索,假设他们期待他在,什么情况下那些个大臣们会愿意顶着史书记载红温的风险想让他去,那就是他去能避免更大风险的时候……他去,什么能够避免……
第102章 第102章万寿节(11)
由于昭武帝是第一次这样抚养一个孩子,顾丛嘉又是一出生就身患怪症的,太脆弱了,昭武帝很怕养不好顾丛嘉,所以他是很认真很严肃的查阅了诸多关于养孩子的资料的,就算现在的人并不会认真的出一本养孩子手册,但皇帝想要,那皇帝就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