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第61章 第 61 章
轻纱曳动, 黯淡的光线从窗外倾入,令人分不清黎明或黄昏。江苒睁眼后,花了好一会时间, 意识才渐渐清明。
游园会、石舫、露台、焰火……
零碎的片段闪过脑海,最终定格在系统那句——抱歉宿主, 您回不去了。
如梦乍醒, 江苒一下从床上翻坐起来。
“姑娘醒了。”守在榻边的阿肆被这动静惊醒, 朝外间喊道:“三姑娘醒了,快去请医师和世子爷过来!”
望着一脸喜色的阿肆,江苒不自觉恍惚。
这一幕何其熟悉, 她穿来这个世界, 第一天因落水高热, 醒来后第一个见到的也是阿肆。
“你不是在西城吗。”
“本来是的,世子爷来了书信,奴婢就赶回来了。”阿肆盯着江苒看了一阵:“姑娘是怎么了, 奴婢这才多久没有见您, 怎么把自己折腾得——”
没有说下去,小姑娘眼眶却红了。
此刻坐在床上的少女, 面容苍白, 双目空乏,像林间迷失了方向的小鹿。
……阿肆不知如何形容。
原本她在西城打理食肆, 一切好好的。结果没几天就在来往食客的谈论之中, 听闻了定英候被相府拒婚一事,连带的还有各类小道传言。
阿肆震惊之余, 心下还颇纳闷儿, 三姑娘怎会拒婚陆候爷?
不待她想明白,世子爷的人到了, 说江苒病了,小姑娘这才急慌慌丢下琐事返回相府。
这一回来,阿肆一直守着昏迷的江苒,期间听了不少流言蜚语——
【相府假千金姜苒拒婚定英候,背后原因竟是意与小郡王重修旧好。】
【七夕夜假千金与小郡王于月色下相拥热吻。】
【新欢不敌旧爱,定英候一朝不慎痴心错付,被渣女假千金玩弄于鼓掌——】
…
阿肆到现在也不信,三姑娘那么喜欢陆侯爷,怎可能与小郡王重修旧好?其中定有什么误会。
不过这些都不重要。
“医师之前说,姑娘此番昏厥,是短时间内受了太大刺激的缘故。”
“姑娘有什么不开心的,给奴婢说说?”
视线落在窗外的叶影之上,江苒唇角动了动,却一时间不知自己能说些什么。
焰火之下与薛芮临“拥吻”,竟又一次撞见了陆荣,像某种逃不开的诡异怪圈,怕什么来什么,次次都能被陆荣撞破。可笑她的初心是想尽快搞定薛芮临,就能予陆荣一个清楚明白了。
结果一切都在背道而驰。
当然了,仅仅这一件事,江苒不至于昏厥。最主要还是系统那句“抱歉宿主,您回不去了”。
穿越以来所做的每件事,包括但不限于讨好自己并不喜欢的人,投喂对自己满怀恨意甚至充满杀意的人,不顾廉耻、丧失尊严、欺骗和利用心上人,在底线和原则之间反复挣扎横跳……
把她置于如今这种局面的每一件事,背后都只一个原因——回家的希望。
然而一句回不去了。
将所有努力和坚持化作泡影,仿佛做了一场徒劳无功的困兽之斗,满盘皆输。江苒甚至不知自己愤怒绝望多一些,无措迷惘多一些,还是松了口气多一些。
从此再没有什么非做不可之事,非要一定要违心讨好的人,没有必须要返回的世界,没有进退两难。
什么好感值厌恶值,与她再无半点关系。
自由了。
可也突然一下整个人都空了。
接下来要做什么,靠什么支撑前行,存在于这个世界又有什么意义?
一句“检测到宿主在现实世界的身体已然丧失所有机能”,江苒清醒地意识到,那场车祸已让现实的她走向死亡。人生中最美的年纪,变成一只小小骨灰盒。江苒这个名字从此成了墓碑上的花纹。
见她失神,阿肆拧干外头丫鬟递来的巾帕,边给她擦脸边道:“姜雪……不是,二小姐想来看您,小郡王也来过几次,奴婢怕他们打扰姑娘,就先拒了。现在姑娘醒了,要见见他们吗?”
“以后吧。”
一切都已结束。
眼下最该考虑的,是以后以何种心态面对这个异世界,如何成为真正的“姜苒”,继续走下去。
道理都懂,但真正从心理上完全接受,江苒花了整整五天时间。
系统每隔一天便与她传达一次讯息,直到她愿意回应为止。
——美食系统已提前终止契约,即日起,所有任务失效。
——从今以后宿主将绝对自由。
——鉴于宿主的努力给系统回馈了不少能量,统却无法再送宿主回家。作为补偿,系统离开后,将为宿主保留终生使用系统的权限。
——宿主今后依旧可用食客好感值兑换任何食材。厌恶值目标对象的情绪和心声,只要宿主愿意,依旧可通过投喂食物得到相应反馈。
——系统之前答应过宿主的一次保命金手指,终生有效。不过机会只一次,望宿主慎重使用。使用说明已附在系统空间内。
——以上,宿主保重。不同以往的崭新人生,祝您在本世界一切顺利。
——系统正在解绑中。
十,九,八,七,六……
檐角有飞鸟掠过,江苒深深吸了口气。
从此她不再是“不属于这个世界的人”,而是会真正背上“姜苒”的一切,家庭背景,亲人,社会关系,好的坏的,所有的。
日晷的影子缓缓移动,清晨到夜晚,黎明到黄昏。
第六个晌午,江苒不再黯然神伤,不再为现实世界的亲人和已死去的自己难过哭泣。
人活着,就有许多事情要面临,解决。
江苒做的第一件事,是提笔写了一封手书。
致亲爱的陆潇白——
落款是七月十六,未婚妻苒苒。
系统离开后,再没有任何人限制江苒可以说什么,不能说什么。由于实在没脸去见陆荣,江苒便以书信的方式,写下了自己的身份和秘密。
将自己穿越以来给陆荣造成的所有误会和困扰,以及自己做的一些旁人无法理解的事,动机、缘由,统统付诸于笔下。
希望陆荣看到之后,能相信她并非玩弄他的感情,也从未玩弄他的感情。
江苒想要重新开始。
可惜的是,就像做错事的小孩注定受到惩罚,这封信并未到达陆荣手中。
................................................................................................................................................................................................................................................................................................................................................................................................................................................................................................................................................................................................................................................................................................................. ........................................................................................................................................................................................................................................................................................................................................................................................................................................................................................................................................................................................................................................................................................................................................................................
第62章 第 62 章
书信抵达定英侯府时, 陆荣人在西城。
不久之前的邻国细作一事已有眉目。原来“细作”们确为殷朝宫廷派出来的,个个来头不小,但他们潜入大彦京郊并非意图不轨, 而是为了寻人。
被寻之人出现在「苒苒百味」后,蛰伏多日的“细作们”终于有所行动, 萧晋正好领着暗卫将其一举拿下。
审问地点在「苒苒」二楼, 被审问的是个面容清隽的小少年, 名叫李玄琛——殷朝七皇子。
大约一年前,李玄琛被奸臣和四皇子合谋算计,于一次归朝途中遭遇刺杀, 后失踪。一年后有了消息, 其母妃当即派亲信秘入大彦京郊, 之所以偷偷摸摸,无非考虑到李玄琛的个人安危,不想引人注意, 节外生枝。
至于这批人为何会对「苒苒」形成包围圈, 是李玄琛的一封书信所致。
信上他告知母妃,派人到大彦京都西城一家食肆寻他即可, 说食肆的老板娘名叫江苒。
这才有了后来的误会。
看着面前十三四岁的小少年, 左眼之下赫然一道胎记,宛如美玉中掺了一块不可忽视的瑕疵。陆荣靠在椅上失神, 仿佛一下回到了与江苒初识的那段时光。
夕阳西下, 落日余晖穿透密林,在溪边的草地上泼下束束光影, 偶有蝉鸣和蛙声一片。少女娇俏的面容似在眼前, 笑声犹在耳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