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现在天热,小野骆驼喝不完的只能他们笑纳啦!
第130章
“怎么样,厂子明天收吗?”师月江下午跑了一趟奶制品厂,见他回来姚新泉便出来问。
之前因为天气原因暂且不提,但总不能不给个明确时间说什么时候要收吧?
85头奶牛全都生了,虽然还没到泌乳高峰期,但是算下来一天也快有一吨半的产奶量了。
他们不要可姚新泉不能不挤啊?
如果不挤奶的话奶牛短期很可能会得乳腺炎,之后便是产奶量降低,最后停止产奶,进入干奶期。
家里牛养来就是为了产奶的,要是因为这提前结束产奶,别说小牛犊怎么办,就是他们的损失都不可估量啊!
但是挤了然后呢?
厂子不要,量太大了总不能说是出去一家一家问要不要买牛奶吧?
更别说如今街上乱的很,还都没清理干净呢,可别出去捣乱了!
师月江脸色也很不好看,他之前打电话问了一次,对方敷衍了两句很快便挂了电话,啥也没讲清楚,所以他便打算去一趟当面问问。
你现在不要也行,但是你总得跟我讲清楚到底什么时候要吧?
可他这次去厂里别说见到厂里负责人了,就是小领导都没见着一个!
人家不让他进厂区,也不说原因,给好几个人塞钱问了才知道大概原因。
“听说机器被泡坏了”,师月江叹了口气,“他们那机器本来就老旧了也没听说有安排更新换代,搞不好原厂都停产了,想修或者想更换零件都不好找东西”,但盈利又不足以买新的,唉!
姚新泉眉头紧皱,那看样子就不是一天两天能恢复的了,在恢复之前牛奶怎么办?
“咱们消耗不完的”,师月江摊了摊手,表情无奈。
要是一两百公斤他都能接受,这一天一吨半,这谁能消耗得掉?
家里小动物是多,但是能直接喝牛奶的可没几个,即便给他们调和一下那也容易腹泻,还是算了吧!
“我也没想着咱俩能消耗完”,姚新泉苦笑,他俩之前商量了,一部分做奶皮子,一部分做奶疙瘩,还有的可以做酸奶。
但他们就俩人,不管是哪个都是耗时间的事情,别说有没有时间了,他们俩就算各长八只手都忙不过来啊!
“送人吧”,姚新泉抿唇,别说心不心疼可不可惜,浪费了才是真心疼,真糟蹋东西了。
师月江没拦着她,但是他提出了别的想法,“咱们要不要捐出去?”
“捐出去?”姚新泉一愣,“捐给谁?”
不等师月江提醒她便反应了过来,“你说直接捐给政府?”
师月江点了点头,没错,捐给政府。
他们自己出去送人不也麻烦?运输什么的也是在给人找事,不方便。都已经不赚钱了,总不能再往里搭钱吧?
如果直接
捐给政府处置的话,那至少不至于让他们再负责运输的。
“不过不是长久之计,咱们也不是什么大户,短时间也就罢了,总不能一直捐吧?”
按师月江的想法,捐也不是说谁家都给的,比方说负责救援的工作人员,负责善后的工作人员,或者是凭借户口本给家里老弱病残孕来领?
但这都是短期的,还是得找个长远的办法解决这些问题。
“咱们开个厂子吧!”师月江突然道,姚新泉闻言瞪大了眼睛。
“你疯了吧?”
他们哪来的钱开厂子?这一年主要还是忙着扩张了,正儿八经真的赚到钱的也就是那批羯羊,但问题那都几个月前的事情了,总不能就指着那一笔钱吧?
再说了,扣除掉成本后真能买得起机器?
如果说问银行贷款,在已经有这么一笔贷款背在身上的情况下,人家能给贷?
“你先别急,我有一些存款,我哥那边也有,咱们这边不管是咱家还是别人家的牛奶质量都很好,论起品质来绝对不会比人家的差。”
“县里的厂子之所以没能盈利,一方面是技术落后导致的质量差,另一方面是市场开放了可厂子并没有顺应时代的发展提出什么新的符合时代发展的管理方法,没了国家和政策的补贴,根本没办法适应市场竞争。与此同时也没有形成除了本地之外的稳定销售渠道,这种情况下亏损甚至倒闭是必然的,但咱们就不一样了。”
师月江侃侃而谈跟姚新泉分析他们的优势,“咱们如果开,设备不说最新的,但至少得是能满足市场要求的”,不一定要最新最好,而是要性价比最高。
“私人厂子的压力没国营厂那么大”,别看这只是个县级的小厂,但是一样有各种各样的福利待遇,幼儿园、医务室等等,对员工来说有利,可是对企业来说这就是负担。
他也不是说要剥削普通工人,该给的肯定要给,但是一些不应该由企业来承担的福利待遇和社会保障那就没必要硬让企业来承担了。
“咱们也没必要跟这家厂子抢占市场”,虽然说在他看来这个工厂有各种各样的弊病,倒闭是迟早的事情,但是这家工厂也是本地许多人的童年中的记忆,他就听姚新泉说过她小时候就喝了不少这家工厂出的奶粉。
早年她爸妈还是牧场工人的时候养的牛羊不是自家的,牧场能定牛奶的时候就从牧场定,产量不足不给定的时候就去奶制品厂买奶粉。
至少对于本地人来说,也许他们在这家厂子的产品和外来产品之间选择这家的。
他们也不是非要在这边竞争,市场这么大,就算不在本地卖,有他哥的关系,难道还会找不到市场了?
只要东西好。
“至于管理人才之类的,那也不是什么问题,从内地往这边招人难”,不用说,有机会的话人家只会从这边去内地,有几个会从内地过来工作的?
“但是咱们可以自己在本地招人,然后送到我哥那边去培训个一段时间,可以跟他们签个合同,必须得在咱们这里干上几年,也不能白让咱培训是吧?”
听着师月江的计划,姚新泉沉默了,过了好久她突然问,“你喜欢做生意吗?在牧场里待着会不会很无趣,你如果”
不等她说完师月江凑近了拉住她的手,表情很是无奈,“新泉,我如果真想做生意,或者说真喜欢做生意,从我退伍之后跟着我哥干就可以了,我没有必要蹉跎时光啊!”
“我不是喜欢,只是会,会和喜欢是两码事”,他笑了笑,表情中满是自嘲,“再说了,别说是我,随便拉一个人去我哥那边跟他待上一段时间,他也会学上一两招的。”
师星野这个人在商贾之道上可以说是又爱学又有天赋还能吃苦,他浑身的本事无论谁去学上一两成都能够独当一面,更别说曾经日日耳濡目染的他了。
“我会一些,但也不代表我在这方面有天赋,顶多就是我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罢了。”
“至于喜欢”,他目光灼灼地盯着姚新泉,“我喜欢这里,喜欢牧场里的小动物们,喜欢靠自己的劳动和汗水赚到我要花的每一分钱,更喜欢你”,他用手背碰了碰姚新泉的侧脸,“我没有为你舍弃什么,你也不用有心理负担,跟你在一起、在这里的每一天我都是幸福的。”
姚新泉眼中笑意渐浓,两人轻轻抱在了一起,“那你去跟师大哥说吧,我不太会做生意,这上面的事情听你的。”
说干就干,师月江给师星野打了个电话,电话那头的师星野听到这话后忍不住笑了,“是我的果然是我的,这厂子不还是开起来了?”
师月江失笑,“那大哥你打算投多少钱,分红怎么算?”
“兔崽子跟你大哥计较起来了”,师星野笑骂,可心里却丝毫不会觉得不高兴,亲兄弟明算账,他可以给弟弟给许多的零花钱,但是在做生意的时候就是得算清楚。
“我去了解过这一行,除了厂房以外,冷藏储奶罐、巴氏杀菌机、均质机、发酵罐,还有包装机、锅炉、发电机、暖气片、检测仪等等,倒也不是说一定要进口的,国产的质量合格的甚至是二手的也可以,我之前找人估了个价格,厂房、水电这些算20万,别的估计也得五六十打底,你能出多少?”
姚新泉家的牛奶奶质好,他带回来之后专门送去检测了,各项数据都挺亮眼的,送去朋友家的也都挺喜欢的。
而且他让人专门去调查过,新省牛奶无论是在蛋白质还是菌落总数各方面在国内都是拔尖儿的。
毕竟总的来说内蒙那边草场虽然也好,但是已经因为过度放牧导致草场退化了。
建国后大量人口迁到内蒙那边,无论人口还是牲畜的数量都激增,但是与此同时并没有形成科学的管理,后来因为时代原因,还出现了“以头数论英雄”,过度去追求数量,导致草场出问题。
再加上有过一段缺粮的时间,所以好多草场还被改为了农田。
草场渐渐退化,那牛奶的品质自然会受到影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