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就像小姚说的,哪怕给咱们多吸引点儿人流也不算白忙活一场!”
  “那行”,姚新泉也笑了起来,“刚那个老爷子他媳妇做的这顶帽子,说是家里还有人会做,你们可以找他去问问。找手艺最好的那波人,既然做了,那就要在有限的条件了做到最好!”
  石副县长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他站起身,开始在房间里来回踱步,仿佛已经看到了展览那天人潮涌动的场景。他转身对姚新泉说:“对,我们不仅要展示这些精美的手工艺品,还要借此机会向外界展示我们县的文化底蕴和民族特色。这不仅仅是一场商业活动,更是一次文化交流的机会。”
  “我还在想,一些文艺表演会不会也需要这些?咱们带着过去,至少告诉人家,我们会做,我们还会做得特别好看!将来如果有需要,可以找我们定做!”
  众人胸中不免激动了起来,是啊,就算暂时赚不到钱,但也要让人知道我们县的存在!
  第172章
  姚新泉跟着队伍跑了三天,提出了不少建议,但也确实是把自己累傻了。
  她瘫在躺椅上眼神放空,师月江则是把自己做好的凉皮拌了端给她,“尝尝?”
  姚新泉端着碗吃了两口后没忍住给他竖了大拇指,“你可真太牛了,咋啥都会做?”
  师月江眼中满是笑意,“尝试嘛!”
  “你真的是个宝藏啊,师月江!”姚新泉感慨道。
  师月江在她身旁坐下,笑容温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嘛,你也很厉害啊,听说你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建议呢。”
  姚新泉轻轻摇头,“没那么夸张,我自己有多大的本事我还是清楚的”,她对经济或者直白点说对做生意上真没多大的天赋,“我能提这些建议一方面是我出去见过一些世面,当初在上海我虽然没办法出入那些真的有钱的场所,但是那些可以只逛不买的地方我可没少去。人家是怎么营销的,什么产品卖得好,我未必知其所以然,但我长了眼睛很多东西是能看到的。”
  姚新泉有些感慨,“咱们这边还是太小了,大家的眼睛局限在县里或者顶多是市里,也许一些工厂企业在本地还能苟延残喘,但是跟外地比起来,咱们是没有任何竞争力的。”
  “其实有机会还是得出去多看看”,如今外面的世界几天一个样,她如果真老老实实待在这个小地方一两年,外面都得天翻地覆,所以她也得跟得上时代才行。
  “我觉得不管是干部还是一些企业的领导都得出去学学人家的先进经验,闭门造车算什么?”姚新泉忍不住吐槽,“而且咱现在的情况是自己连自行车都造不出来,人家都能上天了,不跟人学还能怎么办?”
  师月江莞尔,“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你别急。”
  忙碌起来时间总是过得很快,家里羊全都顺利生产,500头母羊总共生下来的羊娃子有602头,算下来双胎和多胎的比例不算低了。
  不过跟湖羊是没得比的,她给湖羊做了检查,300头湖羊里没有一头是单胎的!
  其中三胎的高达89头,剩下全都是双胎,为此姚新泉不得不提前给它们补充营养。
  一眨眼小羊娃子们都满月了,姚新泉赶忙联系了崔文建那边。
  崔文建这阵子回去头确实托人打听了姚新泉的事情,不仅知道了7.2诈骗案的被揭发跟她有点关系,同时也确认了人家看着年轻,但真有一手过人的医术,这下他对姚新泉那就更重视了。
  “我让皮尔开提过去一趟,确认好数量和金额,然后我这边办理转账,运费我们出就行。”
  姚新泉自然是没意见,本身按她自己的说法来看,这个运费她自己出也是可以的,但对方愿意她还省了一笔钱呢!
  姚新泉干脆跟着车去了一趟崔文建他们的牧场,到了后崔文建赶忙笑着招呼她,“欢迎欢迎,姚同志过来一趟不容易,我带你去转转?”
  姚新泉好久没去国营牧场转了,而且这家牧场主要还是产毛的,所以心里也好奇。
  牧场刚开不久,草场辽阔,站在工作区里一眼望不到边。围栏是新扎的,四周都用铁丝网围了起来,每隔五十米就有一根水泥桩子,牢牢钉进土里。
  姚新泉自家牧场下面是用泥土夯实的,上面用的网,也没用水泥什么的,造价就低了好多。
  “我们这牧场占地六千多亩,按功能主要划分为三大区,东边是放牧区,中间是饲养区,西头是加工厂”,崔文建带着她往里走。
  他指着十来间红砖平房道,“那是场部办公室”,姚新泉点了点头,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就见屋顶竖着好几根铁皮烟囱,门前则停着三台东方红拖拉机,漆色还新,轮胎纹路清晰。
  姚新泉凑过去拍了拍拖拉机,眼中满是羡慕,“公家单位就是好,这刚开就有几台大铁牛了!”
  想她家牧场,也就是她回来才买了摩托车,之前可是只有几匹还没长大的马呢!
  崔文建笑了起来,“上面扶持这一块儿,批钱什么的就方便,不然我也是没办法的。”
  崔文建带着她又往放牧区去,放牧区用木栅栏隔成十二块轮牧草场,每块草场都打了机井,井口盖着铁皮盖子,辘轳上缠着粗麻绳。
  草场边缘立着几个饲料槽,水泥砌的,槽沿磨得发亮。
  “牧场上现在还没牲畜,除了你这一千来头羊,我们还打算再养一些,最近也在寻摸”,牧场太大了,他虽然不想过度放牧,但是也不想浪费草场。
  此时正是北疆草场最丰茂的时候,草浪在烈日下翻滚,呈现出深浅不一
  的绿,看着可以说是蔚为壮观。
  好看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有生命力。
  姚新泉在自己家牧场上也喜欢远眺,一眼望不到头的牧场总是让人心情愉悦的。
  牧场的草种混杂,姚新泉基本都不大认得,但是记得之前好像有谁跟她说过,主要还是以禾本科为主。有些草地长势特别好,一丛丛簇拥着,草穗沉甸甸地低垂,风一吹就沙沙作响。
  还有的草叶片细窄,边缘带着锯齿,细细看过去很是特别。
  还有她熟悉的苜蓿在零零散散地开着紫色的小花,豆荚已经饱满,但羊更爱吃它的叶子,所以往往等不到结籽就被啃秃了。
  “当初选址的时候我们专门选了有河经过的,饮水、灌溉什么的都方便了”,崔文建找了两匹马,两人是骑马过来的,见姚新泉在马背上行动自如,丝毫不见一点拘束他更是欣赏了。
  看着牧场她不羡慕,但是看着那湿地、芦苇她可真是羡慕坏了啊!
  靠近河滩的湿地里,芦苇长得比人还高,密不透风,风吹过时还会发出哗啦啦的响声。
  看到芦苇她就心痛,上回不管是种的植物还是水下的田螺、河蚌这些都被洪水冲走了不少,最多也就是只剩十之二三了,可心疼死她了!
  两人又往前走了一段后姚新泉注意到一块牧场的地表泛着灰白色的碱霜,踩上去硬邦邦的,裂缝里结着盐晶,草也长得稀疏发黄。
  姚新泉感慨了一句,“盐碱化啊!”
  崔文建叹气,“可不是嘛?不过已经找了技术员过来想办法治理了,慢慢来总有办法的”。
  当初划分牧场的时候总不能说是把这块儿地给隔开吧?
  而且盐碱化这个事情也不能不重视,如果不重视的话,草场退化会加剧,周边土壤也有可能受影响,必须得治。
  “排水沟我们会修,还会种植耐盐的牧草,另外也会采取一些化学措施,慢慢来吧!”
  见崔文建心里都有数姚新泉也不禁感慨,没两把刷子还真当不了厂长了。
  崔文建又带着她往饲养区走去,饲养区有10排砖砌羊舍,屋顶铺着石棉瓦。每排羊舍长六十米,分隔成二十个栏位,水泥地面看得出来应该也是有微微倾斜,粪尿能顺着沟槽流进化粪池。
  姚新泉也看到了青贮窖,粮仓就更不用说了。
  羊舍尽头是配种站,白灰墙上刷着红字标语。
  里面搁着一套人工授精设备,玻璃器皿泡在消毒液里,铝制液氮罐冒着白汽。
  姚新泉啧啧两声,“你们这条件是真可以啊!”
  崔文建脸上满是骄傲,“我们想培育牧场自己的优质种羊,该做的准备工作肯定是得做好的。”
  崔文建想得很开,他不趁着最开始的时候要,难不成要等牧场开了一段时间缺钱了再要?
  那时候他们手上没项目,甚至没赚钱,到哪里要钱去?还不如一次性狮子大张口呢!
  姚新泉感慨了两声又跟着去了加工厂。
  加工厂是钢混结构,蓝色铁皮顶,看上去很是气派,姚新泉很是羡慕。
  进去后就见厂房里安着两台梳毛机,铸铁底座,齿轮上还沾着新抹的黄油。
  西头是洗毛车间,里面有好几个水泥池子,“到时候就在里面洗毛,方便得很”,现在跟以前不一样了,许多都能上机械操作,省了人工,当然了,前提投入肯定不低。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