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韩国现役无论男团女团,她们的音源成绩独领风骚,目前国民度只有twice可与之相提并论,但不提twice的专辑销量比她们高,人家在日本还非常火。
  所以除去韩国,她们的优势就是美国公告牌b榜、油管、声破天spotify成绩,但有个致命问题是,无论曲子好坏,欧美人对亚洲人根本就不感兴趣,除非政治变动。公司全体员工都出席的大会上,孙容华说,欧美亚裔跟非裔一样,在大选中有话语权,各党派绝对会为了亚裔的选票,借助文化符号形式上拉拢亚裔,像黑人就有詹姆斯等公众人物做号召,对k-pop放开准入限制,给流量和曝光机会,听到这话,徐承熹绞尽脑汁回忆时政新闻,2019年民主党大选启动非裔亚裔,因为当时有著名的亚裔运动,与此同时女权运动进行得如火如荼,这给了k-pop发展机会,“未来的两年可能会有这种情况,□□——”会下台,“失势的话,保守主义暂时离场。
  “□□、美国、韩国的□□势我们无法预测,但是——”吴青容跟徐承熹认识的何圳一样是国际主义者、无政府主义者,“搞音乐艺术,别掺和政治,如果ar背离了最初成立的理念,跟韩国其他娱乐公司没什么两样,那我跟我的团队会离开,道不同不相为谋。”
  这话一出,其余人神色各异,有意无意看向孙容华。
  徐承熹看向自有一股清竹之气的吴青容,心生佩服,大概这就是这支团队能做出有别于传统k-pop以及欧美流行乐的音乐的主要原因。
  孙容华微笑道:“我不是早就说了,我不会让公司被外来资本、政治裹挟。”
  吴青容说:“人不可能没有政治立场,但是我希望社长您能提前规避因为政治立场的不一带来的龃龉和风险。”
  徐承熹没有错过孙容华一闪而过的愠色,作为公司的掌权人,身居高位,现在被一个音乐制作团队当众恃才傲上,必然不悦,果然对方不怒而威,“该怎么做,我自有定夺。”
  社长虽不像郑理事那样看起来凶,有时言行还如沐春风,但她的平静又常流露着冷锋与狠劲,让人不寒而栗,这下更是教人大气都不敢出。
  徐承熹转移话题,“我觉得不管国际政治形势如何,出优质的作品才是根本,西边不亮东边亮,k-pop的老巢始终是东亚市场,即便欧美市场,都主要还是亚裔支持,所以目前能吃下欧美市场是锦上添花,暂时吃不动也不用气馁。”
  包括郑理事在内的高管附和说是是是,看看中国市场,好吧,一道限韩令卡在那,打破了他们最初所有的闯中计划,但是,“承熹是美国籍,可以去中国发展。”胖哥说道,“中国人非常喜欢她的长相,她中文又越来越好。”
  常去中国跑行程的成宇说不行,现在中国厌韩情绪十分严重,承熹虽是美籍,但在中国人看来,她终究是韩国人,她去中国搞不好赔了夫人又折兵。“等那边的民众没那么反感再说吧。”
  “如果出一首像《江南style》爆火的大众性歌席卷全球,”孙容华看着文件材料,“在目前欧美成绩的基础上,承熹她们几个不是没有在欧美市场拥有一席之地的可能。”
  徐承熹赞同,当年《江南style》确实火遍全球,至今还尚存余威。如果她写出了这样流行性高的歌……
  话题又开始分析如何规划发展在掌握韩国本土市场的前提下,徐承熹、姜莱、崔幼真、张惠恩的闯美路线。
  第20章
  会议结束,徐承熹有意和吴青容走一块儿,不经意地说:“我想欧尼应该知道,任何一个掌权者,都不喜欢被底下的人当众恃才傲上。”她曾经就是因为这样得罪了人。
  “我当然知道。”吴青容说道,“我只是想坚定地表明我的底线和态度,免得有的人利用了我还在我面前和稀泥,去做我反感的事。”
  徐承熹由衷道:“或许就是因为你这种过刚易折的艺术家态度,才能作出那样的音乐,真佩服。”
  吴青容认真地看她,“我能感觉到我们是同一种人。”
  “如果是这样,是我的荣幸。”
  “你比幼真、姜莱、惠恩都成熟,社会化程度高,我之前还担心你会因此世故市侩没有灵性,看来是我太狭隘,你反倒是最有灵性的一个。”
  徐承熹笑,“谢谢。”
  “常来我的办公室玩吧,我很乐意带志同道合的人玩。”
  这是要倾囊相授的意思,徐承熹点头说好。
  在美国活动,公司加强了颅骨再生亚文化朋克摇滚的风格形象,个性
  张扬,野蛮生长,摒除东亚青睐的甜美无害属性,她们的vocal正儿八经地按照歌手、乐队来培养,参加音乐节live完全不在话下,所以在美国大大小小的拼盘演唱会、音乐节她们能参加就参加,效果显著,当地认识她们的人逐步增多,尽管跟本土歌手比起来微不足道,但对k-pop组合来说是小有成绩,参加完洛杉矶当地一个不大不小的音乐节,众人坐着大巴赶下一个行程,去电台打歌,团综同步录制,安排有followingpd.
  忙完从电视台出来,正好日暮时分。
  一行人迎着似玫瑰色蛋糕的夕阳,在霓虹灯闪烁的街道上漫步,一头撞进咸湿的海风里,艰苦劳累一扫而空。
  姜莱看着扑棱展翅的海鸥,向往道:“突然想一直留在这里,不回韩国了。”
  崔幼真说:“要在这里定居?”
  “有这个想法,这里比首尔更适合我。”
  如果要定居,徐承熹会去北京,又或者旅居。
  她饥肠辘辘,但不想吃西餐,想吃中餐,问成员想不想吃中国美食,三人摇头,说来了美国当然是吃西餐。
  待成员吃完美式烟熏烤肉+汉堡+牛排,回到住的酒店,徐承熹卸了妆换上便服,独自去吃天水麻辣烫,兼职她followingpd的芝荷问她是不是更喜欢独处,“我看你一个人去做事似乎更得心应手。”
  “很多时候是这样。”她喜欢热闹,乐意跟亲朋好友一起玩,同样喜欢独处,自己跟自己玩,这跟她在北电专研了四年导演电影艺术分不开,很多内容需要她专心致志地去琢磨体会,不宜被外界干扰。
  团综需要互动才会有化学反应,为了不让徐承熹的这一part无聊,芝荷问:“会不会觉得孤独?”
  “有时候会,但适应着适应就好了。”她吃了口麻辣烫,香味无穷,给未来看团综的粉丝介绍碗里的麻辣烫材料,“这个是藕片、笋、午餐肉、金针菇,这个辣椒香儿不辣,中国的bones吃过这个麻辣烫的话应该知道。”
  芝荷说:“来洛杉矶吃麻辣烫,你是不是满脑子中华美食?”
  “是。”徐承熹笑着对镜头说:“姜莱说她想在洛杉矶定居,我想我会去北京定居,或者旅居。”
  “为什么要去北京?你不是在纽约长大,不待在纽约?”
  徐承熹脑海一闪而过小承熹在美国经历的痛苦,“喜欢北京。”
  “那你去过北京吗?”
  “去过。”不止去过,还在那长大。
  “你会说北京话吗?”
  徐承熹反问:“你还知道北京话?”
  “我去过北京旅游,还去过张家界。”
  徐承熹笑着双手合十,“韩国人喜欢去张家界旅游。”
  “对。那你说两句北京话试试?”
  徐承熹跟说相声似的,“咱老北京人,一起床,您猜怎么着?嘿?尿床了!”
  芝荷笑,“你这样说话很像我见到的北京人。”
  “是吗?”徐承熹笑着说:“北京人说话就喜欢带儿化音,真是盖了帽儿了,我的老北鼻。”
  芝荷听不懂她说什么,但就是觉得好笑,后来看团综的中饭更是乐不可支,觉得徐承熹幽默,北京话说得地道流利。
  芝荷说:“你看起来真的很喜欢北京,所以好像有点了解。”
  “对啊。”
  “是见多识广的孩子呢。”
  “没见过什么世面。”徐承熹又点了份麻辣烫,叫芝荷先收工休息,一起吃,芝荷照做,收好摄影机。
  桌上的手机弹出消息,徐承熹捡起细看,是崔胜澈发来的,问她是不是在洛杉矶。
  她回复:“是啊。”
  崔胜澈:“我在车上听到你们在电台放的歌了。”
  徐承熹问:“车载电台?你也在洛杉矶?”
  崔胜澈:“我们来这边拍mv、录团综。”
  这么巧。徐承熹回复问:“忙完了吗?吃饭了吗?”
  崔胜澈:“刚收工,准备去吃饭。”
  徐承熹随口问在哪儿。
  崔胜澈报了地址,徐承熹一看,离这比较近。
  崔胜澈问她在哪儿,她说了这边天水麻辣烫的位置。
  崔胜澈问她麻辣烫怎么样。
  她安利一番。
  seventeen过来时,徐承熹最先看见个子最高的金珉奎,之后便是崔胜澈、尹净汉,
  几个男生跟她打了招呼,分成两桌坐,徐承熹问挨着她坐下的崔胜澈他们来这边多久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