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前世,她跟随厉青鸿,见过尸横遍野的疆场,为活命,她了结过企图对她不轨的匪徒。
  她的手上沾染过鲜血,并不为此害怕。
  此刻感到不适,是因为从纪华筠的决绝中,感受到类似她前世那种绝望、无助的痛苦。
  纪华筠可以把罗杰裕对她的骚扰,告知父母,让永宁侯夫妇去解决,可她却选择以身为饵,下手即死,其中原因,又是什么呢?
  “我只是觉得,她本不必如此。”
  孟蕊沉重地叹了一口气。
  “能让她瞒着父母,下此狠手的,大概是有什么不为人知的隐情……”
  孟天拍了拍女儿的背,安慰道:
  “这些只是我们的推测,不用想太多,你娘我今日冲过去,把纪华筠救了起来,直接打断了她们的计划,罗杰裕没被纪华筠杀死,也算是日行一善?”
  “应该算吧……”
  孟蕊不置可否,想着另一种可能情况。
  “罗杰裕若是死在宫中御花园的湖中,永宁侯少不了麻烦,太后寿宴遇上死人,曹太后肯定不高兴……等等!”
  脑中灵光一闪,孟蕊从娘亲的怀里坐起来,皱眉道:
  “纪华筠若是要用此计杀人,在自己府中实施岂不是更好把控?她为何偏偏要选在宫中御花园?”
  孟天也逐渐明白过来,“你是说,纪华筠是故意的,她要罗杰裕在太后寿宴当日,死在宫中,以此招来曹太后对永宁侯府的愤怒,她将永宁侯府也算了进去,抑或是,她在报复她的父母?”
  “很有这种可能。”孟蕊凝眉道。
  不然,纪华筠为何要选在皇宫动手?
  前世在安乐侯府中忍受折磨时,孟蕊有时会幻想,要是皇帝心血来潮,到安乐侯府做客,她就拼死刺杀皇帝,无论能不能成,都一口咬定是安乐侯指使,给安乐侯府安上谋害皇帝的大罪,让安乐侯府被株连九族。
  当然,这只是她的想象,但与纪华筠的计策,有异曲同工之妙。
  “哈哈哈……”孟天忽然开心地大笑,“这纪家小姑娘,厉害呀!”
  孟蕊一脸复杂地看着她娘,“娘亲,这不是什么好事吧?您不要笑那么大声。”
  “怎么不是好事?”
  孟天收起小声,但脸上依然带着兴奋的快意。
  “这京城里,终于不再是墨守成规的一潭死水了,勇敢的姑娘们团结一致,多令人期待呀!”
  第168章 诗中暗语
  回到谢府时,已临近傍晚。
  醉酒后又被点了睡穴的谢清源,被孟天解了穴道叫醒,给他灌了一碗醒酒汤后,让人扶进卧房休息。
  饭厅里,李管家已经让厨房备好了一大桌丰盛的饭菜。
  孟天一边大快朵颐,一边夸奖李管家的贴心。
  “阿忠,你真懂我,宫里那点东西,摆着好看,哪里能填饱肚子?被那个醉鬼耽误了时辰出宫,我都饿得前胸贴后背了。”
  被夸的李管家十分得意,“宫里的菜色,几十年都是那老几样,分量也不多,我就知道夫人您吃不饱,早早就让厨房备着饭菜了,不过您们确实回来得有些晚,这炖肉用小火煨着,都有些炖烂了。”
  “没事儿,炖耙了更好吃。”
  孟天当即夹了一块油滋滋的软烂炖肉,放入嘴里,享受得眯起了眼。
  “还不是怪谢清源,我一没注意,他就和人拼酒,一个人对打人家一群武将,能耐得他。”
  孟蕊坐在孟天旁边的位置,听到娘亲吐槽爹爹,已经见怪不怪。
  她还在想着纪华筠落水的事,没什么胃口,陪着娘亲有一搭没一搭地挑着些清淡菜肴吃。
  孟瑾没有吃菜,他似乎很渴,一直在喝水,一连喝完两杯茶水,又续了一杯后,接上孟天的话。
  “母亲,父亲与纪大人他们喝酒,是为了与兵部拉近关系,在场一起喝酒的武官们,都在兵部任职,父亲这么做,也是为了二弟以后的路好走些。”
  孟天停下筷子,看向孟瑾,脸色变了变,“阿瑜的事,是你爹去和陛下说的?”
  “陛下日理万机,若不是父亲上心,陛下应是想不到那里去。”
  孟瑾平静道,观察着孟天的表情继续说。
  “父亲很关心二弟,每五日就有南边传来的书信,汇报二弟的情况,一切都好,母亲可以放心。”
  “知道了,阿瑾你别光喝水,也吃点儿啊。”
  孟天眉眼微垂,招呼了句孟蕊和孟瑾吃菜,就没再说什么,举起筷子继续吃。
  孟蕊反应过来,今日在未央宫的偏僻宫苑里,陛下说要把二哥孟瑜调回京中兵部任职,是她爹爹去向陛下请求的。
  而爹爹喝醉酒,也是为了与兵部尚书纪大人他们拉近关系,为二哥以后的前程铺路。
  爹爹默默地为二哥做了这许多事,娘亲会不会稍微原谅一点爹爹过去的错误呢?
  孟蕊不动声色地看向娘亲,嗯……娘亲只是沉默用膳,神色淡定,并无多少变化,她看不太明白。
  孟瑾也没再说话,放下杯盏,拿起筷子,开始用膳。
  晚膳后,孟天说要去看看谢清源,站起身离开了饭厅。
  孟蕊和孟瑾目送她离开后,兄妹俩移步花厅,坐在一起说话。
  孟蕊将她今日在慈宁宫中的见闻和遭遇,以及离宫前遇到安乐侯父子的事,细细说给孟瑾听。
  至于纪华筠落水一事,和在未央宫遇到陛下的事,孟蕊遵照娘亲的嘱咐保密,没有告诉孟瑾。
  “大哥,你说二皇子和三皇子,他们谁的赢面更大些?”
  孟蕊想到安乐侯父子的丑恶嘴脸,觉得他们支持的三皇子绝不能上位。
  可是二皇子上位就好了吗?
  孟蕊又想到二皇子的生母淑妃,表面客气有礼,温婉无害,但在慈宁宫暗地里指使人针对她和娘亲,实在很难说好。
  孟瑾瞧着孟蕊纠结不已的小表情,笑道:
  “妹妹开始关心朝政大事了,说说看,你支持谁?”
  “我谁也不想支持。”孟蕊实话实说,“他们两个半斤八两,谁上都对咱们家不好。”
  “陛下的皇子又不止他们两个,为什么只在他们之中选呢?”孟瑾明知故问。
  孟蕊叹了口气,“不然还能选谁?四皇子没有强大的母家,今日又被陛下训斥,更不会有大臣支持他,六皇子年纪太小,抢不过前面的兄长。”
  孟瑾宠溺地拍了拍她的脑袋,“不要为了还没有发生的事忧虑,当今陛下正值壮年,身强体健,再撑个一二十年都没有问题,说不定到时候,他又多了几个儿子呢?”
  孟蕊抬眼望向孟瑾,觉得她哥说得有一定道理。
  前世,直到孟蕊自戕而死时,都是庆明帝当政,不过并没有生出新的皇子。
  当时京城庆明帝病重的消息传到北地,厉青鸿高兴地开始练兵。
  孟蕊那时听厉青鸿吹嘘过,庆明帝没立太子,二皇子、三皇子斗得厉害,他准备隔山观虎斗,在二皇子和三皇子斗得两败俱伤时,举兵攻入京城,来个黄雀在后,为他的祖父和妹妹报仇。
  等等,祖父和妹妹?
  厉青鸿那时有提过他祖父吗?孟蕊有点不太确定。
  翠柳被厉青鸿害死后,孟蕊过得浑浑噩噩,许多记忆都不是很清晰。
  厉青鸿的祖父厉老将军,不是在京城伤重病逝的吗?厉青鸿要报哪门子的仇?
  孟蕊想不明白,也许是她记错了?
  她摇了摇头,不再去想前世不愉快的回忆。
  见孟蕊脸色不佳,孟瑾关心地问:“怎么了?身子不舒服吗?”
  “大哥,我没事,只是想起了一件怪事。”
  孟蕊对孟瑾笑了笑,从袖中拿出那张吴宁清塞给她的纸条。
  “从慈宁宫出来后,在去往紫宸殿的路上,吴小姐,就是吴贵妃的侄女吴宁清,她特意走到我身边,悄悄把这张纸条给了我,麻烦大哥帮我看看。”
  孟蕊将纸条放在孟瑾面前的桌上,一首五言小诗展示在眼前。
  晓来花影重,
  芳馨帘风动。
  晴日孟春里,
  忙计耕稼垄。
  孟瑾看了一眼,便笑了,“以妹妹之才学,想必早已解开这首诗中藏着的暗语了。”
  “解是解开了,但总觉得不太对劲。”
  孟蕊被说中,也没藏着掖着,直言道。
  “这是一首藏字诗,吴宁清把想要传递的消息,藏在第一句的第一个字,第二句的第二个字,以此类推,可以得出‘晓、馨、孟、稼’四个字。”
  孟蕊的手指斜着滑过诗句,一一指过那四个字。
  “谐音过来就是:小心孟家!”
  诗句藏着的暗语并不难猜,孟蕊很快就解开了,但解开后得到的这句话,更令她困惑。
  “大哥,你说吴宁清是什么意思?她会不会把纸条给错人了?
  小心孟家?可是我们不就姓孟吗?要我们小心自己家?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