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章

  崔怀远面露难色,这些人斗来斗去,为何都要来为难他?
  他看看兴奋的姜铭昊,又看看淡定的孟瑜,他谁也不想抓,只想着该用什么借口,让他们都离开京兆府,别来折腾他。
  还没等崔怀远想出对策,孟瑜开口了。
  “崔大人,我没有非议造谣,有切实的证据,足以证明我说的话,就是不知崔大人,敢不敢接这个案子?”
  崔怀远心有成算,面色凝重,“孟公子所说,是什么案子?”
  孟瑜对着崔怀远抱拳,郑重道:
  “前年春夏之交,三皇子领皇命前去南边赈灾,却不在灾区坐镇指挥,反而跑去了江州,与姜瑶苟且,是为欺君之罪!”
  “你胡说!”
  姜铭昊急忙反驳,冲着崔怀远叫喊。
  “崔大人,孟瑜他是在诬陷,你可不能听他的呀!”
  姜铭昊再不成器,也知道欺君之罪的重量,搞不好,他们一家都要被牵连。
  崔怀远瞥了眼姜铭昊,不想理这个蠢货。
  事关皇子,还是扣上欺君之罪的大案,怎么可能让他这个京兆府尹来接?
  崔怀远此时也彻底明白了,孟瑜把姜铭昊带来京兆府的目的,就是为了引来安乐侯府的其他人,然后借机说出姜瑶和三皇子的丑事,再顺势引到三皇子赈灾欺君一事上。
  他这个京兆府的作用,只是为孟瑜搭了一个戏台。
  台下的观众,就是围观的百姓,用不了多久,三皇子的坏名声,就会传扬出去。
  “孟公子,本官只是京兆府尹,管辖京城及周边治安巡查,你所言的案子,涉及皇子,本官是真管不了。”
  崔怀远也顾不得会不会得罪孟瑜了,直接严肃拒绝。
  “鉴于此案不归京兆府管辖,今日到此为止,退堂!”
  “啪!”崔怀远拍响惊堂木,迅速站起,逃也似的疾步走向后衙。
  孟瑜早有所料,他不强求崔怀远管此事,直接转身,大步朝外走去。
  还留在公堂上的安乐侯府一家三口,面面相觑。
  姜铭昊不安地问安乐侯,“爹,他不会进宫去告三殿下的状吧?”
  安乐侯浑浊的老眼中,也涌动着焦虑的情绪,他立刻派了两个侍卫跟上孟瑜,及时向他汇报孟瑜的去向。
  之后,安乐侯带着妻儿回府等消息。
  回来报信的侍卫禀报说,孟瑜没去别的地方,直接回了谢府,让安乐侯稍稍安心。
  派去追姜瑶的侍卫也回来了,带回了姜瑶的口信,要安乐侯府的所有人管好嘴,最近几日都不要外出,等她回来细说。
  但姜瑶这一晚,都没有回来,安乐侯夫妇刚放下的心,又提了起来。
  第二日早朝上,有御史参了安乐侯一本,说他管教子女无方,放任姜铭昊非议朝政,扰乱秩序,纵容姜瑶引诱皇子,耽误政事。
  涉事的三皇子,也被参有违皇命,被美色耽误,不履行赈灾任务,私自离开灾区。
  同时,御史还拿出当年的赈灾放粮清单,质疑户部未按拨款足量向灾区放粮,有贪墨之嫌。
  庆明帝为此龙颜大怒,当场勒停安乐侯和户部尚书的官职,命刑部和大理寺共同调查此案。
  第387章 新的任职
  傍晚,谢府饭厅。
  孟蕊与家人们围坐餐桌,听着父亲谢清源,讲述今日早朝大事。
  “许御史和张御史把证据一提交,吴德勇的脸色唰地就白了,他这些年当户部尚书,肯定没少贪,去年礼部为了举办会试和殿试,找户部要钱要不到,都求到我头上来了,户部的账啊,肯定禁不住细查。”
  “安乐侯在礼部官职不高,但好歹是个官,听说他接到革职通知时,人直接在礼部晕了过去,被抬着回了安乐侯府。”
  “三皇子咬死不承认自己擅离职守,被陛下禁足在自己宫里,卸了手头的所有政事,等待被刑部和大理寺问话。”
  “姜瑶倒是比三皇子痛快点,在宫里嬷嬷要给她验身前,承认了自己与三皇子早有纠缠,但不认三皇子去江州的事。”
  “吴贵妃是个过河拆桥的,一听姜瑶和三皇子的丑事曝出,扇了姜瑶一巴掌,放出话,是姜瑶行为不端,辱没了三皇子,把姜瑶赶出了宫去。”
  “我出宫时,吴贵妃还跪在御书房外求见陛下,她这是做无用功,陛下不会在这时见她。”
  ……
  谢清源兴致勃勃地说了许多。
  孟蕊听得认真,手中筷子不动,都忘记了用膳。
  安乐侯最重面子,他在同僚面前被革职,对他来说,比杀了他还难受,会气到晕倒,也说得过去。
  吴家和三皇子的案子,有萧瑾宸控制的刑部和大理寺侦办,不会有问题,孟蕊更在意的是姜瑶。
  “爹爹,您说姜瑶被吴贵妃赶出了宫,吴贵妃对她,一点别的惩罚都没有吗?”孟蕊奇怪地问。
  安乐侯府引火烧身,牵连到了三皇子和吴家,吴贵妃会这么轻易地放过姜瑶?孟蕊不信。
  谢清源笑着回应,“安心,暗卫时刻盯着姜瑶,不会出岔子。”
  孟蕊了然,这是故意放水让姜瑶出宫。
  谢清源的目光从孟蕊移到孟瑜身上,试探着问:
  “阿瑜啊,你这次做事有些出格,把三皇子和姜瑶的丑事,闹得京城人尽皆知,御史也提出你行事不妥,当街打人,影响不好。
  陛下的意思是,你血气方刚,每日闲着也不是个事,想让你去京西大营里做参将,你觉得如何?”
  孟瑜掀起眼皮,淡漠地瞧着谢清源,“陛下说的话,我有的选吗?”
  “有,当然有的选。”
  谢清源连忙道。
  “陛下是这样提议的,具体要不要去,还要你同意,才会下调令。”
  谢清源现在学聪明了,做任何涉及妻子儿女的决定前,一定要先问过他们的意愿。
  孟瑜如今的官职还是羽林军左郎将,只是一直处于休长假的状态。
  他有围场救驾的功劳在身,又得陛下看重,升迁调去京西大营做参将,也算合理,无人敢有异议。
  孟瑜听到谢清源这样说,脸色稍霁,开始认真思考起来是否要接这项差事。
  谢清源见他有意,趁热打铁地继续说:
  “京西大营离京城不远,骑马只要小半天的路程,你每旬都可回家。
  京西大营比宫里自在,那里坐镇的秦将军,你上次也见过。
  他对你印象很好,还专门向陛下打听过你,所以陛下才想到让你去京西大营任职。”
  孟瑜明显心动,却犹豫地看了看孟蕊和孟天。
  “阿娘过几日就要离京,我若再去京西大营,家中只剩妹妹……我不放心。”
  孟天还要处理霸天帮的事,不便在京中久留,她也看向孟蕊,询问:
  “蕊儿与我一起离京如何?我这次要去北方的堂口办事,可以带你去见见大漠美景,顺便也能离开这京中麻烦的人与事。”
  孟蕊知道,娘亲和哥哥担心的,是厉青鸿对她的纠缠。
  厉青鸿只要一日留在京中,孟蕊就一日不得放松,但京中还有些事,让孟蕊一时半会儿走不开。
  “娘亲,您让我想想可以吗?”
  孟蕊迟疑不定道。
  “翠柳准备开糕点铺子,我答应要教她经营生意。
  南音家里要给她说亲,我想帮她查查那些对象的背景。
  还有华筠姐姐,她时常来找我说话,我要是这会儿离京,她定是不依的。”
  其他不说,纪华筠要是知道孟蕊离京,肯定要闹着一起出去玩。
  纪华筠和孟瑜的婚事在即,永宁侯夫人肯定不同意纪华筠出去,纪华筠头脑一热,又偷偷溜走,耽误到婚事就不好了。
  孟天看着孟蕊,轻轻叹了口气,她是在江湖上跑惯了,但她的女儿过去十六年,都生活在京城,自有割舍不下的。
  “你留在京城要注意安全,我会交代阿忠加强府中防卫。”
  “不是,我还在京城呢!”谢清源不满地提醒,“我会保护好蕊儿的。”
  孟瑜丝毫不给面子地冷哼,“我不如去求太子,多派几个武婢跟着保护蕊儿。”
  在孟瑜看来,和不靠谱的谢清源相比,太子萧瑾宸要可靠得多。
  昨日孟瑜从京兆府回谢府后,萧瑾宸就秘密上门,与孟瑜沟通好情况,立即部署,一气呵成,今日早朝上参三皇子和吴尚书的御史,都是萧瑾宸的人。
  “其实你们也不过太担心。”
  谢清源清了清嗓子,又吐露一个消息。
  “镇北侯这个月底就要离京,回北地去了。”
  “厉青鸿要离京?”孟蕊算算时间,现在是五月中旬,厉青鸿月底离京,也就只剩半个月时间而已。
  “是,陛下已经任命了监军,和北地监察使,随厉青鸿一同前往北地驻守。”
  谢清源颔首,看向孟瑜。
  “这下阿瑜你能放心了吧?京西大营的参军一职,你去不去,给为父一个准话。”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