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好好好,全收了,这趟没白来。
  除了油,还有一些杂七杂八的东西用层层油布包起来了,有一包包的粮种果蔬种子,一坛坛的酒有十多箱,一箱六坛,硝石硫磺各两箱。
  还有单独放在一边的二十多挂鞭炮,火折子和火镰。
  碗筷泡菜坛子等日常用品也有,都给收了。
  没看到有吃的粮食和粗盐,她猜测应该是不好进货,铺主自家全带走了。
  收完下面的,她跑去另外一个房间搜寻,不放过任何角落。
  这一搜,搜出来几十两银子。
  最后她把大堂内装放货物的那些木架子箩筐等物品都收走。
  下一家去的是隔着几家铺面的酒楼。
  她照例是从后院翻墙进去。
  酒楼有两层楼,占地面积广,有寻常几个铺子那么大。
  她首先去的是厨房,明面上自然找不到好东西,没有放过锅碗瓢盆碗柜砧板,铁锅陶锅缸子菜篮子火钳,堆在角落的那一堵两米高,三米长的干柴。
  菜刀砍刀是一把没看见,都被带走了。
  厨房周边没找到地窖和暗室,她没有过多纠结,前往大堂,收掉所有的桌椅,上到二楼亦是收掉桌椅,屏风小茶几等物品。
  余下的还有一家布匹店,茶楼。
  仅有这四家铺子的铺主跑路了,不用想都知道,他们会是从哪里得知要抓男丁这样隐秘而重大的消息,是从镇长那儿得到的线索。
  镇长为了收取好处,自然是提前经过思考,知道这么重大的事不能到处乱说,要说就挑最有钱的,拿最多的钱,得最大的利益。
  要是不筛选,跟谁都说,人都跑了,抓不到足够的男丁,镇长该怎么跟上头交代?
  所以,根据这个思路,一来到镇子上,宋清绫就着重观察街上建造得最好,最容易赚钱的铺面,再踩点。
  布匹店。
  大堂一样是清空了,陈列物品的架子还在,收掉。
  别的地方她不敢保证,此处绝对有地窖,布匹不比别的物品,体积大,又笨重,不好搬拿,容易招人眼,重点是有的布匹值钱。
  像这样的情况下,掌柜的为了不造成损失,必定会把值钱的东西都藏在铺子里的某个地方,万一日后回来了,还能接着卖钱。
  她在后院和各个房间展开搜寻。
  最终在一间房间发现了蛛丝马迹,那张木床有点歪歪扭扭的,不板正,床前有很多杂乱的脚印,她收掉木床,在床底的一块地方找到地窖。
  她举着火把下去,地窖里的景象让她眼前一亮。
  第110章 接发伪装
  许是怕布料放在这里受潮,此处跟别的地窖不一样,是用土砖建造而成,精装修过的,整体有十多平方米大,地面也用土砖铺成,再放上一块块的方形木板,上头再用油布包着一大堆堆的东西。
  她拿出一张椅子,站上去,把油布掀开一些。
  色彩斑斓,眼花缭乱的绫罗绸缎,各种材质的布匹,麻布棉布,云锦绢纱,足有上百多匹。
  做好的一套套成衣,男装女装,小孩年轻人老人穿的都有,布鞋,针线,面巾,枕头被褥等床上用品都有。
  还有五箱木棉,可惜没有棉花。
  靠墙竖放的一匹匹油布有二十多匹。
  统统收掉。
  茶楼。
  这里也是有上下两层,一楼售卖茶叶,二楼设有桌椅和雅间,供人喝茶吃点心。
  她先后去到大堂和二楼,把木架子桌椅等物品收掉。
  转战后院。
  后院有两大一小的房间,小的是厨房,大的是杂物房,里面都空了。
  在古代,茶叶跟盐一样,是不能私自贩卖的,实行专卖制度,茶叶是对外贸易的硬通货,由此可见其价值。
  她个人对茶叶的喜好一般,自己喝不了多少,此后可以拿来跟别人交换物资也是可以的。
  像茶叶这么珍贵,体型可大可小,能藏到很多地方,她专注地寻找,房间内的东西该收的收掉,地面上没看到有地下空间的痕迹,房梁上方也没放过搜寻。
  墙壁是用土砖垒成的,她拿着匕首来回走动捅一捅,敲一敲。
  有几处的砖看似正常,但用力弄久一点,有松动的迹象。
  她拿匕首刀尖对着砖头的边角一点点地往外推,推到能上手了,再把它抽出来,上下几块砖都能抽动,全抽出来,内里是一个小空间,放着一个二十多厘米高的铁罐。
  铁罐拿到手,晃一晃,声音簌簌的,她打开看,是茶叶,还挺清香的。
  接下来的时间,她把后院,包括之前没留意到的大堂和二楼的墙壁都敲一敲,搜出来三十多罐茶叶,还在厨房的土砖缝隙里找到了一麻袋十多斤重的玉米面,好几斤糙米。
  在茶楼耽搁的时间多一点,她出来时,已过子时。
  富户人家住宅区。
  宋清绫踩点时锁定了四个富户的家里没人,分别是周家李家王家刘家,他们这几家就是街上做买卖的那几家人,其中就有她中午遇到的那一家人。
  富户人家她主攻厨房主院后院,库房也看看,一般来说人离开家,贵重物品会放在暗处,谨防被人偷走。
  她在王家后院的地窖里找到了一些粮食和杂物,他家是做杂货买卖的。
  粮食有玉米面糙米江米,加起来约有一石,江米也就是糯米,圆圆的一颗。
  豆类两斗。
  吃的油有两桶。
  杂物是茶枯粉皂角泡菜坛子等物品。
  没有糖盐这些价值贵重的东西。
  锁起来的库房被她打开,明面上的有屏风木架花瓶,以及一些有点值钱的摆设装饰物品。
  一般人看到里面不是空的,还有点值钱货,高高兴兴收走,哪里会多想,然后就走掉了,她却更加坚定库房里有问题。
  仔细摸索一番,发现有隔间,她找到深藏不露的机关并打开,隔间藏在架子后面的那堵墙后面,收掉架子,走进去。
  隔间没有多大,只有几平方米大,里面放着一口口木箱,她数了数,有四箱。
  金银财宝两箱,白花花的银子,金灿灿的金子,玉器珍珠。
  另外三箱是些杂物,有珍藏的孤本砚台字画把玩的玩物等物品,都是值钱的货。
  在周家找到几十匹名贵的布,三箱财宝。
  李家是找到二十多罐茶叶,四箱财宝。
  刘家是做酒楼的,没有找到粮食,仅仅找到两箱财宝,灾荒年,餐饮生意不好做。
  都搜完了,忙碌这么久,晚饭都没吃,她饿得有点低血糖了,坐在刘家主院房间的椅子上,擦干净手,拿出烤山药,一碗瘦肉粥,玉米面窝窝头,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正吃着,她听到外面有动静声,心里想着是不是在征兵了。
  半夜征兵,主打的就是出其不意。
  她没有出去看,把手头上的食物吃完。
  之前她剪的头发还留着,此时能派上用场了。
  过了这么长时间,她的头发长长了,发尾留着没剪。
  房间里有梳妆台,她对镜侧坐,将颅顶的头发挽起一些,用布条捆好固定住。
  她要做的是接发,接成长发,恢复女儿身,不用想,明儿早上出镇,必定有官兵看守镇子的出入口。
  原先剪下来的长发拿起一小撮,用黑色比针线粗一些,质量更好的线捆绑到固定住的头发下面的那一层头发上,横着绑过去,绑完了,把长发挽上去,接着绑下一层,一层层地绑。
  这是个慢工活,她弄得手心都是汗,时不时得停下来擦一擦。
  全程弄下来,耗时大半个时辰,方才她的双手一直高举着,酸软得像软面条一样,垂放在膝盖上歇着,安静聆听外面愈演愈烈的吵闹声。
  外面的镇子上,一队队的官兵举着火把敲响家家户户的大门,手里拿着登记在册的户籍盘查每个家庭里的人口,以及征收男丁。
  上至六十岁,下至十四岁的男人都要被征收,若有违抗,拖拖拉拉不肯走的,官兵一刀子砍过去,当场毙命。
  不走就得当场死,乖乖跟着走还能活久一点。
  无人逃跑,跑了也没用,家人都在那里,没有粮食银钱,没有户籍路引,是黑户,一旦抓住,还是逃不过一个死字。
  一时间,整个镇子火光大亮,闹哄哄的,与亲人分别的人们伤心哭泣,萦绕不断。
  宋清绫身处的刘家无人来搜查征收,应该是镇长早早打好了招呼,她坐着歇了会儿,从空间拿出张草席铺在房间睡觉。
  突然变成长发,她多少有点不习惯,主要是捂着热得慌,她翻来覆去,过了好一会儿才睡着。
  第二天,窗外天光微亮。
  宋清绫勉强睡了一个时辰,眼睛有点酸涩,她抬手揉揉眼睛,起来拢了拢长发,梳了一个跟周春杏户籍上一样的发型,一半头发簪住,一半散披背后。
  弄好,她对镜换着角度照看,确定看不出什么问题之后,收掉梳妆柜。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