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宋清绫从空间拿出两个较为破旧的铁盆,架上干柴,淋些猛火油上去,点燃火,柴很快就燃烧起来了。
  坐在木屋内烤着火,宋清绫周身暖乎乎的,她望向屋外,雨幕朦胧,远山雾气缭绕,好似人间仙境。
  她泡了一壶热茶,品茗欣赏美景,悠闲自在。
  断断续续地下雨,宋清绫待在木屋没什么事干,每日生活规律,早睡早起,自练看书练习书法。
  两天后,雨停了,还出了太阳。
  第209章 大雪来临
  经过这几日雨水的摧残,林中植被残缺不全。
  地泡了雨水是湿的,不宜挖窑洞,宋清绫逛遍四周,于附近挑选出一块适合挖窑洞的地方,等过几天再来挖。
  断木是湿的,她打算先用空间里囤的柴,等后面山上的柴干了,再多囤点收进空间。
  没下雨了,窑洞还挖不了,宋清绫跟小枣都待不住,他们在林子里打猎。
  尤其是小枣,宋清绫直接放养,放它出去跑。
  后面暴雪极寒来临,南边不比北方太平,危机只多不少,小枣越独立越强,哪怕日后他们再次分散,小枣也有自保能力。
  乱世之下,人活着都难,何况是动物,尤其是一匹马
  一天下来,可能是因为酸雨的缘故,他们的收获不太好,好歹还是有三只野兔,两只野鸡,几条蛇。
  趁着有时间,条件允许,宋清绫把猎物都做成熟食。
  另外花了三天时间做了不少别的熟食,日后赶路随吃随拿即可。
  在此期间,日日是晴天,气温不高,早晚冷。
  又过了一天,气温一降再降,估摸着只有八九度了,山上比山下冷。
  这天又是个大晴天,宋清绫动工挖窑洞,她选的是土层厚实,直立性强的黄土,确保整体的稳定性。
  烧炭比较费时费力,她打算挖两个窑洞,一起烧,每个窑洞挖出两米宽,四米深,边挖边把土收进空间。
  两个窑洞挖好,已是五日之后。
  窑洞挖好,火道烟道留好,她拿出空间里的整根大柴竖着分层摆放,摆好了就点燃火开烧,再封窑。
  一时半会儿烧不好,得烧个一天一夜才行。
  烧制木炭的过程中,宋清绫总算有空闲时间了,她马不停蹄地囤干柴。
  一日比一日冷,她冷得都穿上了两件皮毛衣服,加一件短袄子,晚上要盖两床棉被。
  没有温度计,但是她有预感,气温即将突破零度,或者已经是处于零度或者以下了,再降下去,很快就要下雪了。
  窑洞的烟道有烟飘散,怕有人上山找寻过来,宋清绫囤干柴之前收掉木屋,带着小枣去囤柴。
  事实上,宋清绫猜得没错,气温已是零下,下午,她在外面囤干柴,忽然飘起了零零星星的小雪花。
  趁着雪还不大,宋清绫囤柴囤到晚上才回去。
  她回去的时候,雪稍微下大了一点密了一点,宛若柳絮,飘飘扬扬。
  宋清绫觉得,忽略掉冷,下雪还是挺美的。
  当晚亥时,宋清绫留意到烟道口飘出来的烟是蓝色的了,表明里面的柴正处于炭化时期,拿湿泥巴堵住所有的出口。
  近来昼短夜长,次日宋清绫赶在傍晚之前开窑了。
  刚打开,热气扑面而来,宋清绫迅速闪退到一边,让其降温。
  等待期间,她回木屋把晚饭吃完。
  晚上,窑洞的温度降到能进去的程度,宋清绫举着火把照明,原本塞得比较紧实的柴变成黑炭,都缩小了一些,烧掉一部分,蒸发掉了水分,使得洞内变得宽敞了些许。
  她钻进去收炭。
  两个窑洞的炭都收完,她重新摆放上干柴,接着再烧。
  等弄完钻出窑洞,宋清绫还没抬头就发现地上的积雪厚了一点,仰头看天,大片大片像鹅毛般的雪纷纷扬扬地洒落下来,它们随风跳跃,旋转起舞。
  雪下大了,比她预估的更快。
  宋清绫此刻浑身乌漆嘛黑的,她想洗个澡。
  回屋洗澡前,她去到小枣的屋子门口,拿出一块大木板出来挡住门口。
  雪下大,更冷了,把门堵一堵,以免小枣冷感冒了。
  宋清绫回到木屋舒舒服服地泡了个热水澡,换穿上宽松的睡衣,躺到床上。
  床垫和被褥都是用的棉被,躺下去很柔软,裹紧不漏风的情况下,不一会儿就能暖和起来。
  周身暖意包裹,宋清绫听着外面扑簌簌的落雪声入睡。
  第二天她睡醒起来,打开门一看,积雪到小腿肚高了,雪还在下,天暗得没什么光线,入目之处银装素裹,白雪皑皑。
  宋清绫的口鼻里不断有白气飘出来,她戴上草帽走出去,脚踩着雪,簌簌的响。
  隔壁屋子里的小枣听到她在门外,直叫唤。
  堵住门的木板用石头抵着的,一夜过去,还好好的。
  她收掉木板进去,给小枣添了水和草。
  还好之前囤的草多,小枣得以能吃上新鲜的。
  窑洞烧了一晚上,看到烟蓝了,宋清绫去把出烟口都堵住,明儿早上开窑,又能收获一批木炭了。
  依据第一批烧制的木炭产量来估算,烧两次下来能得到两千多斤木炭。
  远离人群,住在这深山,暂时无人前来打扰,安安静静的,是还不错,但宋清绫知道,雪再这么下下去,山尖尖位置高的雪累积到一定程度是会雪崩下滑,像泥石流那样。
  目前身处之地位于半山腰上面一点的位置,离山尖尖较近,一旦雪崩,来势汹汹,饶是长出一对翅膀飞,都不一定能及时逃走。
  所以,宋清绫打算明儿把炭收完就下山赶路。
  她吃了一碗汤面当做早饭,在木屋里不停歇地烧热水,把所有牛皮水囊里都装满热水。
  热水得备足。
  她拿出皮毛,裁剪成五指张开的形状,剪成两份,再贴合到一起,用最大号的铁针粗线缝合起来,自制成手套。
  手时常露在外面,不做防冻措施的话,过不了多久就得起冻疮。
  她还用皮毛做了几顶帽子,护耳的。
  做好的成品无一例外,丑不拉几的,她不擅针线活,丑归丑,不影响使用就行。
  忙活一天,时间过得很快。
  隔日天没亮,宋清绫早早起来,雪下小了,她赶紧动起来,开窑收木炭。
  收完身上没有换洗,她最外面特意穿的一身破破烂烂的旧袄子,里面穿的是皮毛衣服,裤子鞋子也穿的是又脏又破的。
  在古代,袄子价格不便宜,普通百姓极少有穿得起的。
  临行前,宋清绫收掉两间木屋,再给小枣的四只蹄子戴上蹄铁,既能增大与雪地的摩擦力,防止打滑,又能防止锐利的东西划伤蹄子。
  一切搞定,一人一马下山了。
  他们渐行渐远,身后的雪地留下一长串凹陷下去的脚印。
  第210章 摔倒受伤
  雪天路滑不好走,到达山下已是下午。
  山下小道上的积雪比山上的少一些,到脚踝处深。
  到了小道,宋清绫翻身上马骑行。
  小枣的蹄子包了铁蹄,跑起来没有受到多大的影响,还是跟之前一样跑得快。
  马蹄带起一路的飞雪。
  跑了半个时辰之后,路上陆续看到零零散散的人了,那些人在收集雪地里的柴,人人身着单薄,都是套了好几件破旧的薄衣服套在身上。
  他们听到激昂人心的马蹄声,纷纷转过头,待看清身形健壮的小枣,麻木的脸上无不是有了一丝丝反应。
  有的是站在原地看,有的跑过来。
  宋清绫早在看到他们之时,就夹紧马腹,让小枣提速奔跑。
  她坐在马背上没有下去近距离接触那些人,但还是看清楚了,人人瘦成皮包骨,显得头很大。
  日后的路程必定凶险万分,有流民有山匪,她在思索要不要想办法搞个梧州的路引户籍走官道。
  正想着,前方数米之外的前路路旁窜出来十个男人,他们手里举拿着砍刀斧子,挡在路中央,显然是想拦路打劫。
  看到那些人,小枣并没有减速,反而加速前进。
  双方距离拉近,宋清绫抽出竖绑在马鞍侧边的两杆银枪。
  银枪有一定长度,重量跟砍刀差不多,适合骑马作战。
  她双手持枪,直击冲过来离得最近的两个男人。
  小枣也在同一时刻扬起前蹄,对面前的男人发起攻击。
  银枪寒影凛冽,宋清绫两只手一挑一挡,打下男人们手里的武器,他们的面门一露出来,两杆银枪就捅进他们的胸口,再拔出来。
  血水直飙,枪头全身裹血。
  银枪一转,击向另外扑过来的两个人,先格挡并甩开对方挥舞过来的武器,宋清绫抓住时机一招击杀。
  同时有两个人侧面突袭,她抬起脚抵挡,踢掉武器后一脚将人踹翻,人躺倒在小枣身下,反手一枪捅下去,泼墨的血水溅湿了白花花的雪,白的白,红的红。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