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他一直欺骗家人,心理压力应该不小,就能撑住?”
  “再后来......”
  游漪正要说下去,小陈突然出现在了两人的视野中。
  这次,他的脸上竟然露出一缕淡淡轻松的笑。
  “刚才姜主任说,我这个根本不是什么大病,现在开始治疗,恢复正常的可能性很大。而且,花钱不多。”小陈一改之前不肯开口的样子,激动地滔滔不绝:“姜主任让我挂湘和医院内分泌科的号,我回去就挂!”
  游漪鼓励他:“是啊,连50多岁的人都有恢复正常的案例,你才30多岁,肯定没问题。”
  小陈听完,更有精神了。
  他低头沉默了一会儿,难掩高兴:“谢谢你了。”
  游漪大方地笑:“不客气,哈哈。你猜,我为什么让你去找姜主任?”
  “为什么?”
  游漪压低声音:“告诉你一个秘密,我和你得的是同一种病,就是姜主任给我治好的。”随后转了一个圈儿:“你看我现在,是不是恢复的特别好?”
  小陈满脸惊讶,过了好几秒,才缓过神儿来。
  “完全看不出来。但是......”
  游漪知道他担心什么:“小陈,你结婚了吗?这个病,只要遵医嘱治疗,结婚生娃基本都不会有问题......”
  小陈脸上闪过羞色,嘴角不自觉地向上弯了一下。
  游漪看他高兴,不忘开玩笑:“对了,嗅觉,恢复不了。”
  说着晃了晃手里的风油精瓶子。
  小陈也笑了:“闻不到挺好的,我干的都是脏活儿臭活儿,闻不到就不会恶心了!”
  然后又不停感谢游漪,说完走了。
  对大部分卡尔曼综合征患者来说,只要合理治疗,第二性征都会再发育,完全可以和普通人一样正常生活。只是,不是所有患者都可以坦然接受结果。有人担心会不会遗传?终身服药会不会有副作用?甚至有人根本不愿意去医院。更严重的,有自杀冲动。
  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大家对这个病不了解。
  所以,游漪认为自己做罕见病公益工作是一个正确的选择,比赚多少钱都更让她开心。这么想着,脸上晕染开一抹满意的笑。
  游漪笑的时候,冬日午后的阳光恰好映在她白乎乎的小脸儿上,蒙上了一层温暖的蜂蜜色。
  她没注意到,宋衍呆呆地盯着她这个表情,愣神儿了。
  然后他问道:“那你呢?”
  第08章 脑子有病
  “我?——脑子有病呗!”
  游漪笑嘻嘻地把一只剥了皮的大虾塞进嘴里。
  义诊活动结束的时候,正好是晚饭时间,姜主任和她的退休小姐妹约了去吃金拱门的汉堡新品套餐,剩下游漪和宋衍,商量着吃一顿海鲜自助犒劳自己。
  吃饭的时候,两人接着下午的话题聊。
  宋衍问游漪,那你呢?你可以坦然接受结果吗?游漪说,能啊。不仅能,还经常开自己玩笑呢!
  比如,游漪经常说自己脑子有病。
  这个说法,是她在升高三的暑假期间听到的。当时,医生也说不清她得的到底是什么病,怀疑是脑子有病,导致她不能正常分泌雌孕激素。
  本来,游漪非常排斥这个说法。
  直到她看了《心术》,霍思邈做神外手术,下刀之后突然大出血,由于患者血管畸形,一直找不到出血点,徐神仙说大量冲水就能看到源头,于莺莺听到这里竟然笑了出来,说这就是标准的脑子进水......
  游漪喜欢这个氛围,她感觉一下子豁然开朗了。
  她确实是脑子有病啊!
  这是一个客观事实,主谓宾结构,肯定句式,不带价值判断,不是羞耻罪恶,更不应该成为讽刺侮辱的刀柄。
  就只是一个客观事实而已......
  反正,游漪之前的老板秦雍是十分认同这个观点的,如果不是脑子有病,谁会放着高薪工作不要,跑去做什么公益。
  游漪说完,又咯咯咯笑了起来。
  坐在对面的宋衍脑子拼命运转,他应该跟着一起笑吗?不笑的话好像有点儿不太礼貌,但是......还是笑吧:“大脑、小脑和脑干都没病,只是下丘脑出现了一点瑕疵,邪不压正!”
  游漪点头:“当然了,谁说我脑子没病,我都不同意。下一秒立刻甩出公众号,给他们科普。”
  在游漪心里,罕见病科普就是这么重要。
  只有当大家都清楚“有病”只是一个客观事实,才能最大程度地摘掉有色眼镜。
  到那个时候,就不会有人再像当年的游漪一样,拿着医生开的一长条验血单和八根色彩斑斓的采血管,独自走在人群闪出的通道里,假装无视大家“这个小姑娘是得了绝症吗”的怜悯眼神,垂着头,红着脸,默默加快脚步。
  两人开心吃着,谁也没留意手机,等宋衍听见嗡嗡嗡的震动声,微信已经蹦出了十几条消息。
  他低头划开手机,点进对话框,随手设置成消息免打扰,迅速放下。
  然而,没等两人聊几句,一个电话又打了进来。
  宋衍看起来有点儿为难。
  游漪猜他是不是有什么事儿不方便当着她的面说,识趣地腾出空间:“我去转一圈儿,瞅瞅还有什么好吃的。”
  说完就弹走了。
  桌子上的手机还在嗡嗡嗡震动,宋衍按下接听键。
  “哥,你怎么回事?回国都不告诉我,要不是今天去医院找我爸,碰巧被我看到你们科室门诊墙上的医生介绍,我到现在都还以为你在大洋彼岸呢......”
  李芮兮的嘴巴说话用词厉害,语气却是娇蛮的。与其说她生气了,倒不如说是在撒娇。
  作为宋衍从幼儿园到高中的学妹,李芮兮虽然比宋衍晚两届,但手里掌握的宋衍资讯却无比丰富,因为他们从小就在一个医院家属院长大。李芮兮思路清奇,凭借这个得天独厚的优势,高中的时候,已经发展壮大成了全校宋衍小道消息中转站,根据每份情报的性质、细节、程度、作用等不同,标出了从高到低五档价格,生意好的不得了。
  毕竟,宋衍被不知道谁最先冠上了“北京彭于晏”的名头儿,还强调是瘦版的。大家都认为十分贴切。
  不过,后来李芮兮就后悔了,因为她发现自己也喜欢宋衍。
  可是,宋衍不喜欢她。
  他已经明确告诉她了,只把她当妹妹,如果她感觉这个关系还不够明确,那就做一个校友吧。
  李芮兮不同意,就算是校友,她也是历经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四个学校的最最最最老老老老校友,外加同一个家属院的邻居,往上数两代,家人互相都认识。
  她给自己封了一个绰号“最强青梅”,平时也总喜欢看青梅竹马久别重逢文,代入感特别强,还学了不少招数。
  所以,她没那么傻,肯定选择当妹妹。先施一招儿以退为进的缓兵之计,再走从兄妹变成恋人的迂回路线,这些恋爱小把戏,她玩的顺手。
  只是她的段位还不够高,很快就被宋衍察觉了,教育她把心思用在学习上,别总看小说。
  高中毕业后,宋衍出国留学,李芮兮留在北京读书。宋衍的妈妈新买了高档住宅,姜主任全家都从家属院搬走了。不过,这些都是后话了,李芮兮认为影响不了两人的感情线。
  宋衍如实回答:“刚回来不久,工作也忙,还没顾得上通知大家。”
  李芮兮当然不会轻易被他蒙混过关:“大家是谁?我和大家里的其他人是一样的嘛?”
  “......咱们高中同学。”
  “那对第二个问题的回答呢?”
  宋衍无奈:“你是四个学校的校友,还是妹妹。这个答案标准吧?”
  李芮兮的嘴角都要扯到耳朵根儿了:“嗯。那你怎么不回我微信?”
  “正在吃饭。”
  “我发了十几条,你一条也不回,就是这么对妹妹的?是不是把我屏蔽了?哪有你这种哥哥......”
  宋衍现在是后悔的,他上高中的时候不知道,兄妹关系竟然这么复杂?
  都怪他学习太认真,没跟上流行音乐的节奏,如果早点儿听陈奕迅的《兄妹》,肯定不会留下这种历史问题。
  没等宋衍回答,李芮兮又追问一句:“和谁吃饭?”
  “一个公益平台负责人,不说了,人家已经等半天了,我先挂了......”
  “等等——改天叫上大家,一起聚聚!”
  赶在宋衍挂电话之前,李芮兮添了一句,还刻意在“大家”两个字的地方加重了语调。
  宋衍打电话的时候,游漪先在海鲜区逛了一圈儿,今天的贝类很新鲜,她装了满满两个盘子,每种都挑了几只,然后守着盘子逗螃蟹玩儿。玩的无聊了,转头看向宋衍,他还没挂电话,于是捧着两个盘子,小心翼翼地挪到了水果区,等师傅给她鲜榨一杯山竹汁。再望过去的时候,宋衍还没挂电话,游漪只好叮嘱师傅帮她看着盘子,快速跑到冰柜旁,给自己挖了四个不同口味的冰淇淋球儿。终于,宋衍放下手机,眼神四处环顾。游漪小跑着把冰淇淋碗送回来,然后折返去取盘子。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