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军嫂,养崽日常 第153节

  现在就这么走了,着实让她意外。
  “这人就是爱占小便宜,论道行及不上李春花那一家子半分。”赵静舒没把王丽春当回事。
  这女人除了抠点,老想着占别人便宜外,其他还看的过去。
  李春花那一家人就不一样了,全家都是奇葩。
  而且,一个比一个难对付,着人烦。
  “我还以为这人跟李春花、付大妮他们一样难缠呢。”周文娟见没啥事,心里也就放心了。
  “咱们昨晚的战绩被她看去了,这不不一大早的就想着来找我要呢。”
  “战绩?什么意思?”周文娟满脸问号。
  “就是咱们昨晚安装铁丝网的事。”
  赵静舒暗暗吐了吐舌头,她一不小心差点露馅。
  “这事啊,她咋想的,铁丝多值钱啊,是她想要就能给的?真是没分寸。”周文娟直接赏王丽春一记白眼。
  “那是我告诉她是在废品收购站买的,让她去找去吧。”赵静舒幸灾乐祸一笑。
  铁丝网这种东西可不多见,就让王丽春慢慢找,也好给她平静的日子找点事做,省的天天惦记着别人的东西。
  “你说咱们就这么安装上铁丝网,会不会还有其他人惦记啊?” 周文娟一脸担心。
  要真是被人惦记上了,那他们家还有安生日子过吗。
  尤其是李春花、付大妮这种人,‘要是哪天被他们看到,还不直接上门给你拆了按自已家去。
  这事,赵静舒还真没想到。
  “走,找大哥去。”说完,赵静舒就往屋外走。
  陆志民正在厨房里烧水,冬天家里用热水多,他直接主动承担起烧水的重任。
  “大哥,你能不能把铁丝网上绑上一些稻草?”
  赵静舒想的是,把铁丝网外一面都绑上稻草,以此来掩饰里边的铁丝网。
  “这个没问题。”陆志民想了想说道。
  没问题了,赵静舒本身就是一个行动派,说干就干。
  用稻草围在铁丝网外面,这样外面的人就看不到里面到底是的什么景色了。
  “这样在外面是看不到铁丝网了,可要是进来呢?”赵静舒又发现了新的问题。
  第213章 朋友送的
  “家里就咱们几个,看到没事吧。”陆志民说道。
  他这话一出,遭受的就是周文娟的一巴掌拍脑门。
  “说你傻你还不信,你怎么不想想,万一有人来家里呢。”
  陆志民这才想到,不好意思的挠挠头。
  “是哦,我这就去在里边再加上一层稻草。”
  几天过去,家里安装铁丝网的事,外面并没有传播开去。
  还有赵静舒担忧的,王丽春会不会把这事说出去。
  显然赵静舒是想多了。
  王丽春怕人多知道了铁丝网的用处,她自已不好去废品收购站低价购买,对谁都没有说过。
  她的这个心思让赵静舒省了不少心思,之前还总担心被隔壁那一家人缠上,可是过了半个月也没有动静,赵静舒这才放心。
  时间转眼进入到腊月。
  今天是腊月初八,也是腊八节。
  在这一天,家里都会做腊八粥,赵静舒家也不例外。
  今天她特意起了个大早,帮着周文娟一块煮腊八粥。
  “今天跟着你,丰年和丰山也算有口福了。”周文娟对现在的生活充满的向往和知足。
  丰年和丰山两个孩子,是家里最喜欢喝腊八粥的。
  以前在家的时候,每年今天都会煮一锅腊八粥。
  但是家里人太多,每人能分到一碗就很不错了。
  可是两个孩子喜欢喝,陆晓禾这个做姐姐的就会把自已的腊八粥分给两个弟弟。
  其实周文娟一直都知道,陆晓禾也喜欢喝腊八粥,只是想让着弟弟,这才一直都说不喜欢喝的。
  不仅周文娟想到了闺女,赵静舒也想到了那个文静懂事的女孩子。
  “这次你们来就应该带着小禾一起,这丫头半年不见,我可想她了。”
  “我和娘走来了这里,家里就彩霞一个人还要带孩子,一个人怎么忙得过来。”
  说到这,赵静舒就觉得应该让李彩霞也一块来。
  不!不对!是带着两个小家伙一块来。
  不过这个想法暂时也只能想想了。
  要是来这么多人,家里还真住不下。
  见赵静舒半天没说话,看样子像是在想什么,周文娟怕她心里放不下家里安慰道:
  “她也说了,等大壮小壮再大点,她就带着他们来看他们的婶婶。”
  想到那一对双胞胎,赵静舒脸上的笑容就多了起来。
  自从当了妈妈,只要一说到孩子,她的内心就柔的跟春水似的。
  想着两个孩子也长了个,看着也快过年了,给家里寄点年货和衣服回去。
  “地窖里还有不少腊肉,等吃了饭,你和大哥去邮局给寄点回家吧。”
  周文娟对此没意见,一口答应下来。
  等腊八粥煮好,一家人吃饭。
  这次出乎意外的是,丰年和丰山两人对浓稠的腊八粥没有什么兴趣。
  两个人喝了小半碗就不再动了,直接去吃旁边的灌汤包。
  周文娟见两人就喝了这么一点就不喝了,不悦道:
  “你们怎么回事?平时不是最爱喝腊八粥么?这次特意为你俩多煮的,结果你们不喝了,这是要干嘛?”
  知道丰年和丰山爱喝腊八粥,赵静舒特意让她多做的。
  以前没有的时候,怎么喝都喝不够,现在好不容易够他们喝的,结果反而是不喝了。
  想想,周文娟就气不打一处来。
  她现在就觉得,这两个兔崽子就是诚心跟自已过不去。
  两个人看到老妈这是要发火的前奏,赶忙辩解。
  “我们以前家里没吃的,只有腊八粥每年吃一次,我们就觉得很香。”丰年说道。
  “可是三婶家有太多好吃的,腊八粥和灌汤包、葱油饼相比比腊八粥好吃太多了。”丰山实话实说。
  后边还不忘补充一句“虽然这个腊八粥加了很多糖,比家里的好吃好多倍,但是我还是觉得灌汤包好吃。”
  这话说的周文娟面上一阵冷,一阵热。
  家里的条件怎么能和这里相比。
  在家里那碗没放糖的腊八粥都是香甜的,可是在大鱼大肉面前,加了糖的腊八粥也不能比较。
  看出大家的失落感,赵静舒赶忙打圆场。
  “丰年丰山喜欢吃灌汤包就吃灌汤包,喜欢吃葱油饼那就吃葱油饼,婶婶家里不缺这个,保管让你们吃的饱饱的好长个。”
  “你就惯着他们吧。”陆母无奈的说了一句。
  儿媳妇都是好的,多干活的也不会觉得心里亏,出钱的也不会心疼不舍得。
  只是,孩子在这边习惯了这种的生活,回到家里去,那种吃饱就是好日子的生活还能适应的回去吗?
  这件事,不仅陆母担心,作为两个孩子的母亲的周文娟,心里也是七上八下。
  这顿饭,大家心思各异,但好在,周文娟最后也没有再说什么,就安安静静的吃完了。
  吃完饭,赵静舒、赵母、陆母三人去收拾要寄回家的东西。
  周文娟和陆志民则是带着陆丰年、陆丰山两人回了他们住的房间。
  孩子要适时敲打一下才能改掉一些臭毛病,不然老是惯着,长大了岂不是要闹翻天。
  但是周文娟也不是那种不讲理的人,并不会有事没事就打孩子。
  陆丰年和陆丰山两人也是懂事的乖孩子,父母说什么,那就是什么,是会听话的。
  赵静舒刚开始还担心,周文娟会不会打孩子,好在人进去半天也没有哭喊声,这才放心,把心思放在寄回去的东西上面。
  “这个军大衣,是之国部队发的也穿不上,寄回去给爹穿吧。”赵静舒从衣柜里拿出一件军绿色的大衣,递给陆母。
  陆母接过去,却没有放在寄走的包裹里。
  “我看着是件新的,你穿或者是留着给志国穿都行,你爹年纪大了不用穿这么好的。”说完就要把那件军大衣重新放到衣柜里。
  “娘,我们都有衣服穿,这是特意为爹留的。”赵静舒阻止陆母要放进衣柜的双手。
  其实这件衣服不是陆志国部队里发的,是赵静舒在商城里买的。
  原本她是想给买普通的棉衣的,这东西在乡下比军大衣要实用。
  可是之前就给家里寄回去棉衣了,要是现在再寄回去也不好说,就只能选择军大衣。
  见赵静舒没有收回去的打算,陆母就试着换个方式。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