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军嫂,养崽日常 第253节
赵静舒看着前方参差不齐的人群,让刘二强、李炮几个人带大家进车间。
第一步就是熟悉环境,之后就是每个人做自我介绍。
比如有哪些特长,以前做过什么工作,上没上过学这些都要写下来。
刘二强他们是八个人,这些人加一起有九十多人,正好他们一人负责十多个人不算多。
这会安装设备的技术人员已经在宿舍补觉了,等他们睡醒了,正好给这些人做培训。
等刘二强几人把新员工的详细资料交到赵静舒手里的时候,时间还早才上午九点钟。
按照赵静舒的意思,是想让他们先回宿舍收拾一下,没想到大家都不同意。
“赵厂长,谢谢您能给我们这些人一份工作,之前大家都在家里或者是医院闲的太久了,现在就想着能有一份工作来做呢,宿舍的事不着急,您还是快给我们安排工作吧。”
赵静舒也想够厂里能尽快开工,可是这些设备她也不怎么熟悉,况且这里的人都是新手,讲解操作起来都需要格外的严格跟注意才行。
她现在不适合做技术指导方面的工作。
这些事还是要等技术员来做才行。
人家昨天熬了一整晚,她现在也不好叫人家起来工作啊。
赵静舒还是想要这些人先回宿舍去,只是她还没开口,就看到赵大勇走了过来。
“大哥,你怎么不多睡会?”
昨晚,大哥可是跟那些技术员一样,一整晚都没睡,一直在旁边赶忙呢,这才躺下没三个小时就起来了,赵静舒都心疼大哥了。
这段日子以来,大哥为了她前前后后可是帮了大忙了,同样也是最辛苦的。
现在好不容易把设备给她送来了,还没睡个好觉,赵静舒都觉得于心不忍。
赵大勇知道自家妹妹这是关心自已,笑了笑:“我这几天在路上没日没夜的就是睡觉,这会不困。”
赵静舒还想说什么,但是赵大勇已经领着一大群工人进了车间。
赵大勇在老家酒厂里待了快两年了,也算是做到了一把手,像这些机器设备都会用,也比较熟悉,教起这些没学过的人那是绰绰有余。
这群工人里,还有几个之前就接触过这些机器,也能负责带一下新人。
一上午的时间下来,有些学得快的人跟那些有点经验的人都生产了。
食堂里做好了饭菜,有些人都是简单吃两口就跑回了车间,继续工作。
技术员睡醒起来吃了午饭,就给大家讲述新设备操作流程。
技术员讲解完后,笑着对众人说:“大家今天学得很不错,不过理论归理论,实际操作中还可能遇到各种状况。”
工人们纷纷点头,表示明白。
接下来便是实践环节。
一开始,新设备运行还算顺利,但没过多久,一台机器突然发出一阵怪声,随后停止了运转。大家顿时紧张起来,围拢过去。
一个经验老到的技术员蹲下身子查看,凭借以往的经验判断出是某个零件松动导致的故障。
他一边指挥几个熟练工找工具准备修理,一边安慰那些有些慌乱的新工人:“没事,这种小故障很常见,修好了咱们接着干。”
其他技术员也赶忙过来帮忙,几个人配合默契,很快就找到了问题所在并修复好了机器。
重新启动机器后,车间里又响起了和谐的机械运作声。
看着恢复正常的生产线,工人们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干劲更足了。
新的设备整齐排列着。
工人们热情高涨,大家都期待着新厂正式运营。
赵静舒站在一旁,心中满是感动与自豪,她相信在这些人的努力下,工厂一定会发展得越来越好。
累了一天,赵静舒下午就一声令下,“今日提前下班,明日咱们正式开工。”
昨天没回家,赵静舒也是一路风风火火的带着赵大勇回去。
昨天没顾上招待大哥,今天她说什么也要补上。
路上回来路过国营饭店的时候还打包了两个菜回来。
梁大娘也知道今天赵静舒回来,还听说赵大勇也在家里住下,早早就做了一大桌子菜回来。
赵静舒还没进门就闻到了熟悉的饭菜香味,她闻到了自已最喜欢吃的糖醋排骨的味道。
看来还是梁大娘了解自已,饭菜都准备好了。
“大哥,你可有口福了,梁大娘拿出了她的招牌菜糖醋排骨,一会你可要多吃点。”
赵大勇笑笑,“不会跟你客气的,一定多吃。”
推开大门两个人进去,家里几个孩子都放学回来了,此时正在院子里围坐在一块写作业呢。
陆向明看到大舅舅来了,高兴的不得了,跑过来就要大舅舅抱。
一边跑一边还不忘说道:“大舅舅!你来了,我可想你了。”
赵大勇看到朝自已跑过来的大外甥,笑的也是合不拢嘴,等人一过来他直接把人给抱了起来。
“大舅舅也想明明,小伙子又长高了不少,也壮了。”赵大勇颠了颠怀里的陆向明高兴道。
“这小子就是个十足的吃货,天天吃的好睡得好不胖才怪呢。”
赵静舒这个亲妈的吐槽是最为致命的。
第348章 血止不住
一大早,宋小云就和其他几家报社赶去了药酒厂。
昨天市里有一个重要会议,不然昨天就能过来了。
厂里今天正式开工。
昨天经过一天培训的工人今天都可以上岗工作了。
今日又来了不少人,就让昨天那些人待着。
刚上班,便有记者前来采访赵静舒这个厂长。
面对记者的镜头,赵静舒信中质朴而坚定地讲述着药酒厂的初心。
她带着记者参观简陋却充满生机的药厂车间,指着正在忙碌工作的残疾军人和贫困家庭人员说道:“看,这就是我们药酒厂存在的意义,给他们尊严,让他们自食其力。”
报道一经发出,立刻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许多爱心人士纷纷送来物资支持药酒厂发展,还有一些退伍老兵主动来帮忙传授酿酒的经验。
随着药酒规模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残疾军人和贫困家庭受益。
然而,也引来了一些眼红之人的嫉妒,他们开始散播谣言污蔑药厂。
但赵静舒毫不畏惧,拿着厂里的各种合法合规文件,以及受助者们幸福生活的证据,一一反驳,药厂最终在波折中稳步前行,成为了当地一张温暖人心的名片。
报道中还特意指出,他们药酒厂所有的职位都对残疾人士跟贫困家庭开放。
也是这一举动,让王诚那些人都不敢再把那些身份造假的人给送进来。
同时也配合发通告让本市符合条件的人前来面试。
几天的时间下来,退伍的军人已经全部到位,总共加起来有两百三十多人。
比原先设想的多出几十人来。
对此杜建林还找赵静舒专门说过这事。
杜建林想着要是厂里实在是收不下这些人,他可以另想办法。
没想到的是,赵静舒一口就答应把人留下了下来。
现在厂里订单一天比一天多,工人都觉得不够用了,赵静舒哪里还会为难,她高兴还来不及呢。
现在的问题可不是之前那种人多安排不过来了,是人压根不够用。
只是现在员工宿舍才刚盖好,一直住在大仓库的人还没搬进去呢,再招人厂里可没地方给他们住了。
赵静舒昨天就让李队长带着施工队盖新宿舍了,可是等到盖好能用怕是要一两个之后了。
再有一个多月就过年了,新宿舍今年是用不上了。
可要是再招工,一般都是残疾人,来回上下班很多都需要家人接送,天长日久的大家都会不方便。
杜建林了解赵静舒现在正在烦恼什么后。
想了想说道:“现在订单又加了不少,这些都需要员工来生产。可现在宿舍没准备好,要我说这一批工人就暂时先不招残疾人。
招那些本地的,有困难的家庭去厂里上班也可以。”
赵静舒之前想过这个解决办法,只是他们招工残疾人的报道之前动静不小,现在突然不招了,难免会被那些爱挑事的人拿出来大做文章。
赵静舒的顾虑杜建林又岂不会不知道,只是现在把人招进去了没地方住可是个大问题啊。
“那就各退一步,跟大家解释清楚咱们的宿舍还没盖好,等宿舍准备好了再招那些残疾人员。”
赵静舒刚想开口,就被外面等的一道喊声给打断了。
“首长!顺子摔断了腿,军医正在给动手术说止血的药不起作用,人伤口现在还呼呼往外冒血,该怎么办?”来人边喊着就进了门。
赵静舒对这人也不陌生,是杜建林身边的警卫员胡广志。
他口中的顺子也是认识的,都是警卫连的人。
杜建林眉头紧皱,焦急地问道:“军医怎么说?还有其他办法吗?”
胡广志急得眼眶发红,“军医说咱们这的止血药都用上了,可一点效果都没有……“
杜建林“没有了?”
他擦了擦被泪水糊住的眼睛继续说道:“说送去省里的大医院或许会有办法。”
杜建林:“那就送去啊,你在这等什么!”
胡广志摇摇头:“军医说时间来不及了,人在路上就会造成失血过多而……”后边的话他说不出来了,可这后果大家都明白。
杜建林听到后紧皱眉头,一时也是左右为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