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军嫂,养崽日常 第257节

  这女人把孩子的事情跟赵静舒全说了一遍,这才小心翼翼的看着赵静舒。
  “妹子,只要你肯拿出一点奶粉出来,那一家人都是有本事的人是不会亏待你的。”
  赵静舒愣了一下,看着女人焦急的眼神,心里一阵不忍。
  她知道在这个年代,奶粉稀缺得紧。
  就在她愣神的功夫,那女人已经跑着回去跟雇主家说了这事。
  没过多久,那女人就领着一个穿着讲究的中年男人匆匆赶来。
  男人满脸堆笑,客气地对赵静舒说道:“大妹子,真是不好意思,孩子他娘没奶水,这孩子饿得直哭,我们也是实在没办法了。你看你这奶粉能不能卖给我们一些,价钱你尽管开。”
  赵静舒想了想,反正她商城里多的是,给这个男人一点无妨。
  “奶粉是我托人买的,看你们孩子等着用我就分你一半吧。”
  男人感激涕零,忙不迭地要把身上值钱的东西塞给赵静舒。
  看着手里的东西,赵静舒也没拒绝。
  她的奶粉可不是买来的,更何况这人是拿着奶粉救自家儿子命的,她收点东西没什么不应该的。
  她大致看了一眼,这男人出手很阔气,不说钱跟票了,就是他从手上摘下来的那块手表就值二三百块钱了。
  见赵静舒没拒绝,男人便承诺日后定当重谢。
  赵静舒回去拿着几个孩子喝的剩了半罐的奶粉回去。
  男人就拿着奶粉急匆匆走了,看样子是回去泡奶粉喂孩子了。
  回去后,赵静舒拿出男人给他的那些东西。
  里面有五十多块钱,七张工业票;十一张粮票,还有五斤猪肉票,这些票都是全国通用的。
  除了这些之外,在里边还有一张纸。
  上面写了姓名,联系方式,跟家庭住址还有他的职业。
  “付书明,还是z省的高中化学老师,这么厉害呢。”赵静舒忍不住夸赞道。
  只是她总感觉这人的名字有点熟悉,但就是想不起来在哪见过或者是听说过。
  此时此刻,赵静舒在药厂的办公室的桌子上,放着一张报纸。
  上面就有付书明三个字。
  付书明这个人是部队军区医院给她推荐的研发人员。
  当时她还亲自给人打过电话,想要聘请人家到药厂发展的。
  只是当时被人家给拒绝了,说家里有急事。
  付书明是她看中的研发人员中最重要的一位,不想就这样错过。
  之后赵静舒还不死心,给人家打过两次电话,但都被拒绝了。
  为此赵静舒还惋惜了好些日子,但人家不答应,每次还匆匆就把电话挂了,她就知道这人她请不来。
  此时的赵静舒还不知道,这个付书明,就是她要找的付书明。
  三天后,赵静舒陆志国两人把东西收拾好,下一站他们就要到站下车了。
  提前给陆家打了电话,想必这会人已经到了。
  等火车停稳,陆志国抱着陆阳、陆越拿背上背包,赵静舒抱着陆心悦,北笙、陆向明、陆丰年、陆丰山四个孩子跟在后边挤着人开始下火车。
  刚出车站,就看到陆家一群人在那里翘首以盼。
  陆奶奶第一个冲过来,抱住几个孩子又亲又笑,眼里满是泪花。
  “可算是到家了,一路辛苦啦。”陆爷爷也笑着接过陆志国手里的东西。
  陆家大哥陆志民,陆家二哥陆志富也都来了。
  接过他们手里的东西,一行人架着牛车往家赶去。
  牛车一到村子里,就有不少人围着看过来。
  见到是陆家老三陆志国到这媳妇跟孩子回来了,都热情的凑上来打招呼。
  大家七嘴八舌地说着欢迎的话,还有些婶子拉着陆家几个孩子的手,直夸长得俊。
  赵静舒有些腼腆地回应着大家的热情,脸上带着淡淡的笑意。
  陆奶奶忙不迭地说道:“都散了吧,孩子们赶路累着呢,得赶紧回家歇着。”众人这才渐渐散去。
  到了家中,屋里早就打扫得干干净净,桌上摆满了新鲜的水果和自家做的点心。
  这两年有赵静舒的帮衬,家里的条件可谓是提高了好几个档次。
  连不好买的水果,糕点家里过年了也备着一些。
  周雯娟、李彩霞两人忙着做饭。
  陆志国招呼着赵静舒和孩子们坐下休息,陆奶奶到厨房跟着大儿媳妇和二儿媳妇忙活起来,准备好好犒劳一下归来的家人。
  这时,村里的老支书慢悠悠地走进院子,满脸笑容地说:“志国啊,你们一家可算是团圆喽,这以后咱们村可有大发展嘞,听说静舒现在是药酒厂跟药厂两个厂的厂长了,以后咱们村你们年轻人也帮衬着点。”
  大家听了都纷纷点头,眼神里充满期待,小小的屋子里弥漫着温馨和希望的氛围。
  陆志国听到有人夸自已媳妇有本事,高兴的很。
  他之前每次回来可没有这样的待遇,这次算是沾自已媳妇的光了。
  听到村长这么说,赵静舒笑着点点头:“村长您放心,我跟志国都是咱们村子出去的,定会为村里做贡献。”
  赵静舒早就做好了打算。
  他们村里依山傍水,野生药材丰富,土地极适合药材生长。
  以后要是不种粮食了,改种药材肯定是个不错的选择。
  第354章 药材计划
  村长听了赵静舒这话一脸迷茫:“种药材?”
  村里可是响应号召种了几十年的麦子、玉米、地瓜了,现在突然说种草药,他还真觉得心里没底。
  赵静舒知道村长的担心,也不废话,把她早就准备好的东西拿出来。
  “这上面有各种药材每亩地出多少产量的报告,还有药材的收购价格,您拿回去跟村里人商量商量。”
  村长接过资料,仔细翻看起来。越看,眼神中的疑虑越少,取而代之的是惊喜。
  但他还是有些犹豫地说道:“这收益看着确实不错,可咱也没种过药材,万一搞砸了咋办?”
  赵静舒早料到会如此,笑着说:“村长,我联系好了技术员,可以全程指导大家种植,而且第一批种子由我免费提供,如果收成不好,损失全算我的。”
  村长瞪大了眼睛,没想到赵静舒这么有诚意。“静舒啊,原本我们就想着你有本事认识人多,给咱们村一些机会,没想到你竟然想到了这个法子,等村里人知道了肯定要好好感谢你啊。”
  赵静舒眼中闪过一丝回忆:“我小时候在这儿生活过一段时间,对村子有感情,就想让大伙过上好日子。”
  几个人说话间,陆母从厨房出来招呼大家吃饭。
  等周雯娟跟李彩霞把饭菜端上桌,赵静舒就请村长跟其他几个干部坐下一块吃饭,只是村长知道他们一家人回来这可是团圆饭,他们几个外人可不好意思留下。
  村长连忙摆手拒绝道:“不了不了,你们一家团聚,我们就不多打扰了。”
  赵静舒再三挽留,可村长态度坚决。就在这时,一直没怎么说话的陆父开口了:“静舒啊,村长也是好意,就别强留了。以后有的是机会一起吃饭。”
  赵静舒只好作罢。
  村长带着几个干部离开后,陆家人分了了两桌,大人坐一桌,孩子坐一桌开始吃饭。
  饭桌上摆满了家常菜,却弥漫着浓浓的亲情味。
  陆母一边给大家夹菜,一边感慨:“这一大家子聚齐不容易啊。”大家纷纷点头称是。
  正吃着,陆父放下筷子清了清嗓子说:“静舒这次提出的种药材计划要是成了,对咱们村可是大好事。不过,静舒啊,这其中要是遇到啥困难,你尽管跟家里说,咱们全家一起扛。”
  赵静舒心中一暖,眼眶微微湿润:“爹,您放心吧,我有信心做好这件事。”
  除了这事,赵静舒还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要说。
  她跟旁边的陆志国对视了一下眼神,陆志国点点头,她这才开口道:“爹!娘!我跟志国商议着让你们过完年跟我们回去,以后就在那边生活。”
  还有大哥大嫂,二哥二嫂,四弟陆志强,他们一家都过去。
  现在不论是药厂还是药酒厂都招工,总比在家里种地来的好。
  还有她娘家,也一起过去,他们一家人就算齐全了听到这话,陆父陆母先是一愣,随后脸上露出犹豫之色。
  大哥陆志民皱起眉头说道:“静舒啊,咱在这儿祖祖辈辈都是种地的,一下子要去城里做工,怕不习惯呐。”
  虽然他这两年在机械厂上班,可他干的工作八竿子都跟药厂里那些工作没关系啊。
  赵静舒忙解释:“大哥,刚开始肯定会有点不适应,但那边发展机会多呀。孩子们也能接受更好的教育。药厂和药酒厂待遇很不错的,而且咱们一家人相互照应着,不会孤单的。”
  孩子的教育才是根本,一家人也对这个最关注。
  要不是为了能让孩子好好读书,陆志民跟周雯娟又怎么舍得让两个儿子跟着赵静舒在北方上学呢。
  二哥陆志富在一旁也附和道:“静舒说得有道理,咱们不能总是守着这几亩薄田。”
  陆母看向陆父:“当家的,你咋看?”
  陆父沉思片刻后说:“静舒啊,这事儿太大了,得容我们再想想。毕竟在这儿生活了大半辈子,要离开还真舍不得。但你说的好处我们也明白,等过年这段时间,我们好好商量商量。”
  赵静舒和陆志国相视一眼,点了点头。他们知道这种改变对于一辈子扎根农村的父母来说确实难以立刻决定,但他们相信只要把好处讲清楚,家人最终会同意的。
  一家人其乐融融地吃完了这顿团圆饭,而关于种药材的计划也像一颗希望的种子,在这个小村庄慢慢生根发芽。
  晚上,赵静舒坐在铺着新被子的床上,内心一阵暖意。
  这个被子是家里给她们准备的,她让陆志国往家里寄东西的时候,可没带被子回来。
  听婆婆说,这是给陆志强结婚用的被子,现在铺在了自已床上,赵静舒还有点不好意思。
  这时,陆志国端着一盆热水走进屋来。
  “累一天了,泡泡脚吧。”他温柔地说道。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