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太爱我了怎么办/我是雍正嫡次子 第72节
“这些人是不是有病?!”
听完弘书复述的弹劾内容,允禧忍不住骂道:“这得是长成什么样的脑子,才能想出这样的理由弹劾我!”
弘暾比他冷静些:“禧叔别生气,这还不算什么,有些弹劾我阿玛的理由才叫离谱呢。”
“不行,我忍不了。”允禧就差撸袖子了,“我一定要亲自去查,到底是谁看不得我好!”
弘书道:“你可以查,但不要妄动,先看看皇阿玛会如何处置。”
阿玛说他会处置,肯定不是只处置弹劾的那群人,背后的指使者一定会被揪出来。
允禧憋着气答应:“我明白。”
出宫后,允禧和弘暾一起,全力查这群弹劾的人有什么共同点,最近又都与什么人有接触。
在允禧和弘暾查出眉目前,胤禛已经拿到结果。
“蔡温。”胤禛眉头紧皱,问道,“确认背后之人是他?”
负责此事的人估计也觉得蔡温这个名字不够有说服力,还特意多查了一番,解释道:“是,奴才查到的,是蔡温联系众多浙江士子,搭上恭亲王府上长吏的线,利用恭亲王声名制造了这次弹劾。”
胤禛唇线紧绷,将来人挥退,思虑良久后,提笔写下隆科多的名字。
虽然查出来是蔡温自作主张,但胤禛不信,蔡温是谁,蔡珽的族人,而蔡珽其人,和隆科多、查嗣庭等人结党论朋,查嗣庭已被处置,蔡珽也因诬陷岳钟琪被召回京接受刑部审问。
蔡温不老老实实低调做人,竟还敢兴风起浪针对弘书?
针对弘书是假,试探他恐怕才是真。
隆科多,不能留了。
胤禛在隆科多的名字上重重划下一笔。
……
到底手段稚嫩,允禧和弘暾花了几日才查出些眉目。
“浙江士子?”允禧皱眉看着调查出来的结果,总觉得有些离谱,一群人一起算计他们什么的,行动力、组织力这么高的吗?
“咱们有得罪过哪位浙江出身的大臣吗?”他只能往这个方向想。
弘暾摇摇头,又想了想,猜测道:“是不是上期报纸的那篇文章?”
允禧稍微一回想,就想起一篇和浙江有关的:“辟谣海宁屠城的那篇?不是吧,咱们报道的不是事实吗,又没污蔑他们,本来就是几个浙江人炮制的谣言啊。”
弘暾道:“可能他们觉得不该点名造谣的是浙江人吧,觉得咱们在抹黑他们?加上他们最近日子不好过,所以找咱们出气?”
允禧皱着眉:“我总觉得没有这么简单。”
“那,继续查?”弘暾问道。
允禧坚决道:“继续查,盯着这帮浙江人,我就不信了,查不出一个幕后主使。”
结果没盯两天,这群人全被下狱了,罪名是与蔡珽朋党。
允禧目瞪口呆:“这,皇上的效率也太快了,所以主使之人是蔡珽?咱们有得罪过他吗?而且他不是因为诬告岳钟琪正在接受审查吗,还敢伸手针对咱们?”
弘暾悄悄道:“恐怕不是针对咱们,我听阿玛说了两句,这事牵扯蛮大的,咱们就是个由头。”
允禧立刻来了精神:“好侄儿,快说说,十三哥还说什么了。”
弘暾干脆利落的摇头:“没了。”
……
“就这么没了?”弘历皱着眉,不满地看向沈归,“沈先生,你之前说的计划可不是这样的。”
沈归道:“此次是草民估算有失,只想着这群浙江士子因蔡珽、查嗣庭之事受牵连而满心怨愤,可以利用。没想到如今正是敏感的时候,与蔡珽扯上关联会让皇上多想。还请贝勒爷恕罪。”
“哼。”弘历虽然有些不满,但好在这次折进去的人与他无关,也没有将他牵连上,而沈归除了这次失误,其他时候表现都不错,就道,“下不为例。”
“浙江士子折进去了,那你之前的计划准备怎么办?”
沈归沉吟了一下,委婉道:“此次已经打草惊蛇,草民以为,短时间内不宜再有行动,不如先放放,待他们放松警惕后再找时机。”
“如今浙江士子下狱,本就被蔡珽、查嗣庭带累的浙江一脉肯定已经人心惶惶,正是您雪中送炭的好时候。”
“报社就在隔壁跑不了,这样的好机会却是稍纵即逝的。”
第57章
胤禛动作很快,随手收拾了蔡温这些小卒子之后,很快抓到隆科多罪证,直接将其革爵、下狱、抄家。
允禧借口送稿件跑进宫来,问弘书:“弹劾咱们那事真是隆科多干的?”
弘书看他那八卦多过气愤的样子,摇摇头道:“不知道,但我觉得应该不是,他又不是闲得慌,针对你们能有什么好处?应该是依附他的那些朋党有人自作主张。”
“唉,皇上动手太快,我都没查到到底是何人主使,只查到一群浙江士子身上,这些人就被下大狱了。”允禧颇为可惜的道。
弘书道:“无论是谁,现在应该都在牢里呆着了。”
允禧还有些不甘心:“不行,我一定得知道这些人是受谁指使,小六,有没有办法让我去审那群浙江士子?”
弘书无语:“你懂刑讯吗?别添乱,大理寺自会将一切审问清楚,介时将案宗要来一看便知。”
允禧道:“可是不做点什么,我心里过不去。”
“非要去审讯才能算做什么?”弘书摇头,点点他带来的稿子,“忘了你现在是干什么的了?弄那些小卒子有什么意思,既然他们的靠山是隆科多,那就对准他来。”
“接下来几期,我要你们把隆科多扒的干干净净,从前朝到后院,从朋党到府中奴才,他和他的家人手下,犯的所有罪责都给我原原本本的报道出去。”
总有人说雍正搞倒隆科多是因为他继位不正,隆科多知道他上位的秘密,所以雍正才在坐稳皇位后对隆科多杀人灭口。
弘书只想说这些都是放屁,但凡多去了解一下隆科多干的那些事情就知道,他落到这个下场完全是咎由自取,以阿玛眼里揉不得沙子的性格,对他已经够容忍了,完全是忍无可忍才动的手。
现在他就要把隆科多干的那些好事摊开来让所有人都看看,到底该不该办他。
“这些,是我目前拿到的卷宗。”弘书拿出一大堆资料,“按着这个,如实给我写。”
允禧倒吸一口凉气:“这么多?!”
弘书冷哼道:“这还只是一部分,更多的我还得问过皇阿玛,哪些不能见报。”有一些涉及朝政大事,即便是他,也不能轻易调阅。
“还有隆科多的后院,我听说,他有一个叫李四儿的小妾,原是他岳父的妾室?”弘书厌恶道,“这种伤风败俗、违反人伦纲常之事,就得报道出来,让百姓们唾骂,扼杀这种不正之风。”
于是新一期《京城周报》出来,所有读者都发现,这一期隆科多三个字的含量颇高,甚至让许多认字不多、原不认识‘隆科多’三个字的人一下子就记住了这三个字。
街头巷尾,议论纷纷。
“天呐,竟然强夺岳父之妾?简直不是人!”
“纵容妾室凌虐嫡妻?这也太过分了吧!这岳家就没有一点儿反应?”
“你看这篇,他的次子玉柱逼.奸民女,果然是小妾生的,不是什么好东西!”
“这算什么,你看这个,他的家仆竟然都敢问四品官索贿,官老爷不给还陷害人家……”
“皇上办得好啊,这种贪官就该拉去菜市口砍头!”
“砍头太便宜他了,我看该凌迟处死才是。”
……
民议甚嚣尘上,甚至有百姓聚集在顺天府衙门外请愿,请朝廷将隆科多凌迟处死。
胤禛看到奏报,也觉吃惊,由上次张四方冬魁案,他就察觉出来,报纸对舆论和民意的影响不小,但当时的感觉还不清晰,并没有完全认识到这个影响有多大多深,这次却是进一步感受到了。
胤禛思考半天,叫来弘书,皱眉问道:“你这个报纸,其实与邸报不完全是一回事吧?”
他当初之所以那么爽快的答应弘书办报,就是因为按弘书的说法,这报纸和邸报差不多,只不过内容不同,他想着就算内容俗了些,也算是文雅事,到时以爱民之名传说,也能给儿子在读书人之中养一养名声。
但现在看来,这报纸完全不是儿子说的那么回事,它蕴藏着巨大的能量,是一把裹着蜜糖的利刃,若有心之下,甚至可能动摇国本。
要不是这报纸是弘书办的,胤禛现在就会将主事之人全部拿下,然后将报纸收归内务府所有,要么派心腹管理,要么干脆封禁。
弘书知道胤禛真正想问的是什么,面对的是偏向自己的亲爹,他也不藏着掖着,干脆点头:“邸报其实还是朝廷内部流传的一种通告性公文,只面向朝廷官员,不管是内容还是受众都有天然的局限性。报纸却不同,内容从邻居家鸡毛蒜皮的小事到一品大员的后院,什么都可以报道,文字又简洁通俗易懂,它能面向所有人。自古以来,百姓们的生活都是匮乏的,他们茶余饭后能做的,不过是谈论一些‘口口相传’的消息,但‘三人成虎’会让这种口口相传失去真实性,百姓们谈论起来更像是在说神话故事,所以难以形成力量。而报纸让每一个百姓都能知道第一手的消息,不会在传播失去真实性,而这种真实性才能让它在信息传播中拥有反映和引导舆论与民意的功能。”
胤禛消化了一会儿,才将弘书说的全部理解,并且迅速往严重了想:“也就是说,只要掌控了报纸,就能掌控舆论和民意。”
这就有些可怕了,自古以来,舆论和民意都是‘兵家必争之地’,为什么改朝换代的时候要招揽文人,要喊口号,要师出有名,不就是为了舆论和民意吗。只有舆论和民意支持你,你才是正统,才能名正言顺的登上至高之位。
这可不行,目前的情况下,报纸谁都能办,若是反贼在偏远地区办了报,岂不是能轻易煽动百姓造反?
胤禛皱眉道:“若有不法之徒借此行事,岂不是会酿成大祸?弘书,你办报没什么,如何能保证他人不能轻易办报?”
“您想多了,只凭一份报纸想要做到掌控舆论和民意难如登天。”弘书赶紧阻止他阿玛发散思维,哭笑不得地道,“不是说我今日在报纸上发布一篇文章号召大家跟我造反,明天所有人都会支持我的,更大的可能人家拿着报纸去把我告发了,或者赶紧把报纸烧了,撇清自身干系。”
“报纸最多也就能做到引导舆论,而想要做到引导舆论也没有那么简单。首先最重要的就是信任,就像徙木立信一样,只有一直保持所有报道出来的消息的真实性,才能令百姓对一份报纸建立起足够的信任;其次是时间和数量,报纸不同于书,是一种典型的印刷品,只有当印刷效率达到一定程度,发行的时间足够短、数量足够多,才能拥有固定的读者群体,从而产生舆论和民意的规模效应。如果发行间隔时间过长、数量过小,那就和传统的出书没有什么区别了,书籍能产生的影响,皇阿玛您应该有足够的了解。”
“而想要满足时间和数量的要求,不是那么简单的,目前来说,全大清只有我能做到,因为我拥有改良过的印刷机,只凭传统的雕版印刷和落后的木活字印刷的话,是满足不了做大众报纸的要求的,只能像现在存在的一些小报一样,在小范围内自娱自乐。”
胤禛松开眉头,点点头,然后又瞪了弘书一眼,训斥道:“口无遮拦!连造反这种话都敢随口乱说,也不怕朕当真收拾了你。”
“那是因为我相信皇阿玛你啊。”弘书厚着脸皮道,“您可是我亲阿玛,您还能不了解我吗,就是有人拿着证据跟您说我要造反,您肯定也不会信的。”
“得寸进尺。”胤禛飞过去一记眼刀,“不许再胡说。”
然后又说起正事:“那如果有人造出跟你一样的印刷机呢?”他还是担心。
“哪有那么容易。”弘书叹气道,“首先,造办处的匠人可是全国顶尖的,就这,要没有我,他们也不可能在现在造出来轮转印刷机。我说句不要脸的话,皇阿玛,您别不信,我改良的这种印刷机起码领先于现在一百年。其次,就是投入,您忘了,您可是拨了二十万两给我搞这个,民间那些人,有几个能有这么大魄力和财力去做一个印刷机出来呢。”
胤禛点点头,担心放下了些,说起别的:“隆科多的报道,你暂且停一下。”
弘书皱眉:“为什么?”
胤禛道:“因为朕还不想杀他,你再这么报道下去,百姓一直请愿,让朕怎么办?”
“您干嘛不杀他,他犯的那些事还不够吗?”弘书不理解。
胤禛无奈:“没有那么简单,弘书,佟家是你皇玛法的母族和妻族,隆科多是朕的养母孝懿仁皇后的亲弟弟,朕便是为着你皇玛法和孝懿仁皇后,也不能真如百姓所请那样处置了隆科多,怎么也得给他留一个体面。”
如今虽然没有什么刑不上士大夫的说法,但凌迟处死什么的,还是太过了。
“好吧。”弘书不情不愿地答应,本来他搞隆科多也是为了还阿玛一个清名,既然阿玛为难,那就算了吧。
回去将原定于下一期刊登的关于隆科多的文章全部撤下,也没有销毁,先收着,现在不能发,等隆科多死了,还是可以继续发的。
他记得,隆科多应该是没有活多久的。
“下一期弄个什么头条转移大家的注意力呢?”既然皇阿玛对隆科多的处置有别的打算,那就不能让百姓一直关注这个事。
弘书开始翻刑部最近办的案子和朝廷的最新政策,看有没有能迅速吸引百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