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太爱我了怎么办/我是雍正嫡次子 第143节

  朱意远等人满脸不赞同地要说什么。
  弘书一摆手让他们闭嘴,率先朝外走:“把这些都搬到小厨房去。”
  路上,弘书想起来又问:“你们拿来的这些是特意挑出来品相最好的,还是此次收获的平均水平?”
  章元化等人偷偷对视一眼,在说实话和说谎之间摇摆了几秒,想到主子的性子,还是老实道:“奴才们确实挑选过,不过主要是挑长得好看的,大小并没有特意挑选,这次收获的大多数都是这种大小。”
  弘书点点头,果然如章元化等猜测的没有追究。
  到了厨房,弘书开始指挥众人,削皮、清洗、红薯切块、土豆切丝,等一切主料配料备齐,弘书吩咐御厨:“这个红薯块,你用拔丝的做法来做。”
  至于土豆丝,弘书袖子一挽,他要亲自上阵,酸辣土豆丝,可想死他了!
  朱意远等绊脚石再次阻拦,围着他说什么‘君子远庖厨’、‘君子不立危墙之下’。
  弘书拿着铲子都想给他们脑袋上一人来一下:“过几日的万寿节,孤想亲手做道菜给皇阿玛作为寿礼,不得提前练一练?”
  强大的理由让朱意远等人无法反驳,只能战战兢兢、蓄势待发地围在一旁,随时准备冲上去为殿下挡飞溅的油星。
  弘书才懒得管他们,装模作样让一个御厨给他说了下炒菜的步骤,就开始扮演‘天才厨师’——只听了一遍就把一切步骤做的分毫不差,连调料的分量也拿捏的恰到好处。
  不过几分钟,一盘热气腾腾的土豆丝就新鲜出炉。
  不得不说,卖相真的很不错。
  御厨和朱意远等人顿时开启拍马屁模式,把一盘土豆丝夸得像是一盘金子似的。
  要不是这道菜上辈子不知道做过多少遍,弘书还真会被他们夸得尾巴翘起来。
  在吹捧声中,弘书夹起一筷子送入口中,清脆、爽嫩、酸辣兼而有之,是熟悉的家常味道,让他现在十分想来一碗大米饭暴风吸入。
  又吃了几筷子,弘书才恋恋不舍地放下,招呼朱意远他们:“你们也尝尝,看看味道如何,能不能合皇阿玛的口味。”
  除了还在做拔丝红薯的御厨,其他人纷纷涌上来,由于人数过多,一个人根本吃不到几根,但就是如此,这群人也仿佛吃的像是仙丹似的,露出陶醉不已的神情,然后疯狂开启夸夸模式。
  ……得,想让他们提意见还不如让他们去推磨。弘书无语摇头,指挥他们去把剩下的红薯和土豆削皮、切块、用石磨磨成粉状,沉淀成红薯淀粉和土豆淀粉,准备做粉条。
  粉条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做出来的,所以弘书交代了厨房大致做法就不再管,开始让人把其他的作物煮上一些食用,看看这几年的育种效果如何。
  结果都还不错,虽然变化不像红薯土豆那样明显,但口感有改善、颗粒也更加饱满,最重要的当然是产量上升了不少。
  忙完这一圈,御厨的拔丝红薯终于做好,弘书尝了几口,很满意:“去和御膳房的人说一声,把这道菜加进皇阿玛万寿节的菜单里,就由你来做。”
  御厨又惊又喜,他以为这道菜太子殿下也是要以自己的名义做寿礼献上去的,本来这样都够他自豪了,没想到殿下竟直接把功劳给他,天呐,天下怎么会有这么好的主子!他要给殿下做一辈子菜!
  为了不丢殿下的脸,在万寿节前,这位御厨起早贪黑的守在锅灶前,一锅又一锅地做拔丝红薯,弘书在连吃了三顿之后实在嫌倒牙,就赐给毓庆宫上下,结果吃的毓庆宫的下人都不敢靠近小厨房。
  终于,万寿节当日,弘书从养心殿陪阿玛一起去乾清宫。
  “你刚才跑御膳房干什么去了。”胤禛坐在御撵上,轻瞥今日神神秘秘的儿子。
  御膳房就在养心殿对面,以为叫苏培盛打掩护他就不知道了?他又不瞎。
  “咳。”弘书也没想瞒过阿玛,不过仪式感还是要有的嘛,“一会儿您就知道了。”
  胤禛确实很快就知道了。
  他引以为傲的太子,给他送上的贺礼是一盘亲手做的菜。
  菜当然很好吃,作为儿子亲手做的,胤禛决定不赏给其他人,十三弟也不行,他要独享。
  不过,他不信儿子的贺礼会这么简单。
  扫视一眼下方没什么动静的群臣,胤禛道:“这食材从前倒是从没有见过,可是什么新品种?”
  这话一出,方才还有些漫不经心的群臣立刻伸长了脖子。
  弘书自是明白阿玛的配合:“皇阿玛英明,此物名为土豆,原是海外之物,大概一百年前传入国内,这些年民间陆续有传播种植,产量还算不错,不过因为比较耗费地力,口感也一般,所以并没有广泛流传。”
  “儿臣知道后觉得此物大有可为,这几年便令人踅摸种地好手,四处收集粮种进行培育,不止土豆,还有红薯、玉米、稻、麦等,儿臣也都令人研究培育,今年也算是出了些小成果。”
  “刚好儿臣带了皇庄今年的汇报,皇阿玛可要看一看?”
  闻听此言的群臣心中不约而同响起呵呵笑声。
  刚好?
  我信了你的鬼!
  恐怕这才是真正的贺礼吧。
  第151章
  儿子使人培育粮种胤禛是知道的,毕竟所谓踅摸到的‘种地好手’不少都是从圆明园的多稼如云薅过去的。但他没有过多关注,因为他没觉得会很快出成果。
  今日看来,倒是他小瞧人了。以儿子素来的秉性,既然能在万寿节上拿出来,那必然是出了不亚于甜菜的成果。
  胤禛心中有了计较:“呈上来。”
  弘书亲自送上去,胤禛一页页看的仔细,尽管心中已有准备,但随着一项项翔实的数据在眼前流过,他仍不可避免的情绪起伏起来。
  直到映入眼帘的开始变成新作物的推广计划和食用指南以及部分菜谱,他才情绪激荡地放下汇报,眼含赞许地看向儿子:“夸尔之言朕在立你为太子已说过许多,今日不再赘述,只望你往后每日如今日,不忘初心、常念小民。”
  弘书郑重受教:“儿臣谨遵皇阿玛教诲。”
  胤禛虽然没有多说,但在场的重臣都十分了解他的性子,立刻明白太子殿下这次恐怕又是拿出了了不得的成果。
  迫于同僚们的眼神压力,允祥‘不得不’站出来:“皇上,不知臣等能否一观太子殿下的贺礼。”
  胤禛当然不介意,毕竟之后推广的事他还打算让好十三弟去给儿子站站台呢:“去,拿给你十三叔和军机处几位爱卿看看。”
  弘书接过,笑道:“光看干巴巴的文字没什么意思,儿臣提前让人准备了一些新作物做成的吃食,不如请诸位大人边吃边看?”
  胤禛在看到后头的菜谱时就知道儿子又有打算,没好气地道:“你都准备好了,朕还能不答应?”
  这话有阴阳怪气的嫌疑,弘书嘿嘿一笑,低声道:“您放心,只有您面前这盘是儿臣亲手做的,其他的儿臣都只动了个嘴。”
  这臭小子,难不成还觉得他会喝醋?胤禛嘴角抽了抽,要不是底下那么多人,真想给他后脑勺来一下,压声骂道:“就算你想做,也得能做的过来。快滚吧。”
  弘书滚下去的同时,给等在门边的人打了个手势,很快,便有太监们鱼贯而入,一桌一桌的上菜。
  拔丝红薯、蚂蚁上树、酸辣土豆丝、豌豆炒玉米。
  弘书让人提前准备的菜色并不多,而且都是做法比较简单的家常菜,毕竟最重要的目的还是推广,家常就意味着合大多数人的口味,推广起来会更容易。
  殿中众人看着色香俱全的美食,不由食指大动,而因为拔丝红薯的甜味实在侵略性太强,大多数人的第一筷子都是伸向了这道菜。
  一口下去,所有人都不约而同的眯起眼睛,外脆里嫩,香甜入味,糖丝不断,又甜又糯又拉丝,这是什么神仙食材!
  决定了,回去就让自家庄子改种红薯!
  最爱吃甜食却又被限制的福惠暗自陶醉的享受完,正想再夹一块,却发现盘子空了!
  是谁!!
  他气鼓鼓地去看同桌的三哥、五哥、堂兄等人,被看的人却都移开视线,一个也不与对视。
  竟然都!这群人,还有没有一点爱护幼弟的兄长样子!
  福惠气成河豚,弘时作为年纪最大的到底有些不好意思,连忙指给他指豌豆炒玉米:“小七你快尝尝这个,这个也是甜的。”
  福惠用豌豆炒玉米把嘴巴塞满时,允祥等人也已看完粮种培育的成果,哪怕他们还没尝新菜,但只要看看其他人的表现,他们就已经深刻的明白,大清百姓的餐桌,要更加丰盛了!大清的子民,能养得起更多的孩子了!
  “皇上,太子殿下所献几种新作物,实系瑞种。”礼部尚书常寿率先站出来道,“其恰逢储君立后丰收,臣以为此乃天赐祥瑞,以昭储君仁德。太子殿下得天钟爱,我大清必能锡福黎庶、衣食充盈!”
  虽然这话很明显是在夸他,为他站台,但弘书却听得皱起眉头,他搞育种一方面是为了提高粮食产量,一方面也是想引导大家往科学的方向走,可不是为了给自己弄什么祥瑞。
  常寿的这个‘好心’,恕他接受不了。
  “皇阿玛,诚如常大人所说,几种新作物确实能称得上瑞种,但儿臣以为,此与儿臣并无半点关系。”虽然不想接受‘好心’,但常寿却也不是针对他,弘书也就没有落他的脸面,“红薯、土豆、玉米,实际原产于南北亚墨利加洲,当地的百姓种植它们少说也有几千年了,就像中原的祖先们种植粟麦一样,是经过长久的培育才有如今的样子,儿臣只不过用先祖们的经验将这些外来物再次培育而已,能有如今成果,全是人力,与天无关,更与儿臣是否仁德无关。”
  “常大人,即便真是天降祥瑞,也与孤无关,而是尔等大臣公忠体国、实心爱民,才感召天和。”
  常寿一番话后,其实有不少人想附和他,奈何太子殿下站出来反驳的太快,把一些话都到了嗓子眼的人生生噎了回去。
  胤禛对祥瑞的态度一直有点模棱两可,一边警告督抚大臣们不许献祥瑞,一边却又因为鄂尔泰的一封奏报贵州祥云的折子给贵州全体官员加了一级。
  弘书冷眼看了几年,大概明白了他阿玛的准则,对于不干实事只想通过献祥瑞来谄媚进上的人,他横眉以对;而对于像鄂尔泰这种有能力又得他喜欢的,献祥瑞就会成为他赏赐的由头。
  言而总之,祥瑞就是一块砖,在合他心意的时候,他就信,不合心意的时候,就会骂底下人假造祥瑞。
  而常寿这一番话其实是合胤禛的心意的,从立太子的一系列操作就可以看出,他致力于让儿子成为最名正言顺、万众归心的太子,那么,神话的加持就必不可少。
  但,儿子对此好像很反感。
  胤禛不是头一次感受到儿子对佛道神话方面的排斥,他本来不觉得有什么,佛道造神这些本就是帝王手中的工具,儿子对这些东西排斥总比笃信它们好。
  但,排斥并不代表要完全拒绝,毕竟有时候这些东西确实是好用,完全拒绝它们,只会让一些本来很简单的事情变得困难。
  下来得好好教教儿子其中门道,胤禛在心中提醒自己,至于现在,他当然是要站在儿子一边的。
  毕竟还有外人在。
  “太子所言不错,天有天道,人亦有人力,天道固然可敬,人力却也值得肯定,无须将所有事都归功于天。传旨,研究育种之人有功,赐其从九品户部司农衔,赏银百两。”胤禛道,“太子亦有功,赏鹅黄数珠两串……”
  皇上发话,此事便就此落定。
  身为礼部尚书的常寿虽不至于因为这一件小事就惶恐,但心底到底是有一些后悔的,怪他太想当然,却忘了打听太子殿下对祥瑞的态度,唉,这次没卖成好不说还做了反例,看来把儿子送到太子身边的事还得再等等。
  场中众人心思纷杂,却都有了一个共同认知:太子殿下不喜祥瑞,日后需得注意。
  倒是没有白费弘书的一番表态。
  作为开场,弘书的贺礼分量太足,导致胤禛对后面的都没什么兴致,不过还是端着样子完成了万寿节的整个流程,同时心里决定,明岁再也不大办万寿节了。
  ——这次要不是考虑到是儿子立太子后的第一个万寿节,得给儿子一个亮相的舞台,他本也不打算大办的。
  万寿节结束后,来贺寿的藩国使臣陆续离开,走之前都求见了弘书,弘书自是一一见过。
  很快,喀尔喀的三位汗王也联袂而来。
  客套话说完,本该告辞离开了,土谢图汗部的旺札勒多尔济却突然开口道:“先前有幸观看了热气球载人飞行,本王实在感兴趣,想试一试,可惜殿下您太忙,没好意思打扰。如今就要离开,实在遗憾,想要买一个热气球回草原,不知殿下可否能满足本王这个小小的请求。”
  弘书微微挑了挑眉毛,含笑道:“卖汗王一个热气球当然没问题,本也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东西,不过孤实在不好意思坑汗王的银子。汗王有所不知,这热气球啊,是个娇贵玩意儿,想要飞一次,不但需要熟练的操纵者,更重要的是需要合适的天气,太冷不行、太热不行、风太大不行、没有风也不行。就孤让人把它做出来以来,也就遇上过几次适合起飞的天气,这还是京城,汗王若是弄回北边去,恐怕只能放在帐篷里落灰,一次都飞不成。”
  “是这样吗?那真是太遗憾了。”旺札勒多尔济看不出信没信,但也没有再纠缠,顺势告辞离开。
  他们走后,弘书思索了一会儿,吩咐道:“去跟尹大人说,让他有空过来一趟。”
  尹继善很快过来。
  “两个事情,一个是土谢图汗部,旺札勒多尔济方才试探孤,热气球能不能在北边使用,你回去传信给去病城那边,让他们多注意土谢图汗部的动向。”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