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忽听耳边“叮”的一声,王雪娇低头一看,真是越忙越出错,脚撑居然掉下来了。
“啊!!!”王雪娇惨叫一声。
老头本来已经回门房了,闻声又转出来,看着她企图徒手把脚撑装回去的乱七八糟样,实在看不下去:“你赶紧去开会,车先放这。”
王雪娇也顾不得说什么,把车往墙边一靠,向办公楼狂奔而去。
一进会议室,赵援朝和方江都在,方江看到她,就开口咆哮:“你回家睡觉啦?”
“不是,我以为是让我去所里,没人”
“谁让你去所里的?叫你去局里,没听到啊!”
刘队确实是说去局里,可是王雪娇一不认识刘队,二不觉得自己配喝局里的水,哪能想到真的是去市局啊。
也怪自己,就想当然的以为是去所里了,没有问清楚。
王雪娇觉得自己是有点理亏的,便不再多说什么,乖乖低头:“对不起,下次不会了。”
小插曲揭过,大家坐下来开始谈正事。
会议由市局刑侦支队的刘智勇主持,大概是说假币案市局非常重视,目前调查结果发现,源头可能就在本市,目前定位了三家印刷厂,现在要布控,发现实质证据再下手,免得打草惊蛇。
市局人手不足,而且大多是老警察,在“道上”都挂了号的,人往那一站,被办过的小地痞小流氓要么绕着走,要么嘻皮笑脸凑上来讨好,早穿帮了。
而且,也不是所有生面孔都行。
有些新警,他没“挂号”,但是“挂相”了,就是人往那儿一站,就正气凛然不怒自威的模样。
哪怕说他是妈生脸就这样,犯罪份子肯定心里也发怵,他们不犯事,就拿不着证据了。
市局能拿出手的生面孔有限,其他派出所也都一个萝卜一个坑,没有人退休,就不进新人,最崭新粉嫩的“新人”都有三年警龄了。
找来找去,也就只有天金派出所的王雪娇是绝对新人。
王雪娇这次的任务是“盯着”,发现任何蛛丝马迹,哪怕是嫌疑人在大马路上交易,也不要她扑出去抓人,及时汇报就可以。
给王雪娇安排的地点是三个小印刷厂其中之一,周围还有两所大学一所中学,印刷厂的生意极好,二十四小时开工,印教辅印卷子。
不过晚上的工人不多,就几个。
刘智勇推断,印假币肯定不能白天干,也不可能全厂几十号人都参与,大概率是由几个骨干份子在晚上进行。
他们的计划是联系毛线帽女人交待的卖家,放话要买,让嫌疑人开机印钞,观察三个地点有什么异常举动。
两班倒,每人十二小时。
刘智勇对六个“天选之子”说:“这次行动就是蹲在门口守着,没有危险,但是,你们得一直守在那里,不能走神,不能脱岗,能不能做到?!”
在低沉男声齐刷刷的“保证完成任务”里,王雪娇那声尖尖的“能”特别突出,有人笑了一下。
王雪娇愣了一下:啊?这还有专用套话的啊?没人提前跟我说呀。
散会后,王雪娇觉得自己应该跟方江解释一下,她为什么没先来局里而是先去了派出所,不然显得自己好像是个弱智,人说了局里还走错。
“方队,对不起,我真不知道说让我去局里,是真的去局里,还以为是他跟我开玩笑呢。”
方江黑着个脸,没吭声,王雪娇向副所长投去求助的目光。
赵援朝看着王雪娇窘迫的样子,安慰道:“没事没事,刚才方江在市局的人面前说了你好多好话,大家都等着,想看看你是什么样的,等了好久,都没等到你。”
方江对王雪娇的表现特别满意,觉得这次行动,即安全,又能让王雪娇在市局面前出出风头,于是在市刑警队面前把王雪娇吹得天上有地下无,说她在大市场摆摊,成功融入不说,还抓到了重要线索,而且至今都没漏馅,做为一个刚工作没几天的新人,她真的特别厉害。
结果等了半个多小时,也没等到应该十几分钟就能到的王雪娇,当下就有人开玩笑说是不是她是不是忘了,或者迷路了。
忘记了,说明记忆力有缺陷。
迷路了,说明缺乏独立办案的能力。
都不适合参与这次行动。
所以,做为推荐人的方江,才会特别暴躁。
事情说开了,王雪娇也向两人坦诚自己的心路历程,方江这才神色稍缓:“行了,也别把市局看得太高高在上,有什么不配的,你要是喜欢来,以后局里安排学习都让你来。”
“别别别!”王雪娇连连摆手。
赵援朝和方江还要参加另一个会,王雪娇自己回家,到门口,看到那辆原本倚在门边墙下的自行车不见了,她大惊失色:“不是吧!公安局门口的自行车也能被偷?”
老头溜跶出来,往车棚一指:“那呢,门口哪是给你停车的地方!”
王雪娇急忙跑去,看到自行车好好的放在防雨棚下面,连脚撑也被修好了。
她推着自行车过去:“请问是哪位好心人帮我修的车呀,我得谢谢他。”
“我修的。”
“太谢谢您了!”王雪娇欠了欠身,老头摆摆手,什么也没说,便转身进去了。
市局给王雪娇安排的还是摆小吃摊,高中有晚自习,大学生晚上也会出来逛,还有不少夜班出租车司机会去那里吃夜宵,附近有很多小吃摊,她可以完美融入其中。
王雪娇还是打算卖卤菜饭,但是天越来越冷,她希望能在温暖的炉子边待着,于是决定增加一个她最擅长的项目下面条。
不管有没有人点单,下面条的水都得保持着小沸,一直开着火也很合理。
问题来了,液化气的钢瓶非常重,而且也挺吓人的,王雪娇看过好几起冬季液化气爆炸事件,都说是太冷导致管子老化变脆出的事,她只想安安稳稳的当个便衣,不想上社会新闻。
于是,她做了一个出色的决定:用煤炉!
四块蜂窝煤开小火能烧整整一夜,她多带几块煤,开中火烧一夜还是可以的。
问题又来了,要是煤炉半路熄了可怎么办?她不会点炉子。
转念一想,学呗,家里正好说今天要生煤子。
王雪娇再次把自行车踩出了风火轮的气势,一路冲回家,发现郑月珍正拿着报纸和火柴走出楼道,走向煤炉,她大喊一声:“放着我来!”
第11章
王雪娇上辈子加这辈子都没点过煤炉,连别人是怎么生炉子的,都没见过。
“你行不行啊?”郑月珍满腹狐疑地看着她。
“不试试怎么知道行不行。”王雪娇卷起袖子,就要上。
被郑月珍拦住了,她从身上摘下护袖和围裙,给王雪娇套上:“戴好!刚换的衣服,别给我搞脏了!”
王雪娇右手拿着打火机,左手用火钳夹起蜂窝煤,放在打火机上面烧。
一直烧到打火机烫得捏不住,王雪娇才松了手,煤窝煤仅受皮外伤,灰黑色的外皮,只被烧出了一点点的白,连个火星子都没起。
“哎???这怎么回事啊?不是说现在的蜂窝煤都是一根火柴就能点的吗?”
“那种煤没有加黄泥,才能烧多久啊,一下子就没了。”郑月珍把手里一叠用来引火的旧报纸塞给王雪娇:“喏,你用一根火柴点着报纸,再用报纸点煤,也算一根火柴。”
行吧,没毛病。
郑月珍指导王雪娇把蜂窝煤稍稍拎起来一点,不要把下面的报纸压死,等一会儿,煤块就点着了。
引火成功后,郑月珍又教她怎么关风门,留多大的缝可以保住炉子不灭,又不会烧太快。
试验几次后,王雪娇充满自信的准备上岗了。
卤肉的准备比较省心,调料放对之后,只要火不灭,水不干,时候到了,就好吃。
晚上王雪娇委托在派出所值夜的同事帮她看着厨房的火,第二天早上她去检查成果,味道一点不差。
十点要去市局开会,她带着一饭盒的肉过去。
路过门岗的时候,王雪娇跳下车,大大方方走进去:“你好!”
老头正在看报纸,见王雪娇进来,只抬了抬眼睛,目光从镜片上方望向她:“登记。”
“好嘞!这盒是我做的卤肉,您要是不嫌弃,就留下添个菜。”王雪娇放下那盒肉。
老头怀疑地看着她:“送我的?”
“是呀,昨天要不是您帮我把自行车修好了,我妈能骂我二十年。”王雪娇笑道,她抬腕看了看表:“我得赶紧走了,再见。”
老头看看饭盒,又看看她一溜烟跑进办公楼的背影,板着的脸变得有些柔和,嘴角微微上扬。
会议内容是强调行动目标、遇到紧急事件的处理方案,然后就是分配值班时间,以及分配对讲机。
刘智勇特别强调:“这是特批才配发的,要爱护!小心点!不要弄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