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9章

  虽然,这些神人的本硕专业未必相关,但是,他们的硕士、博士导师看到各位“门内诸神”的科研成果,怎么着都得要问一句“你本科导师是谁?”
  这些学子们,在学术界对他毫无威胁,但在教育界让他身败名裂!
  何教授心有戚戚:“那个大豆苗黄化的后面有进度吗?是不是在不遮光的情况下能生出韭黄?我还挺喜欢吃。”
  “你这个思路……特别啊!”菌菇专家抚掌大笑,继而又变成苦笑:“有时候真羡慕他们的才华,随手就能做出我弄不出来的东西……就是不能复刻。”
  当第一茬蘑菇全部种出来的时候,何教授还没弄出新配方。
  这不能怪何教授太慢,都怪蘑菇长得太快。
  第一批种蘑菇积极份子是不想沾染贩毒业务的女人们,她们凑钱雇车去市里卖,刚开始没人买,她们叫卖了半天,只有围观的路人,没有付钱的客人
  并不是所有人都有电视剧里那样的好运气,可以刚好遇到识货的客人,一次全买走。
  她们站了一整天,一无所获,怏怏地回来。
  见她们装满了一车蘑菇过去,到下午又装满了一车蘑菇回来,村里其他没种蘑菇的人都在嘲笑她们:
  “哎~没有挣大钱的命,就不要想那些事,现在把男人撞命钱都赔进去了吧。”
  “她们那些女子,心太高,连男人都挣不着钱,她们还想挣?”
  “幸好我没种,不然,现在赔得哭死。”
  卡车司机是镇上的,他回来以后,也把女人们种的菇一斤都没有卖出去的事情向周围人广播。
  镇上人的态度跟村里人也差不多:这种没见过的东西,还卖这么贵,谁要买啊。
  本来有几户见着出菇了,也犹犹豫豫地向菌菇教授打听具体要多少投入多少钱,大概多久能见着回头钱。
  结果现在一看是这结果,立马跟教授说不干了不干了。
  菌菇教授很难过,不过他也没办法,他只管解决技术问题,又不管销售。
  以前都是何教授来找他抒发心中郁闷,现在轮到他去找何教授了,偏偏何教授还在实验室里,没空出来理他,更郁闷了。
  邪恶“拿摩温”王雪娇正好来看看何教授的进度,看见菌菇教授哀怨地走出来,便问道:“怎么了?蘑菇都变成人跑了吗?”
  教授苦笑一声:“要是那样就好咯……”
  没有何教授当倾听者,王雪娇也一样,他把事情告诉王雪娇,王雪娇眨巴眨巴眼睛:“不能吧……是不是卖的太贵了?”
  “不会,我们测算过的。”
  王雪娇想了想:“可能,是吴忠市的消费能力不太行?要不,去银川?反正就两百公里,早点出发,一脚油门就过去了。”
  菌菇教授干笑几声:“你这一脚,挺用力啊。”
  现在宁夏整个的交通都一言难尽,首府银川在自治区内的地位,绝对比绿藤在汉东省的地位高,然而,就是这么一个首府,城市里的地面甚至不是沥青的,而是炼油厂出品的多蜡重油铺成。
  别的地方,那就是砂砾和灰土。
  早上六点从银川出发,下午四点到同心县城。
  两百公里,要走十个小时,人坐在车上,微信步数能颠出三万步来。
  王雪娇当时从银川过来的时候,躺在张英山的腿上睡着了,下车时也没看时间,对她来说,确实就是“一脚油门”。
  “啧,我就说么,要想富,先修路。”王雪娇摇头。
  现修当然是不可能的,王雪娇眨巴眨巴眼睛:“其实,下午四点也成吧,人类是要吃晚饭的。看看银川人民的晚饭是几点钟买菜?再说,就算隔一夜,不是也看不出来有什么问题嘛?”
  教授看她一脸认真,叹了口气:“去市里都没卖出去,去首府再卖一次,要是再卖不出去,我怕她们再也不愿意种了。”
  “我觉得,应该能卖出去,是她们操作的方法有问题。”王雪娇笑笑,“我去找她们说。”
  王雪娇去的时候,女人们正在唉声叹气,还有人在抹眼泪。
  当初教授跟她们说的鲜菇价格可好了,说能卖到三块五一斤,实在不行,还有罐头厂保底,但是罐头厂的收购价就很低了,一块钱一斤。
  不能让她们快速收回投资菇棚的钱。
  这也不能怪她们,她们是真的等不起慢慢来,做不动时间的朋友,没办法享受价值投资。
  贫瘠的环境,让她们习惯性短、平、快地赚到钱。
  如果告诉她们:你有两个选择,一个是现在立刻马上能得到一百块,或者,十年以后能得到一个亿。
  她们绝对选择一百块。
  王雪娇低头从框子里捡起一个蘑菇:“哟,这菇长得真不错~”
  女人们无精打采地抬头看着她,苦笑道:“你别嘲笑我们了,要是真不错,怎么会卖不掉。”
  “因为你们卖的方法不对。”王雪娇挑眉一笑。
  女人们不解:“怎么不对啦?”
  她们没卖过蘑菇,可是卖过土豆和玉米啊,不就……往地上一摊,有人过来问,就卖呗。
  有人犹豫开口:“是不是我们卖得太贵啦?”
  “我问过了,不算贵。”
  女人们更忧郁了,要是种不好,那是自己的问题,改进方法;要是卖得贵,那就降价嘛。
  现在又不是不好,又不是贵,那就彻底没办法啦。
  王雪娇指了指蘑菇:“种出来以后,你们自己吃过吗?”
  “没,哪舍得吃,摘下来就送上车了。”
  王雪娇笑道:“所以,你们种了半天蘑菇,唯一一次吃蘑菇,还是吃的罐头蘑菇?”
  “是啊。”
  “好歹自己先尝尝,不然都不知道跟人说什么。你们也可以多试试不同的做法,找个香味最浓的,去菜场炒给别人吃。”
  “啊?”女人们都惊呆了。
  王雪娇看着她们惊讶的表情,问道:“怎么?市里的菜场是不让用火吗?”
  “不是,有卖炸丸子的,都是现场炸。”
  她们只是惊讶于王雪娇提出的在菜场炒菜?这是什么疯狂的路数?
  自古以来,都没有这么卖菜的,不都是吆喝两声,自卖自夸一下。
  王雪娇点点头:“对啊,又贵、又不熟悉的东西,一般人是不会买的嘛,让人尝尝呗,他们又不能端着碗蹲在你们的炉子边吃到饱,最多吃一两片,亏不了你们多少钱的。”
  王雪娇还教了她们几句广告词,什么营养丰富、富含氨基酸、比味精强,是天然的味精,吃了不口渴。
  女人们根本听不懂什么叫氨基酸,那是什么玩意儿?富含又能怎么样呢?
  不过她们现在算是被逼急了,管它是氨基酸,还是浓硫酸,只要能卖出去,说什么都行。
  现在气温还不高,摘下来的蘑菇只要不被太阳猛晒,能再坚持个两三天。
  第二天一早,她们又满怀着希望,雇了车往市里去了。
  这次,她们不仅带了蘑菇,还带了小煤炉、炊具和调料,等她们走后,几个庆幸自己没种蘑菇的人还暗暗嘲笑她们:“这是打算卖不掉了,自己吃掉吧。”
  到了菜市场,她们按照王雪娇出的主意,支起了炉灶,当众切片,开始炒蘑菇。
  逢人就邀请试吃。
  刚开始效果不好,因为……她们习惯尝菜是直接怼着嘴,或者用手抓,来买菜的城里人哪能伸手抓,那得多脏啊。
  还是一个城里人提醒了一句:“闻着挺香,怎么没牙签啊,手抓不卫生。”
  她们才顿悟,原来还可以买牙签这种东西。
  用牙签挑着蘑菇片挨个派送,免费的东西,来买菜的人都乐意尝一尝。
  有人问价了!她们小心翼翼地报出跟昨天一样的价格,心虚极了,只要这位大姐说一个“贵”字,她们立马降价。
  买菜的大姐想了想:“先来一斤吧。”
  ……
  傍晚,她们回来了,大半车蘑菇卖得精光。
  几人满脸笑容,红光满面,手里拎着从市里裁回来的布料、新奇零食、文具练习本……简直比过年前的大采购还大方。
  有邻居惊呼:“买这么多东西?日子不过啦!”
  女人们开心地笑:“我们有聚宝盆!今天花完,明天还会有!”
  ·
  ·
  派出所里,王雪娇正和同志们开会。
  市局里借调来的同志已经感觉到韦州镇的情况不对,并不只是普通的一个乡镇那么简单,特别是那个药厂,怎么会有那么多客户,这很不合理啊,什么减肥药值得在这蹲守这么久?
  他们把心中的疑问说出来,想问问其他人怎么看。
  张英山、帖木尔、韩帆和钱刚毫无义气,他们直接说自己是外地人,对本地的风俗不熟悉,没感觉到有什么问题。
  石生是本地人,他没法装,但是他不敢说,他把目光投向王雪娇。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