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3章
其实按照何教授的工作效率,一天就能出一吨。
但是,我们何教授哪能做得这么快。
越快越不值钱。
再说,上班不摸鱼偷懒,还叫上班吗?
工厂的管理者,依旧是“提供配方”的张英山。
流水线上的人只在第一天见过周大。
他们亲眼看见周大对王雪娇恭恭敬敬。
等他们进了厂之后,又发现一个秘密:余小姐对那个大胡子监工颇有兴趣,不时来生产线上转一圈,搂腰、偷摸、拧鼻子、吹耳朵……
反正,怎么看都是余小姐对张英山很有兴趣,张英山要是不高兴,一定会对她吹枕头风。
在工人们的心中,张英山的要求,就是圣旨,千万不要得罪他。
否则余小姐来了,他们吃不了兜着走。
当初招人的时候,张英山专门挑了一批这辈子没上过学的人。
这些工人什么都不懂,甚至好些人不识字,就认识自己名字,还有“男”“女”。
生产线是王雪娇要求的全自动流水线,工人要做的事情就是把料扔进去,把吐出来的药盒装到纸盒里。
至于那些白白黄黄的原料是什么东西,纸盒上写着什么,他们不知道,也不关心。
投料、产出、包装、下班、吃饭、睡觉,什么都不用想,到月底保准能拿工资。
这比背朝黄土面朝天舒服多了。
哪怕不如种蘑菇、种土豆赚得多也无所谓。
·
·
前几天,一份来自墨西哥的采购要求被某大型药企内部的情况员截获,发给冯老。
订单标的物:清亮感冒胶囊。
订单数量:一千箱。
订货人是这家药企的海外销售经理叶永真。
这个清亮感冒胶囊,其实就是康泰克的仿制药,主要配方几乎差不多。
里面那味用来驱寒发汗、缓解咳喘的麻黄当然是必不可少的。
收到消息的王雪娇撇撇嘴:“我就不明白,他们为什么不能直接搞麻黄草,要么合成嘛,非得装模作样买感冒药……难道他们还是环保少年,嫌污染环境?”
“也可能只是合成不出来。”何教授说。
在刘招华之前,多少正规大型药企为了突破麻黄草的制约,致力于琢磨人工合成,有的企业琢磨了四年,都没合成出来。
至于提炼,周大第一次失败的悲剧犹在眼前,对于小作坊来说,想要从麻黄草里提炼出纯度到位的麻黄碱,并没有那么简单。
韦州制药的一条流水线开始日夜不停的生产,几千年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本地工人们,终于见识到了什么叫三班倒。
他们倒班倒得挺开心。
小夜班额外给五块、大夜班额外给七块。
有人甚至企图上二十四小时,被张英山断然拒绝了,说猝死了还得把他的尸体抬出去。
一千箱何教授牌清亮感冒胶囊,很快从流水线上下来,打包完成,奔向大洋彼岸的墨西哥。
叶永真完全没有看出来胶囊有什么问题,他找人剥开胶囊,提取麻黄碱,开始生产冰毒。
这批货的买家是古兹曼。
最近这位墨西哥最大的毒枭跟美国cia翻脸了。
但,只是跟cia现任当家人翻脸而已,并不代表跟所有人都翻脸,毕竟cia内部也有那么多人想干掉现任当家,自己上位。
这个不行,就换一个。
换人,需要有实力。
武力是实力,金钱也是实力。
古兹曼急需出货,弄到一笔钱,把与他合作的人抬上去。
·
·
刘招华说过,他可以一天生产一吨冰。
何教授当然也可以,只是……打工人给合法商人打工都要划水摸鱼,给毒贩子打工那么积极又是何必呢。
他每天都控制产量,时不时还要停工抽样检查。
问,就是要保持质量稳定。
要确保一切数值是一样的,免得生产出来垃圾,那可就卖不到二十万了。
穆施塔施法实在等不及了,他决定先把集资的两千万直接兑换成冰毒,把它运出去。
毒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算是快消品,就算是什么绝世好货,也不能等这么长时间。
周大很遗憾,不过相信这批货出手以后,穆萨一定会做回头客,以后不愁没有生意做。
现在生产线马力全开,也就只够交付穆萨一个人要的货。
穆萨是一个人来的,不过,他在国内有不少认识的人,包括那三个在帖木尔任务名单里的狂信徒。
他需要借用狂信徒的人力,帮他把那些货运出去。
按说这并不难,同心县和隔壁甘肃的三甲集都是“旱码头”,每天往来人极多,往人流量里再多加几百个人完全不是问题。
就算警察知道这里有几千个人都是毒贩子,也不可能设卡对所有人进行搜身查包,警力不允许,要这么查,几天几夜也查不完。
三个狂信徒自己也需要有人运货出去,他们从新疆、甘肃叫来大量的狂信徒。
狂信徒们连在闹市杀人都不怕,何况贩毒这种被抓机率小很多的事情。
来了好多帖木尔的任务目标,帖木尔好像老鼠掉进米仓,与狂信徒们攀关系,很快与狂信徒们打成一片。
他把与狂信徒们的对话都记下来,调查他们来自哪里、是什么身份背景、都是听谁讲的课,以及对真神到底有多忠诚。
问完以后,帖木尔心中十分沉重,不打听不知道,竟然在无人注意的时候,已经被渗透这么严重了。
不仅新疆有狂信徒,甘肃夏河那边还有另外一款狂信徒……种族不一样,背后支持他们的力量是同一样……
白头鹰,又是你!
帖木尔心情复杂,本来获得了这么多资料,他应该高兴的,但是这些资料证明斗争形势比他以前所知的要严重许多。
过去他只觉得是有几个活得不耐烦的人跳出来闹闹事。
现在,他从收集的情报里看见了一张大网。
一张对中国进行全面围剿的大网。
意识形态的斗争一点都不比几十年前轻松,反而变得更加隐蔽。
被勾出来贩毒的狂信徒,肯定只是一小部分,他们不可能拿出全部力量只为这一件事。
他甚至发现有好几个人来自自己的老家,那个在他心中非常世外桃园的地方。
那里居然都能潜伏这样的人。
帖木尔假装跟那些人心往一处想,不时抱怨几句,很快,就有人得意地炫耀起自己的丰功伟绩,吹他们是如何趁乱搞事,混水摸鱼,把小事扩大化,只要稍微有一点动手的征兆,他们就会在人群中间动手打、砸、抢。
把本来可以和平处理的事件变成暴力伤人,自古以来,快速解决伤人事件的手段就那么几种。
到时候,自有人来负责拍照、写稿、发布到海外等等一条龙服务。
帖木尔对世界史不太熟,王雪娇不仅对世界史很熟,对各种“之春”也很熟,也见过相信这些宣传的人。
对于帖木尔在收集情报时的心绪变化,王雪娇已经经历过。
她能很平静地对帖木尔说:“没事,都是太穷给闹的,以后会不一样的。”
帖木尔只当她是随便说一句对未来的憧憬:“是啊,以后会好的。”
他叹了一口气,继续认真汇总和分析那些数据,他要尽快把信息上报,交给冯老统一安排。
现在狂信徒的网络已经铺得这么大,只要有人一声令下,分布在各个角落里的人都会跳出来动手。
必须赶在他们前面。
穆萨和三个狂信徒是周大最重要的客户,他们要的货占用了工厂至少两周的产量。
他们这条线涉及到反恐,便由专项治理专家帖木尔亲自盯着。
·
·
缉毒如会计做账。
会计账上要是发现少了几千万,反倒不慌,多半是少记了某一项。要是发现这边少了几块,那边多了几十……那就很烦人了。
缉毒,大多数抓运大货的都是靠线报,只要线报精确无误,一抓一个准,成果还很显著,写报告都兴高采烈。
从七万多吨的面粉里扒拉出两百多公斤海洛因都扒得喜笑颜开。
对于那种几十克、几把小糖片的,就很烦了,盯也不好盯,搜也不好搜。
最烦的是本来他们带的是足够枪毙的五十克以上,劳神费力地盯了半天,结果,贩毒的人自己就是个以贩养吸的,运输半途,监守自盗,来两口嗨一下,活生生把五十克给抽成了四十多克。
但是能不管他们吗?
当然不可能。
这些人,就是王雪娇来负责收拢,她也想一票干个大的,遗憾的是大鱼被她送给帖木尔了:“人生处处都是二八定律呢。”
也就是,百分之二十的人掌握着百分之八十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