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5章

  尤其以丹尼尔笑得最灿烂。
  王雪娇看着他的笑脸,想起他无奈地看着自己那张骑熊p图,说:“我有那么多认真工作的正经照片,怎么网上只有这种。”
  hoho,摆拍千万张,不如灵感一瞬间。
  欢迎晚宴在热情、友好的氛围里结束了。
  ·
  ·
  王雪娇只负责亮出身份,转手倒卖。
  其他的杂事都由蔡建明负责处理,比如接货,办手续,结果到现在,货还没到。
  为了避免中国大陆的检查,蔡建明选择的是海运。
  原计划是卸在俄罗斯的远东港口,再从铁路运过来。
  按照他的计划,十天前,那船货就应该到港,但是,东海那边出事了,于是,海运受限,所有商船渔船暂时停航,货卡着半路动弹不得。
  那些东西,在路上多一分钟,都有被发现的可能。
  蔡建明骂骂咧咧,抱怨东海那里又在搞什么飞机。
  巧了,真的在搞飞机。
  朝鲜搞核实验,美国第七舰队派了“小鹰号”航母过来探探虚实。
  自抗美援朝开始,美国每次说跟朝鲜不对付,总要捎带着戳中国一刀,这次也不例外。
  航母锁定了路过的中国核潜艇,双方飞机在空中对峙,最后以中国的苏27飞行员激活了武器瞄准雷达系统,并以决意撞过去的姿态让美方放弃了继续挑衅的打算。
  这件事蔡建明知道,他以为黄海的事情了结后,至少得再过几个月,才会发生一点什么,谁能想象。
  他开开心心订了货仓,高高兴兴准备了货单,哼着小曲交了钱……
  “库叉”,美国人又来了。
  10月27日,青岛雷达站的哨兵被雷达屏幕上的回波震惊了,满满一屏,将近两百个不明物体。
  绝对不是鸟群或是别的噪音干扰,它们有固定的飞行轨迹,从东北往西南飞,齐齐整整,绝对是有组织有预谋的飞行编队。
  这是什么动静!
  有外军要来空袭了吗!
  这么多飞机,怎么就无声无息的来了,怎么就一下子飞到这么近了才被发现?
  它们是哪里来的?冲绳基地?关岛基地?
  能在雷达上显示那么大一片,至少说明它们不是b-2,再说,美国也没这么多b-2……
  地面指挥员一个头变成两个大,他努力冷静了一下,马上派出一架“歼七”和一架“苏27”一起升空,到雷达屏幕显示的地方去看看,再派了四架战斗机,做为策应。
  与此同时,各级领导紧张开议商量对策。
  这么多敌机,能拦得下吗?拦不下怎么办?
  如果真的有这么多飞机,它们肯定不是来玩的,要不要紧急疏散沿海城市的居民?
  全中国最早在固定日子响警报城市是沈阳,1995年的9月18日,其次是南京,1996年的12月13日,第三是重庆,1999年的6月5日。
  分别对应的是“九一八事变”、“南京大屠杀”、“重庆大轰炸”。
  其他的城市都在千禧年之后才陆续开始,分别纪念自己城市在战争中受到的荼毒,比如福州的4月21,济南的5月3日,武汉的10月25日。
  要是在1994年突然发空袭警报,能反应过来的大概只有两种人:
  军迷、八十岁以上,跑过警报的老人家。
  普通人只会好奇的站在街上东张西望,就算人已经在地下人防设施里了,也得跑出来到处打听:“怎么了,怎么了?什么东西在响?”
  要疏散一群最多只在电影里听过防空警报的人,是一个有着相当技术难度的任务。
  飞行员在升空之前,已经做好了牺牲的准备,对方是近两百架飞机,一人发射一枚导弹,就算是“红男爵”也难逃一死。
  当飞机到达雷达波显示的范围,但见蓝天、白云、金灿灿的阳光……
  “什么都没有?!”收到飞行员回报的雷达站众人都懵了。
  有人摘下眼镜用力擦了擦,有人揉了揉自己的眼睛,有人企图伸手拍打雷达屏幕……
  清清楚楚的一团光点,还在飞呐!
  怎么会什么没有?
  可怜飞行员睁着他那超强视力的眼睛,“上穷碧落下黄泉”,眼睛都要瞪脱眶了,结果依旧是“两处茫茫皆不见”。
  见鬼了?!
  来的不是外国人,是外星人?
  还是美国人发明了字面意义上的“隐形飞机”?
  去探虚实的飞机落地,雷达屏幕上的光点依旧在。
  看不见的敌人比看得见的敌人还可怕,要是能看得见,好歹还知道他们到底想干什么。
  现在连对方是人是鬼都不知道……不行,不能这样被动。
  指挥官下令:“他们的飞行轨迹似乎不是要往内陆来,一直固定在海岸边,再飞一次,查清楚。”
  飞机再次升空,这次,雷达上什么都没有显示,歼七飞行员凭着妈生眼,远远看见了一个亮点。
  往前追了半天,确认那是一架飞机,个头不大,就一架,见歼七追过来,它往云层里一钻,就不知道上哪去了。
  亮点消失的方向,再往前,赫然是“小鹰”号航母编队。
  紧接着,满屏的雷达回波,就这么从屏幕上消失了。
  军区初步判定这一定是从航母上放出来的某种干扰飞行器。
  他们将此事通报全军,一时间,东部地区、南部地区所有航空师都进入了一级战备。
  两天后,绿藤辖区也撞见“鬼”了。
  他们遇到的事情,比青岛雷达站更诡异:有一部分雷达的屏幕上有且只有一架飞机,另一部分雷达上有密密麻麻的回波,怎么看都有七百多架。
  哪怕知道大概率还是电子干扰机在工作,但也得派人亲自到现场去看一眼。
  七百多架飞机……谁敢赌它们只是虚伪的电子信号,而不是携带实弹的真机。
  这次绿藤方面情绪比较稳定,只派了一架飞机上去,果然,又是只有一架小飞机,这次的距离近了一些,飞行员能够大概看清它的长相。
  回去以后,飞行员从已知美军电子干扰机里扒拉出了他在天上看见的那个玩意儿——ea-6b型“徘徊者”电子作战机,曾在海湾战争中,切断了伊拉克军队的通讯,让前线和后方无法联络,变成瞎子和聋子。
  那个时候只看见伊拉克挨揍,国内并不知道它真正的能耐,这几天可算是见识了。
  美国人派出ea-6b转两圈,看起来它并不想马上开战,只是想恶心恶心人。
  就是这么一恶心,让所有指战员都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这两天是纯幻影,下次呢?
  敌军悠闲自在的用假信号“声东击西”,引得真战士疲于奔命……想想就很窝囊。
  在本次华东空中特情事件中,唯一有破局表现的就是歼七飞行员的眼睛,以及绿藤某雷达站那些只显示出一架飞机的雷达们。
  那批雷达正是王雪娇以“琥珀屋”的消息交换来的,俄罗斯最先进的九台雷达。
  前几个月,它们还在被王雪娇激情辱骂:“连区区b-2都探不着,要你们有什么用!白白占地方的废物!早知道我就应该用琥珀屋去交换黑水城古董了!”
  现在,它们用实力证明了,它们还是有点用的。
  如果没有对比,这次事件只会让人觉得技术代差太大,急不得:“唉,我们技术是落后,没办法,慢慢来吧。”
  但是,这次不一样,苏联都倒闭了,俄罗斯都“休克”了,它们还能造出这么强的雷达?
  顿时让十四所的人燃起了希望:半死不活的都可以,那我们也可以啊!
  被王雪娇打包装来的乌克兰专家们中的雷达专业人士悄然被移到十四所,开始了基于电子战的雷达研究。
  王雪娇到了空军司令部讨论方便面问题的时候,才听说发生在华东沿海电子战的全过程。
  消息来源是合法渠道,此时中俄关系挺好,1991年,俄罗斯先把西伯利亚的9平方公里还来了,1994年又还了5平方公里给珲春。
  虽然雷达的来源不能放在台面上,正大光明的让全世界都知道,不过身为使用者,偷偷跟卖家交流使用心得,以便卖家继续提高水平、勇攀技术高峰,还是可以有的。
  王雪娇以为自己只是来解决方便面的问题,没想到先听到了这个大消息。
  行吧,也挺好。
  早点开始研究,早一点赶上,不能总惦记着买别人家的东西,连一言不合就敢随便侵略其他国家的美国人都嚷嚷着要让制造业回归了,可见指望“地球村”的集体合作制有多不靠谱。
  王雪娇唯一开心的事情就是琥珀屋没白给,现阶段能测出电子战飞机的雷达,比文物有实用价值。
  俄罗斯人在感到骄傲和自豪之余,也有一个疑惑:
  “雷达能测到美国佬的干扰机是好事,但是,为什么中国人会拿到我们最新型号的雷达?”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