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6章

  其中一艘就是10月从黄海测到中国核潜艇的声呐船。
  正是由于他们的存在,才让美国航母有机会派出反潜机,对核潜艇进行了七次模拟攻击,而潜艇毫无反抗之力。最后空军决定玩命,美军才肯走。
  后来,也是他们得意地向全世界宣布:“中国的潜艇一下水,吵得整个太平洋都能听见。”
  要不是因为这事给采购团极大的压力,马团长也不会在讨价还价的时候束手束脚,生怕交易谈不成。
  探测船在美领馆被炸以后突然决定再次来到太平洋水域,是巧合,还是因为原本已经稳稳落袋的数据突然出现了意外,才不得不启用的备用计划?
  所以,王雪娇确实有效的防止了一起严重的泄密事件,防止十亿美元打水漂。
  就是手段激烈了一点。
  哎,为了十亿美元,也不是不能理解嘛。
  年轻就是要气盛,不气盛叫什么年轻人,随便批评批评,罚她亲笔写立功事件的情况说明和思想汇报就行了。
  想到王雪娇又想要拿奖章,又不想写工作汇报的纠结表情,冯老的心情才稍稍平复了一些,抱起狗剩:“乖宝宝,爷爷带你出去玩!”
  ·
  ·
  跑出去的人们都没有想到,圣彼得堡的局势这么快就恢复了正常。
  程中盛也带着他的学生和设备回来了,王雪娇把公文包给他:“有人托我带给你的。”
  “给我的?谁?”程中盛困惑地看着硬盘。
  读取硬盘信息之后,程中盛盯着屏幕的眼睛陡然睁大:“他怎么舍得给我了?”
  “什么?”王雪娇困惑地看着他。
  “没什么,是一些……可以用来评奖的资料,这人是一个教授,我以前问他要过几次,他都不肯给,大概是怕我抢他的诺贝尔奖。”程中盛编谎话的技术显然不太高明,想词的时候,停顿时间太长。
  王雪娇:“哦,这到底是什么玩意儿?”
  看着眼前这个缅甸人,程中盛犹豫片刻,还是没说真话:“一些无聊的物理资料,你不会感兴趣的。”
  “说说嘛,我想听听有多无聊。”王雪娇眨巴眨巴眼睛。
  “风洞,很没意思。”
  单纯的风洞是挺没意思的,王雪娇随口问道:“风洞啊,能超过10马赫吗?”
  程中盛努力控制着无奈的表情,外行人!一看就是外行人问的问题!
  10马赫的风洞,那是什么概念!
  到现在中国的风洞还没超过5马赫的。 ?“怎么可能,5马赫就已经是高超音速风洞了,就连美国也是今年才建成了一个,技术很难突破的。”
  王雪娇实在难以对5马赫产生敬意,她认识的中国风洞已经是30马赫的了,其实她对这个速度还是不太满意,从北京到纽约,需要15分钟,15分钟,还是太久了,什么时候才能像春节抢火车票那样,按毫秒计?
  程中盛看着她不以为然的表情,心情大概就像看见有人说“打老虎还不简单,它扑过来,我一个闪,再一个滑铲,它不就摔倒了吗?”
  “好吧,那我会看到你拿诺贝尔物理学奖吗?”王雪娇决定退而求其次,中国人能拿个诺贝尔奖,她可以与有荣焉。
  “一定不能。”程中盛老实承认,他的研究方向是电子电路……而不是物理。
  他来俄罗斯也是要学习这方面的内容,这属于风洞实验中最最最微小的一环,甚至都不算是核心内容。
  不过他相信,每一个组成大项目的环节都好一点,成功率就能提升很多,没有一项努力会被辜负。
  几年后,报纸上出现了一个名字巨长的研究成果《世界首座jf10氢氧爆轰驱动高焓激波风洞完成验收》。
  它是研发30马赫风洞的基础,是东风家族提速的基础,有了它,才会出现东风家的plus、ultra、max、改。
  王雪娇的眼睛一次没读顺它的名字,完全没想到这事跟她有什么关系,就直接略过去研究香港回归的八卦了。
  ·
  ·
  圣彼得堡打完了,格罗兹尼的战争刚刚拉开序幕。
  俄军依旧使用的是简单粗暴的炮弹洗地战术,这种战术,对大量平民造成了伤亡。
  于是,机智的车臣人请来了世界各国的记者,让记者们亲眼看见残虐狂暴的俄罗斯人是怎么对着医院、学校、居民区进行无差别地毯式轰炸的。
  这件事,确实造成了俄罗斯在世界舆论上的巨大危机,导致第一次车臣危机打得十分狼狈。
  只不过,在这个故事的世界里,多出了一个意外的人,王雪娇把车臣人弄进美领馆的操作,让最爱挑事的美国人实在无法像标准时空中那样,狂踩俄罗斯丧心病狂无人性。
  毕竟车臣人刚刚丧心病狂无人性地炸了他们驻圣彼得堡的总领事馆。
  如果被炸的只是保安、司机、厨师这些低身份的人,cnn之流依旧能不要脸的鼓吹:车臣人民争取独立自由而被残酷镇压等等。
  偏偏领事和副领事,以及等等高级官员也受伤了,并且美领馆在被袭击的第一时间,就有大量记者赶到。
  包括驻圣彼得堡的cnn记者,为了抢新闻,他们采取的是现场直播。
  拿不到一手新闻的其他各国媒体都跟着疯狂转播。
  现场美领馆的人痛骂车臣人是恐怖分子,是恶魔,这些画面和声音,早就传到世界各国观众的眼睛里去了,这会儿要是再说他们是争取自由民主的英雄,就算是cnn,也没有这么厚的脸皮。
  在美国本土,恽诚正在为王雪娇写请功申请,努力瞎编她如何大破车臣恐怖分子的阴谋,带人从尸山血海中救出领事馆工作人员的过程。
  恽诚的报告写得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要是拿去给好莱坞编剧,最多改个20%,就能去找赞助商,拉起一个班子,开始筹拍。
  在圣彼得堡这里,却有人对王雪娇的身份产生了怀疑。
  怀疑的人是为俄军军方设计导弹电路图的工程师列夫。
  他的真实身份是车臣的间谍。
  其实他一直在莫斯科长大,只有祖父是车臣人。
  但是在他小时候,祖父一直在说车臣不属于俄罗斯,我们高加索人种比他们高贵之类,这些话在他心中埋下了一颗种子。
  苏联解体以后,无数加盟国纷纷宣布独立,他也认定车臣就是被俄罗斯强抢的,车臣也应该独立,独立了以后,他就可以回到车臣,获得更好的生活。
  为了实现这个伟大的梦想,他悄悄与压根就没有踏足过的“梦中老家”联系,表示愿意效命。
  研究所设计中心接到电路板的设计任务之后,他打听到这批货是装在导弹里的,当时便决定对它动一动手脚。
  “梦中老家”的资助人是美国,史密斯专员决定助力每一个梦想,找到他们在太平洋第一岛链上同样想独立的另一批人。
  列夫与蔡建明见面的场面简直就像是失散了多年的手足兄弟、挚爱亲朋。
  他们互诉想要独立的梦想,越说越有,恨不能当场结拜。
  怀着同样的梦想,他们便想出了在设计逻辑上动手脚的绝妙主意。
  一切都很顺利,俄罗斯军方负责验收的人,根本就没有看出那些线路过电感代表着什么,反正跑通了模拟,第一次的实验室实物测试也没有任何问题。
  前三次的货都没有问题,之后就是车臣战争开打,大量的导弹被生产出来,根据原定计划,电路板上的屏蔽电感应该已经被换成非屏蔽电感了,导弹的击中率应该断崖式的下跌,不应该高于百分之五十,为什么依旧有百分之九十的击中率?
  这个时候蔡建明已经觉得自己大功告成,跑回老家向上级报功去了,完全不知道计划出了问题。
  列夫只得自己调查,他借口去工厂巡视的机会,拿起了一块电路板,发现电路板上的布线已经不是他设计的那样,晶振和陀螺仪在远离电感的地方,确保外溢的磁力线不会影响到元器件之间的通讯交互。
  导弹的命中率也因此不会受到影响。
  列夫大怒,寻找到底是谁出的主意改的线。
  一层一层的找上来,最后落在了猛虎帮的头上。
  但是,余梦雪是中央情报局钦点的接货人,列夫也不敢轻易对她下手。
  列夫决定继续追查,立志要找到这个坏了他复国大业的人。
  查来查去,列夫被弄得越发困惑,余梦雪明明是被中情局派来的,怎么又跟俄罗斯情报局有往来,还与一个中国籍的访问学者有往来,那个学者正是研究单片机和电子电路的!
  列夫心中隐隐生出一个想法:“余梦雪,不会是三面间谍吧?”
  他决定亲自试探一下。
  列夫以军方调查员的身份接近王雪娇,问电子厂对提高导弹的命中率还有没有其他的建议。
  王雪娇困惑地看着他:“建议?代工厂能有什么建议,不是你们给你们图,就按什么给吗?”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