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算了,用过的招数不能用第二次,他回头想想别的法子,总不能让士兵受苦嘛。
  想到这里,他心中一叹:还得是兵痞子,他们就是吃了太正经的亏。
  弘安帝:“……”
  他死亡凝视着周涉。
  周涉无语凝噎,辩解道:“陛下,钱给臣用用,总比拿去败家好啊。”
  骗点钱怎么了,他也是个老黄牛而已。
  何况你的好儿子不败家才怪,放我这里,那才叫物尽其用!
  【他们在这里过得,那叫一个乐不思蜀,简直不想回家。一不小心,还拿了个工作标兵,荣获奖章,都快要升职小组长,简直就要奔上人生新巅峰。
  两人于是开始互相试探:“兄弟,你觉得这里怎么样啊?”
  两个人都怕暴露,另一个人也说:“挺好啊,你觉得呢?”
  “你就说有没有咱们太子殿下好吧?”
  “勉勉强强嘛……”
  然后他们对视一眼,看穿了,原来你小子也是个二五仔!】
  第41章 天下大乱,自此开始
  五皇子:“?”
  他懵了。
  什么东西啊?到底谁找来的刺客,你们有职业素养吗?
  他还想问问,为什么天幕羞辱他的手段,总是层出不穷?
  【于是某天,趁着中宗巡查,这两人麻溜地拦车了,呲溜一下跪在地上,当场投诚。】
  天下人听到这里,无不哄堂大笑。
  弘安帝的手忍不住开始颤抖。他这个五儿子也算是五毒俱全,说他心狠收手辣都不及格,派人行刺,不找点稳妥的人吗?
  软弱都比灵机一动干蠢事好!
  周涉:通常我们不管这叫叛变,这叫择主而侍。
  谁叫他们在我这里更开心。懂不懂福利顶级、绩效透明、办公室氛围和谐、有较强的上升空间的含金量?!
  跳槽怎么了,谁家牛马不跳槽。
  【他们哭哭啼啼,先禀告自己的身份,然后一骨碌说出了太子的打算,反正都是一些老生常谈的话题,这里直接略过。
  在最后,他们也向中宗透露了京城的情况,再次证明怀乐驹所言不虚,其中尤其提到一条:老皇帝病得不轻是真的,但不止是不轻,其实是已经快不行了。】
  周涉心中一寒。皇帝若去世,天下只怕立刻就要乱,纷争乱世已在眼前!
  难怪五皇子如此着急。恐怕他日思夜想,都担心自己带着大军冲进京城,将他从心心念念的皇位上拽下来。
  可惜他的算盘打错了。
  人才只能为英雄而用,虽然现在的自己还不够成熟,但他仍然可以恬不知耻地说一句,未来天下的人才,就该是他周涉的。
  就算不是他的,也绝对不会是五皇子的。
  而且……宫中秘事,为什么会传到刺客耳朵里?五皇子当真废得让人惊讶。
  【中宗听完这个消息,对他们大加赞赏。但两名刺客该怎么办呢?
  身边众说纷纭。有人说,能叛变一次就能叛变第二次。也有人说,投降之人,就是因为咱们老大这里好,你杀降,以后人家都不敢投降了!
  中宗沉思片刻,最后他表示:既然你们主动投诚,那么我就给你们升职,以前的事情既往不咎,现在……你们就是我的亲卫了!】
  “嚯,这胆子倒是挺大!”
  放到身边,万一人家只是装的,那可就倒大霉咯!
  毕竟之前也出过这种事情嘛。
  “其实……倒也未尝不可……”有人想了又想,勉强理清思路,“如果真是诈降,人在身边,处理起来也快,只要当心,千万别放松警惕就是了。”
  说得还挺有道理,不过为什么,他们似乎逐渐偏向了中宗的立场?
  【五皇子其实是个很好笑的人。为什么这么说呢,我讲一个笑话给大家听听。
  史书上记录,他不学无术,对政务一窍不通。每次群臣商议,一群人叽里呱啦说一个时辰,五皇子就坐在首位上,边听边点头,情绪价值拉满。
  但实际上他一个字都没有听懂。等到臣子问“请太子殿下示下”的时候,他就做沉吟状,对臣子说:“此事还需要多加考虑。”
  等到散场,他回去和几个近臣说:“诸君多多费心。”自己心安理得地开躺。
  把大家逼得,最不擅长管理政务的任恒都快成了全才。】
  任恒:“别提了别提了!”
  就当他耳聋眼瞎行不行!他还不是想着那是陛下的子嗣吗?悔矣!
  弘安帝听完,先是眼前一黑,又是眼前一亮。
  任恒这么粗犷的人,都能学会政务,说明人的潜力果然是无穷的。
  他的脑海里瞬间闪过无数个名字,看起来都应该丢去穷乡僻壤里历练。
  至于老五的愚蠢笑话,他已经可以自动过滤。
  人活着就行,至于到底怎么活着……别问。
  就和老五的管理一样,管下去就行,怎么管的不重要。
  周涉听得实在太无语。
  别说未来的自己,他觉得现在的自己上也行。
  其实宁朝开国不过百年,人才济济,只要掌权者不乱来,就算只当个鸵鸟,也没有大问题。
  不过五皇子并不是什么老实的人,前面天幕也说,最怕的就是不行还要硬上,这句话确实有道理。
  很明显,五皇子就是个中翘楚。
  【中宗收下两个刺客,然后表示:诶,虽然你们没有动手,但来而不往非礼也——咱们也当一回文化人,给太子殿下写封信。
  于是他挥毫泼墨,写了一封比较随意的回信,大概内容如下:太子殿下的礼物,我已经收到了,现在想问问您,这两个朋友我该如何安置?
  我知道这是太子殿下您的心意,实在不敢轻忽,一定会永远记挂在心上。
  虽然看起来很老实,实际上却满是威胁。太子看完吓得要命,和周老二哆哆嗦嗦地琢磨:完蛋了,他好外甥知道他干的坏事,岂不是马上要反?
  两人商量半夜,也不知道是不是睡眠不足,脑子不够清醒,五皇子突然灵光一闪,心生一计:既然杀不了他,咱们要不换个思路,劝降呢?
  这个想法说出来,周老二当然立刻鼓掌:殿下简直神机妙算!我看行!】
  周涉很想问一问五皇子,你这个脑回路真的没问题吗?
  思维太过于跳跃,他有点跟不上。
  比如你为什么会觉得,前脚来刺杀自己,下一秒就三百六十度大转弯劝降,会有人同意呢?
  到底谁不怕后面跟着的是鸿门宴。
  而且……他不是还没有反吗?
  钟准同样差点被二儿子气晕。
  在奇葩儿子这方面,她和皇帝的处境最相似,不愧是父女。
  再看一眼面前哆嗦如同鹌鹑的二儿子,简直和天幕的描述有异曲同工之妙!
  “你要是这么恨你大哥,最好一次弄死他!”钟准勃然大怒,一巴掌把他揪起来,“要做就做到底,没那个胆子就别瞎折腾!懂不懂!!”
  周泽不敢抵抗,求救的目光投向老父亲。
  周叙言:“……”他自身难保,天幕一句数罪并罚,公主殿下还忙着逼问他到底干了啥呢。
  【两人再次一拍即合。太子用他不太发达的大脑略微思考,选定了一个人做信使,那就是任端任守正。
  任恒得知这个消息,险些吐血,立刻跑去问太子“为什么要刺杀周涉?”
  太子当然说不上来理由,任恒当场心肌梗塞,回头一看儿子,非常想哭:劝降这种事情,要是对面真的动了杀心,那可是容易掉脑袋的!】
  任恒脑子一嗡,扭头抱着儿子,开始嚎啕大哭:“我可怜的孩子啊——”
  任端任由老爹哭,心里却想:问题是他们似乎早就勾结了……
  而且老爹哭得怎么感觉他已经死了?
  不过他爹好像已经忘了这件事。
  【任端听到这个消息,作为太子派系的领头人的儿子,太子的近臣(早已倒戈版),只好收拾行囊前往北疆,手中还揣着新鲜出炉的太子劝降手书。
  等他抵达北疆,发现中宗依然不在府上。于是他掉头奔向明远关,一路追着中宗的行踪,终于在某个角落里找到中宗,发现他正在……煮粥。
  这个画面太美,我没有那个运气参观,反正任端是看呆了。
  中宗捋起袖子煮完饭,转头一看两个好兄弟目瞪口呆地站在面前,随手端了一碗过去,有些不好意思地说:“军中钱粮紧缺,只得煮粥给你吃,兄弟,将就一下吧。”】
  弘安帝一听,觉得不太对劲:“刚才天幕还说你军中待遇极好,怎么又给士兵喝稀粥?”
  克扣谁,都不能扣士兵啊。
  年轻人,不能仗着自己人缘好就乱来,知不知道?
  周涉觉得自己好像有点悟了,他实在太懂未来的自己:“臣兴许只是……”
  他还没有说完,天幕替他解惑: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