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虽然这么说着,但他心里当然是希望能严查的。不过说话的艺术嘛,要是说的太死,皇帝也不一定乐见于自己的儿子被抓出来。
  倘若证据当真指向三皇子,估计最后皇帝还是会偃旗息鼓,只稍作惩罚。
  弘安帝仍然维持着他平静的外表,声音却已然有些咬牙切齿,冷冷道:“查!当然要一查到底!”
  说罢他略微示意,将庄子谦留下,让周涉独自回去休息,临走前又对周涉道:“朕欲为你与顾寻辉赐婚,可有异议?”
  周涉沉默不语。这件事情并没有自己拒绝的权利,何况……
  琴瑟和鸣本是心中所愿,既然顾寻辉确为良配,那又何乐而不为呢?
  那根金簪原本被他随身带着,只是后来总觉得有些不对,便放在了家中。
  周父并不在公主府上,他忙得厉害,已经好几日宿在府衙中。
  公主也不在意,她也忙,忙着收拾儿子,听说大儿子回家,顿时更加尴尬。
  谁能想到呢,原来从不在意的长子,居然会有未来的成就,更没想到的是,母子关系破裂至此。
  其实二人大约都能猜到,公主殿下最看不惯蠢材懒蛋,周涉从前把老母亲的雷区踩了个遍。
  她二十几年来对周涉几乎不闻不问,稍有管教,也是因为不能堕了公主府的颜面。
  周涉仍然恭敬,似乎根本没有听到过天幕的“挑拨离间之言”,与母亲闲叙片刻,这才离去,临走时还看见周泽在远处,于是不怀好意的冲他笑了一笑。
  周泽:“……”真晦气。
  周涉在京中已待十数日。无人催促,他也乐得自在,与故友见面。
  只是大部分人与他都有了些嫌隙,唯有钟锦见面的第一句话就问:“所以你当初和顾寻辉订婚,是真的?”
  周涉:“……”无语至极,这就是你关心的重点吗?
  但周涉也很好奇,此事已经传得满城皆知,皇帝却还按着压着不说,究竟是为何呢?
  难不成他还打算把这件事当成什么秘密吗?
  周涉的疑惑在一个月后解开。皇帝终于宣布他的婚事,却是与另一个谁也没想到的圣旨同日宣布。
  仿佛平地一声惊雷,震得人脑海轰鸣,竟不知今夕何夕。
  第76章 两封圣旨
  弘安二十四年,六月初四,皇帝颁布圣旨,两封皆与周涉有关。
  第一封所说之事,是周涉即将年满二十行冠礼。因此赐婚,与顾府二小姐顾寻辉择吉日完婚。
  这件事并不出乎众人的预料。
  毕竟天幕所说,一切合理。皇帝依然遵循天幕,也并不出奇。
  真正让他们惊讶的是第二封圣旨。
  即敕令周涉改姓为钟,迁宗谱,过继故太子名下,立为皇太孙。
  圣旨一出,满朝皆惊。
  在颁布圣旨前,皇帝竟然完全未与众大臣协商此事。
  前不久,他们还在为储君之位争得满城风雨,谁料如今……
  众位大臣神色各异。
  例如萧宜春,他虽然同样未曾预料到皇帝的所作所为,但心中早有几分期待,因此接受得无比顺滑,毫无磕绊。
  如今皇帝立储,朝中争执,泰半也可以消弭了。
  方竞若等人,当然更加欢欣鼓舞。
  他们是明牌周涉的人,如果三皇子登基,一定会打压他们,哪里还有未来这些辉煌?
  方竞若前不久从家乡归来,入职翰林院。
  皇帝还顺手给他一个太子少师的职位,不过太子之位空缺,也不过是个虚职而已。
  谁知道虚职变实职,方竞若猝不及防,瞬间成了皇帝、未来太孙面前的红人。
  虽然他早就是周涉的熟人。
  同僚对他的态度更是一百八十度大转弯。这些人原本还觉得,他虽然天幕钦定是贤能之才,终究受困于未来皇帝,估计也走不到天幕所说程度了。
  现在……众人呵呵冷笑。
  真是让他方竞若捡着大便宜了!!
  中宗皇帝难不成就他一个亲信吗?当然不可能。
  只是方竞若太具有代表性,因此天幕屡屡提及。
  不过……有人心想,也有他爱写书的原因吧。
  后世之人不是爱看野史吗?恐怕他写的那部方侯传,还有什么诸多的话本,也都被后世翻来覆去的研究了。
  难不成……他们也要去学着方竞若写话本吗?
  一群文臣面色不显,心中蠢蠢欲动。
  方竞若:“……”
  为什么这些人看他的眼神里都快透出精光了?
  不止满朝文武,就连周涉本人都狠狠震惊了一把。
  原来皇帝给他画的饼不仅是真的,而且还挺香,直接把饼放在了他面前,稳稳地交给了他。
  心中原本那点怨念瞬间消失,只剩下对弘安帝的赞扬:陛下真是个好陛下啊!!
  圣旨一下,如果说原来还有可能有疑虑、异议,在天幕孜孜不倦的讲述中,众人已经逐渐打消了反抗的念头。
  除了一个人——三皇子。
  三皇子初听此言,起初还以为只是京中谣言。
  直到圣旨的的确确颁布天下,昭告群臣,他才知道这一切都是真的。
  父皇竟然当真因为天幕的谗言,放弃了自己的亲生儿子作为继承人!
  三皇子震惊、愤怒、惶恐、无能为力。
  他不懂,二哥因造反,四弟因骨肉背叛,五帝因愚蠢妄为,皆失圣眷。那他呢?
  他只不过输了一仗,失了性命。最多说他在军事上缺少天赋,可天子上阵,御驾亲征,本就是罕见之事,这哪里需要剥夺他的皇位,交与周涉呢?
  三皇子慌乱之中,立即奔向皇宫。
  同一时刻,皇帝却正在与周涉密语。
  皇帝此时仍然精神矍铄。不知是因为想开了,还是的确身体康健,他从前满是皱纹的脸上竟隐隐泛出些许红光,长须柔顺地搭在胸膛上。
  皇帝一身便服,和颜悦色地对周涉道:“朕之天下,来日将交与你。你若心怀恐惧,便早早提出,莫让朕失望。”
  他这番话显然只是随口说来。
  毕竟他若当真会参考周涉的意见,早在圣旨写成之前,他就会询问周涉。
  不过周涉也是野心勃勃之人,什么恐惧畏惧,他全当做没听到:“陛下所言甚是,臣一定谨言慎行,绝不让陛下失望。”
  皇帝呵呵一笑。
  他温和的眼神忽然渐渐沉稳,眼中充满了沉重,对周涉道:“萧相从前就与朕说过,你本性聪慧,只是稍显懒惰。不过,朕当然相信,你会成长为一个可靠的君王。”
  周涉应是。皇帝话锋一转,带着几分淡淡的忧伤:“朕放心你,却不放心……”
  皇帝的话没有说完,殿外忽然传来一阵轻轻的敲门声。
  皇帝猝然转头,被打断而万分不悦,冷哼一声:“谁?!”
  门外站着的正是赵文。他满脸苦笑,拢紧衣袖,自觉自己真是倒霉。
  皇帝在里面商议秘事,他在外面打扰,难道不是找死吗?
  可三皇子在外长跪不起,若按照从前皇帝的态度来看,自己视而不见,这同样是找死。
  左右为难,实在无奈。
  眼看着三皇子见他始终不去禀告,几乎要站起来发疯,赵文只好屈从。
  他压低声音:“陛下,三殿下在外求见,已经跪了许久。”
  皇帝似乎早就预料到有这番事,他眼神微微变化,良久道:“让他跪着。”
  赵文心情震动。
  殿内周涉,殿外是三皇子。皇帝在这二人之中,看来还是更加倾向于周涉。
  不过想来也是,能立皇太孙的程度,于国本而言,岂是如今的三皇子能比拟的?
  赵文连忙退了出去,假装无事发生。
  刚才的对话被打断,皇帝重新转过头来,手指轻轻敲打桌面。
  儿子的态度让他很没有面子,因此他沉默片刻:“你若当真如天幕所言冷酷绝情,与至亲下手……”
  他停顿片刻,周涉猜测,他想的是:皇帝就不会考虑继承皇位给他。
  弘安帝直视着周涉的眼睛,似乎要透过他的双眼,看透他内心深处的所有想法:“朕立你为太孙,继承国本,你亦是我钟家人。可朕之四子愚钝鲁莽,不知天下大事为何物。朕不放心他们。”
  这原本不该是此时说的话。
  按照正常的流程,应该是皇帝将死之际,躺在病榻之上,留给周涉的遗言。
  现如今,他却早早将自己的所有想法摊开来讲。
  周涉当然不可能对他说,其实我早就想搞死你的几个儿子了。
  皇帝当然也知道。
  但在国家基业面前,他还是选择了放弃儿子。弘安帝想开了,儿子不继承就不继承吧,他唯一的担忧,就是几个儿子作死被弄死。
  周涉泰然自若:“陛下大可放心,几位殿下若无动摇国本之事,臣是不会对他们下手的,一定让他们荣华富贵,安度晚年。”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