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现在知道了?晚了。当初我就说这门婚事不成。
郭家托人来提亲,肯定是有些贪图,要不然人家一个好好的镇上的小伙子,也不缺胳膊少腿的,为什么要娶顾香一个山里姑娘?
你们非不听,那句话是怎么说来着?齐……齐大非偶,对,就是齐大非偶。
咱们山里姑娘想要嫁到山外本就不容易,更可况是镇上。
咱们家有什么是郭家可图的,他们还不是看老三出息了,才想着攀附。
可是别人不知道,你自己还不知道吗?老三是能任由你拿捏的?
到时候郭家得不到他们想要的,顾香该怎么办?
当初我掰开揉碎的跟你们说,你们就是听不进去,趁着我去打猎私自做主定下婚事,现在后悔也晚了。“顾崇山也叹了口气。
他当初是真的没想同意这门婚事,可是老婆子和闺女趁他不在家就手里聘礼。
等他回来的时候,一切都说好了,就连成亲的日子都定了。
“那现在怎么办?总不能看着闺女嫁过去受苦吧?”张大花是彻底没了主意。
“不然还能怎么办?总不能真让顾香退婚吧?”顾崇山也是没了办法。
“不能退婚,小姑子退婚了以后再想找郭家二郎这样的可就找不到了。
当然,要是在山里找,还是找的到的,可是小姑子愿意吗?
现在好不容易能嫁到镇上,就因为不确定事情悔婚?“张翠花插嘴说道。
张翠花当然不想顾香退婚,她可是有女儿的人,而且女儿也十岁了,用不了几年就能找婆家了。
要是让人知道家里有个退亲的姑姑,她也会受影响,找不到好婆家。
“对啊,退亲以后名声就坏了,小姑子不能退婚。”李迎睇也跟着说。
“爹娘,我不退婚,你们也不用担心我,这门婚事是我自己愿意的,以后是好是坏我都认。”顾香眼眶红红的说。
“唉,现在也没别的办法了,不能退婚就只能嫁过去了。”顾崇山说道。
“爹,我看老三这庄子挺大的,要不然你和我娘就搬到庄子上来住好了。
你们一天比一天年纪大以后有个头疼脑热的在山里请大夫都不方便。
而且你们要是搬出来了,就能跟二叔和小姑常来往了。
我也能多孝敬你们,要不然你们住在山里就是我有心孝敬,距离这么远,让我经常回去也不现实。
而且爹娘,老三这么大的一个庄子,竟然就给庄头管着。
这鸡蛋鸭蛋还有粮食,收上来多少哪里有个准数?还不是庄头说多少就是多少?
爹娘你们就该过来帮老三盯着,省得他被庄头糊弄了。“顾北眼珠子一转,又想到了新的主意。
顾言不是不想让他们这些兄弟们沾光吗?
不是连几个鸡蛋都舍不得给他吗?
那他就想办法让爹娘住到庄子上来,然后他打着孝敬爹娘的幌子过来。
到时候庄子上的粮食,还有这些牲畜家禽,爹娘还能不给他?
想到以后这么大的庄子,里面有这么多好东西,他都能哄着爹娘弄到自己手里。
顾北心里就激动的恨不得明天爹娘就住过来。
顾崇山和张大花还真没想过这个事儿。
不得不说,顾北确实够了解顾崇山和张大花,嘴里的话说的也好听。
顾崇山当然也想搬出大山,可以说搬出大山是他一辈子的执念。
没有人知道,他有多羡慕顾二叔,能够找一个有钱的媳妇儿,直接去山外生活。
也羡慕顾小姑直接嫁到出去。
他们一共兄妹三个,只有他这个老大一直没能走出大山。
这让他一度觉得在兄弟面前抬不起头来。
也所以顾北说想去镇上开杂货铺,他才会那么上心。就算是借钱也帮他开。
他就是想证明,即使他不行,不如二弟有出息。
他的儿子却比侄子强。
第176章 郭家算计
就在顾言劝说顾香退婚的时候,青山镇老郭家也正在说到顾言。
“大郎,你说二郎娶了顾香咱们家真的能去县城开铺子吗?
还有磊子,顾言真的能答应让磊子去家里住,跟他儿子一起读书吗?“郭老汉磕了磕烟袋锅。
“我觉得应该会,爹,我可是都打听清楚了,顾言不光在镇子外面有一个大田庄,据说有一百多亩地。
隔壁青水镇也有一个田庄,县城不光有宅子还有好几个铺子。
顾言自己也没做生意,都是租出去的。
等二郎娶了他妹妹,咱们就都是一家人了,就让他把铺子收回来一间,让二郎去做生意。
至于磊子,其实也不是非得住到顾家去。
要是二郎去了县城做生意,磊子就可以住在二郎家里,住在自己亲叔叔家里,总比住在别人家自在。“郭大郎分析的头头是道。
“我就怕到时候顾言会不答应,毕竟就算是亲妹妹,出嫁了也是两家人了。”郭老汉沉声说道。
“嗐,再是两家人顾香也是他亲妹妹。
再说了,咱们租铺子又不是不给钱,只是让他便宜一点儿,稍微照顾一下。
顾言跟县城德济堂的刘掌柜关系不错,刘掌柜是县城有名的神医。
县城的大小官员还有富商都不敢得罪他,毕竟人吃五谷杂粮就免不掉生病。
我还听说顾言会认药材采药,每年卖给刘掌柜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我还想着以后关系处好了,我们也能跟着挖药材换钱。“郭大郎说道。
说起来郭大郎之所以能认识顾言,还是因为顾北。
顾北杂货铺关门以后,不甘心就此回去,就在酒楼里找了个跑堂的伙计,正好他也能说会道的,干这个也合适。
郭大郎就在顾北干活儿的酒楼做掌柜的。
顾北可能也是想着炫耀,就把自己二叔家里也是开饭馆的,还有三弟有田庄的事情说了出去。
包括顾言会挖药材,还认识县城刘掌柜的事情都是顾北说出去的。
本来听过了就算了,他也没往心里去。
可是有一次他去县城,正好看见顾言和刘掌柜,李牙人去酒楼喝酒。
郭大郎是认识顾言的,顾言经常去镇上买东西,郭大郎本来就对他脸熟。
再加上顾北有时候看见顾言,为了显摆也会凑过去跟他说话,郭大郎也看见过几次。
所以郭大郎一眼就认了出来,他就跟酒楼的小二打听。
这里说一句,郭大郎做工的酒楼只是一个分店,他这次过了县城是找东家交账的。
因为每个月都会来一次,所以跟酒楼的伙计也很熟。
郭大郎还真打听对了人,酒楼小二儿对顾言还真是熟悉。
因为顾言每年也会来酒楼卖猎物,而且还都是值钱的大型动物。
最主要的是冬天还有新鲜蔬菜卖到酒楼。
冬天的新鲜蔬菜可是卖的比肉都贵,每年冬天顾言也能发笔小财。
小二儿想不记住顾言都难,慢慢的小二儿也就知道顾言家里有田地有铺子,还住着大宅子。
能做小二儿的人本来就是能说会道的,所以郭大郎一问,跑堂的小二儿就把顾言如何厉害,家里又有宅子又有铺子。
既能打猎又能挖药材,还跟德济堂刘掌柜关系好,经常一起喝酒这些都说了出来。
郭大郎也是佩服顾言一个山里的汉子竟然这么能干。
不过也就是佩服而已,开始也没有想别的。
后来还是顾北又吹嘘自己三弟有多能耐,儿子也上了学堂。
他才逐渐有了别的心思,他知道顾北有个妹妹,这都是平时闲聊的时候顾北说的。
正好他也有弟弟。
郭家有一女三男四个孩子,郭大郎是老大,下面还有两个弟弟一个妹妹。
妹妹已经嫁出去了,三弟也娶了媳妇儿。
只有二弟,因为每天就知道东游西荡的不认干,是这镇上有名的二流子,一直到现在还没娶上媳妇儿。
虽然娶个山里媳妇儿名声不好,不过也好过娶不上媳妇儿。
郭大郎想着好歹给二郎娶上媳妇儿,才能跟爹娘说把他分家分出去。
而且二郎娶了顾香还有很多好处,他做了酒楼的掌柜十来年,早就想出来自己干。
可是家里的条件也就那样,能吃得饱穿的暖,再多的也就没有了。
所以即使他有再多的想法儿都没有办法实现。
而且他要是能自己开酒楼,那他儿子也就能跟顾言的儿子一样上学堂念书。
老三也能跟顾言学挖药材换钱。
只要二郎娶了顾香,他总能慢慢筹划给自己弄到好处。
所以回去他就跟家里人说了这个事儿。
开始的时候郭二郎是不愿意的,他不想娶个山里媳妇儿让人笑话。
郭大郎就把顾言的情况仔细的跟他说了一遍,也说了娶了顾香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