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晏回南的身体并未痊愈一事,原本秋猎时无人看出来,但不知怎的,消息还是走漏了出去。但无论如何这一仗都是不可避免的了。
  宋鸿煊最担心的是晏回南的身体,而且万一被军中人看了出来,那么军中的士气必然会受到影响。
  在大军出发之前,宋鸿煊为了振奋士气,也为了向大梁表达必胜之意,毅然决然决定御驾亲征,随晏回南一同前往巫山。
  当年晏侯爷便是在巫山一站中,葬身于穷骨峡。
  所以这一战,晏回南绝不会退缩,也必然会胜利。
  临行之前,晏回南将谢韵送去了誉王府,由誉王妃照料她的生活。晏回南将誉王妃当做自己的母亲一般,由她照料谢韵,他才能放下心。
  王妃在得知谢韵怀孕时,惊讶非常,神情隐隐透着喜悦又有些担心,因为她失去过自己的孩子,她从没有照顾过有孕之人,也没有照顾过孩子。
  她问:“要进去看看她吗?”
  王妃说的是谢韵。
  此时大军已经在京城外集结完毕,只等晏回南出发了。
  晏回南的目光往王府内深深看了一眼,最后还是遗憾摇头,他知道谢韵不想看见她,“不去了。待我得胜归来,再来接她。”
  王妃真心拿晏回南当自己的孩子,她是亲眼看着这个孩子长大成人到今天这个样子的,每一次晏回南上战场,她无不提心吊胆着。
  她的眼角不禁湿润,紧紧攥着晏回南的手,不忍放开。
  晏回南最后看了一眼王府内,但什么都看不到。他翻身上马,马蹄声在空巷中响彻,声声入耳。
  谢韵坐在院子里,一直到那阵声音听不见。
  她的小腹如今已经微微隆起,初显孕相。
  -----------------------
  作者有话说:快了,但这里还不是火葬场。宝们再耐心等等
  第58章 秋风误(7)
  在王府的日子比在将军府的日子要更悠闲、也稍稍快了些。
  不知王妃是不是爱屋及乌,对谢韵格外照顾。先是为她单独辟了一方僻静的小院子,由晏回南留下的亲兵护卫,再是王妃日日都来探望谢韵,同她说话聊天。甚至还为尚未出世的孩子缝制了小衣服。
  王妃的手艺很好,她说从前她也为自己的孩子缝制过,只是后来都没有用上。提及从前的孩子时,王妃的眼底是一潭秋波,秋日清晨的薄雾氤氲在池面上,碧波晶亮、枯叶落寞,遗憾中透着无限的温柔。
  可想而知,她从前有多么期盼过这个孩子,后来失去时,又多难过。
  只是谢韵并不能十分共情她。但同为女人,谢韵心疼她。
  谢韵并没有告诉王妃自己内心的想法,她只觉得王妃也是个可怜人。她们都是未能得偿所愿之人,她想留的没有留住,谢韵亦然。
  似乎真如晏回南所说,天要她留下这个孩子。
  谢韵除了上月有孕吐的反应之外,如今再也没有孕吐难受的反应了。
  孩子出人意料地乖,似乎也在跟谢韵释放出信号:母亲,我很乖的,你别不要我。
  而谢韵也越来越感受到自己与它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强烈。
  从秋猎那次之后,谢韵再没有机会碰过药材,也更没有别的方式能够流掉这个孩子。在谢韵的心中,王妃再照顾她,最终还是为了晏回南。
  -
  立冬日。
  京城已经入冬,王妃早早地便着人为谢韵制了一批新衣。这日王妃亲手包了饺子,包之前特派人来问了谢韵的口味,照着谢韵爱吃的口味包了许多。
  回去的时候,夜空纷纷扬扬地落了鹅毛大雪,王妃和誉王留在饭厅烤火煮茶。谢韵先行告退,回了自己的小院子里。
  屋里有下人早早地烧了炭火,烤得整个屋子里暖烘烘的,里面一团橙红色灯火,明媚又温暖。
  片刻功夫,檐上已经堆上了厚厚一层雪。廊下的阴影里,早早地便有一人等在外面。
  谢韵知道这人。这一个月里,他已经来过三回了。
  黑衣人双手奉上一封信函:“夫人,将军的信。”
  他第一次来时便说,晏回南吩咐过,必须要把信亲手送到谢韵的手中才可。
  谢韵抬手接了那信,“好了,你回去复命吧。我没有信给他。”
  黑衣人愣了一下,但旋即他便恭敬地退了下去,离开之前,他末尾还是加了一句:“夫人,中南方向冬季天气阴湿寒冷,北军入了巫山之后不适应,病倒许多。战况不好,将军……日夜盼着夫人的信,口信也行。”
  谢韵凉凉地看过去一眼。
  那人最终还是识趣地走了。
  她拿到信之后并没有拆开来看,只是将信件放进了一个木匣子里,这木匣子里装的是一对翡翠玉镯,水头十足。这是晏回南临行前,放在她床头的。
  谢韵见过这对玉镯,是河清长公主的东西。
  次日,谢韵晨起,院子外已经堆积了厚厚一堆雪。谢韵闲坐屋内,望着门外,风雪往内吹,倒是吹得人清醒。
  伴着踩雪的咯吱声,雪幕中出现一行深色服饰的人,王妃走在首位。
  算算时间,王妃每日这个时辰都会来一趟,给谢韵带些东西,在她这坐一会儿。
  今日王妃却是空手来了,神情凝重,不知发生了什么事。一进门便抓住谢韵的手,问她:“我准备回娘家一趟,我不放心你,想带你一道去,你意下如何?”
  王妃虽然问了她,但听上去却不容她拒绝。
  谢韵:“为何走得这样急?”
  王妃是琅琊王氏女,琅琊王氏在大周的门阀世家当中居于首位,是皇室都不得不礼让三分的存在。当初誉王能够以残躯在一众皇子之中脱颖而出,而皇帝青眼,除了他自身有勇有谋之外,也有娶了琅琊王氏之女的缘故。
  谢韵如今去哪里都无所谓,但是如果能去王妃的娘家,其实对谢韵来说是最好的。因为这里距离江南便不远了。
  将来待她生产之后,或许能直接从琅琊去往江南。
  王妃却目光躲闪,并未解释太多,她握着谢韵的手冰凉却有力,“我只是多年不曾归家,如今父亲有信来,思念得紧,临时决定的。我们今日出发,之后的天好,雪少,半月便能抵达。能赶在年关之前到。”
  谢韵点点头,转头吩咐寒真收拾行囊。
  王妃说完也要回去收拾准备一番。
  起初谢韵见王妃的眼角泛红,以为是天气冷,冻的。但是刚刚王妃转头的一瞬间,谢韵发现她的脖颈处有一道红痕。
  “舅母,请等一下。”谢韵问,“发生了什么事吗?”
  王妃问:“什么?”
  谢韵抬起纤纤玉指,指向了王妃的脖颈处,“这里。”
  王妃神色忽变,很快用手挡住了,笑了笑道:“哦,没什么,昨夜不知枕头上有什么小虫,咬了一下,我挠的。”
  谢韵看上去却不太像指甲挠的。王妃的手指纤细如玉骨,指甲也弯弯地如同月牙一般,抓出来的痕迹不会这么粗。
  但谢韵刚刚也只是看到了一小块,并不能肯定这一定不是指甲挠的。
  不过王妃不说一定是有她的理由的,她不说谢韵也不方便问。出于关心,她拿了一瓶自己研制的养颜膏给王妃,“这是我自己研制的,常备身边,对疗愈肌肤损伤有奇效,舅母若是不嫌弃,便拿去用吧。”
  王妃接过去,温柔笑道,“你有心了。收拾好了之后,我派人来接你,之后咱们就出发去琅琊了。”
  “好。”
  只有一点让谢韵最担心的是,她去往琅琊的消息得派人去告知谢润,否则她让谢润调查的事情若是有了结果,却不能传到她手中。
  她便让飞镜去走一趟,若是飞镜见到谢润的时候,他已经有了当年之事的线索,便直接由飞镜将消息带给她。
  -
  五个月后。
  巫山这场战役从秋末一直持续到次年春末,谢韵跟随王妃来到琅琊已经五个月了,她的身子也越来越重,不日便要临盆。
  在琅琊的这段时间里,谢韵过着一段几乎与世无争的生活。年前刚抵达琅琊时,谢韵没再收到晏回南的信。但是也许是晏回南并不知道王妃已经带她到了这里,故而地址出现了差错。
  但是到了春初时,又能断断续续收到一些信。而之前没有送到谢韵手中的信也堆积了几封。
  仍旧全部被谢韵原封不动地放进了木匣子里。
  其实只要晏回南一直给她传信回来,便没什么可看的。
  这些信就证明了他还活着。
  活着就行,见与不见,念与不念的,谢韵并不十分在意。
  只是临近临盆,她满心都是生产之后要去江南。既然晏回南要这个孩子,那她把孩子留给他也好。
  之后的她都决定不去想不去管。
  她已经彻底厌恶了这样的生活。
  王妃早早地便找好了稳婆,在谢韵生产之前的这一段日子里,稳婆日日住在府中,以防万一。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