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苗氏哼了一声,不再说话,心里却在不停地盘算。家中二老早就留了话,所有的财产都归大房。她只生有一子,丈夫没有妾室,家里人口简单,根本用不了这么多人伺候。
  她暗暗下定决心,等老太太仙逝后,就把这群不长眼的奴才收拾了。
  睡醒午觉,关山晓又去了母亲房中。不知母子二人说了什么,过了一个多时辰,关山晓才离开。
  文氏见丈夫去了这么久,回来时面色也与上午不同,心中不由一喜,满心期待问道:和母亲说了什么,老太太改了主意?
  关山晓点点头,掩盖不住眼中的喜色,把妻子拉到身旁,神秘兮兮道:总归是亲生母子,哪有解不开的心结。不过此事尚需保密,过几日娘会亲自和大哥说。
  文氏忙不迭地点头,拍着胸脯保证:我懂,我懂。几事不密则害成(注1),这个道理她还是知道的。
  赵老太太一改往日的做派,偶尔将幼子叫到屋里来聊天。府内流言四起,说关山晓毕竟是老太太身上掉下来的肉,人之将死,想起了小儿子的好来了。
  没过几天,赵老太太到了弥留之际,派人将两个儿子叫了过来。
  天色已晚,关山远腿脚不便,来得慢了些。关山晓已经到了,正跪在地上痛哭。
  赵老太太一向不待见两个儿媳,但婆母临终之际,儿媳岂能不来。文氏生怕落人话柄,带着两个儿子跪在关山晓身旁,哭哭啼啼。
  屋内香烟袅袅,烟雾弥漫。关山远一进屋,瞬间被刺鼻的香气熏得头昏脑涨,连打了四五个喷嚏。他顾不得鼻子难受,立刻跪在弟弟身后,苗氏和儿子也跪了下来。
  赵老太太见两个儿子都到了,缓缓开口:我这辈子生了三个孩子,悦儿已经出嫁,是别家的人了。现在身边只剩你们两个孩子,我走了以后你们哥俩要互相扶持,相亲相爱。
  关山远闻言,泪流满面,难过得说不出话来,只能点头表示应允。
  关山晓泣不成声,哽咽道:娘,您长命百岁,别说这些不吉利的。
  赵老太太喘了几口粗气,继续道:咱家这些基业,你们兄弟俩平分吧,别为这点钱闹得不愉快。
  苗氏闻言大惊,顾不上抹泪,猛地抬起头,瞪着婆母,心中万分不愤。
  她和丈夫奉养公婆多年,如今老三冷不丁地跑回来,就能分走一半家业。她心中暗骂:你个老虔婆,瞎了狗眼。
  关山远知道这是老母的临终遗言,如何会不应,用力点头道:娘,您放心。山晓是我弟弟,咱们关家的财产,有他的一半。
  苗氏见丈夫这般好说话,更气得七窍生烟。
  赵老太太看到长子如此宽厚,老怀大慰,欣慰一笑,溘然长逝。
  关山晓看母亲没了动静,心下大骇,连滚带爬地到了床边,用手探了探母亲的鼻息。
  他悲痛欲绝,回头望向哥哥,放声大哭:母亲走了!话音未落,一阵狂风骤起,将屋内的烛光尽数吹灭。
  吱呀。
  黑暗中突然传来了突兀的开门声,众人不由自主地回头望去,只见屋内漆黑一片,伸手不见五指。这时他们才想起蜡烛已经灭了。
  苗氏知道婆婆一直在拜保家仙,总搞这些神了鬼了的,她方才心里骂了婆婆,如今这风来得古怪,心中有些害怕,低呼一声,颤声道:莫不是常大仙来了。
  人在黑暗中本能地感到恐惧,加上赵老太太骤然离世,苗氏此言一出,众人心中俱是一紧。
  苗氏和关山远的儿子今年十二,堂兄弟中以他年纪最长。关大依偎在母亲身旁,呜咽道:母亲,我怕。
  苗氏搂着儿子低声安慰,屋内一片死寂,偶尔传来几声低沉的抽泣。
  咯噔又是一声怪响,关大忍不住一颤。
  关山晓毕竟在军营里摸爬滚打了二十来年,练就了一身的胆量,见此异状并不慌乱,沉声道:把蜡烛点上。
  屋里的丫鬟早已吓得瑟瑟发抖,一时没了主张,听了三爷的话,才勉强稳住心神,取来火折子,重新点亮了烛火。
  有了光亮,众人立刻镇定了下来,围在床前,开始为老太太哭丧。关山远和关大,一个是长子,一个是长孙,论理应该排在最前头,关山晓则默默退到一旁。
  关山远想起慈母的音容笑貌,哭得痛不欲生,几欲昏厥。赵老太太不喜长媳,苗氏便拦着自己的儿子同婆母亲近,因此关大和奶奶关系疏远,不似父亲那般伤心。
  突然,关大指着赵老太太的遗体,失声道:你们看,奶奶的脖子。
  众人都跪在关山远和关大身后,视线被他们二人遮挡,无法看到赵老太太的遗体。现在听关大语气有异,才一个个围了上来。
  文氏和苗氏胆子小,躲在后面不敢看。关二自幼习武,将来打算投军,有意显示胆识,冲到了最前面。
  这是常大仙咬的?关二看到祖母脖子上有两个小洞,像是被蛇咬的伤口,不敢置信地喊了出来。
  众人面面相觑,不知如何是好。
  裘智的病假批了下来,政宁帝那边也传了话过来,让裘智和朱永贤回京休养。
  裘智在宛平住了两年多,对这个地方有些感情。新的县丞尚未到任,他就与朱永贤商量,不急着回京,等新任县丞来了,交割妥当再走不迟。
  朱永贤一向听裘智的话,自是答应了下来。周讷和县丞衙的人闻讯更是喜出望外,裘智要是拍拍屁股走了,好多事都得落在他们头上。如今裘智愿意多干几天,他们自然不会把人往外赶。
  民间传闻,六月十三是龙王爷的生日。
  宛平县内有一口锁龙井,相传五百年前有一条孽龙在此作恶,被道士制伏,并以九条铁索牢牢锁在井底。并立了一块石碑,上刻太上感应篇,镇压孽龙。
  每逢六月十三,宛平县居民都会在锁龙井祭祀龙王,以保来年风调雨顺。县内官员们亦年年到场,唯独裘智不信这些,从未参加过这个活动。
  裘智连破好几桩大案,在宛平县百姓眼里,简直和包龙图差不了多少,都是星官下凡。祭祀龙王这种事,怎少得了神仙的参与?
  宛平县的百姓得知裘智即将离任,因此希望他可以参加今年的祭祀仪式。周讷亲自出面说和,才将裘智请来。
  祭典开始,周讷带头上了香。裘智有样学样,也给龙王上了三炷香,然后和尚开始念经祈福。
  宛平县除了玄真观,还有不少道观,但最近百姓们对道士的印象不好,今年的祭祀活动与往年不同,只请了和尚做法,并未请道士。
  和尚们正念着经,突然天空乌云密布,一声惊雷轰隆炸响,一道闪电从空中划过,似乎要把天劈成两半。
  只听咣当一声巨响,众人不由自主朝着声音来源处望去。
  黄师爷最是迷信,脸色一变,惊呼道:不好了!锁龙井的铁链似乎断了,孽龙怕是要逃出来了!
  百姓们闻言,立刻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裘智看周围百姓窃窃私语,脸上满是恐惧,周讷则是在一旁沉默不语。
  他无奈地叹了口气,出面安抚众人:大家放心,井中一共九根铁索,只断了一根,孽龙跑不出来。
  此时,张捕头快步走上前,在裘智耳边小声汇报:老爷,出事了,巡街的衙役在巷子里发现了一具尸体。
  注1:摘自《周易·系辞上》
  本卷卷标引自京剧《红楼二尤》
  第97章 关家死人了
  巡街的衙役在巷子里发现了一具尸体, 立刻去县丞衙报案。张捕头闻讯,急忙叫上秦仵作一起赶往现场。二人勘查完现场,秦仵作将尸体带回了殓房, 张捕头则是来锁龙井找裘智。
  周讷和裘智站在一起, 张捕头的话他听得一清二楚。
  周讷对这些鬼神之说并不全信,但也不似裘智那样全然不信, 铁索刚断, 县里就发生了命案。他身体微颤,惊恐道:龙神显灵了?
  裘智闻言, 不由哭笑不得, 堂堂县令居然带头搞封建迷信。
  既然发生了案子, 裘智也不在祭典上浪费时间了, 带着张捕头直接去了殓房。相比烧香拜佛, 他还是更愿意对着尸体破案。
  老爷,这个案子透着邪性。刚才当着周讷的面, 张捕头没敢说出口。在去殓房的路上,才和裘智小声说了这么一句。
  裘智看张捕头的神情古怪, 而且二人合作这么久,从未见他这般紧张过。裘智心中暗暗叫苦, 估计这次的案子又有些棘手了, 急忙问道:怎么回事?
  张捕头环顾四周, 压低嗓音道:死者是个男的, 发现时全身赤裸,脸还被划烂了。
  宛平县之前发现过裸尸,本不足为奇, 但玄真观的事刚刚平息, 而且他在锁龙井听围观的百姓说, 捆住孽龙的铁链断了,心里开始打鼓,怕是又有妖人作乱。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