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前半部分跟付靳锋推断的差不多,付靳锋道:“死者死于右手利器割喉,麻花辫同志是用右手拎着水壶,那水壶至少能装两斤水,她要想杀死者,挂个水壶会有现在这样的伤痕吗?”
齐云想了想:“如果是那样的话,伤口会比现在更浅一些,以她一个瘦弱女同志的力气,手上挂一个水壶明显会影响她的操作,她要想一下切断一个人的喉咙,肯定要使出全身吃奶的力气,动作过大的话,水壶肯定会撞到人的身体和别的东西,发出撞击声响,但大家有听到撞击的声音吗?”
这是变相的替肖窈向车厢里的人说明,她不是凶手。
肖窈扯了扯嘴角,脸上露出一抹似有若无的笑。
这付靳锋为人虽然讨厌,可在公事上,从不马虎,也不带个人恩怨情绪,公事公办,公正严明,也不枉她故意装弱,被那四个男人抓住,只是随意挣扎两下,没有别的动作,就是怕闹得太过,反而变成‘真凶’。
车厢里所有人都听到了齐云的话,有人质疑刚才肖窈反手打那四个男人,脸都给他们打肿了,不像是没力气的样子,有人还认出付靳锋就是早上替肖窈说的人,纷纷猜测他是不是和带三个孩子的中年妇女说得那样,跟肖窈有一腿。
不管车厢里的人怎么想,肖窈的杀人嫌疑是暂时解除了。
被她打脸的四个男人,其中有两个不服气地想还手,但两个乘警和便衣公安等人都站在她身边,想了想,他们只能压下火气,怒瞪肖窈。
肖窈完全忽视他们的存在,目光放在列车长身上,此刻列车长很上道的把2、3、4号车厢所有乘客信息记录本,交到付靳锋的手里。
列车长紧锁着眉头道:“我们从榕市出发到现在,途经三个大站,七个小台,每个站台都有乘客上上下下,其中还有不少乘客没有坐票,一直在过道和连接处挤着,直到上一个大站台,2、3号车厢下了近一半的乘客,车厢连接处才空了下来。”
这也就是为什么在火车车次少,车厢又无比拥挤的年代,肖窈去连接处打水,没有人站在那里的原因。
付靳锋拿着记录本看两眼,发现火车已经停了下来,他转头望向窗外,外面的小站台上,已经站了十几个公安和乘警,他们全都荷枪实弹,面色严肃地看向停下来的火车。
站台上除了他们和工作人员,没有一个乘客,看样子他们收到消息以后,已经把乘客疏散了。
付靳锋放下心来,把目光看向车厢另一头,一同看向车窗外,神色惶惶不安的乘客,他扬起下巴对刘肃道:“老刘,让你们的人上车来,好好审问2、3、4节车厢的乘客,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凶手就在乘客中。”
很快站台上的五个乘警,七名公安上到3号车厢里,他们向付靳锋做了简单的自我介绍后,按照付靳锋提供的思路,开始对三个车厢的乘客进行检查。
根据列车长提供的死者凭借证明信购买火车票的信息,死者名叫孙梅,今年刚满三十岁,是临市市区红星区的人,她是从榕市北站一个人上车,手头带了一个木制行李箱,一个很大的蛇皮包裹,坐在三号车厢74号右侧三个位置中靠走廊的位置。
从她被割断喉咙喷血的情况来看,她是站起来身来,走到过道被人割喉的,因为在她的座位附近,只有零星一些喷洒的血迹,座位旁边的过道,则有往前喷射的大量血迹。
付靳锋判断,凶手一定就在距离她座位不到二十米的位置,才能趁着火车进入隧道的两分钟,快速对她出手的同时,还有时间回到原来的位置,不被人发现。
他在发现死者的第一时间,就让乘务员们把最有可能藏匿凶手的2、3、4号车厢给封锁起来,避免凶手逃窜到其他更远的车厢趁乱逃走。
现在经过现场勘察,连接3号车厢尾部的4号车厢,以及连接头部的2号车厢的乘客,嫌疑小很多。
当然,不排除凶手杀了死者,利用车厢昏暗的灯光,快速移动到别的车厢,或者跳窗而逃,但在当时,没有人听见车厢里有人在跑动,也没人看见有人从车窗里跳出去,因此凶手还在车厢里的可能性很大。
公安乘警们则需要对这三个车厢的乘客,进行仔细调查盘问。
肖窈暂时摆脱了嫌疑,却也不能随便乱动,她就坐在尸体旁边的座位,四处寻找尸体附近可疑的痕迹,还别说,真让她找到了一样东西。
第31章 火车命案3 七个嫌疑人
经过一番排查, 当地的公安很快将嫌疑人缩短在3号车厢,74号座位前后左右三排十五个乘客的身上。
为了查清事情真相,乘警特意让其他乘客前往2、4号车厢就地待命, 剩下的十五名乘客,包括肖窈, 全都留在清空的3号车厢,由不同的乘警、公安一个又一个的带着前往锅炉车厢进行审问。
再又一次审问过后, 乘警留下了七名嫌疑较大的人。
这七人,肖窈是其中之一, 由于她是死者死前所面对的第一个人,哪怕付靳锋和军医排除了她的杀人嫌疑,她依旧不能随意离开,干脆大大咧咧地跟在付靳锋身后进行旁听。
负责进行审问此案的公安名叫陈明,是一个破案老手, 平时也和付靳锋有些接触,只是两人不在同一个分局里。
他在看见肖窈的第一眼,就认出她是石楼杀人案的疑凶,不过后来案情反转, 肖窈只是受害者之一, 加上付靳锋这么巧合的和她站在一起,看她留在审问现场也没什么反应, 蒋天明也就不阻拦肖窈旁听。
此刻锅炉房零星几个座位上,那个身材颇矮,长相圆润,名叫蒋一琼的女人,坐在蒋明面前的座位上,神情激动道:“蒋公安, 你们什么意思,我是看见死者倒在地上,第一个尖叫的人不错,可是我跟死者都不认识,我的座位又离她那么远,我怎么可能杀她!”
陈明拿着钢笔,冷冷道:“你别激动,我们并不是怀疑你杀了她,只是想问问你,在当时车厢灯光昏暗的时候,你确定只有死者一人在过道上行走吗?”
“我确定,当时我才吃完干粮,水壶里的水喝完了,我也打算去水房打开水的,我就从座位上站起来了。可是当时火车一下进入隧道,车厢变得很暗,我只好坐下去,等火车钻完隧洞,就看见死者走到我旁边来了。”
“也就是说,以你的视角,你只看到死者走到3号车厢车头连接处,没看到她身后的过道还有没有别的人在行走。”
蒋一琼楞了一下,点头道:“是的。”
“那你之前怎么确定是肖同志杀了死者?”坐在蒋明身边的付靳锋一脸玩味文道。
“那不是显而易见嘛,死者是倒在她的面前啊。”蒋一琼摸了摸鼻子,说话的声音极小。
陈明道:“你的介绍信上面说你是来榕市办事,要到临市火车站下,你跟死者是同一个市的,你确定不认识她?”
“她跟我同一个市?”蒋一琼意识到他在说什么,脸色一下慌了,“公安同志,就算我跟死者一个市,我都不认识她,我怎么可能杀她。”
她一直在重申不认识死者,不可能杀死者,这让在场旁听的几个公安乘警感觉到一种奇怪的不适感,就好像这人在此地无银三百两,拼命解释掩盖自己认识死者的事实。
靠在车窗旁的肖窈,突然说:“可我在进火车站之前,曾经在火车站外面的国营饭店门口,看见你跟死者一起吃早饭,你们不认识的话,怎么可能坐在一起吃早饭。”
“你胡说八道!我什么时候跟她坐在一起吃早饭了,我只是吃早饭的时候不小心碰到她,她就跟神经病一样骂我!”
绝大部分乘客赶早上的火车,哪怕自己已经在家吃过早饭,做了干粮,到达火车站附近,看时候尚早,总会忍不住在火车站附近买点吃食零嘴消磨时光。
六零年代的火车站设有零食饮料售卖窗口,旁边建一个国营饭店,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卖食物的地方,更不允许任何小摊小贩在火车站附近卖吃食。
因此很多赶火车的人,都会选择在国营饭店吃碗稀饭面条,买个包子馒头啥的充饥。
肖窈说这话,本意是激将法,诈一诈蒋一琼,谁知道她这么沉不住气,什么话都说了出来。
锅炉车厢一时间安静无声。
付靳锋嘴角勾起一抹意味不明地笑容:“这么说来,你是认识死者了。”
“我真不认识她!”蒋一琼彻底慌了,摆着双手拼命解释:“我的确是在国营饭店碰到了她,跟她起了争执,吵了两嘴,但我没必要为这几句话把她给杀了!我有家有孩子,我怎么可能为了这一点矛盾,葬送我自己,不管我家孩子。再说,那个死人喷血最多的地方是在车厢中间的位置,离我远着呢,我怎么可能跑过去杀她。”
“火车进入隧道时,车厢接近黑夜状态,时间持续两分钟左右,这两分钟足够你跑到死者面前,再返回你的位置。”陈明说到这里,话锋一转,“这件事暂且不提,你先去三号车厢等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