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香君带着简嫔、江贵姬、刘美人、云贵人、白娘子,三皇子、五皇子和三公主,以及身后乌泱泱的宫人到了御花园。
不曾想,今日皇后娘娘在御花园里赏菊,也叫了不少妃嫔来,只不过没看到刚升了贤妃的秦氏,剩下的德妃等世家宫妃倒是都来了。
两边的人隔了一段距离。
皇后娘娘远远地看了一眼香君,就移开了目光。
只是那一眼怪的很,让香君觉得自己仿佛是抛弃了她的负心汉似的。
有病吧……
身边的简妃对香君说:“咱们皇后娘娘也太不大方了一些,后宫之主,办个赏菊宴,还叫一半人,留一半人。”
“不准议论皇后。”香君微笑着对对身后的宫妃说:“虽然皇后娘娘没有邀请咱们,但是咱们得懂礼数,走,咱们去拜见皇后娘娘。”
香君带着几个宫妃朝皇后的方向走来。
德妃几人看着香君远远走来的样子,也不知道为什么,只觉得这贵妃的架势,实在是嚣张至极,明明也没怎么样,但就有种压迫感。
宫人们也忍不住看着几个妃嫔走过来。
不得不说,贵妃和她身边的几个妃嫔,实在是年轻貌美又青春洋溢,个顶个的美貌。
这几个完全不同的美人一起走过来,实在是养眼,让人看得目不暇接,把这御花园的百花都比了下去。
皇后身边的采薇姑姑见到宫人们恨不得要看呆了,清了清嗓子,宫人们这才低下头来,装作在忙自己的事情。
看着贵妃那走得张狂的样子,德妃和王婉仪她们就来气。
怎么有人走路这么嚣张?
但她们又不能怎么样,只能在那边横眉冷对,不服气地冷哼。
香君昂首挺胸,一只手扶着小路子,一只手摇着团扇,走得那叫一个风姿绰约、仪态万方。
香君嘴角的微笑就没有下来过。
她就喜欢这种所有人都盯着她看的感觉。
这小小一段路,实在是走得香君心里美极了。
等走到了皇后娘娘身前,香君微微抬手,身后乌泱泱的人,便也都停了下来。
香君对皇后娘娘恭敬地行了个礼,可即便香君的言语和姿态都恭敬得挑不出错来,她的眼神和脸上的神态,还是让皇后有种她并不驯服之感。
香君身边的妃嫔们也都被香君教的很懂规矩,一个个的都规规矩矩的向比自己位份高的妃嫔们见礼。
看到德妃他们没有要给自己行礼的意思,香君也不生气,只是轻轻地摇了摇团扇,看着皇后娘娘,眼神讥讽。
“难怪太后娘娘总是训斥皇后娘娘,妹妹说句不该说的,皇后姐姐对后宫的妃嫔也太宽容了些,您瞧瞧,您身边的这些个宫妃,见了高位妃嫔,竟然连行礼都不会。”
几人立刻看着皇后,见皇后不说话,便知道皇后不打算护着她们。
虽然气得不行,但德妃和王婉仪她们还是憋着气,给香君敷衍地行了礼。
只有孙贵嫔是心甘情愿行礼的。
香君对孙贵嫔笑了笑,然后又把目光落在王婉仪身上。
这王婉仪对香君尤其敷衍,竟然还偷偷对香君翻白眼,别以为香君没看到。
“王婉仪这规矩没学好呢,白贵人,你来教一教王婉仪,要怎么给高位妃嫔行礼。”
白贵人立刻上前规规矩矩地给香君行了礼。
“瞧瞧,你宫里的人,比你懂规矩多了。”香君微笑着对白贵人说:“起来吧,你哥哥如今这么得皇上重用,你又懂规矩,以后两仪宫的主位谁来做,还真说不准呢。”
王婉仪气得要冒烟,但她能怎么办?
那是贵妃!
王婉仪只能在众目睽睽之下,又上前给香君规规矩矩地行了礼。
王婉仪行了礼,刚想起来,香君的眼刀便又扫了过来。
“本宫让你起来了么?”
王婉仪咬着牙,只能又蹲了下去。
香君收回目光,又看向皇后娘娘说:“王婉仪不知尊卑,本宫让她蹲一蹲,皇后娘娘不会偏袒吧?”
“你何必如此?”皇后忍不住说。
香君笑了笑没说话,旁边的江嫔开了口,柔柔地说:“贵妃娘娘受太后娘娘的教导,最重视宫里的规矩,平时我们几个姐妹不懂规矩,娘娘也是一样要罚的。皇后娘娘可别误会了咱们贵妃娘娘。”
江嫔把太后搬出来,倒是让皇后无话可说。
皇后侧过脸,不愿意再看贵妃。
香君这才又带着众姐妹们给皇后行礼。
“妹妹们就不打扰皇后娘娘赏花的雅兴了,先退下了。”
香君又趾高气昂地带着姐妹们离开,皇后实在觉得没意思,和德妃她们也实在是是无话可说,草草便结束了今日的赏花,回了甘露宫。
只留下王婉仪还蹲在那里,不敢离开。
直到两个时辰之后,香君派了小路子去御花园让王婉仪起身,王婉仪这才被宫人们抬了回去。
香君其实也不在意王婉仪,她只是想让后宫的众妃嫔看一看皇后的性子,也让自己的人看明白,别跟错了人,以后别被挑唆,有的主子是护不住下面的人的。
所以,王婉仪今天冲着香君翻白眼,只能算她倒霉,撞上了。
皇后却是压根就没有想到这些。
香君今日看到的是后宫里的派系斗争,皇后看到的却是她失去的姐妹情。
回去之后,皇后很是伤怀了一番。
“采薇,我是真的想把香君当做妹妹的,从前,我们那么好,可为什么,我们会走到这个地步,就因为权力么?若是知道拿回了宫权,香君会变成这样,本宫就不该听你的……”
看到自家娘娘又开始优柔寡断,采薇着急地说:“娘娘,事已至此,您和贵妃也是不可能回到从前了。您可得好好行使您皇后的权力啊,不然,贵妃不得踩在你头上?”
皇后也知道这个道理,只是……
“采薇,本宫……只是觉得有些……孤单……”
皇后的这般感时伤怀还是传到了香君耳里。
香君是真的服了。
皇后总是这般,她都要没斗志了,能不能给她一个好一些的对手?
只是,很快香君就来了斗志。
因为前朝出事了。
第149章 母子斗法
接下来一个整个月,皇帝都没有来过后宫。
今年入秋之后,天下实在是不太平。
先是传来消息,说是洛阳和北直隶旁边的几个县出现了蝗灾。
本来马上就要秋收了,却因为蝗虫忽起,让百姓一年的劳作成了空。
雨飞蚕食千里间,不见青苗空赤土。
百姓大饿。布粮食亦尽,大批的灾民开始往南边逃难。
这一逃,就一路逃到了两湖地区。
但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两湖今年闹水灾,虽说不是什么大水灾,但也死了不少人,本身就要朝廷救济,又哪里能容纳这么多灾民呢?
灾民只能继续往南跑。
可到了江南五府,却又出事了。
江南不肯让难民入城,难民竟然闹了起来。
那么多难民聚集在附近,担心难民会入城作乱,也不知道是哪个官员出的主意,竟然挖开了河堤。
难民因此死了几万人,沉尸江面,一片惨状。
皇帝大怒,立刻派了钦差去江南,势必要将江南的官场整顿一番。
可钦差还没到江南,宫里的太后娘娘忽然就得了怪病,开始缠绵病榻。
前朝出事,后宫也出事。
民间开始有了传言。
说今年上半年天下太平,可夏末两湖闹水灾、入秋洛阳、北直隶闹蝗灾,太后娘娘又生病,这都是因为,今年皇上非要去泰山封禅闹的。
皇帝好大喜功,功绩比不上历史上那些封禅的皇帝,这才惹下天灾。
紧接着,前朝有言官大胆进谏,说皇上应该下罪己诏,然后效仿唐太宗,亲临闹灾的田地,吞食蝗虫以祈求上天移灾于己,保护百姓才是。
皇帝为了这件事,把那言官打了一顿板子,可非但没有让进谏的人闭嘴,反而更多的言官开始骂皇帝。
皇帝是气得夜不能寐,太极殿日日都要砸碎几个茶盏。
所有,这一个多月,皇帝不仅没有来后宫,就连太后病了也没有去看一眼。
香君一听说太后生病,立刻就想去侍疾,但每次都被拦在外面,被姑姑好言相劝给劝了回去。
这么来回了几次,香君也察觉到此事的蹊跷来。
香君只能回了承香殿,把《贞观政要》给翻出来,仔仔细细地看了唐太宗吞蝗的事情。
看完之后,香君只觉得大臣们实在是为难咱们的皇帝。
若是皇帝真去吞了蝗,但天灾又没有结束,又要如何收场?
咱们皇帝这么要面子,是不肯承认自己比不上唐太宗的。
而且,唐太宗那悯农之心怕是真的,咱们皇帝,恐怕没有这般仁义,蝗虫可是有毒的,他怎么会愿意为了灾民去吞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