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这一万顷田地,若为官田,按每亩田税一斗来算,总税额就是十万石,折白银……不同的年份粮价不同,约莫是在五万到十万两之间。皇上,您的那些兄弟们,还有皇亲国戚们,手中的庄田全部加起来,怕是有十数万顷吧?若这些,全部都变成官田,加起来,每年就是百万两白银。而且一万顷田若是交给百姓耕种,能养活五六十万人呢。”
  皇帝之前没算过,如今听香君这么一算,才知道自己到底损失了多少银子。
  皇帝看向顾亭雪,问道:“如今,藩王手中有多少庄田?”
  “这个……微臣之前没有算过,微臣这就算算……”顾亭雪思考了片刻,说道:“在河南,福王、周王、潞王三家占田近十万顷,中州之地半入藩府。”
  皇帝脸色一黑,眼神瞬间就阴沉下来,帝王的威压,让殿内的气氛都变得紧张低沉,几个宫人都立刻低下了脑袋,不敢抬头。
  香君和顾亭雪倒是不受影响。
  香君站在皇帝旁边,玩着手中的珠子。
  顾亭雪继续说:“楚王、湘王等占田数万顷,尤其是楚王,楚地本就是鱼米之乡,楚府之富,甲于天下。”
  看到皇帝脸色不好,顾亭雪一副惶恐的样子。
  “皇上……微臣还继续说么?”
  “说!”
  “在陕西,秦王庄田遍布关中……但这些都比不上晋王和大将军王,皇上,您也知道,晋王和大将军王最受先帝宠爱,先帝给两人的封地都不下四万顷。”
  顾亭雪给皇帝算了算。
  历朝历代的累计之下,诸王加上皇室宗亲拥有的庄田,加起来约莫有四十万到五十万顷。
  按照香君刚才的算法,这些把这些藩王的庄田全部都变成官田,便是每年二百到四百万两白银。
  若是卖给百姓,按照普通田地来收税,一年也有一百到贰佰两白银。
  顾亭雪看到皇帝黑了脸,便又加了一把火,“皇上,一年全国的赋税加起来,也不过四百万两白银。今日,若不是贵妃娘娘算了算,微臣竟然不知道,这些藩王的庄田有这么多……”
  香君状若不经意地说:“皇上,你的赋税收上来了,是入国库,最后也是要花到官员和百姓身上的,而且,您还要养边境的战士呢。但这些王爷们的银子可都是自己花了的,这么多年积攒下来,不知道有多少银钱……臣妾记得,这大将军王去年打仗,还找皇上要银钱呢,本宫不信,他自己就拿不出钱粮来!哼,真是抠门,他又没有王妃和世子要养,也不知道攒那么多银子给谁用。”
  看皇帝不说话,香君看向顾亭雪问:“顾大人,一万边军,一年要多少饷银?”
  “回娘娘的话。”顾亭雪立刻回答:“五万两白银可发放一万边军一年的饷银。”
  “皇上!您看,大将军王可真不是东西,他那四万顷庄田,若是交税,一年也有四十万两白银。因着他是藩王,不用交赋税,银钱都是自己的,每年怕不是光田地的进账就有几百万两。臣妾不信他养不起他那二十万大军,偏偏还总是要找皇上您要银子。实在是个狼心狗肺的东西!百姓们还都觉得他是大英雄,殊不知,若不是皇上,他哪里舍得花自己的钱打仗啊!”
  其实香君这话有些冤枉大将军王。
  因为虽说官兵的饷银是朝廷发放的,但大将军王素来对他的士兵极好,很舍得给钱,每年给军士的银子,都是朝廷的数倍。所以他的士兵才愿意为了他冲锋陷阵。
  但香君知道,她冤枉大将军王,那是冤枉到了皇帝的心坎上。
  反正皇帝心里肯定也是这么想的。
  见皇帝还是黑着脸不说话,香君又一副好奇的样子看向顾亭雪,问:“顾大人,你可知道这些藩王的王府里有多少银子?”
  “微臣不知。”
  “顾大人,您就别为这些王爷们遮掩了,顾大人监察百官,还有顾大人不知道事情么?莫不是大人收了这些人的贿赂,要为他们遮掩?”
  “娘娘说笑了,微臣可不敢收受贿赂。”顾亭雪低头对香君拱了拱手,回禀道:“微臣虽说不知道具体的数额,但想来,这些王爷们也是有不少银子的,怕是比国库里的多。”
  “怎么,顾大人是见过?”
  “回娘娘的话,微臣没有见过,但微臣听说,那楚王的王妃,光是梳头宫女便有十二人,专司不同发式。出行仪仗含轿夫六十四人、护卫二百人,队伍绵延数里。胭脂水粉采自江南特供,由专人快马递送。一次寿宴就耗银八千两。”
  “哼,那岂不是比本宫用的还奢靡?”香君扯着皇帝的袖子道:“皇上,臣妾不依!一个楚王妃而已,竟然敢比臣妾用的宫女还多!皇上定是要好好罚她!”
  终于,皇上黑着脸起身。
  “回太极殿。”
  第246章 有些演技在身上
  皇帝带着顾亭雪一起离开承香殿,往太极殿去。
  走之前,顾亭雪还回头看了香君一眼。
  香君蹲在地上恭送皇上离开,眼里是抑制不住的得意,还冲着顾亭雪眨了眨眼。
  顾亭雪勾了勾唇角,立刻又收起笑容,低着头,跟着阴沉的皇帝一起离开。
  这几个月,香君是看出来了。
  皇帝的确想收拾他的兄弟,但是他只是想报当年被欺负的仇罢了。
  一个魏王被折磨死了,对香君来说根本没有意义,魏王还有子女,一样能承接魏王的封地和人马。
  这些人未来都会是香君的敌人。
  晋王和大将军王为什么厉害?不就是有钱又有人么?
  香君要让皇帝现在就把这些藩王都除掉,不仅仅是为了百姓,也是为了香君扫除以后的障碍。
  但咱们这位皇帝,只有触动了他的利益,他才会下狠手。
  所以,香君才特意和顾亭雪在今日演了这么一出,提醒皇帝,他的那些兄弟们比他过得还像帝王。
  ……
  然而,自古以来,削藩都是极危险的事情。
  皇帝叫着顾亭雪、许焕文等人商讨了一夜。
  如今大将军王在北境,手上有十几万大军。若是皇帝贸然削藩,大将军王联合其余的藩王造反就麻烦了。
  所以此事,不能着急。
  魏王已死,皇帝先派顾亭雪去敲打魏王的世子,为了能继续蒙荫,魏王世子自然是愿意出血,还带是先把西北的灾情按了下去。
  接下来的日子,皇帝对京中的这些藩王都还算客气。
  转眼,就到了太后去世一整年的“小祥”之祭。
  这是如今宫中最重要的事情,皇帝要让所有的皇亲国戚都入京参加太后娘娘的小祥祭典。
  这次祭典结束,国丧也就结束了。
  因着皇帝这一整年,都严格受丧,无论是文武百官还是皇亲国戚都看得出,皇帝是真的至孝之人,为着太后娘娘之死伤了心。
  所以没人敢触皇帝的霉头,都老老实实入京。
  只有大将军王,他那伤一整年都还没好,就是不愿入京。
  也不是没有敏锐的藩王,觉得所有藩王都入京,会有危险。
  尤其是魏王的事情,让大家都有些害怕。
  皇帝的那些兄弟们都知道,这魏王死得蹊跷,从前皇帝还是九皇子的时候,这魏王可是欺负他欺负得最狠的一个。
  有人说魏王连尸骨都是不全的。
  他们也不敢替魏王说话,毕竟有个虎视眈眈的顾亭雪替皇帝盯着诸王的动向,但凡说错一句话,指不定就要掉脑袋。
  众人都怕皇帝会清算自己,但时间一日日过去,似乎皇帝也没有对其他藩王出手。
  大家也就渐渐放下了戒心。
  而且不知道是谁传的,说皇上只恨魏王。
  还说,咱们皇上很大度,大将军王和晋王对皇后娘娘的心思,谁不知道,这些年,皇上不也都包容了么?
  皇帝和咱们先帝一样,是仁君。
  ……
  皇帝包容大将军王和晋王的事情,自然是香君传的。
  香君担心咱们皇帝办不好这件事,所以想办法在暗中帮了皇帝一把。
  因为去年,王妃们都是跟着王爷们一起进京的,这一整年在京城里,她们都不能像从前在封地里那般奢靡宴饮,日日无事可做,无聊的很。
  于是嫂嫂李氏就办了不少国丧里不违国丧祖制的宴会。
  因着宴会里,也不能食用荤腥,不能有歌舞表演,只能搞搞诗会,赏赏花,妇人们坐在一起说说话而已,所以最适合传播一些家长里短的私密事情。
  这些王妃和贵妇们她们虽然不懂朝政之事,但是对这种宫廷秘辛,对皇帝、皇后和藩王的多角关系还是很感兴趣的。
  香君派了嫂嫂李氏去传这些宫廷秘事,还特意找了个说书先生润色,让嫂嫂一开口,就能吸引所有人的注意。
  这些在镜中的王妃和贵妇们,一个个都无事可做,便开始口耳相传,聊起这些旧事来。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