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章

  许焕文起了一身冷汗,立刻惶恐应下。
  回去之后,许焕文第一件事便是修书给许家的家主,让他自查,许家到底有没有做什么不该做的事情。
  查了一个月,却也没查出来什么,闹得许焕文晚上睡觉都睡不安稳。
  直到顾亭雪把书都烧完了,回京遇到许焕文,看许焕文实在可怜,便提点了他一番。
  “太后娘娘吓你的,许家有没有做不该做的事情,我能不知道么?”
  许焕文这才松一口气,晚上好歹是能睡着觉了,但督促许家子弟从此之后谨言慎行是不敢停的。
  (十七)
  香君把许焕文留在了京城,打算派袁好女去做江南总督。
  没想到,江南的官员们吓死了,反应激烈。
  香君想了想,她这几年推行新政,实在是杀了不少人,如今也不宜太激烈,接下来,要好好安抚一下这群官绅。
  再加上江南的事情也复杂,袁好女打仗倒是厉害,但是谋事还是差了一些。
  思来想去,还是让卫知也去做了这个江南总督。
  以后朝廷要海禁,但沿海地带,有倭寇作乱,实在是影响商人们做生意。
  既然收了商贾的银子,也得让他们安稳做生意不是?
  香君给给袁好女封了一个水师总督,让她带着水福兵去那边训练水师,以后能保护大齐商人在海上顺利的进行贸易。
  (十八)
  香君做太后的第四年。
  这一日,她正躺在昭临宫里看奏折。
  大将军王又奏折里阴阳怪气起来,问香君还记不得她对他许下的承诺,态度十分的嚣张,质问他的红夷大炮呢,他的神枪营呢?
  这些,香君自然都是给大将军王备好了的,但是没想到他这么心急。
  香君正想怎么回复大将军王,才能比他更嚣张、更霸道的时候,外面就传来了孩子们的哭闹声。
  香君实在是头疼,问道:“又怎么了?”
  梦梅出去看了一眼,回来回禀娘娘道:“回太后娘娘的话,是公主和皇子打起来了,奴才们都不敢上去拦。”
  香君只能放下奏折,出去看她生的这对讨债鬼。
  第443章 (番外)太后的日常8
  香君走到院中,便看到一群人围在那里,又是哭又是叫的,奴才们也不敢上前,因为她那两个孩子实在是纠缠得紧,强行分开,还真可能受伤。
  奴才们就只能跪在地上求着两位小祖宗松手。
  香君也不着急,施施然走过去,让奴才们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说清楚了。
  事情的起因是因为亭雪给元祚做了一张弓。
  那小弓做得极为精致,可贞看到了,便吵着顾亭雪,她也要一个。
  亭雪无奈,只能又去给可贞做,说是三日后再给她。
  但是顾亭雪走了之后,元祚却阴恻恻的在可贞耳边说了一句:“那又如何,亭雪先给我的,你永远都比我少三日,嘿嘿。”
  这话,直接把可贞气得嚎啕大哭,抓住元祚的弓就给扔地上了。
  “现在你没有了!”
  元祚看自己的弓被扔了,也大哭起来。
  “这是亭雪给我的弓!”
  他气得就要打可贞,两人就这样扭打在了一起。
  香君深吸一口气,厉声道:“你们再不分开,我便一人一顿戒尺!”
  然而香君都威胁要一人打一顿了,两个孩子不肯分开,就是死死拽着对方的头发不撒手。
  毕竟一人一顿戒尺,那也是公平的。
  幸好,元朗来昭临宫给香君请安,元朗哄着,这才把妹妹和弟弟分开。
  两人抱着元朗,都哭着要皇兄给自己做主。
  香君本想直接一人一顿戒尺打一顿就好了,但元朗拦着,到底是没有打成。
  虽然元朗也才十岁出头,但毕竟是皇帝,香君还是要给元朗面子的。
  最后,为了安抚弟妹,元朗把两人分别带到偏殿里,不知道聊了什么,好歹是把两人安抚下来了。
  元朗让妹妹和弟弟和好,两人牵个手就好了。
  可是在两人牵手和好的时候,可贞也幽幽地说了一句:“方才,皇兄是先把我叫去偏殿说话的。”
  哇的一声,元祚又哭了。
  元朗微微瞪大了眼睛,哄了半天,怎么又回到原点了?
  他求救地看向香君。
  香君可不给他收拾烂摊子,急忙躲避元朗的眼神,扶着梦梅的手,转身就躲回了内殿。
  (十九)
  晚上,香君气得把顾亭雪臭骂一顿,让他跪在软垫上给她揉腿,好好反省一下自己犯的错误。
  “这种事情,怎么可以两孩子不一样呢?”
  顾亭雪也很是无奈,一边揉着香君的小腿,一边说:“我给元祚做的是一把弓,但我给可贞做的,可是一把镶嵌宝石的宝刀。”
  香君更生气了:“她才几岁啊!你给她刀做什么!她拿得动么?”
  “没开刃的,可贞不是喜欢袁好女么,袁好女前些日子回京,她正闹着要跟她学武呢。”
  香君好奇,“那元祚怎么没闹?他没要你也给他打一把刀?”
  “可贞的性子你又不是不知道,有什么好东西,自然是偷偷藏着不说的,哪里像元祚,得了什么,就要炫耀。”
  香君叹一口气,可贞能藏事儿,元祚爱得意,这两孩子倒是一人学了她一半。
  就是元朗不知道像谁……
  香君打量着顾亭雪。
  这几年顾亭雪那阴恻恻的性子倒是改了不少,虽然在前朝办事的时候,还是从前那个杀人如麻的权臣,但在宫里,尤其是在昭临宫里,整个人都平和了许多,偶尔还会与下面的人说下。
  倒是真有些“亭亭雪、没青松”的气质了。
  兴许元朗真是随了亭雪呢。
  孩子像叔叔也是有的。
  “啧,”香君一脚踢在顾亭雪脸上,“让你揉腿,手往哪里伸呢?”
  “我以为娘娘盯着我看,是这个意思呢。”
  不等香君回应,顾亭雪就起身,将香君压在了身下。
  “今日娘娘生了气,我给娘娘消消火。”
  (二十)
  香君做太后的第四年。
  三十万大军集结边境,主帅大将军王,是全军的最高指挥官。
  副帅周子都,除了协助大将军王制定战术之外,还专司后勤与粮草与运输。
  前面三年,大齐休养生息,香君从各处弄了不少银子,终于是攒足了家底,
  但香君没想到,这一仗竟然打了足足三年。
  若不是大齐这些年休养生息的政策和从海外源源不断赚来的银子,还真不够大将军王霍霍的。
  这三年可是让大将军王给打爽了。
  不用操心补给,不用操心军需。
  朝廷不会给他任何掣肘,就算有的战术,让群臣对大将军王心生怀疑,太后也对他绝对信任。
  就是打得北蒙愿意和谈朝贡,只要大将军王一封奏书坚定信念,香君就会支持他继续打下去。
  时代的仇恨,如今都已经到了关键时刻了,怎么可以因为一点蝇头小利而退让呢?
  最后一战,北蒙诸将已经知道败局无法挽回。
  北蒙小皇帝只有七岁,为了不被俘虏后受尽侮辱,摄政王带着北蒙最后的小皇帝,也是北蒙最后一个皇室血脉一起自尽。
  剩下的北蒙官员也纷纷殉国。
  至此,北蒙灭国。
  ……
  大将军王带着薛娇娇站在辽阔的草原上时,终于心服口服地说:“你那妹妹,是真的有些本事,这太后她当得,这天下她也的确管得,本王之前是错看了她。”
  薛娇娇眼里是对香君的骄傲,却又忍不住感到落寞,“那是太后娘娘,不是我的妹妹,你以后莫要乱说什么妹妹的话。”
  大将军王要给香君写战报和奏折,也要问一问太后打算对北蒙怎么处置,要不要直接把北蒙王国灭种了,他可以来杀。
  写完奏折,大将军王想了想,问薛娇娇,“要不要你也给太后娘娘写封信,我给你一同放到奏折里,送去京城?”
  薛娇娇摇摇头。
  “不必了,只要知道太后娘娘在京城里一切都好,我便安心了。想必……太后娘娘也不需要我的问候。”
  “这么多年,太后娘娘想必早就放下了,是你还在执着。”
  薛娇娇看大将军王一眼,叹息一声:“你不懂。”
  大将军王也不逼迫薛娇娇,她不愿意也就罢了。
  京城。
  香君收到了战报和大将军王亲自写的的奏折。
  得知北蒙亡国了,香君只觉得长舒一口气。
  这仗好歹是打完了,再不打完,香君都要打不起了,这三年,宫里连个宴会都不敢办,从前先帝执政的时候,她都没过过这种苦日子。
  长长舒一口气,香君心情不错。
  又看起大将军王亲自写的奏折来。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