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

  公府的爵位便传给李家十九岁还没嫁人的长女李昭玉承袭。
  从此之后,京城无论男女,看到李昭玉都得尊称一句小公爵。
  至于李昭玉以后是要找上门女婿,还是不生孩子过继一个,香君都不管,随她去。
  紧接着,香君又下了一道赐婚的诏书,将李家二女李昭月赐婚给了周子都,下月完婚,由光禄寺亲自为两人筹办婚礼,太后做主婚人。
  这个圣旨下一年,李家的门槛就要被媒人踏破了,本来无人问津的三小姐和四小姐,一下子就成了京中众人争相求娶的对象。
  香君观察着,这承恩公的老祖母倒也是个人物,多好的门第,她都拒绝。
  还放话说,从前瞧不上她们家的女儿,如今为了权势而来,必不会真心对孙女们好,所以承恩公家,以后不嫁女,只招婿。
  (十二)
  周子都还是成亲了。
  虽说之前推脱着不想成亲,但既然圣旨都下了,他也接旨了,便也不会再扭捏,娶妻过日子便是。
  走到洞房里,掀开新娘的盖头,周子都第一眼就看到一双圆溜溜的大眼睛正亮晶晶的看着自己。
  李昭月长了一张圆脸,眼睛也圆,看着还真不像传说中的,是京城着名的恶女。
  “你怎么才来,饿死我了。”只听得一连串的咕噜声,新娘子捂着肚子说:“能吃饱了再办事么?不然我没力气。”
  周子都脸上闪过一丝红不自在,但也没有纠正新娘子那“粗狂”的说话方式,只是点点头,严肃地说:“我让人传膳。”
  (十三)
  袁好女最近总在做梦,但这个梦让她很为难。
  看她这扭扭捏捏的样子,香君没好气地说:“你怎么也学得这么矫情了?”
  “臣心里有个疑问,一直想问娘娘。”
  “问!”
  “娘娘说让我女嗣袭爵,但娘娘又说了,我不能嫁人,那我怎么生孩子。”
  香君看着袁好女,心里感叹着,这几千年来的礼教,实在是害人不浅,袁好女都已经女扮男装从军了,竟然也觉得要成亲才能生孩子。
  “哀家让你别嫁人,有没有叫你不生孩子,生孩子不是找个男人就行了么?”
  袁好女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
  香君压着火,问道:“怎么,想生孩子了?”
  “倒不是我想生,就是我连着一个月,都在做梦,总是梦见福宝,她说她本来要转世给我做女儿的,但是我一直不生孩子,她要没办法了,她再不投胎就要被赶走了。”
  提到福宝,香君的神色一瞬间便柔和下来。
  她立刻把顾亭雪从演武场叫了回来,顺便让他把今年新科进士的名单要了过来,看了看觉得不够,又把国子监的学生名单要了过来。
  然后,当着袁好女的面,香君就开始和顾亭雪商量起来给袁好女找男人的事情。
  袁好女的身体素质好,脑子算不得笨,但是也可以再改良一下,找个聪明男人,说不定下一代的将领更优秀。
  但香君不喜欢长得丑的,所以还得长得好看。
  不仅如此,年纪也不能大,就二十岁左右的,不要娶了妻的。
  个子还不能矮小,得高大,这样和袁好女一起生的孩子,一定是高大威猛的。
  袁好女看两人商量也不搭理她,她就小步挪到旁边坐下,自己吃起桌上的葡萄来。
  等袁好女一盘葡萄吃完,那边的人选也定好了。
  顾亭雪交给袁好女一排名单,袁好女数了数,有十个人。
  “这么多?”
  “自然要多一点,换着来。”顾亭雪平静地说:“这样,他们就不知道你的孩子,到底是谁的。”
  “知道又如何?”
  “知道了,就会有麻烦,以后就会出大问题,别小看了男人攀附权贵的野心,男人不要脸起来,是女人远远比不上的。娘娘这是为你好。”
  袁好女仔细看着名单,大多是新科进士,也有两个国子监的学生。
  “那我怎么跟他们睡觉啊?”
  顾亭雪叹一口气,“你那一身武艺,他们都是些读书人,你怕什么?”
  袁好女惊讶,“霸王硬上弓啊!”
  “放心吧,都是读书人,要面子,不敢声张。”
  袁好女了然地点点头,把那名单收了起来。
  想了想顾亭雪又不放心,“晚些,我让人送些东西到你府上,用得着。”
  袁好女这才开心地走了。
  等袁好女走了,香君才又把顾亭雪叫到身边来,小声说:“你让人盯着些。”
  “娘娘是怕闹出事情来?”
  香君摇头,“我好奇。”
  第442章 (番外)太后的日常7
  (十四)
  袁好女在一年后生了个女儿。
  取名福宝。
  香君为着不让有的男人过来占便宜,特意让袁好女在宫中生的孩子,还把生育的时间往后推了两个月。
  生育那天,不仅袁好女哭了,香君也哭了一场。
  做了太后之后,她都不记得自己多久没落泪了。
  (十五)
  新政推出第三年,朝廷没有如那些官绅们以为的崩溃。
  百姓们缓过劲儿来,国库里也有银子。
  大家也渐渐习惯了交商税。
  香君也给商人们一些好处,那就是开了海禁。
  这三年,就像是老天都在帮香君似的。
  之前连年灾荒,这三年却气候极佳,收成也好。
  当然,也有让香君不顺心的事情。
  那就是,因为推行新政,杀的人太多,不仅是香君,就连大将军王的名声都跟着一起变差了。
  顾亭雪和袁好女的名声那是一直都不好,所以也不要紧,这两人更是不在乎。
  至于卫知也,也不知道为什么,似乎无人在意。
  香君的新政,动的是那些官绅们的利益。要知道,读书人是有些手段的,虽然香君现在直接武力镇压,他们为了自己的小命,也不敢胡说八道,但是为了搞臭香君的名声,他们也还有别的手段。
  比如说,写了许多香君和大将军王的话本子,在民间流传极,甚至都编出了野史,说大将军王和香君在先帝在的时候,就苟合了,也是大将军王将香君一手抚上太后宝座的。
  不得不说,读书人阴起人来是真的狠。
  甚至还有一本极为艳情的小说,写得那叫一个露骨,香君找来看了看,立刻扔到火盆里烧了。
  对于这件事,香君其实不怎么在意。
  但顾亭雪和陆令仪两人却是如临大敌。
  这些年,顾亭雪已经极少展现他“鹰犬”的那一面了,也很少像前朝那般杀人如麻,但这回,他是真气着了,不等香君下令,就开始搜查这些写书的人,还把市面上的书全部焚毁。
  他是一本都不肯落下,不仅仅是京城,全国各地都跑了一遍,势必要将每一本书都烧得一干二净。
  至于陆令仪她担心的事情更为深远一些,太后娘娘在朝的时候,自然不用担心,可以后呢?
  会不会后世之人,借太后娘娘来攻击天下的女子,让女子们的处境更加艰难。
  虽然百姓都觉得香君好,但是百姓说了不算,百姓的评价也流传不到后世,最后就是这些读书人写得这些东西,能流传下去。
  陆令仪冥思苦想了许多天,终于是让她想到了办法。
  于是,陆令仪找娘娘要了银子,说是为了更好的教化百姓,她要修庙。
  香君正忙着,便批了银子,让陆令仪自己去办。
  之后几年,有一种信仰在民间四处传播,全国各地,香火最旺盛的便是虫娘娘庙。
  不仅可以求收成好,还可以求子,因为虫子生得都多。
  这便是陆令仪的法子,史书后人可以改,但是神明是百姓的信仰,世世代代相传,只要变成了习俗,就是谁都不能抹去的了。
  她就是要用这种法子,让太后娘娘永远活在百姓的心里。
  (十六)
  香君最近很烦,因为如今的百姓都不叫香君太后,都叫她虫娘娘。
  而且,陆令仪竟然把这件事瞒着自己。
  还是许焕文回京之后,嫂嫂李云韶告诉她的。
  香君一肚子气,在太极殿见许焕文的时候,脸都是黑的,许焕文还以为是自己犯了什么错。
  许焕文这些年倒是把江南管理得极好,香君也是满意的,只是,香君不想自己再和那群老臣们吵架了,所以决定把许焕文留在京城。
  许焕文自然也愿意留京,毕竟娘娘是许了他丞相的位置,只等着他把两位丞相中的一个挤走一个,他便能上位了。
  临走的时候,香君却忽然叫住了许焕文。
  “江南是朝廷的,不是哀家的,更不是许家的,不触碰哀家的底线,许家便还是太后的本家,若是许家做了不该做的事情……兄长别忘记了,哀家可不姓许。”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