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旁边本应是舒慈的朱批,却叫她刚刚打瞌睡,不小心洇上一个朱红的墨点。
那日殿上危机后,舒慈和杜月恒皆因救驾有功得了拔擢,杜月恒调去了鸿胪寺。而舒慈职位不变,官品抬了两级,虽不能与李元信平起平坐,但俸禄多了不少。不能与女中豪杰上官婉儿等相比,但如今这在女官之中已实属不错。
舒慈撇了撇嘴,揉了揉眼睛,一抬头,这才发现李元信黑着一张脸站在跟前。
她一个激灵,丢开笔,讪笑道:“李大人,您来了,怎么也不出声……”
李元信背着手,扁着一张嘴,啧了一声,皮笑肉不笑:“舒慈啊,办案虽辛苦,但休息也要休息嘛。”
“您这可说笑了。”舒慈跳起来,作势把位子让给李元信坐,“李大人,您坐,您坐,您专门来我这一趟怎么成呢……”
李元信摆摆手,示意自己不坐,哼了一声:“今日端午,圣人在花萼相辉楼设宴,邀你,啊不,我们大理寺参加。”
舒慈忙不迭地“哎”了几声,又问:“就我们啊?敖瑞和三宝呢?”
李元信啧了一声,张嘴又闭嘴,欲言又止。舒慈赶紧赔笑,满口感谢。这是感谢圣恩,难免点头哈腰了起来。
***
下午暮鼓一响,舒慈便跟着李元信往花萼相辉楼而去。
花萼相辉楼在兴庆宫西南,李元信专门借用了大理寺的马车,与舒慈相对而坐。
他面目严肃,双手抱在胸前,不像赴宴,倒像上朝。
见舒慈满脸轻松,真是去享受的样子,李元信便开口道:“今日可别以为真是去吃席的。”
“啊?”
“今日圣人宴请四方,除了王亲贵戚、朝中官员,当然还有外国使节——如今西域形势紧张,又出了前几日倭国人的案子,因此,圣人很是看重今日宴席。”他用眼珠子瞪舒慈,“你可要仔细举止言谈,不能出了什么岔子。”
舒慈连声附和,心中道,难道她是那种不懂事的人吗?
马车到了花萼相辉楼不远处,二人下车。一路上好不热闹,净是达官贵戚们鱼贯而趋。李元信立刻与各路贵人们攀谈说笑,如泥牛入海,没了踪迹。
舒慈苦笑,抬头只见不远处灯火辉煌,隐隐已经能听到丝竹之声。
花萼相辉楼鎏金的檐角飞起,悬着百盏金丝琉璃灯,将整座楼身映成赤霞色,如凤凰展翅待飞。
舒慈心中称奇赞叹,跟着人流向前,却如李元信所说,人群中不少各国使节,皆是身着外国服饰,无一例外郑重华丽。
楼内灯火通明,烛光摇曳,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檀香和酒香。
宾客们在正殿两侧的席位上依次落座,正中是圣人的御座,现下还是空着的。各国使节则被安排在靠近御座的位置。
舒慈的位子靠后,正无所适从,突然,肩膀被人一拍。
她转过头来,正是杜月恒。
杜月恒今日穿着隆重,头戴黑幞头,着素白圆领袍,外套一件绀紫色宝相花色丝绸长袍,腰间系玉带,勒出挺拔身姿。
舒慈一笑,忍不住凑近了看。他脸上青一块紫一块的伤已经浅了很多,肿也消了下去,又恢复了往日英俊潇洒。
她一凑过来,杜月恒便止不住地笑,那笑像杯中美酒,从他眼角溢出来。
一时相对,二人只痴痴地发笑,竟都没有说话。
还是杜月恒先开口问道:“舒姑娘,这几日好吗?”
舒慈还是笑,笑他问的傻问题,她若是不好,怎会此刻与他同在花萼相辉楼?她想反问,又找不出别的词,奇怪,自上次以后,二人明明只两日未见,却像是隔了许久,她只想知道他这几日过得好不好。
幸好此时一阵骚动,先是太子李承昭从前厅进来,坐于御座右手边,神色阴沉,已有了几分不耐烦的神色。过了一会,圣人与嘉阳公主一道从后厅出来,仿佛相谈甚欢。嘉阳公主坐圣人左手边。
圣人落座,举起一只酒杯,大厅瞬间安静了下来。立在一旁的内侍立刻高喊一声:“花萼相辉楼宴,开始——”
适时,立刻响起悠扬的乐声。
先是羯鼓,节奏明快,接着一抹金红飞上台来,金玲声响,一名胡姬随着鼓乐声起舞。她腰间缀满银币,飞旋成弧光,随着鼓点玎珰作响。正如白乐天所载,“胡旋女,胡旋女。心应弦,手应鼓。弦鼓一声双袖举,回雪飘飖转蓬舞。”(注)
舒慈看得着迷,杜月恒却瞄着她。
一曲舞毕,众人喝彩。
舒慈这才终于找出了几句话来,压低了声音与杜月恒道:“烟霞客他回蜀山了。”
“什么?”杜月恒落寞道,“哎,师父急着回去闭关,可惜,我还没正式拜师……”
烟霞客似乎没有说过要收你为徒吧?舒慈心中揶揄,又逗他:“你没拜师不要紧,师父把桃木剑留给了我,你要想拜师,拜我也行。”
杜月恒撇了撇嘴:“若像以前一样,倒是可以和你偷学几招,现在可不行了——我被调去了鸿胪寺。你说气不气人?刚好就在我兄长手下,说是这几日忙得很,有要紧的事,真是处处都不习惯。”
“那杜大人有好福气了,两个儿子都任了要紧的职务。”舒慈心中翻了个白眼,嘴上敷衍道。
“我可没夸张……前几日不是出了晁不疑那事吗?西域战事又吃紧,圣人这几日对宾礼之事极为看重。”他下巴努了努,叫她看向太子身边,“我没唬你,你看……那是茀夜国的使节,另一个是茀夜国的高僧。”
舒慈望过去,只见两名中年男子,一名头编长辫,着赭色外袍,腰间系一条宽大的腰带,镶嵌绿松石、玛瑙、红蓝宝石,一看便知来自异域。而另一人,身披赤色与橙色拼接而成的袈裟,手执一串念珠——那念珠与大唐僧人的不同,一串不规则的白色形状,似是动物的骨头制成。
杜月恒又在席间扫了一眼,在嘉阳公主一侧找到了他父亲杜谌义,突然觉得古怪,又开口道:“哎?怎么没看到我兄长?”
第52章
舒慈望去,席间确实不见杜月昇的踪影。
待回过神来,案几上已经摆上了赐绯含香粽,白玉糯米,裹在箬叶中,缠着五彩的丝线。侍女们又呈上五毒饼、冰盏玉脍,配琥珀色菖蒲酒,今日终于有了端午的样子。
台上乐工击羯鼓、弹箜篌,曲调激昂,如再现龙舟竞渡。又有大唐舞伎着月白纱衣,臂缠五色丝绸,旋身时如彩云追月。舞至高潮,殿顶机关忽开,香粉飘落,满殿清芬。
殿内无人不拍手叫好,推杯换盏,确为大唐盛世气象。
忽见那茀夜国的使节站起来,离席敬酒,用唐语即兴吟道:“菖蒲泛酒瑶池宴,角黍堆金汉宫秋。九天阊阖开丹陛,万国衣冠拜冕旒。(注)”
话音刚落,席间倏地安静了下来,众人目光都在他身上,在场的文武百官皆是表情各异。连杜谌义的脸都僵了几分,殿内生出了一丝紧张的氛围。
片刻后,只听圣人哈哈大笑,甚是满意的样子,赐茀夜使节宝瓶一对。内侍呈上,只见一对宝瓶通体金光璀璨,瓶身镶嵌银丝宝石。瓶口镶嵌一圈珍珠,瓶底刻有“大唐御制”四字。
太子起了个头,高声叫好,这才喝彩声如潮。
舒慈顾不上吃,忙着围观,杜月恒便麻利地将面前的粽子解开,淋上蜂蜜端到舒慈的案几上。
他压低声音道:“你可别傻傻地看了……”
“怎么回事?”舒慈夹了一筷子粽子,瞪圆了眼睛问道,“杜公子,您不是消息灵通得很吗?”
杜月恒恨不得将一整个粽子塞进她嘴里,好叫她小声点,他从牙缝里挤出几个字:“我也是今日才听说的……”
他靠过来,显得这消息机密无比:“茀夜先前与大唐在西域的争斗旷日持久,双方早就打得精疲力竭。前几日,茀夜的使节来求和。朝堂上正为了主战还是主和闹得不可开交……”
舒慈心不在焉地听着,这事情她今日听李元信说过了,又望向圣人方向。太子李承昭面色红润,比起刚来时倒是心情愉悦了不少。嘉阳公主呢,面上仍是端庄大方,始终是娴静典雅的微笑。
“……今年年初,几场战役告捷,大唐倒是占据了西域的有利位置,按理说正是与茀夜谈条件的好机会。”杜月恒又道,“但朝中又有主张,应趁茀夜内乱,一举拿下茀夜国土。”
说完,他又警惕地左右看看。
舒慈听明白了,估计此事又与朝堂之争脱不了关系。又想起那日含元殿内,太子杀伐果断,命令神策军一刀结果了晁不疑,不禁打了个寒颤。
杜月恒似乎也思及此,沉默一会。
二人默契地换了话题,喝酒谈天,至宴席将尽阑珊,杜月恒打了个手势,邀舒慈一同去外面走走。
晚风习习,二人顺着蜿蜒的回廊,信步龙池湖畔。
只见水中此时起伏着百盏祈福莲花灯,湖面上明灯璀璨,如碎金流淌,又映出远处的花萼相辉楼,两相交映,池中倒影恍惚如梦,似在天宫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