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直到林妹妹清泠泠看他一眼,一把戒尺就出现在了他面前,啪,摊开的手心立时一痛,啊。
再不好好看书,我就给你绑了辫子,立了锥子。
说着,宝玉的辫子就被绑了起来,升至半空,屁股底下的凳子也飞了出去,他惊得要倒,却被什么力量托住,但屁股底下却真真立了个锥子。
等他站稳,那股力量便消失了。宝玉却抖着腿,再不敢歪倒。
混混沌沌,他似是背了许久的书。
一个背不好,不是被林妹妹打手心,就是被突然出现的贾政,指着家丁给他摁倒了打板子。
翌日,宝玉起来,只觉得头晕脑胀。
等到在老祖宗这儿请安,冷不丁碰上了林妹妹,这才猛地惊醒,却是吓得魂都飞了。让一旁一直在等着看好戏憋笑的老太太和网友,纷纷被他的小表情逗乐了。
『这个不错。』老太太满意,总算能治治这个小混蛋了。
『昨晚那个是林妹妹吗?』
『像又不像。』
老太太翻了翻『上面说,这个林丫头是外界的折射,不具有感情迁移。她对宝玉没有感情,只有报恩。』
『那感情好,昨晚那么凶残的林妹妹,肯定给宝玉留下心理阴影,在不用担心林妹妹和贾宝玉纠葛上了。』
网友看得挺乐呵,不过乐的同时,也有不同的声音
『这样能算还恩么?还泪和浇灌这样才算是一还一恩吧。』
『得了吧,神瑛侍者,他是侍者,说明给绛珠仙草浇灌本来就是他的职责。当然,小草修成了人,也确实有他的功劳,却也不是有多大。否则让侍者浇灌的人,岂不是也有一份因果?』
『可宝玉他不想读书,走仕途。让他读书,这算是报恩么?』
『对啊,神瑛侍者是动了凡心,想在太平盛世下凡,肯定是想享福的。走仕途是享福吗?』
『既然灌溉是培育小苗,让宝玉读书不算培育吗?』
『歪理。灌溉是有功德的,好歹帮小草修成人了。』
『那还泪又有什么功德?』
『应该是还了一段情吧。』
『既然不想还感情,物质上,宝玉又不需要,就只能在精神上还了。不过红楼里,他是大彻大悟,看破红尘,跟着一僧一道走了。』
『佛道儒,应该就是精神上的选择了,宝玉显然不选儒家。』
『不不不,还记不记得,还有个甄宝玉,他就选了仕途,娶妻生子,振兴家族。』
『其实贾宝玉也没有真正的入世过,因为他并不曾做个多有用的人,只是在风流富贵中兜兜转转,又在败落时,选择了离开。』
『这么开来,佛道儒这三者,其实贾宝玉还是可以重新做选择的。』
屏幕上还在争论,这会儿黛玉几个都被宝玉惊了下,就要上前。却见宝玉慌得往后退了又退。
黛玉很明显感觉到宝玉是在怕她,她既不解又莫名,便在原地站定了。
几人一时尴尬,宝玉似是也发现自己的不对,忙道,昨日没有睡好,竟是做了个好可怕的梦。
黛玉四人这才笑开,迎春道,这么大了,怎的还这么娇气。
怎么是娇气。宝玉这会儿也缓过来了,他一边对四人赔不是,一边不满,我梦到了老爷要对我打板子。
说着,奔向了老太太,老祖宗,爹爹是不是要回来了,你可别让他兴起了就打我一顿。
老太太是最清楚根由的,但她只是笑眯眯地道,若是你做的不好,还是该打。
这么一打岔,刚刚的氛围立时变得轻松了起来。
几人用了早饭。
黛玉四个便去准备今日的诗会,而宝玉则浑浑噩噩,忘了今日是去家学,竟是还去了安国府的族学。
一旁跟随的几人,几次想提醒,却都被宝玉恍惚地忽略了。
荣国府这边,黛玉三春刚走,老太太就听说净虚带着智能儿来给她请安。
『巧了,昨儿才说道秦钟智能儿。』
『可不是。』
第23章 穿成贾母的第二十三天
『xx大语文系前来报道,先表白一下林妹妹。』
『同xx大语文系前来报道,听说这里是红楼论坛,来抄作业。』
『嘘,别乱说,我们才不是,我们就是来看直播的。』
『这哪儿来的一群活宝。』
『新人求进度』
『哦,净虚来给老太太请安。』
老太太一直知道净虚这个人物,但还见着过。
人一进来,先拉着身边的一个小尼磕了个头,给老太君请安。
老太太不动声色打量,这是个慈眉善目、保养得宜的老尼姑,低眉顺眼却又不太卑微的模样,跟在她身边的小尼姑就显得有些懵懂稚气,此时正好奇地偷偷打量,跟老太太的眼睛一对上,立时吓了一跳,如同受惊的仓鼠缩成一团。
这一个应该就是智能了,老太太想。她漫不经心嗯了声,怎么来了?
按理,有什么事也应该找王夫人,再不然王熙凤也成。前两年,可没看到净虚来给她老太太请安。
净虚道,前一年身体不适,便一直缠绵病榻,如今大好,想着许久没来府上,便先与老太君请个安,一会儿还要去凤奶奶那儿拿月例。
嗯?缠绵病榻?
老太太定睛去瞧,却只能看到两个画面,一个是净虚拉着一个荣国府的男仆,不知道在说什么;一个则是和王熙凤凑在一起小声密谋的画面。
这般,老太太便又和净虚又说了两句,净虚才告辞。
她一走,老太太看向鸳鸯,府里给馒头庵送月钱的是谁?
鸳鸯笑道,老祖宗忘了,原是余信,只是之前太太整顿,听说犯了事,被裁撤了。太太还来说过,如今换了翠墨的哥哥梁富。
咦,老太太没想到王夫人的台风尾儿竟然扫到了余信。
当初老太太还想着找机会,把余信和净虚一并给撵出去。像净虚这样六根不清净的老尼姑,肯定不止蛊惑了王熙凤,必然还有其他龌蹉的事。
比如,贾府给的月钱,老太太就听说下面的小尼姑是没有的。那肯定是被贪墨了,而能贪墨,这给月钱的管事就一定不是个好东西。
但当时,老太太一来穿成贾母的日子还不长,底气不足。二来是她后来有了其他的想法,便暂时搁置。
就像网友说的,王熙凤的贪是骨子里的,老太太那时想的是,如果办了净虚,王熙凤也有可能从其他地方变坏。便选择了给王熙凤来钱的路子,想看看在有田庄收入的前提下,王熙凤还会不会被净虚蛊惑。
却没有料到,余信会因为王夫人的整顿而被裁撤。
这也算是因果轮回,哦,不对,是网友说的蝴蝶效应了。
这么来看,净虚的缠绵病榻就应该是被吓得,余信的倒台让她以为事情败露。如今一年多过去,见没她什么事,才又来贾府内走动。
哼,老太太不爽,鸳鸯小心问:老祖宗,可是有什么不对?
她是想把净虚留给王熙凤试探用的,但不妨碍先盯着,太太虽然没说余信犯了什么事,但既然他是管着各个寺庙的银库的
鸳鸯多机灵,立马会意,老祖宗的意思是,这姑子可能也有问题?
老太太老谋深算地眯起眼,你让人去盯着点,有事来报我。
是,老祖宗。
这厢黛玉几个的诗会上,宝钗和黛玉一首画菊,一首咏菊各领风骚,一时几个姑娘都打趣道往后再也不能让她俩写诗,竟是让我等只能做那绿叶,把一众人都说笑了。
李纨瞧着要到饭点,便招呼人先用饭,饭后,几人一本满足,又在花厅说了些话才散了诗会。送走了众人,李纨才带着姑娘们来给老祖宗请安。
不想,恰好碰到了来人给老祖宗送信,说是政老爷不日将归京。
王夫人匆匆赶来荣禧堂,老太太将信给鸳鸯,让鸳鸯读了。知道没什么大事,贾政一切都好,王夫人放下心。
老太太等一众人走了,才拿出第二封林如海的信。
如果说贾政的信是报平安,那林如海的信,就让老太太恨不得现在就把贾政拎到面前来,狠狠抽一顿。
她老太婆为贾府费尽心思,左一个洞,右一个洞的补着。
好嘛,这家伙,去一趟外面,就差点被告贪赃枉法,就算如今林如海给擦了屁股,但依然有个驭下不严的名头。
这就是贾政为什么突然回京。
『噗,就说假正经,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好歹人家贾政自己没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