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你父亲可说宝玉今年秋闱可能中?宝玉想要下场试试的事,除了老太太和王夫人,便是连贾政也不知晓。
  黛玉沉吟,父亲说可以一试,只是还差火候,宝玉文章总是显得有些天真。
  天真?老太太嘴角一抽,这不就是说太理想化。
  她见黛玉时不时便提到宝玉,又想到如今宝玉就住在林府,不由心中一跳。抬眸看向黛玉,不着痕迹道,你云妹妹如今已经定亲,过个两年,你也差不多到时候了。
  黛玉不防备老祖宗说起这个,脸颊飞红,外祖母,您说什么呢。
  害羞什么,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你母亲去的早,没人为你打算这些,可不就要我来。倒是你,若是有什么想法,可要早点跟外祖母,外祖母也好为你相看着。
  黛玉嗔怪地一跺脚,不跟您说了。
  见她羞得就要抛开,老太太忙道,好好,我不说。真是的,宝玉也就比你大一岁,你舅母就开始操心他的婚事了,你啊你,还是面皮太薄。
  然而,说这话事,老太太却是紧盯黛玉的神情,你是我捧在手心教养大的,外祖母希望为你挑个能与琴瑟和鸣,又能为你周全的人。那些刚门阀娇儿,自个儿还没拎清,却是不大适合的。
  黛玉何等聪慧,见外祖母目不转睛地看着她,想到外祖母突然就从宝玉科举跳到婚事以及后话,不由心下一动。
  外祖母,黛玉的婚事自是全凭您和父亲做主。
  老太太见她说得郑重,并无任何纠结犹疑神色,心下一安,知晓这是没对宝玉动情。
  她拍抚着黛玉,好,不早了,回去睡吧。
  翌日
  三春几个结社,几个姑娘在大观园里作诗赏花。
  那边,薛蟠堵了宝玉许久。只他生辰时,才与宝玉一起喝了几盅,看了几场戏,但因是在家里,又不敢过分放诞。
  这日逮着了宝玉,便不肯放过他,甚至恼道,往日你不是说文章都是臭不可闻,如何如今钻入了粪坑,还不肯出来?
  宝玉自觉这段时日读书读得脑袋发胀,又被薛蟠说得脸红,这才梗着脖子说:胡说八道,你是觉得老爷打我打得还不够?
  薛蟠这才想起,宝玉曾经被贾政狠打过几次。
  自觉失言,只一味拽着宝玉就走。
  第54章 穿成贾母的第五十四天
  却说老太太自提到黛玉的婚事, 便开始纠结起来。
  因为,她一划拉身边的人选
  竟然,没、一、个合适的。
  也是她没怎么外出交际, 贾母往日的交情虽然能用,可红楼里的四王八公子弟在她眼中总有股子纨绔气。
  即便是宝玉,老太太从小看大, 如今也算开始上进, 却也不是合适人选。
  当然, 还有一个原因, 就是那什么,网友说的滤镜。老太太觉得,她对黛玉的滤镜应该是蛮厚的。
  但黛玉毕竟是她养了好几年的丫头, 如何能不仔细。
  好在, 距离黛玉及笄还有两三年。
  只是,黛玉可以等,迎春却快了。
  虽然不是一及笄就定亲嫁人,但迎春下来, 黛玉、探春、惜春就要紧跟着,这就由不得老太太不提前考量。
  否则, 贾赦贾敬就不说了;王夫人虽然对探春还不错, 可红楼里探春都能远嫁, 王夫人对探春的好能有多深呢?
  正苦恼间, 丫头打帘道, 老祖宗, 赖嬷嬷来给您请安。
  老太太诧异, 那个赖嬷嬷, 平日里除了荣国府的大事、喜宴, 一般都是在家荣养。今天怎么突然来了?
  正想着,一个头发霜白,瞧着有些富态的婆子进来。她先行了礼,老太君,老奴给您请安来了。
  老太太笑眯眯地对鸳鸯道,去给嬷嬷拿杌子来。
  赖嬷嬷连忙告罪,然后才在杌子上坐下。
  早前老太太刚穿来那会儿,除了在努力扮演贾母,还对某些可能会熟悉了解贾母的奴才采取隔离策略,赖嬷嬷便是其中之一。
  当然,赖嬷嬷和那几个年事高的妈妈因为在家做了老封君,其实来贾府的次数也不多。
  但她们毕竟曾经伺候过贾老太爷和贾母,几十年相处,尤其赖嬷嬷还是惯来最会揣摩贾母心思的人,所以老太太每每都是能少接触便少接触。
  等到知道赖家是个吃贾府的大户,赖嬷嬷的孙子赖尚荣后来还会对老东家忘恩负义,就更是疏远了。
  只是那时候老太太不太敢动贾府这些盘根错节的奴才,一方面赖大赖二分别是荣宁两府的管家,另一方面赖尚荣已经脱了奴籍,还捐了官,老太太便是有什么心思也只能当没有。
  倒是如今,李十儿、周瑞家、王善保家接连被拾掇,虽然有些是阴差阳错,但却让老太太心下有了计较,她眯起了眼睛,今日怎的来我这儿了?
  赖嬷嬷连忙恭敬起身告罪,接着才道,前段时日病了,现下好了,便特特来给您请安,再来看看凤奶奶。
  难为你有心了。老太太点头,实则心中不大信她来只为看王熙凤。
  闻听老太太的话,赖嬷嬷连忙道,这本就是我们的本分。若我记得不错,再不久便是奶奶的生辰,这次又撞上奶奶有喜,真是双喜临门啊。
  老太太就笑,你说的不错,那日我是准备给凤丫头大办的,到时候你可一定要来。
  必定来必定来的。
  随后,老太太又听赖嬷嬷闲扯一通,回忆了一番往事,待有些不耐烦时,赖嬷嬷才道,这次来,老奴还有一桩事。
  哦?说来听听。老太太精神一振,知道赖嬷嬷终于要说到她这次来的目的了。
  我那孙儿,尚荣,托了主子的洪福,一生下来便放了籍。后来又许他捐官,有了前程。好赖他没辜负主子的赏识,日日好学,也算勤恳,没让府内蒙羞。
  赖嬷嬷说得真挚,仿佛没了贾府,她孙子便没有如今的造化。
  而事实上,也确实是这样。
  赖家是家仆,便是子子孙孙世世代代都是奴才,别说捐官,就是户籍也永远背着个贱字。而赖尚荣却在出生就脱了奴籍,靠着贾府的势力,还能做官。
  这便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赖尚荣是鸡犬,其他所有依附贾府的,也都是鸡犬。
  只可惜这得道的人日渐没落,鸡犬还没过三代便没了情义。
  老太太想到这些,心下有些冷漠,面上却道,也是他自己争气,你们老来也能有个依靠。
  赖嬷嬷却摇头,他啊!主子,不是我故意埋汰。他自来没吃过苦,所知所学也不过是尽忠。本事上有点,却没大过天。这若是没有府内托着,哪里有这样的前程。
  老太太便仔细去瞧赖嬷嬷,发现她还是一如既往的情感真挚。
  就佩服这样的人,真话假话,瞧着都这么真。
  本事不用太大,够用就成。老太太也意思意思道。
  赖嬷嬷很明显的一顿,接着道,主子说的很是。咱也不求他有多大的出息,安分守己,平安喜乐即可。他那斤两,就是再吃十年的盐,没吃过苦,也就只有那么点能耐。
  正说着,鸳鸯端茶进来,赖嬷嬷忙忙站起来,念叨,不敢劳烦姑娘。
  鸳鸯笑,嬷嬷客气了。
  老太太心下摇头,瞧瞧,要不说赖嬷嬷能在贾府有这地位是能耐,眼明心亮,鸳鸯在她这儿的地位虽高,但和赖嬷嬷比起来,还是要差上一截。
  毕竟就是王熙凤都要对赖嬷嬷客客气气,有商有量。
  可赖嬷嬷就是能对鸳鸯豁出面子,给出脸,让老太太这个主子觉得受用。
  顺应的,老太太果然脸色舒缓了许多。
  许是察觉到了,赖嬷嬷一口茶吃了,面上带了些恳切,托老祖宗的福,我也是三代同堂,到了这年纪,也懒得管下面的孙儿辈。只前几日
  她神色上带了几分纠结,有那认识的,在衙内作记录的小吏,说漏了嘴,道是今年有缺可补。我那孙子便坐不住了,他惯是这么个脾气,又与我说,他虽天分不够,好在勤能补拙。便想托个大,去谋一谋,说不准能选个一州县父母官,也能回报主子一二恩典。
  到了这会儿,老太太算是清楚赖嬷嬷的目的了选官,还是一州父母官。
  她心下冷哼,口中说:倒是个有心气的。
  接着看向赖嬷嬷,你是个有福气的,若是选上了,别忘了请吃酒才行。说着,遮掩地打了个哈气,眉眼上多出了倦色。
  鸳鸯立马意会,老祖宗,今日还未小憩,可是倦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