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虽说赖家是家生子,可以随意拿捏,但赖嬷嬷那样有情分的,一旦动了,就容易唇亡齿寒,引人心寒,内部乱了,就不好带队伍了。』
  『是的,何况贾府还自诩仁善之家,奴仆,那也是人啊。』
  『更重要的是,现在没人知道赖尚荣是什么德行,你总不能莫须有的喊打喊杀。』
  老太太只觉醍醐灌顶,她沉吟片刻,看向探春,便让太太去走一趟吧,其余的你就不用管了。鸳鸯!
  哎,老祖宗,您吩咐。鸳鸯连忙上前。
  去给太太说一声,就说我说的,让人给赖尚荣谋个肥差。鸳鸯一愣,立马点头答应了。
  没两日,平儿来老太太这儿,说:奶奶托我告知老祖宗,前次找人查了那赖嬷嬷之孙,是个被宠着长大的,纨绔了些,却也没见有什么坏的。
  老太太点头,让你奶奶费心了,我晓得了,她现在月子里,别操这些心。正好,我这儿还有年前送来的上好血参,与她炖了补补身子,再拿些红稻米去。
  平儿立时抿唇笑了,谢老祖宗,我们奶奶知道您疼她,只是现下没法在您跟前尽孝,便烧心着慌的。
  你啊你,和你们奶奶一般嘴甜。
  这边平儿带着东西回了。
  老太太听鸳鸯问:老祖宗,您不是不喜主子爷们去给托人情?她也是憋了好几天,才趁着这时节问出。
  应网友要求,老太太给找了这个时代的消寒图,此时描摹着绘上一朵梅花道,好赖是服侍过老太爷的。
  她没有多说,但鸳鸯却心下一暖,老祖宗您慈悲。
  【作者有话要说】
  ps:前面五十四章有小修,赖尚荣捐了前程,但是并未做官,只是在吏部作了记录,有缺才能补。所以他是三十上托了贾府,当了县官。
  第65章 穿成贾母的第六十五天
  意外获得鸳鸯的感动, 倒是让老太太摸到了点驭下的手段。
  只她没那个心情去研究,便也就只当知道那么个回事,兀自感慨一番。
  倒是赖家, 得了荣国府的应承,虽没等到老祖宗来府,却也高兴异常。隔了两日, 又收到补知县的确信, 更是锣鼓喧天, 喜气洋洋。
  一家子喜乐, 唯有赖嬷嬷精明,她亲自带了孙子赖尚荣登门谢恩。
  姿态摆得十足,还没入正堂, 就在荣庆堂门槛处摁着赖尚荣的脑门重重磕了头, 可见其真心实意。
  可惜,老太太已经知道这家人的秉性,也就只当看了一出戏。当即她也表示出欣慰的模样,又命人搀扶起两人, 与赖嬷嬷聊了两句,勉励了一番赖尚荣, 才将人打发了。
  这之后, 赖家是请客宴宾还是低调行事, 老太太只冷眼旁观。
  贾府内诸事稍停, 京都内, 甄家老太太在拜访了多为老朋友后, 告别离去, 竟是都没来看留在贾府的甄家三姑娘。
  而朝堂上, 开年后关于灭佛道的行动也缓和了下来。
  侥幸逃脱的寺庙、道观、庵堂庆幸不已, 已经被推平的也不在少数。
  这期间,大量的佛田道田、山头被当今掌握在手中,另有金银铜铁、粮食布帛以及人力被送到海疆,也让朝堂上诸公为之静默。
  旨意之前没能阻止,旨意之后
  在海疆即将大规模开战的前提下,暂无人挑起,但不满的情绪早已积压在平静的海面之下,蓄势待发。
  这日,正是风和日丽,黛玉、三春并宝玉,邢、甄几家姑娘一并去给薛姨妈庆贺生辰。
  到的时候,王夫人早已到了,正与薛姨妈闲话,见到众人,王夫人道了声有心,知道她在这儿,诸人玩不痛快,便拍拍宝玉手背,又拉着林黛玉和宝钗说了一通话,才离开。
  这边热闹起来,薛姨妈一贯是纵着大家的,也不计较是自己生辰,这些小辈们先玩了起来。她收了礼,让宝钗作陪,自己则在花厅摆了宴席。
  一直闹腾到席散,众人才归去。
  只路上,不知谁提起,结伴的几人又转去了王熙凤处,看过贾芃,不想,就听到老太妃薨了的消息。
  众人怔楞间,既觉突兀又不觉意外,只纷纷聚到了荣庆堂。
  老太太早在《红楼》影像和网友的提点下,有了准备,眼下她先安排了三春、宝玉等回院,又嘱咐黛玉,想来你父之后无暇照料于你,你便先在府内住下,也免得他忧心。
  老祖宗安心,我省得的。黛玉连忙点头。
  荣国府这边一直有给黛玉留屋,她如今咳症渐愈,老太太也安心,便转头看向邢王二人,吩咐道,都去更衣,再去东府说一声,一会儿都随我入宫。
  这说的就是有诰命在身的了,除了邢夫人、王夫人,还有尤氏和贾蓉后娶的继室许氏。
  众人应诺。
  没一会儿,便随老太太入朝随祭。
  荣国府内,也开始忙碌了起来,首先便是挂白去红。
  其次,几名大管事跟着老太太、太太等随身伺候,便又要点了人出来临时主事。
  只李纨探春未免拿捏不住,下面众人没有压制,各有心思,一时便有些纷乱。
  好在有王熙凤在家,她一贯是有威势的,如今又有了底气,仅派了平儿帮衬,便把这些骚动给压制了下去。
  只赵姨娘那边又闹了一回,探春发狠,拎了贾环丢给凤姐儿,倒是拿捏住了赵姨娘。
  王熙凤这儿,贾环本就怕她,老太太又曾让王熙凤管过他一段时日,掰正过脾气,便更是又敬又畏,如今被凤姐儿盯着,他只得每日照顾巧姐儿,乖巧读书。
  说起来,贾琏如今已经是从五品实职,是可以给王熙凤请诰命的,只他如今未归,诰命未下,王熙凤便乐得躲懒。
  再说,给皇家守制可不是个轻省的活。
  折腾就不要说了,吃喝还不能安定,还不如在家守着孩子。
  王熙凤如今有儿有女,又经历了当初老祖宗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权势来去,便有些看淡了。后来她和贾琏更是有一笔不菲的分红,如今便只盼着她儿能平安长大。
  点了点贾芃的小鼻子,听着平儿汇报家内的情况,王熙凤点头,便如此吧,左右也就这段时日,等老祖宗她们归家便无碍了。
  平儿应是,又念及一事,奶奶,东府如今也去了主子,没了管束,可要派人去看看?
  我倒是有意让探春再去东府支棱起来,她是个有出息的,这几次家务都料理得有模有样,老祖宗也喜她。只是王熙凤抱累了小娃,将贾芃轻轻交给奶娘,捶着肩头道,珠大嫂子少了人,怕是要料理不开。要知,我没打算让你在那儿久留
  正说着,却听下人来报,东府尤大奶奶回府。
  王熙凤与平儿对视一眼,纷纷去迎。
  待到接了尤氏归来,才知老祖宗怕家内纷扰,恰巧上头敕谕天下,于是让尤氏报了产育带了消息一并归来。
  要说这敕谕,对老太妃来说,可是莫大的哀荣。
  勋贵一年内不得宴饮娱乐,庶民三月不得婚嫁。
  可对于贾府,却是又一通忙乱。
  不说戏子教习裁撤的哭闹,就是老太太特特让尤氏带回的话:府内不论东府西府,主子爷们都不得赌博嬉戏,便有些难办。
  毕竟,谁能管到主子爷身上?
  王熙凤索性彻底丢开不去管了,只做个镇压的吉祥物。
  而老太太,提点也提点到了。她每日早出晚归,遇到大祭,更要五更早起,实在没太多精力操心。只偶尔开个视角,看看荣国府。
  比如今日黛玉是否安好、明日贾赦又在看孙子,后日宝玉居然在温书,没有因为小戏子裁撤而闹腾,甚好
  如此,零零总总,随祭将近一月,便要送灵。
  因着先陵位于慈恩县,距离京都120多公里,往来颇费些时日。老太太便将一干用惯的人手都带上了。
  这次带走一大批人,内院必定无人可用。
  于是,老太太又让贾芸给内院李纨探春跑腿,顺便管着酒楼,贾蔷则抽调出来,给他们这行人料理事物。
  一路上虽然平稳,但枯燥乏味,老太太还坐马车坐得腰酸背疼。
  只能常常停车休息时,下车走动走动,给网友直播古代的山山水水。网友们倒是猴躁,天天嚷嚷着要见皇陵,兴奋异常。
  这日,临近慈恩县,老太太下车,意外看见邢氏和李御史夫人有说有笑,似是关系不错。下意识地,老太太逡巡了一遍车队,却是在北静王妃身边寻到王夫人。
  这是妯娌间彻底闹翻,各自筹谋外交?
  老太太的眉头不易察觉地皱起,正想跟网友说什么,一骑快马突然飞奔而来。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