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豪:这孩子打小就聪明 第381节
加尔文校长是谁?是法国人约翰·加尔文,基督新教加尔文宗创始人。
给不了解基督教的科普一下,就相当于是牢大对nba的重要性。相当于余玉贤对剑网三的重要性。相当于五千字对大橘的重要性……
“中国有句古话,法语也很好翻译,能够一起接受困难,但难以一起享受胜利果实。为什么《谁动了我的奶酪》在大使馆时不发售?!”
早些时候顾陆还未送,因为早些时迪博还不是法国文化领域的一把手,地利人和都没。可身为机关室秘书的白大恩不会这样想,他只会认为迪博要独享经验。这也是为何法国的媒体,都把这本书称作《送迪博书》,但白大恩绝不会称呼此名的缘由。
挂断电话,白大恩还要将今日的机关要务及时放到大使、公使、参赞们的办公室。当然并不是他一个人做这么多事,毕竟他手下管着不少人。
“布鲁诺先生,这是今天需要优先处理的文件。”白大恩放下文件夹。
后者抬头,还闲聊了一句,“今天看上去精神不错啊。”
精神确实不错,“谢谢布鲁诺先生,”白大恩本打算按照平常的句式回复的,比如布鲁诺先生也很好。但抬眼望去,大使似乎并不好——眼神有点麻木。
能够成为秘书中的王者,都不是简单的人物,白大恩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瞥见了桌案上《回声报》。
《回声报》头版头条“总tong称赞:任何时刻,文学都应该发挥它的作用,因为作家的使命是承担社会责任,迪博先生和顾陆先生共同创作的作品,就展现了这个特性。”
基本整篇文章,只提到了顾陆一两句,其余多数内容都在说迪博。
也确实,在法国,因为迪博的存在,硬生生把《谁动了我的奶酪》带到了完全不属于这部作品的高度。
毕竟他身为主c,大篇幅报道也正常。
因为甭管怎么样,都不可能绕开顾陆。
“要一杯咖啡吗?”白大恩这句话基本就等同于,布鲁诺先生有什么事要吩咐吗?
“下周法国文化开放日,邀请顾陆先生来参加吧,他可是我们法中友谊的见证人。”布鲁诺说。
文化开放这类活动是大使馆最常见的活动,邀请各界友好人士、法资机构和法国留学生来参加,基本每年都会举办一两次。
“况且私交来说,顾陆先生和我们大使馆私交甚密。”布鲁诺说,“良好的友谊,也是迪博先生给我们留下的厚重遗产。”
“噢,瞧瞧,说太快了,是厚重的财产。”布鲁诺改口。
两人用法语交流,法语里财产和遗产的读音区别可非常大。
“我想迪博先生不会介意的,因为迪博先生也会经常开玩笑。”白大恩说。
随即两人相视而笑,确定过眼神,是对的人。他们都对迪博非常不满。
不是,你凭什么啊!就尼玛翻译一部,跟着把推上去,就向着名留青史迈进了一大部分。
走后门也没你这么快的!布鲁诺都想举报有人开挂。
“布鲁诺先生有一件事,刚才差点说了。”白大恩说“阿尔邦先生身体不舒服,法国文化开放式操办或许要换个人选。”
“太遗憾了,替我表示关切。”布鲁诺道,“那么操办此事的人选,你有建议吗?”
“法比奥,以往的开放日都是法比奥先生操办。”白大恩推选。
毫无疑问的,推选被采纳。
布鲁诺退出大使办公室,房门闭上数秒,里面才又响起有节奏的敲击声。
没错,新任大使布鲁诺在敲击桌案。
回声报的二版头条,还是有关迪博。
“迪博·彭庞说:我们法国人没有任何困难是跨不过去的,就像是《送迪博书》中的嗅嗅、匆匆。善于改变,发现机会,我们法国的经济一定会再度向好!我们也将坚决反对南方共同市场自贸协定……”
金融报纸回声报,采访文化与通讯部的负责人,自己想想迪博这次是有多成功。
没法看了。
把报纸搁到一边,布鲁诺要用工作麻痹自己——与中国的贸易要努力,他做的才是利国利民的实事!
工作了两个多小时后,布鲁诺停下,快步走回生活区。
大使、公使们都住在生活区,更直接来说,是包吃包住。
他开始在抽屉里翻找,良久,翻出来一个手机。布鲁诺来中国换了一个手机,这是之前的。因为工作性质,旧手机哪怕是格式化也不能随便丢弃。
打开手机,找到了前面迪博给他介绍顾陆的那条消息,把手机号抄录下来。
和东大搞好贸易往来确实是利国利民的实事,可布鲁诺太想进步了!有近道,谁愿意一步步走?反正他不愿意。况且交好一位天才作家也没什么坏处。
除此之外,白大恩已把开放日的事安排妥当。阿尔邦当然没有身体不适,只不过新的大使对文化输出不感兴趣,经费就批得少,就往小了办。现在换成了以前操办的法比奥,代表的含义是规格照旧。
你看看,谁说欧美人说话直接,搞政治的人说话肯定弯弯绕,毕竟人类史上最聪明的一群人都在做这么一件事。
所以一位伟大的政治家,远比一位伟大的作家更加稀罕。
大使馆的景象,只是《环球时报》带来影响的一部分。
更惊讶的还是国内自媒体,以及吃瓜群众。
[最年轻的艺术与文学勋章获得者]
[可能是二十一世纪影响法国最大的中国人]
[顾陆能够在国外拥有大量人气的秘密]
等等关键词,飞溅的碎石子扎进眼睛,那是想忽略都不能够。
“有时候正规媒体爆出来的新闻,比营销号还要夸张——[一本书让成千上百万的法国人重获信心],我嘞个绿色植物,营销号都不敢这样吹吧。”
“那什么,我一直搞不懂,顾陆的文学地位是高还是低。毕竟在作协和文联基本是此查无人,没重要职务,但经常出现的官媒,动不动就代表国家什么的。”
“我毕业论文就是写他的,顾陆好像有一种能力,能够对他国文化进行研究,然后专门针对他国进行创作。《福尔摩斯先生》之与英国,《嫌疑人x的献身》之与日本,现在这一部之与法国。”
“楼上说得对,所以这种人才被国家收编了。”
……
作家圈最近的一位荣膺艺术与文学勋章的是《推拿》《玉米》的作家,是毕飞宇。江浙一带的学生,该是对《蓝星上的王家庄》更熟。
当然他是骑士勋位,顾陆是司令勋位,前一位司令勋位的作家是十五年前的查良镛了。
顾陆司令、军官、骑士三类,就是一二三流。他前世看网文,感觉升级打怪文里,用一流二流三流排列很奇怪。对于后天先天之境来说,三流确实是刚入门,可对于不能修炼的普通人却已是跨越了阶级。每次瞧见书中人尊敬的说“xx大人可是三流高手!”
真是在夸人吗?顾陆本人认为骑士、军官、司令这类排序比较好,就单拿出来不像是骂人。
言归正传,顾陆在不知不觉之中好像完成了智库任务?
智库负责人闻理事长目前就非常纠结,你说顾陆实践成功了,可《谁动了我的奶酪》也没中国元素啊。可要说没成功——推出了顾陆,顾陆本人就是活生生的中国元素啊!
“所以这实践……参考意义在什么地方?”闻理事长纠结的就是这点。
再培养一个顾陆?然后交好他国政要?
这玩笑真好笑。
在闻理事长纠结时,电话响起了,来电人是“顾陆”。
“闻理事长,《谁动了的奶酪》在国外这么火,我也想不到。可以说是意外之喜了,我也挺意外的。我打电话是和理事长说,小小的变故打断不了我的计划,这作品只是顺手送给好友的作品,不是实践作品。”
电话里的顾陆说得是真情实感,可偏偏越是真情实感,听起来就越加的别扭。
意外、小小的、顺手?你要不要听听你自己在讲什么?
“我明白了,多谢小顾专家打电话来通知,我们正在纠结这件事呢。”闻理事长也是见过大风大浪,所以语气还是比较平静的回应。
“大概还有一个多月,就能够看见结果。”顾陆给自己留了非常充足的时间。
闻理事长在电话里阐述自己非常期待,是真的非常期待。毕竟小小的顺手就有这种威力,那正式的得多轰动?
“那我就不打扰闻理事长了。”
顾陆挂断电话,有关奶酪在国外的攻城略地,他也是在法国领奖后才知情。
回国就立刻把事解释清楚,因为他计划是给智库打个样“偶尔提及比主题更好”。
《克苏鲁的呼唤》《星之彩》《墙中之鼠》三部克苏鲁作品蓄势待发。可不能被智库的管理人员误会,办此事他真的进行了思考,最好是给一些启迪,没有启迪,那么排除前进路上的困难也完全可以。
什么意思呢?就《波特舍姆恐怖事件》,惊鸿一面的田园犬,给英国佬留下深刻印象。那么只需要在某些特定地方加入中国元素,就能够完成输出。
好比顾陆自己,他不爱吃糖,但至今为止忘不了在某本书瞧见的锦里人糖果。
感觉读者就很怪,对大篇幅描述反而没那么深刻印象……
试一试。毕竟英国的克苏鲁读者,连催稿都催到中国来了。
把几篇文章的标题打出来,顾陆才收拾了一番走出门。
刚才收到短信,菜鸟驿站有包裹。顾陆打开自己购物软件,又好像什么都没买。
又重又大的包裹,顾陆瞥了一眼是国际件。国际件一般不是都会送到门口让人签收吗?
发件地点是巴黎……
不会吧?应该不会吧!
顾陆想到了一个可怕的可能性。
第402章 二十三岁做什么?
“其实也没必……”简社长话音未落,对方就挂断电话。
“小顾打电话来什么事?”方阿姨关切地问。
“还记得上次的奶酪吗?”简社长说,“小顾又从巴黎弄来很多好吃奶酪,说是过两天给我们拿过来。”
上次的奶酪,方阿姨在煎鸡蛋,或者做海鲜炒饭时,她会放一点,总体好像一味调味料,持续缓缓消耗。
“奶酪这东西,上次的送来的,咱们好像都还没吃完。”方阿姨笑,“这孩子心是好的,不过吃太多,确实有些吃不惯。”
“我想拒绝来着,但话还没说完,小顾那边还有事,就被打断了。”简社长说,“话说回来,也是小顾的一番心意嘛。”
“嗯……”方阿姨陷入思考,好东西吃不完就辜负了孩子一番好意,她思考着得做个什么菜才好吃。
“给你分享一个别人都不知道的内幕吧。”简社长转移注意力。他可深知自己的老伴,想事就很容易钻牛角尖。老夫老妻,肯定是知根知底。
世界上有人能抵挡八卦和内幕吗?没有的!方阿姨做出洗耳恭听状。
“小顾的《谁动了我的奶酪》最近在法国掀起了一番风浪,知道吧?”
“嗯嗯。”
“这部作品是几年前小顾写的,当时的名字好像是叫《谁动了我的糍粑》。”